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盈盈
在教學中教師應當恰當運用激勵理論鼓勵學生,提高學生的學習熱情。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當和學生形成有效的互動,并對學生在課堂中的良好表現及時進行鼓勵,使其增強對初中思品課的學習興趣。
一、在初中思品教學中應用激勵理論的重要性
在初中思品教學中,激勵式教學是一種新穎的教學方式,相比于傳統(tǒng)的教學方式,其注重學生在課堂中的進步。激勵式教學為教師提供了新的教學思路,有助于學生體驗到學習的樂趣,因此,在思品教學中應用激勵理論對教師教學和學生學習都有很大的幫助。
二、激勵理論介紹
1.需要激勵理論。
需要激勵理論是由美國心理學家提出來的,其觀點是:未滿足的需要能夠激勵人的行為,同時在人的需要得到滿足之后,就會積極地追求更高層次的滿足。這種觀點同樣適用于學生學習。
2.過程型激勵理論。
激勵理論包括期望理論和公平理論。期望理論研究人們的努力行為和表揚之間的因果關系。研究發(fā)現,人們工作積極性的高低取決于其心理的滿足程度,人們在預期他們的行為會給個人帶來既定的成果且該成果對個人具有吸引力時,才會被激勵起來去做某些事情以達到這個目標。而公平理論認為,人的工作積極性不僅和報酬有關系,同時也和成績的認可度有直接的關系,如果人們受到了公平的褒獎,無論是在學習還是在工作中都能表現出良好的心態(tài),而一旦遭受到不公,或者感覺被忽視,在學習和工作中就會表現出不安、緊張、不滿等情緒。
三、激勵理論在思品課堂教學過程中的應用
初中生有強烈的表現欲望,同時其內心極度渴望得到表揚,因此在思品課堂教學中應用激勵理論是可行的,這就需要每位教師根據課堂實際情況,主動地應用激勵理論,增強學生的認同感。下面筆者將詳細闡述激勵理論在思品課堂教學中的應用。
1.在課堂上完善激勵制度。
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明確激勵理論的標準,同時明確告訴學生哪些行為是允許的,哪些行為是不允許的,增強課堂的教學秩序。在思品教學中,教師要適當地采用提問、探討的方式進行課程講解,對于參與度較高的同學給予表揚,同時也要鼓勵積極性不高的同學參與提問和探討。
2.采用愛心教學。
教師要有愛心,對于“問題學生”,要主動地和他們談心,了解他們的心理狀態(tài),并積極幫助其走出困擾,讓他們感受到老師的關心和重視。
3.給予學生適當的壓力。
教師在思品課堂教學中要營造競爭氛圍,讓學生感受到壓力,增強學生的緊迫感,幫助其發(fā)揮潛能并樹立堅定的學習信念。
4.教會學生應用自我激勵方法。
教師應當深入了解學生的思維方式,讓學生通過自我激勵的方法獲得學習的動力,讓學生充分認識到自己的缺點和優(yōu)點,并通過對比指出學生的進步,幫助其增強自信心。
5.樹立學習榜樣。
榜樣是學生學習的參照物,具有很強的影響力和感染力。因此,教師要有針對性地選擇品學兼優(yōu)的學生作為學習榜樣,讓其他學生尋找自己和榜樣之間的差距,從而不斷完善自己。
四、總結
總之,在初中思品課堂教學中應用激勵理論是一種教學的創(chuàng)新,符合當前初中生的心理需求,能促進學生提高學習成績。教師在應用激勵理論的過程中要結合教學實際,把內部激勵和外部激勵結合在一起,提高教學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