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含罕
(浙江義烏市上溪中學)
高中英語高效課堂的創(chuàng)建,離不開情境法的參與。情境法從根本上來說是對教學方法的一種靈活運用與思考,能夠在一定程度上考查學生對知識的理解和運用能力。但是如果情境法被濫用,則會降低教學效率。本文根據目前我國高中英語情境法教學的現(xiàn)狀,對如何巧妙地創(chuàng)情布景,創(chuàng)建高中英語高效課堂,進行以下幾點方法淺談。
創(chuàng)情布景式的教學方法雖然能夠讓學生對所學習過的內容有更深的理解以及更加合理的運用,但是老師給學生所創(chuàng)設的情境一定要是生活中經常見到的。在很多高中英語教學中,我們不難發(fā)現(xiàn),很多高中英語老師所創(chuàng)設的情境是學生沒有見到過的或者是不經常見到的,這就導致學生對情境不熟悉、不了解,從而不能更好地運用學過的知識融入教學中去。比如說,在高中英語教材中,有Friendship 這篇課文,講述的是友誼。那么作為高中英語老師,在讓學生了解課文課本內容之后,可以問學生他們生活中的友誼是什么樣子的?有些老師創(chuàng)設的情境讓學生難以理解,比如講述友誼,老師會問學生,你們知道馬克思和恩格斯之間的友誼嗎?誰能用課文中的句子給大家講述一下。我相信,如果是這樣的創(chuàng)設情境教學法,學生的積極性一定會被降低。因此,老師的創(chuàng)情布景應該是結合學生的生活實際的,而不是脫離學生認知范疇地去進行創(chuàng)新情境。
高中生雖然是中學學習中英語學習最久的學生,但是也難免有很多學生不會的英語知識。老師創(chuàng)設的情境,應該建立在學生所能夠認知和熟悉的內容和認識范疇內。這就好比數數,老師只有教給學生一位數的數,才能再教給學生兩位數以及三位數的學習,而不是直接跳躍到百、千、萬的學習上,這樣學生容易出現(xiàn)“斷章”的學習現(xiàn)象,導致前后知識聯(lián)系不起來。在英語學習中也是如此。創(chuàng)設情境教學本來考查的就是學生對知識的靈活運用,在靈活運用中,重在鞏固以前學習過的知識,同時也可加深記憶新學習過的內容。比如說,在高中英語課文中有一篇關于“Music”的文章,如果老師想讓學生對新知識加深印象以及學會運用,那么一定要有以前的知識作為鋪墊。比如說,老師找兩名學生進行情境演繹。A 同學遇見B 同學,不能沖上來就說,My favorite music is...這需要有一個適當的情境導入。可以讓學生對以前學過的一些句型以及語法知識進行了復習。學生可能會對不同類型的音樂運用有些難度,但是運用之前學過的句子和知識確實游刃有余,這樣學生在創(chuàng)設情境對話的過程中,既有挑戰(zhàn),也能夠增強信心??偠灾?,英語創(chuàng)設情境的難度應該在學生所能伸手夠得著的地方,這樣才能在激勵學生學習興趣的同時也培養(yǎng)學生學習英語的自信心。
在高中英語情境教學的過程中,老師不可能做到讓所有的學生都在課堂上進行創(chuàng)設情境表演。這就考慮到沒有被老師提到的學生的積極性可能受到很大的挫傷。這就要求廣大高中英語老師要在提高整體高中英語學習興趣以及積極性的基礎上進行創(chuàng)情布景。針對這樣的情況,老師可以安排學生進行小組合作學習。老師將學生分成幾個實力相當的小組,通過給每個小組安排創(chuàng)設情境對話的要求來評定哪個小組為勝利。在學生合作創(chuàng)設情境中,老師可以要求學生必須運用到哪些學習過的句型以及語法知識。這樣既能夠讓創(chuàng)設情境充滿挑戰(zhàn),也能夠在一定基礎上考查學生對學過知識的運用情況。在小組合作學習中,老師不僅在分工上要做到公平、公正、公開,讓學生之間的優(yōu)勢得到互補,缺點得到改正。在合作過程中,老師還要融入為學生創(chuàng)設的情境過程中去,當學生遇到疑惑和困難時,老師進行適當的點撥,引導學生往正確的方向發(fā)展。不同小組之間存在的競爭力,能夠激發(fā)學生更好地投入到自己的情境對話中去,不斷豐富對話內容和精確英語知識。這樣的過程,能夠最大限度地讓全體學生都參與到教學中去,提高整體課堂的積極性,對于一些課堂上平時不愿意聽講的學生來說,在小組合作學習中受到其他成員的影響,也會更加積極地投入到教學中去。
高中創(chuàng)情布景教學方法的運用能夠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學生的積極性,讓高中生們以更大的學習熱性和學習信心投入到教學中去。作為高中英語老師,一定要仔細研究教材以及掌握每個學生的學習特點,讓學生在情境教學中既能夠感受到教學的難度,也能夠培養(yǎng)起一定的學習自信,從而更好地全面把握英語學習。作為高中生,一定要積極配合老師的教學活動,積極參與,積極發(fā)言,與老師一起,更好地提高高中英語課堂的教學效率。
劉鵬.淺探高中英語高效課堂[J].考試周刊,2011(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