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君
摘 要:通過教學實踐,闡述教學情境在數學課堂教學中運用的情況。有效的教學情境應該貼近學生的生活、利于學生動手操作活動、與教學內容緊密聯系,只有巧妙、恰到好處地應用教學情境才能提高課堂教學效果。
關鍵詞:情境;小學數學;催化劑
情境教學是指以優(yōu)化的情境為空間,以創(chuàng)設情境為主線,根據教材的特點、教學的方法和學生的具體學情,在課堂上營造一種富有情境的氛圍,引起學生的情感體驗。情境教學強調學生的積極性,強調學生興趣的培養(yǎng),以形成主動發(fā)展的動因,提倡讓學生通過觀察,不斷積累豐富的感性認識。有效的教學情境可以提高課堂教學效率,反之,就會成為課堂中花哨的擺設,毫無實用性可言。
【情境一】(在教學“9加幾”時創(chuàng)設的情境)
為了吸引一年級學生的注意,激發(fā)他們學習的興趣,我花了一天的時間做了一個動畫課件:草地上,一只小貓和小狗在玩拍皮球的游戲,小貓拍了4下,小狗拍了9下。上課伊時,我用多媒體將這個動畫情境展示給學生看,然后要求學生根據自己看到的提一個數學問題。問題一拋出,舉手的學生很多,有問:“小貓比小狗少拍幾下?”也有問:“小狗比小貓多拍幾下?”當學生問:“小貓和小狗共拍了多少下?”時,我很高興,因為本節(jié)課的例題已經成功地創(chuàng)造出來了,正當我準備下一個環(huán)節(jié)——列式計算時,本班的“好問者”高高地舉起小手,嘴里喊道:“陳老師,我有意見。”帶著好奇心,我點點頭示意他站起來回答,“陳老師,你見過小貓、小狗拍皮球比賽嗎?小貓、小狗拍皮球比賽只能在動畫片中看到,而我們家里養(yǎng)的小貓、小狗站都站不起來,怎么可能拍皮球呢?……”顯然,現在的學生已初步具有“數學知識來源于生活”的意識了,他們能用生活的眼光看待數學中的問題了,是我忽略了這些。既然已經意識到了,必須馬上糾正,于是我趁機把“我家養(yǎng)了……”改成“我在動畫片中看到……”,這才平息了風波??墒窃诹惺接嬎?+4=( )時,學生很少想到用“湊十法”。
【情境二】(在教學“9加幾”后翻閱資料看到的)
在班中抽兩個學生上臺,用大小一樣的10毫升的量杯各倒了一杯水,①號杯的水面在9毫升刻度線處,②號杯的水面在5毫升刻度線處,他倆一共倒了多少毫升水,你能知道嗎?能用什么辦法求出來?可以動手試一試。之后,學生想出的辦法很多:有的直接用數刻度的方法計算;有的動手操作,先把②號杯中的水倒入①號杯,湊成10毫升,再加上剩下的4毫升,得14毫升;還有的把①號杯中的水倒入②號杯,湊成10毫升,再加上剩下的4毫升,得14毫升。
【比較】
同樣的教學內容,不同的教學情境,展示了不同的教學效果。我將上述兩個數學情境作對比進行了反思。
情境一:形象、生動、有趣,適合兒童的心理特征,但不宜操作,而且費時,對于本課時的教學沒有直接的幫助。
情境二:平淡,但貼近生活、易于操作、成本低,對于本課時重難點的解決有直接的幫助。
【反思】
教師對教材的駕馭和處理、對數學情境的創(chuàng)設和實施直接影響學生的思維能力、探索能力的發(fā)展。從上述兩個情境可以看出,并不是所有的情境都能對教學目標的實現起到推波助瀾的作用,那么怎樣才能使情境成為課堂中“活”的催化劑呢?下面我就結合上述兩種情境,談一談自己對于“創(chuàng)設數學情境”的一點看法。
1.情境應該貼近學生的生活
數學知識來源于實踐,它與實際生活聯系密切。心理學研究表明,創(chuàng)設出來的情境與學生熟悉的生活情境越貼近,學生自覺接納知識的程度就越高。所以,教師要善于挖掘數學內容中的生活情境,讓數學貼近生活;要盡量創(chuàng)設一些生活情境,從中引出一些數學問題,并以此讓學生感悟到數學知識的存在,以引起一種學習的需要,從而使學生能夠積極主動地投入到學習、探索之中。例如,上述教學“9加幾”時創(chuàng)設的情境一,雖然形象生動,但離學生的生活太遠,無法引起學生對生活的共鳴。而情境二,來源于生活的倒水,但又凌駕于生活之上,因為它是生活的抽象,這就需要學生運用生活的眼光去觀察,用發(fā)散的思維去分析,因為貼近所以熟悉,因為熟悉所以有激情。
2.情境應該利于動手操作活動
兒童的智慧始于指端。新課標指出:“數學教學要注意聯系實際,加強實踐活動,培養(yǎng)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使學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數學基礎知識,能夠運用數學知識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币虼?,創(chuàng)設的情境應該利于操作活動,用操作活動啟迪思維,使思維在操作中得到發(fā)展。
上述情境二,教師可以以小組為單位,或者個別學生上臺動手操作,把②號杯中的水倒入①號杯,或把①號杯中的水倒入②號杯,通過動手操作、觀察分析,加深學生的理解,有助于問題的解決。
3.情境必須與教學內容緊密聯系
創(chuàng)設良好的數學情境,目的是激起學生的學習興趣,喚起學生的學習欲望,從而獲得最佳的教學效果。所以,教師創(chuàng)設出來的情境必須圍繞教學內容展開,使學生在該情境的熏陶下,對所探究的知識有所領悟和創(chuàng)新。例如上述情境二,與教學內容緊密相連,學生在這樣的情境下通過動手操作,解決了教學中的重點和難點,創(chuàng)造出數格子、湊十法等多種計算方法,整個課堂充滿了生機,學生的主體性也得到了充分展示。而情境一,因為與教學內容沒有緊密的聯系,對教學重點湊十法的探究沒有直接的幫助,所以學生在解決問題時,思維顯得遲鈍、狹隘。
在情境的選擇過程中要注意對情境中包含的思想和內容進行嚴格篩選,選擇適合教學內容的情境,使教學內容和情境有機地融為一體,避免情境內容的牽強附會,生搬硬套。巧妙地運用教學情境,讓它成為課堂中“活”的催化劑,給課堂增加亮點,起到畫龍點睛之效,讓數學課堂活起來。
參考文獻:
許曉娜.小學數學創(chuàng)設有交情境教學的研究[D].內蒙古師范大學,2013.
編輯 薛直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