袁桂池
(汕尾職業(yè)技術學院,廣東 汕尾 516600)
在大學英語教學工作中,教師們比較注重輔導答疑的環(huán)節(jié)。這種課程不僅可以找到學生們對于課程的疑點,還可以保證英語教學工作的效率。這種教學方式打破了傳統(tǒng)教學工作的弊端,不僅增強了教學工作的趣味性,同時也幫助學生們對英語學科的特點以及學習方式進行了解,在以后的學習中可以發(fā)揮學生們自身的優(yōu)勢作用。
由于學生們在小學、初中以及高中的教育中都采用的是應試教育模式,因此,在進入大學校門之后,將這種學習方式也帶入到大學的學習中。具體來說就是在課堂上將教師作為教學的主體,過分地一來于教師對課程內容的講解。然后在課下對課堂筆記死記硬背。從現(xiàn)如今教學體制改革的過程中可以看出,這種教學模式已經(jīng)無法滿足現(xiàn)如今教學工作的需要。學生的內在潛能應該得到充分地發(fā)揮,因此,“以學生為中心”的教學模式逐漸應用到課堂教學工作中。在這一過度階段,大學英語教學工作主要表現(xiàn)出以下幾個方面的內容:
(1)學生們不重視預習和復習,更趨向于等待教師在課堂上的講解,久而久之,學習目的就會弱化,學習方式明顯不科學。
(2)學生的學習方法往往比較固定,對于不同的學習內容來說,所采用的學習方式都相同。這樣就沒有針對性和重點。單詞釋義以及文章的翻譯往往會變成一種學習內容。因此,學生們對英語語言點的掌握程度較低。
(3)對于形式比較特殊的課堂活動來說,學生們往往不知道用何種學習方式和思維來適應。
(4)教師如果留有課下作業(yè),學生們就對教材上的知識點進行抄襲,不去研究和探討作業(yè)的意義之所在。
面對大學英語教學的基本現(xiàn)狀,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要將根據(jù)課程設置的特點以及學生們的學習能力等因素綜合起來考慮。采用輔導答疑的方式來進行課程實踐。其最終的目的就是為了轉變學生們的學習觀念,使得學生可以在學習的過程中掌握科學合理化的學習方式,增強學習意識,培養(yǎng)學生們學習的積極性。最終讓學生們用科學的觀念和態(tài)度來對待大學英語。
在具體的學習中,學生們的興趣愛好以及學習基礎都存在這一定的差異,在答疑問題上呈現(xiàn)出的是多面性,對于基礎相對較好的學生來說,理解和認知課程的內容就比較簡單和容易。如果是一些學習基礎相對較差的學生,不僅在掌握知識的過程中存在著一定的困難,在實際的應用和解題的過程中更是一頭霧水。除了這兩類學生之外,還有一些對英語沒有任何興趣的學生,他們不愿意花費更多的時間來看出,對于英語教師的傳統(tǒng)教學方式比較認同。因此,在教師授課的過程中,就應該將難點和重點凸顯出來,只有這樣這部分學生才能夠順利地通過考試。
面對這些種不同的情況,研究人員主要是通過兩周的實驗和研究,在鼓勵新生說出自身的問題和不足的同時,還需要抓住班級的整體學習情況。學生們的問題受到老師是認同,其積極性就會逐漸提升,隨著問題數(shù)量的不斷提升,學生們就會慢慢地培養(yǎng)自身學習的積極性和效率。
在本次研究中,筆者主要采用的是實踐的方式來將輔導答疑的方式分為兩種形式,第一是集中式,第二是隨機式。學生們每個人都有一個專業(yè)的答疑本。上面所涉及到的各種問題就是教師在課堂上需要解決的問題。在新課標改革的過程中,學生們可以通過現(xiàn)代化的聯(lián)系方式來提出問題,其中包括電子郵件,電話等方面。這種答疑方式還可以減少學生們自身的羞澀性,提升整體的學習效率。
學生的問題提出后,教師的解答方法就成為探索的關鍵。本課程在集體答疑輔導實踐中使用了三種方法:教師解答、學生解答和小組討論后派代表解答。為了給新生一個緩沖的時間,教師的“一言堂”式課堂增加了問題分析、背景知識和解答思路,謎底是讓學生了解答疑的過程和方法,把握問題的要害、答案簡明的分寸和時間的長短,為學生樹立榜樣。從第五單元則試著由學生解答。教師指定一些有能力解答問題的學生答疑,學生解答不清楚、不詳細的地方由教師補充解答。
在學期后期,研究者將班內學生劃分成6 個學習小組,不定時采用“小組討論代表解答”的方式。班內同學提出的問題經(jīng)過小組討論,集思廣益,博采眾長,由代表把意思更準確、語言更簡練的答案奉獻給全班同學。一些在小組討論時一點就明白的問題不必在課堂上占用寶貴的時間。整個學期本門課程答疑人數(shù)為13 人,解答問題37 個。
學生答疑時受益最多的是學生本身。他不僅自己明白,而且要使別人明白,他需要有很好的表達能力和說服能力。當不同的學生走上講臺,用不同的聲音給予正確參考答案時,全場注意力高度集中,產(chǎn)生了很好的吸引效果。答疑的同學對該問題的答案更是刻骨銘心。答得好的同學自豪、驕傲;答得不完整的同學回去后還會繼續(xù)追查答案,或在課后向教師求教。在之后的學習中,同學們都會更仔細、更全面、更深入地學習。這種方法迫使他們在課前做準備,達到了積極、協(xié)作學習的目的。
要想讓輔導答疑真正落到實處,讓學生真正從這個過程中受益,而不是大家都走個過場,輔導答疑過程中教師的責任也必須明確:
(1)教師應結合課堂講授內容下班答疑輔導,每6 學時的課堂教學安排不少于1 學時的集體答疑輔導;
(2)輔導教師要做好答疑前的準備工作,深入了解學生的學習情況和存在的問題,進行有針對性的輔導;
(3)輔導答疑時要有計劃地安排質疑,注意啟發(fā)學生思維,開拓思路;
(4)輔導教師要注意記載輔導過程中學生普遍反映的問題,以便積累經(jīng)驗,不斷改進教學工作。
答疑式輔導課得到了普及,對教師和學生的影響都很大,能夠促進合作;能夠營造以自主學習、個別化學習為主的學習氛圍,進而影響新生學習態(tài)度和方法的轉變,使其更加適應大學英語教學模式。
[1]王文芳.現(xiàn)代遠程教育對干部在線學習的啟示[J].云南社會主義學院學報.
[2]崔自杰.淺析信息技術下學生隱性知識的學習[J].云南社會主義學院學報.
[3]魏瑩.MOOCs 時代傳統(tǒng)高等教育應對措施研究[J].中國教育學刊,2014(S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