莊海虹
摘 要:領導是在創(chuàng)造和擁有追隨者的過程中體現(xiàn)出來的,世界上沒有無追隨者的領導者。而追隨者作為領導生態(tài)系統(tǒng)的重要組成部分,與領導者、領導環(huán)境共同構成了領導系統(tǒng)的完整體系。隨著經(jīng)濟社會的發(fā)展和學科體系的日益成熟,對追隨者的關注和研究成為當前領導學的一個重要發(fā)展取向。
關鍵詞:追隨者類型;追隨者;領導者
1 羅伯特·凱利的追隨者類型
在現(xiàn)代的領導力和管理學的著作中,羅伯特·凱利(Robert Kelley)于1992年所著的《逆領導思考》堪稱是為追隨者所著的第一本書。該書出于對“充當追隨者是何等感受”產生的興趣和關注,鼓勵追隨者從個人的興趣出發(fā)做事,奉勸其不要盲目追隨領導,要提前對自己的追隨行為進行思考而后行動。羅伯特·凱利的理論焦點在于資源的依從,即指因為一個適當?shù)脑蚨杂傻剡x擇一個人活著更多人在追隨。如,“學徒”之所以追隨是因為他們愿意與領導建立聯(lián)系并從中;“忠誠者”之所以追隨是因為出于對自我責任的認知;“追夢者”之所以追隨是因為他們從領導者身上看到的是夢想實現(xiàn)的希望。無論出于何種原因,都是因為他們不愿充當領導者。因此,羅伯特·凱利按照追隨者的“追隨力風格”從思維和行動兩個維度描述了五種追隨者風格,分別為:疏離型、順從型、實用型、被動型、榜樣型。
疏離型:在一個組織當中,疏離型追隨者一般占有20%-30%的比重。他們在思維獨立批判性方面得分較高,在行動方面得分較低。他們通常是組織中的異議者,敢于揭露組織中的消極方面,往往能成為組織中的異端勇士,具有很強的批判性思維,但領導者往往視之為麻煩制造者、敗事有余者。
順從型:在一個組織當中,順從型追隨者一般占有25%-30%的比重。他們在行動表現(xiàn)方面的積極性和參與度較高,在獨立思維能力方面較弱。此類型的追隨者在組織工作中追求的是避免發(fā)生沖突,他們習慣于服從組織的安排并且毫無怨言地進行組織任務。因此,缺乏對上級的質疑是此類追隨者的弱點。
實用型:在一個組織當中,實用型追隨者一般占有25%-35%的比重。實用型追隨者“處于中間位置”,是那些明確組織目標但不喜歡挑撥是非的人,在獨立性思維和行動表現(xiàn)方面都處于居中位置。此種類型的追隨者是組織中的真正贏家,他們不喜歡出風頭,更傾向于做二流任務把自己栓在組織的命脈之中,同時又與權力中心保持一定距離。實用型追隨者做事恰到好處,是游戲規(guī)則的執(zhí)行者。
被動型:在一個組織當中,被動型追隨者一般占有5%-10%的比重。被動型追隨者沒有工作熱情、工作動力,缺乏積極性、主動型和責任感。此類型追隨者在獨立思維能力和行動表現(xiàn)方面均得分較低,他們缺乏自我立場和判斷能力,愿意于隨波逐流。在領導者眼中,他們是懶惰的、缺乏能力的、毫無擔當?shù)摹?/p>
榜樣型:也稱楷模型追隨者,是在各個方面都表現(xiàn)優(yōu)秀、突出的追隨者類型。他們表現(xiàn)出“獨立的、批判性的思維并脫離領導者的群體”,是典型的與組織保持密切聯(lián)系的自我領導者和合作者。他們通過承擔多重責任來使組織最大程度地獲益。因此,在領導者眼中,榜樣型追隨者不僅具有獨立、革新、創(chuàng)造的特質,還能夠經(jīng)得起考驗,是值得信任和依賴的下級。
2 伊拉·夏勒夫的追隨者類型
伊拉·夏勒夫(Ira Chaleff)在《與老板共舞》一書中對追隨者進行了專門的研究,書中描述了追隨者、追隨力以及如何實踐,是一本對于促進追隨力發(fā)展操作性較強、實用性較高的書籍。他認為,領導者和追隨者是不可分割的,好的領導者也是好的追隨者,反之亦然。優(yōu)秀的追隨者是需要勇氣的,但是這種勇氣并不是盲目的追崇。于是,他以追隨者對領導者支持和挑戰(zhàn)的程度為標準,得出4種 “追隨力風格”:執(zhí)行型、伙伴型、個人型、資源型。
執(zhí)行型追隨者適合于描述在大型組織中的大多數(shù)普通的下屬,他們遵守組織管理并完成自己的特定任務,是可信賴的追隨者類型。
伙伴型追隨者既尊重領導者又能在領導者需要時提供必要的智力支持。在一定程度上,他們是一種可靠的追隨者,但他們也做好在需要時候挑戰(zhàn)領導者的準備和意愿,因為他們認為領導者與追隨者兩者在本質上是平等的。
個人型追隨者獨立性較強,他們總是以自我利益為中心。當發(fā)生個人利益與組織利益相違背時,他們仍固執(zhí)己見,是組織群體中容易受到排斥的一類人。
資源型追隨者對領導者唯命是從,但他們只是誠實地完成工作,其工作結果絲毫不會超出領導者所設的最低要求的。
3 芭芭拉·凱勒曼的追隨者類型
在前人的研究基礎上,芭芭拉·凱勒曼(Barbara Kellerman)在《追隨力》一書中將追隨者按照參與程度的軸線進行排列,即軸線一端是完全什么都不做,另一端是積極主動做出承諾并完全投入的,以此將追隨者分成了五類:孤立型、旁觀型、參與型、主動型、頑固型。
孤立型追隨者不關心領導,不想了解事態(tài),甚至主動避免獲取信息。他們認為對于事情的關注是毫無意義可言的,因為他們沒有能力、也沒有動力去關注。
旁觀型追隨者通常被認為是沉默的推手,他們不與領導者交流,也不參與到任何組織或群體關系之中。而實際上,他們的撤出就是在變向地宣布保持中立。
參與型追隨者被認為是無形的決策者,他們以某種方式對組織關系進行參與,要么明確地贊成領導,要么明確地反對。隨無論何種情況,他們都會付諸實際行動并在組織群體中產生或大或小的影響。多數(shù)領導者喜歡此類型的追者,他們認為此類追隨者理應對領導活動給予推動和支持。
主動型追隨者被認為是變革的開創(chuàng)者,他們能深切感知領導者的態(tài)度和想法并積極主動地進行活動。主動型追隨者是在所有類型中最需要認真進行辨認的一種,因為盡管他們缺乏權力,但卻相當關心領導及所在組織群體。一旦主動型追隨者召集起來并組成強大的變革群體,領導活動中的領導者和現(xiàn)有秩序將極有可能被他們所推翻。
頑固型追隨者為數(shù)不多,是指那些頑固到為了自己的目標隨時準備好在必要時間點做出犧牲的人,或行動上,或觀念上。頑固型追隨者處于兩個極端,他們要么狂熱地追崇領導者,要么執(zhí)著地反對領導者并不惜采取任何手段推翻領導者。
4 結語
領導者比追隨者享有更大的權力、權威和影響力,盡管這一點毋庸置疑,但是我們卻往往高估了前者的重要性,而低估了后者的重要性。隨著領導學研究的不斷發(fā)展,作為領導生態(tài)系統(tǒng)重要組成部分的追隨者,其重要性和地位正受到領導學界研究者們越來越廣泛的關注。芭芭拉·凱勒曼女士在《追隨力》一書中也明確表示:“這是一個追隨者的時代。我們越來越清楚地發(fā)現(xiàn),當今的領導者手中所握有的權力和帶來的影響日益減弱,而當今的追隨者則擁有更多的權力和影響力。”
參考文獻
[1]芭芭拉·凱勒曼;追隨力[M].宋強,譯.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 2011
[2]劉建軍.領導學原理——科學與藝術(第三版)[M].2007
[3]郭科仙.優(yōu)秀追隨者理論探討[J].管理現(xiàn)代化,2012(4)
[4]姚懷山,崔驊.領導活動中的追隨者研究綜述[J].延安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0.32(1)
[5]劉江花,陳加洲.基于追隨者類型的員工沉默研究[J].科技與管理,2010.07
[6]張璇,倪辰.論追隨者[J].理論探討:161
[7]伊拉.夏勒夫著 李昶誼譯:《與老板共舞》,海天出版社1999年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