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論民國時期新疆蒙古文化促進會興辦近代學校教育*

      2015-08-15 00:53:36左紅衛(wèi)
      西部蒙古論壇 2015年2期
      關鍵詞:蒙文焉耆文史資料

      左紅衛(wèi)

      (新疆藝術學院美術系 新疆 烏魯木齊 830049)

      新疆的蒙古族是我國蒙古族的一個支系。目前新疆有巴音郭楞和博爾塔拉兩個蒙古自治州、一個和布克賽爾蒙古自治縣,在伊犁還有許多蒙古族鄉(xiāng)。蒙古族歷史悠久,成吉思汗統(tǒng)一西域及蒙古西征過程中,大量蒙古族就分布在西域各地。此后,西域又成為察合臺和窩闊臺的封地。清朝政府對蒙古族的統(tǒng)治采取盟旗制度,盟旗是一種軍事、行政合一的組織,盟下設旗幟,但也有些旗不設盟,旗作為行政組織,其下設有“佐”或稱“箭”(蒙古語為“蘇木”)。民國時期,新疆有新土爾扈特部、舊土爾扈特部、和碩特部、厄魯特部、察哈爾部。盛世才在新疆執(zhí)政前期,利用強硬的政治手腕不斷削弱盟長權力,用行政縣代替盟旗。如1938年8月和靖縣取代了原來的盟旗,共建了6區(qū)29鄉(xiāng),各區(qū)鄉(xiāng)設區(qū)鄉(xiāng)公所,管理所屬人民及行政事務。民國時期新疆蒙古族人口數(shù)量大約在13萬左右。蒙古族向以游牧為生,流動性甚大,且因游牧需要,多居住在人煙較少之地,分布很廣。1935年成立的新疆蒙古勒文化促進會就是在本民族人口比較集中的地區(qū)開展各項文化活動的。

      一、新疆蒙古文化促進會的成立

      民國史時期,盛世才掌握新疆政權后,為鞏固統(tǒng)治,逐步提出反帝、親蘇、民平、清廉、和平、建設等“六大政策”。并于1934年成立新疆民眾反帝聯(lián)合會(簡稱反帝會)。在反帝會領導下,逐步成立了漢、維吾爾、蒙古等9個發(fā)展本民族固有文化為宗旨的文化促進會。1935年1月5日,新疆蒙古勒文化促進總會(簡稱:蒙文總會)成立,成立之初,包括錫伯、索倫、滿族在內。1938年,新疆蒙古勒文化促進會調整為新疆蒙古族文化促進總會(蒙文總會)和新疆錫索滿文化促進總會(簡稱:錫索滿文化促進總會)。①巴·賈瓦:《新疆蒙族文化促進會的點滴回憶》,新疆維吾爾自治區(qū)文化廳史志編輯室編:《新疆文化史料》(第3輯),1990年(內部發(fā)行),第76頁。蒙文會是新疆蒙古各旗唯一的群眾性文化團體,其宗旨是為發(fā)展本民族文化教育事業(yè)服務。蒙文會既是一個文化團體,又是一個促進民族團結和進步的群眾團體。蒙文總會成立后,“在反帝總會指導下組織文教活動;1938年,改由教育廳領導;1939年文化協(xié)會成立后,改由該會領導,1941年文化協(xié)會撤消,文化會又歸反帝會,會立學校教育歸教育廳領導?!雹谕?,第77頁。

      蒙文會的組織機構遍布蒙古族聚居地。蒙文會在迪化(烏魯木齊)設總會。在蒙古族人口比較集中的地區(qū)陸續(xù)建立分會。1937年,據(jù)土爾扈特北部落蒙古文化促進分會委員長爾札泰、副委員長孟柯倫、鄒那生等報呈新疆省政府:“召集牧民開會推舉執(zhí)行委員19人、監(jiān)察委員3人,公推爾札泰為委員長,孟柯布倫、鄒那生為副委員長,業(yè)于(1937年)9月1日成立?!雹邸端切惺馂檗D報舊土爾扈特北部落蒙文分會成立日期及辦學事致省政府的呈》(1937年11月19日),新疆檔案館檔案。1938年,蒙文會改選后設“分會七處,計昭蘇、烏蘇承化寺、鞏哈、精河、溫泉、孚遠、特克斯等七處?!雹堋睹晌目倳?938年至1939年工作報告》,新疆維吾爾自治區(qū)檔案局館藏檔案。1938年9月,精河縣成立蒙古族文化促進會精河分會。1939年,博樂縣成立蒙古文化促進會博樂分會。1939年10月28日,溫泉設治局成立蒙古文化促進會。1940年,蒙文會規(guī)模有所擴大,除在迪化設總會外,在焉耆、伊犁、塔城、阿勒泰專區(qū)設4個區(qū)會。⑤巴·賈瓦:《新疆蒙族文化促進會的點滴回憶》,新疆維吾爾自治區(qū)文化廳史志編輯室編:《新疆文化史料》(第3輯),1990年(內部發(fā)行),第77頁。蒙文總會機構幾經(jīng)調整、但在較長一段時間設有執(zhí)行委員會、監(jiān)察委員會和基金委員會,并在三個委員會的基礎上,推選出常務委員會。每屆常委大都在13人左右,由正副委員長(國民黨統(tǒng)治新疆時期稱主任委員)、秘書長等人組成。

      蒙文總會和各區(qū)縣分會的經(jīng)費靠蒙古各部落和本族內熱心公益的人捐款而來。(1)省政府的捐助款;(2)蒙古族各部落捐款;(3)個人捐款。(4)生產(chǎn)收入??倳顒咏?jīng)費主要向全疆蒙古各部落捐得來的。蒙文會存在15年,它的主要任務是宣傳政府政策和發(fā)掘本民族固有文化。

      二、蒙古文化促進會興辦教育活動

      新疆蒙古族信奉藏傳佛教,傳統(tǒng)寺廟教育“人生六七歲,即令識梵文,誦喇嘛經(jīng)”,寺廟教育必修課是黃教經(jīng)典、“五部大論”,以及相關的專業(yè)知識技能:醫(yī)學、歷算、繪畫、鑄像、刻板、印經(jīng)等。新疆蒙古族教育在民國以前一直與宗教教育密切相聯(lián),蒙古族學校教育的發(fā)端,據(jù)《西部地區(qū)事務管理衙門志》記載,光緒八年(1882年),“在博樂有一學房,一位教師和一班學生,學員從各蘇木各招錄4名,共32名?!焙髞?,“共有流動性學房兩所。主授忒特蒙文、滿文、數(shù)學等課程?!雹揶D引自《博爾塔拉文史資料》(第3輯),中國人民政治協(xié)商會議新疆博爾塔拉蒙古自治州委員會文史資料委員會編,1993年,內部發(fā)行,巴·肖努《溫泉縣陳部察哈爾文化教育史料》,第197頁。據(jù)《精河鄉(xiāng)土志》記載,精河有3所私立學校,1907年改為小學,這是近代精河縣蒙古族學校教育的開端。

      民國時期,蒙古文化促進會成立后,蒙古族開始廣泛興辦具有近代意義的學校。各區(qū)縣蒙文會在總會的指導下興辦當?shù)乇久褡鍟⑿W。1935年,蒙文會在精河城鎮(zhèn)建立蒙族小學,同年10月20日,省立女子學校新收蒙古女生,經(jīng)由蒙古文化促進會會長西力克送到女生20名,又據(jù)該會會長稱,此后繼續(xù)送至60名。省教育廳“發(fā)臨時開辦費銀90萬兩,以備購買書桌、坐凳、黑板等物之用。又請撥發(fā)蒙古學生20名10月份10天費用,以資食用?!苯逃龔d呈新疆省政府“請發(fā)開辦費銀90萬兩,及蒙古女生20名10天費用,原為增加蒙族女生應添置各校設備必需之款,擬請準予照辦,以資發(fā)展女子教育。如蒙俯準,再由本廳轉飭該校按照實在市價,分別列入11月份預算書內請領,以重公款?!雹佟督逃龔d為省立女子學校新收蒙族女生待遇及開辦費事致省政府的呈》[1935年11月14日],新疆檔案館檔案。從這則檔案資料可以看出,蒙文會早期辦學不僅招收男生,也招收女生,其辦學經(jīng)費等費用還需要政府補助。1935年,土爾扈特部汗王滿楚克加布以蒙文會為依托,“在和靜成立第1所蒙古小學,名為漢王府小學,學生有350多名,學校的經(jīng)費來源采取募捐的辦法,各區(qū)農牧民積極捐獻金銀和牲畜,羊就達到萬余只,還從各喇嘛廟王府的財產(chǎn)中也拿出錢修建了三十多間教室,每間大約三十平方米左右。”②布娃:《舊土爾扈特南路教育概況(1933-1986)》,《巴音郭楞文史資料》(第3輯),中國人民政治協(xié)商會議新疆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委員會文史資料委員會編,1993年,內部發(fā)行,第91頁。1935年,焉耆開辦幾所小學,有一個學堂設立漢回班3個,蒙文班1個,維文班兩個,共6個班250名學生,“蒙古族學生一律實行住讀,他們的衣食住行、文具教育費用,全由蒙文會供給?!雹圩纨堎I買提著,吳華譯:《憶焉耆教育事業(yè)》,《巴音郭楞文史資料》(第4輯),中國人民政治協(xié)商會議新疆博爾塔拉蒙古自治州委員會文史資料委員會編,1993年,內部發(fā)行,第37頁。1936年,蒙文總會有總會和3個縣分會,蒙文會設立的小學校,有迪化蒙哈學校,城外有11所小學校,全省蒙古族族青少年在各級學校的學生總人數(shù)1229人。

      新疆憲警學校招收學生中第1期學生完全是漢族,在新疆憲警學校第2期招生中蒙古族學生所占比例有所增加。1935年,“擬第二期招漢族學生90名,維吾爾學生90名、哈薩克族學生40名、回族學生35名、蒙古勒族學生45名,總計300名。其年齡在15歲以上至25歲以下,品行優(yōu)良,素無嗜好,深有反帝認識為合格,以期各民族精誠團結、永久親善而免隔閡。”據(jù)此,新疆蒙古計有舊吐爾扈特四部、新吐爾扈特一部、和碩特、烏梁海札哈沁各一部,“其人口多寡既有不同,而教育程度更屬落后?,F(xiàn)僅按其各部情形將應選學生45名分配如下:計焉耆汗王部5名、焉耆郡王部1名、焉耆鎮(zhèn)國公部1名、焉耆輔國公部1名、焉耆和碩特郡王部2名、焉耆和碩特鎮(zhèn)國公部1名、焉耆和碩特輔國公部1名、伊犁額魯特十蘇木5名、伊犁額魯特六蘇木2名、伊犁額魯特四蘇木2名、伊犁察哈爾左翼5名、伊犁察哈爾右翼5名、塔城額魯特察哈爾5名、阿山烏梁海7旗3名、烏蘇敏親王所部2名、烏蘇德貝勒部1名、精河達郡王部1名、焉耆察親王部1名、呼圖壁札哈沁達貝勒部1名?!雹堋段骼锟说染驼堬喫兔晒艑W生入憲警學校學習事致李溶的呈》[1935年11月21日],新疆檔案館檔案。在計劃招收的300名學生中,蒙古族45名,占招生總數(shù)的15%,由蒙文會負責選送學生。

      1936年5月,“蒙文總會會長西里克倡導在游牧地區(qū)成立學校。和碩特塔哈其小學就是在他的倡導下,由和碩特部落王爺?shù)掳⒉卦谕鯛敻畡?chuàng)辦的第一所初級小學。當年招收40名蒙古族學生,第一任校長馬文煥?!?937年,“該校學生57人,設兩個班,新疆省教育廳任命新疆第二批赴蘇聯(lián)留學生蒙古族道爾吉阿拉為校長,爾再太、阿拉為教員。年底學校擴建了兩間教室,學生增至110人。1939年,學校已設5個班,省里又增派迪化師范畢業(yè)的布拜來為教員。這一年和碩設治局建立,更名為和碩設治局立初級小學。和碩縣設治局立初級小學是1937年7月15日由和碩蒙文會委員長陶里泰呈報設治局批準,在湯文吉克蒙安茶汗設治局附近修建教室5間、宿舍5間、教員室2間、禮堂2間、茶房、食堂各1大間,共支新疆票銀500萬兩。當年8月30日省政府準予備案。和碩設治局立初級小學當年招收學生30人,省里任命迪化師范畢業(yè)生,和碩蒙古族卡曼為校長。到1943年,這所學校開設了5個班,學生達到137人(男生83人,女生54人),馬義良為該校教員,這所學校就是現(xiàn)在博湖縣塔溫覺肯鄉(xiāng)小學的前身。①胡海濱,張廣亮:《解放前和碩教育概況》,《巴音郭楞文史資料》(第5輯),中國人民政治協(xié)商會議新疆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委員會文史資料委員會編,1993年,內部發(fā)行,第192頁。1939年,土爾扈特北部落蒙古文化促進分會學校共計有16處40班,計學生1159名。又烏蘇四蘇木于1939年1月5日成立民眾學校1處,一班學生36名。②《蒙文總會1938年至1939年工作報告》,新疆檔案館檔案。至1939年蒙文會辦學達到高潮,全疆蒙古族各部都有自己的會立學校。

      1940年,土爾扈特部汗王滿楚克加布的福晉烏靜彬出資在迪化開辦了1所王府私立蒙古小學,有男女學生150-200人,經(jīng)濟來源由王府負責,蒙古農牧民群眾資助。1945年,烏靜彬從這些學生中選出5名送往蘭州學習,把一名叫鄂日甫的學生報送上北京大學。③布娃:《舊土爾扈特南路教育概況(1933—1986)》《巴音郭楞文史資料》(第3輯),中國人民政治協(xié)商會議新疆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委員會文史資料委員會編,1993年,內部發(fā)行,第93頁。1940年1月,和碩特蒙文分會會立第一小學招收23名蒙古族男生。焉耆塔哈其小學成立后,遇到最大的困難是學生住校,一般貧苦牧民交不起學雜費,為此,蒙文總會決定:凡蒙古族學生上學,其學雜、伙食、服裝等費概由蒙古族牧民籌集。教員工資由設治局按月?lián)馨l(fā),后來蒙文總會決定學生伙食費等發(fā)動游牧民自籌,交當?shù)剜l(xiāng)鎮(zhèn)公所代管。④胡海濱,張廣亮:《解放前和碩教育概況》《巴音郭楞文史資料》(第5輯),中國人民政治協(xié)商會議新疆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委員會文史資料委員會編,1993年,內部發(fā)行,第193頁。1947年后,偽幣貶值,物價飛漲,學生伙食無法維持,課本不能到位,教學陷于停頓,塔哈其小學名存實亡。

      蒙文會為提高師資水平,開展師范教育。1946年,在焉者一街設立了一個蒙族師范班,約20—30學生,由蒙文會從備區(qū)選送的學生中收錄。蒙文會的干事直接任教。對生活困難的學生,蒙文會在食宿方面予以補助,從而使這些學生堅持了學習。⑤中國人民政治協(xié)商會議新疆焉耆回族自治縣委員會文史資料委員會編《焉耆文史資料》(第2輯),張紹忠《焉耆蒙古文化促進會的一段回憶》,內部發(fā)行,第28頁。1942年,焉耆蒙文會接收蒙古族畢業(yè)生阿文炳(阿拉)、巴文道、巴建新、蔡連城、尼延齡、道文等6名至該區(qū)蒙文會,被分往和靖縣工作。⑥《焉耆蒙文會就蒙生畢業(yè)分配和靖縣一事致該縣縣長的函》[1942年4月1日]和靖縣政府國大代表選舉候選名單卷宗、一般類、第152號、民國31年,和靜縣檔案館存),吐娜:《民國新疆焉耆地區(qū)蒙古族檔案選編》,新疆人民出版社,2013年版,第51-52頁。

      三、新疆蒙古文化促進會學校管理

      1.課程設置和課本使用

      從1935年開始,蒙文會學校開設的課程有:語文、算術、自然、地理、歷史、圖畫、音樂、體育、政治(以“六大政策”為主要內容)等課程,這些教材在蘇聯(lián)塔什干印刷。⑦祖龍買買提著,吳華譯:《憶焉耆教育事業(yè)》《巴音郭楞文史資料》(第4輯),中國人民政治協(xié)商會議新疆博爾塔拉蒙古自治州委員會文史資料委員會編,1993年,內部發(fā)行,第38頁。為辦好會立小學,蒙文會還組織人員編譯蒙文小學課本。

      2.辦學經(jīng)費使用情況

      新疆蒙古文化促進會的辦學經(jīng)費主要是各部落的捐款,新疆省政府也給予了少量的補助。辦學經(jīng)費除了正常的教學開支外,對于迪化以外各縣的蒙古族學生到迪化求學,新疆省教育廳也報請省財政廳給予相應的助學待遇。例如,1937年3月,省立迪化女子學校接收蒙古勒文化促進會蒙族女生西謀貞、哈拉各、班淑蘭3名,省教育廳“請從本年3月1日起照章支付該生等應需宿校待遇。”⑧《教育廳就省立女子學校接蒙文會送蒙族女生西謀貞等三人并發(fā)給待遇事致省政府的呈》[1937 年3 月24日],新疆檔案館檔案。省政府就此事給教育廳的指令及給財政廳、財監(jiān)會、財政股,通知“省立迪化女子學校接收蒙文促進會送到蒙族女生西謀貞、哈拉各、班淑蘭3名,準自4月起支給待遇?!雹佟妒≌褪×⑴訉W校接收蒙文會送到蒙族女生西謀貞等三人并準發(fā)待遇事給教育廳的指令及給財政廳、財監(jiān)會、財政股的付知》[1937年3月26日],新疆檔案館檔案。1947年4月19日,和靖縣烏靜彬“保送蒙生十名赴甘求學,以資深造,”請焉耆區(qū)發(fā)給赴甘蒙生路費、津貼、食糧。②《1947年4月19日,烏縣長就赴甘肅學生路費補助等事項致焉耆行署的文》[1947年6月7日],和靖縣政府教職員供養(yǎng)花名冊卷宗、一般類、第11檔163號、民國三十六年,和靜縣檔案館存,吐娜:《民國新疆焉耆地區(qū)蒙古族檔案選編》,新疆人民出版社,2013年版,第84頁。焉耆區(qū)專員兼保安司令左曙萍令和靖縣政府“準前赴甘深造蒙生五名路費、津貼、食糧由?!雹邸蹲髮T就準予給赴甘肅蒙生路費等事給和靖縣政府的令》[1947年4月22日]和靖縣政府教職員供養(yǎng)花名冊卷宗、一般類、第11檔163號、民國23年9月至35年10月,和靜縣檔案館存,吐娜:《民國新疆焉耆地區(qū)蒙古族檔案選編》,新疆人民出版社,2013年版,第84頁。1948年12月,蒙文會為請增加在南京等地之蒙族學生補助費事致教育廳的函:“查前由本省送往南京、蘭州、成都各地深造蒙族學生蔡登等41名,大部均系伊、塔兩區(qū)者,每月所需之衣食、筆墨、紙張及醫(yī)藥費等之補助雖蒙政府發(fā)給,數(shù)日寥寥,各該家庭均在特殊環(huán)境中,無法接濟,而本會尤無力支援,學生處境困難已極。屢據(jù)各生等請求補助,終未能予解決,如長此以往,將影響學業(yè)匪淺。擬請對上項學生之補助,準予按各地生活需要充分增加,以利學業(yè)而免困難。”④《蒙文會為請增加在南京等地之蒙族學生補助費事致教育廳的函》[1948年12月14日],新疆維吾爾自治區(qū)檔案局,中國社會科學院邊疆史地研究委員會:《近代新疆蒙古檔案》,新疆人民出版社,2008年版,第223頁。

      文化促進會在興辦教育的過程中遇到許多困難,存在如師資、教室、教學設備等教學硬件和軟件等問題,省教育廳也認識到這一問題的存在,因此,各族文化促進會興辦學校幾年后,逐漸由省教育廳收歸公立。1939年,博樂縣和溫泉縣設置局蒙古文化促進分會的會立學校改為公立學校。博樂的察哈爾蒙文會成立后,滿清時期的八旗蒙古族學校正式改為蒙文會會立小學,全寄宿,教師工資則由本蘇木與蒙文會雙方分攤支付。1939年,奉教育廳政字第3122指令,焉耆區(qū)漢文會、回文會、維文會、蒙文會會立小學歸公指示辦法如下:(一)會校如呈準收歸公辦后,應將會校一切校具全數(shù)歸公接收,列冊呈報備查。(二)會校歸公后,如仍繼續(xù)占用原有校址,是否與文化會按月發(fā)給房租一節(jié),應與當?shù)匚幕瘯套?,在各文化會幫助政府發(fā)展文化教育原則下,盡量減少政府負擔,并在可能范圍內,各文化會仍照舊免收房租。(三)會校學生程度如與公校有同等學歷,或質量較優(yōu)學生,可變通酌量情形,挑選補充公校名額,以資造就。⑤《焉耆教育局為各會立小學歸公辦法致和靖等縣的代電》[1942年12月5日],和靖縣政府教育卷宗、一般類、第12檔407號、民國31年,和靜縣檔案館存,吐娜:《民國新疆焉耆地區(qū)蒙古族檔案選編》,新疆人民出版社,2013年版,第64頁。蒙文會與其他民族促進會興辦的學校一樣,逐漸轉為公立學校,但是,我們依然要肯定蒙文會興辦的學校為蒙古族的學校教育奠定了一定的基礎,掃除了一批蒙古族文盲,蒙古族民眾開始認識到學校教育的重要性,這都是蒙文會發(fā)展教育的積極歷史作用。

      新疆蒙古文化促進會興辦小學教育是在新疆省教育廳指導下開展的,辦學形式采用近代學校的辦學模式,教學內容有蒙文文字、政府政策,還有其他音樂、圖畫等課程,辦學招生由蒙文會組織。此外,購置教學設備、師資培訓、學生伙食、服裝供給等基本都由蒙文會籌集供給。在有蒙古族集中居住的地方蒙文會基本都開設了小學校。蒙文會成立之初,廣大蒙古族民眾對捐資助學的熱情高漲,并積極送子弟入學,這無疑擴大了新疆蒙古族民眾的教育面,其辦學行動影響了一代蒙古人,整體上提高了蒙古族民眾的文化素質,這是歷史的進步。

      猜你喜歡
      蒙文焉耆文史資料
      淺談新時期文史資料工作的創(chuàng)新與發(fā)展
      中文信息(2021年9期)2021-03-27 16:53:49
      蒙文少兒出版物題材特征分析
      論檔案與文史資料的關系
      卷宗(2020年28期)2020-02-26 15:41:19
      蒙文信息處理課程教學策略分析
      清朝頒予杜爾伯特達賴汗之滿蒙文承襲詔書(英文)
      焉耆北渠村采風(外四首)
      岷峨詩稿(2017年4期)2017-04-20 06:26:31
      穿插文史資料優(yōu)化初中歷史教學 
      “互聯(lián)網(wǎng)+”時代政協(xié)文史資料保管與利用研究
      浙江檔案(2016年3期)2016-02-03 08:52:46
      焉耆盆地北緣和靜逆斷裂-褶皺帶中晚第四紀變形速率
      地震地質(2015年3期)2015-12-25 03:29:14
      焉耆盆地釀酒葡萄凍害的發(fā)生及防治
      新野县| 玉屏| 靖安县| 阳曲县| 黎城县| 峡江县| 安康市| 石城县| 沙坪坝区| 沙田区| 穆棱市| 新乡县| 乌拉特中旗| 万州区| 安义县| 阳谷县| 台中市| 奉贤区| 浏阳市| 土默特左旗| 田阳县| 台东县| 勃利县| 兴安盟| 泰和县| 富锦市| 丹寨县| 萨迦县| 桑植县| 贵港市| 东台市| 陇南市| 建始县| 开阳县| 华宁县| 甘肃省| 乌拉特中旗| 井陉县| 怀宁县| 栖霞市| 昌黎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