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永光
(浙江省浦江中學)
隨著信息技術學科教學內容的不斷深入,如何提高教學效率成為信息技術教師面臨的問題。不斷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積極引導學生探究,根據(jù)信息技術學科的特點,設計出其不意、合適自身的教學方法,都成為教學模式探索的內容。
“信息時代”的今天,人們對信息與信息技術的重視程度越來越高,信息技術的利用關系到個人的發(fā)展,國家、民族的前進。其實不僅僅如此,信息技術教學已經成為一個人生活、繼續(xù)發(fā)展的必然途徑,要牢固樹立意識觀,不能僅僅學會,還要有探索的意識,有與其他學習整合的意識。
教師備課的時候,必須認真?zhèn)湔n程資源,不僅要備知識點,還要備知識背后蘊藏著的方法和過程、情感態(tài)度和價值觀。新的課程標準與過去的教學大綱有很大區(qū)別,但不能僅從結構覺得耳目一新,而不深挖其實質內涵,不僅要體現(xiàn)過程與方法,還要突出情感態(tài)度和素質。學生在學習時更要強調目標。教師在教學設計時應該以學生的心理發(fā)展為主線,以學生的眼界去設計教學思想,根據(jù)學生的個性特點和認知水平,確定分層教學目標。
先進的教學模式就會有好的教學效果。不斷探索新的教學模式是提高教學效率的主要途徑。當前,高中信息技術主要的高效教學模式有幾種:(1)問題法,就是在教學過程中,依據(jù)教學內容,對涉及的問題層層設疑,有的蘊含問題懸念,有的需要逐步引導,引導學生獨立思考,如在教文字處理系統(tǒng)Word 2003時,可讓學生先進行文檔輸入和編輯,然后有針對性地對學生作業(yè)進行點評,解答問題,實現(xiàn)方法與步驟的情景式講述。(2)類比法。高中信息技術學科中的有些內容比較抽象,不容易被學生接受和理解。教師在講解時就可用形象的比喻、通俗易懂的內容與之類比,提高理解能力。如,在講Windows 98文件管理中的文件名、擴展名、文件目錄結構等概念時,可以將其比喻為大錢包里套小錢包,層層遞進,學生很快理解。
信息技術屬于高科技的范疇,有著無限的探究空間。高中學生已經有了一定的信息技術知識,也有了良好的科學態(tài)度,除了課程內容,教師應適當擴展知識,引導學生閱讀相關書籍、材料,讓學生在信息技術的應用、開發(fā)方面樹立創(chuàng)新意識,嘗試探究。
良好的教學方法會促進教學效率的提高,教法的探索在于經驗的不斷積累,在教學實踐中不斷豐富,逐步提高。
編輯 張珍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