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曉華
【摘 要】高中美術新課程標準打破了傳統(tǒng)美術教學的知識框架,從全新的角度,按學習活動方式劃分學習領域,加強學習活動的綜合性和探索性,強調培養(yǎng)學生學習興趣,強調參與合作、強調情感體驗,注重培養(yǎng)學生創(chuàng)新精神,通過美術實踐活動提高學生的整體素質,使每個學生在自己原有的基礎上有所發(fā)展。
【關鍵詞】高中美術 教學改革 生本教育 創(chuàng)新精神
【中圖分類號】G633.95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1-1270(2015)01-0093-01
高中美術新課程標準打破了傳統(tǒng)美術教學的知識框架,從全新的角度,按學習活動方式劃分學習領域,加強學習活動的綜合性和探索性,強調培養(yǎng)學生學習興趣,強調參與合作、強調情感體驗,注重培養(yǎng)學生創(chuàng)新精神,通過美術實踐活動提高學生的整體素質,使每個學生在自己原有的基礎上有所發(fā)展。在實際教學工作中,由于存在美術教學“專業(yè)化”的傾向,造成只重視技能,忽視了素質教育,“只見技法,不見思想”的現象。課程的改革不僅是內容的改革,也是教學過程和教學方法的改革。
一、實行開放性美術教育,發(fā)揮學生主體作用
課堂教學力求“教”與“學”的優(yōu)化,教學過程充分體現學生為主體,使學生主動積極參與教學的全過程,想方設法激活學生的原動力,最大限度地把他們的智力潛能發(fā)揮出來。教研活動必須持之以恒,制定詳盡的教研計劃,教師分別承擔子課題的研究。實驗的研究分集中研究和個人研究兩種形式,個人研究,就是平時教師根據本校及學生的實際,大膽改革課堂教學,不斷探索培養(yǎng)和發(fā)展學生的智力的方法??偨Y教學中的經驗和教訓。集體研究,每個學期都有四、五次(每月有一次)全體教師集中研究活動,進行觀摩教學、互相評課、技藝切磋、交流教學體會、參觀學習等。尤其是觀摩教學,我們力求有專題,并有針對性,圍繞“發(fā)展學生的審美意識”這個目的,解決教學教研中碰到的問題,在評課交流中,大家本著互相學習、互相幫助、互相促進的出發(fā)點,做到各抒己見,暢所欲言,研究氣氛民主和諧,充分發(fā)揮大家的聰明才智。真正達到共同進步,共同提高的目的。
二、創(chuàng)設寬松自由學習環(huán)境,營造平等和諧教學氣氛
營造一個和諧平等的學習氣氛,把威嚴放下,做學生的朋友,有利于師生情感的交流與溝通。老師上課時,應多講一些健康有趣的笑話作為開場白,盡量用生動風趣的語言來吸引學生,激起學生學習的興趣,活躍課堂氣氛。教學的語言和方法要符合高中階段學生的生理和心理的發(fā)展特點,給他們多些寬容和耐心,多些呵護和關愛,會使我們的教學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在學生作業(yè)時,應允許他們自由地組合、幾個人一起討論,在表現的方式和選擇材料上也給他們一定的自由和空間。在完成作業(yè)后,把他們的作品貼到展示欄,讓他們感受到美術課帶來的快樂,學生在寬松自由的學習環(huán)境下,在平等和諧的教學氣氛中比較容易發(fā)揮個性特長。
加強課程實施工作的領導和督導。要保證美術學科的必修模塊、選修模塊開齊開足。建議由各地教育行政部門牽頭,組織督導室、體衛(wèi)藝和教研室的有關同志,對所屬高中每一學期進行一次美術課開設情況的專項檢查督導,檢查的內容主要為:規(guī)定模塊是否開齊,課時開足與否,學生手頭是否具有美術學科的必修與選修模塊的教材,課堂教學質量狀況,以及美術學科的學分認定是否造假等。及時指出發(fā)現的問題并要求學校加以改正,加強學生評價、教師評價等過程性評價手段,全方位衡量并及時落實;確保美術課程的完整實施。管理者要把美術課程完整意義上的開設與對學校的考核評先、獎勵等掛鉤,并將此作為推進素質教育、落實國家新課程的重要舉措,以杜絕面向全體學生,提高學生藝術素養(yǎng)的美術課程教學放任自流狀況的發(fā)生,促進美術新課程的健康良性發(fā)展;加強美術課程的有效教學研究。要不斷提高教師實施新課程的水平,各教研主管部門需更加務實地開展學科的教材分析、教學觀摩等交流研討活動,組織美術教師參加專項優(yōu)課評比活動,為教師搭建教學專業(yè)成長的平臺,提供施展才華的機會。各校要開展好校本教研活動,針對美術新課程實施過程中遇到的問題,提出課題加以研究,解決教學中的實際問題,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
三、為綜合性學習和探究性學習拓展空間
綜合性學習是世界教育發(fā)展的一個新特點,它對發(fā)展學生的綜合實際能力和探究發(fā)現能力起到極大作用。我們打破了學科的界限,使各種學科知識相互滲透、交融、綜合化,有利于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把音樂、文學、信息技術,通用技術等學科引入美術課堂,不僅可以豐富美術課堂內容和知識,還能開闊學生視野。捷克教育學家夸美紐斯說過:“知識的開端必須永遠來自于感官”。美術是視覺藝術,我們要想學生輕松快捷地獲取知識,最好的方法是利用直觀教學原理,通過課件、實物等資料展示,讓學生感受和體驗,并在這一過程中不斷啟發(fā)和引導學生去認真觀察和區(qū)別各種物象的具體特征,通過直觀感受發(fā)展認識。在教學中推行“學案導學”,在上課前常布置學生收集有關資料,為教學提供更加豐富的信息和參考資料。還要利用現代多媒體教學手段,在網上下載相關的圖片資料,作為制作課件的素材。在制作課件時,應加上適當的音樂,融合相關的知識,盡量使課堂知識容量大些,知識面廣些,知識點多些。
四、積極評價機制,促進學生發(fā)展
許多教師有這樣的體會,欣賞教學難于藝術實踐教學,而現代作品欣賞則更難。這也許因為在欣賞傳統(tǒng)的再現性作品時,有關史料和作品內容豐富了教學內容,符合了學生追求現實意識和經驗的需求,故而造成一種課堂秩序和教學效果良好的假象。而現代表現性作品欣賞的著眼點不能直接為日常意識所接受,學生一時無法超出現實經驗和欣賞習慣的閾限,因而使教學發(fā)生了困難。對“有意味的形式”的感知和體驗并不是日常意識和習慣所能企及的,審美意識的形成需要有個學習的過程。這并不是說對再現性作品的欣賞不是一種審美意識的活動,但一個不具有較強審美意識的人,往往能欣賞前者而不能欣賞后者。
總之,作為新時期的美術教育工作者,應該緊跟時代的步伐,責無旁貸地擔起課程改革的重任。在高中美術課堂教學中,把傳統(tǒng)的教師為中心轉變?yōu)橐詫W生為中心,把學生被動接受學習轉變?yōu)樘骄繉W習,提升教學水平和教學質量,為培養(yǎng)高素質的人才貢獻一份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