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寧
【中圖分類號】G633.3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5)08-0092-02
本文從以下幾個方面,談談關于高中語文閱讀教學,以求教于各位同行。
一、高中語文開展閱讀教學的意義
1.閱讀是高中學生獲取知識的重要途徑。
閱讀是獲取知識的重要途徑,對高中生來說,培養(yǎng)閱讀能力、養(yǎng)成良好的閱讀習慣是積極主動地獲取豐富的科學文化知識的必要前提。語文是學生學習的根基階段,基本上體現(xiàn)了知識循序漸進的原則,體現(xiàn)大綱要求的從“能借助工具理解內(nèi)容,進一步發(fā)展為掌握基礎知識,理解詞句的含義和作品的思想內(nèi)容”的轉(zhuǎn)變。高中階段的文學作品學習,其最基礎的目的就是借助文章的學習來積累文學知識,讓學生了解現(xiàn)代詩歌的產(chǎn)生發(fā)展和形式特點,了解世界文學的格局和主要發(fā)展流派。通過文章的閱讀來培養(yǎng)學生文學閱讀能力,語文教學目標在于使學生具備最基本的語文素養(yǎng),能夠閱讀世界文學作品,了解世界文學動態(tài),從宏觀上開闊自己的文學視野,積累基本的世界文學常識,為今后的深造奠定堅實的基礎。
2.閱讀是高中學生認識社會的重要媒介。
閱讀是高中生獲取外界信息、跨越歷史的長河、了解歷史、認識社會的重要媒介。閱讀是人與外界進行信息交流的重要途徑,它可以克服時間和空間的限制,直接同中外大師對話,或聆聽他們的教導,或與他們切磋辯駁。一個人的健康成長離不開閱讀活動,高中生的健康成長更離不開閱讀活動,任何有成就的人都是從閱讀中獲得知識,培養(yǎng)性情,汲取營養(yǎng)和獲得前進的力量的。
3.閱讀是高中學生獲得人文修養(yǎng)的重要手段。
古代文化博大精深,無論是內(nèi)容還是形式,都充滿著無盡神奇的美的力量,蘊含著無窮的文字之美。學習語文更應該加大閱讀教學的審美教育,可以讓學生從蘊含著形式多樣豐富多彩的美的千古佳作中領略祖國文化的內(nèi)涵,能引領學生徜徉于千古佳作的神奇美妙的境界,流連于祖國文化深厚迷人的海洋。審美能力、探究能力,形成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質(zhì)和科學文化素質(zhì),為終身學習和有個性的發(fā)展奠定基礎。文學素養(yǎng)是語文素養(yǎng)的重要部分,是高中生應備的基本素質(zhì)之一。
二、高中語文閱讀教學存在問題及原因分析
制約高中生閱讀能力培養(yǎng)的問題,主要表現(xiàn)在以下三個方面:
1.高中教師的閱讀教學觀不適應新課標要求。
在教育實踐中,教師對高中文學作品教材的認識存在誤區(qū),沒有真正將文學作品教學放在合理的定位上開展,對教材的價值和地位認識不足。教師面對教材的更新,理念的革新,他們無法準確地把握語文閱讀教學的本質(zhì)、目的和任務,找不到閱讀教學的真正核心,也不能系統(tǒng)完整地把握教材,更不能輕松、準確地駕馭課堂,甚至無法解決學生的閱讀問題。教師在閱讀教學中,用力較多的是設計問題,讓學生回答問題,對問題的解決過程較為重視,而對學生綜合探究和合作學習的能力關注較少,沒有真正將培養(yǎng)學生的閱讀思考能力和探究能力作為課堂的重點。
2.高中學生對閱讀學習興趣索然。
新課程理念強調(diào)教學過程是師生交往、共同發(fā)展的互動過程,閱讀應該是學生積極主動學習的過程,但當前高中語文教學中,由于教師的引導和方法的陳舊,學生對閱讀興趣索然。課堂缺失探究和互動、課堂渙散無章、課堂教學模式僵化,學生感受不到文學作品學習的樂趣,失去了語文教學的活力。當前教學實踐中這些誤區(qū)歸根結(jié)底是由于割裂了文學作品的工具性和人文性造成的,片面強調(diào)工具性或架空人文性,而造成了教學實踐中的誤區(qū)。
3.高中語文課堂閱讀教學高耗低效。
語文教學實踐中,閱讀教學所占的課時多,教師花費的心血
大,然而,教學的實際效果卻不盡如人意,呈現(xiàn)出“高耗低效”的現(xiàn)象。課堂中,有些老師片面地理解了教師角色的改變,將課堂全都交給學生。教師過度強調(diào)學生自主性和主動性,將學生的自主學習片面夸大作用,變“一言堂”為放羊式學習,失去了真正的教學指導作用。長時間的應試教育使高中語文圍繞高考運作,文學作品的學習也成為應試教育的點綴。在應試教育背景下,文學作品因為不是高考的必考點,因而得不到教學應有的重視,本應重點講解的文學作品也變成了自讀和課外閱讀,教師不重視、學生沒空學。課堂教學過程只重視過場而不講究實效,沒有真正高效率地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和蹤合素養(yǎng)。
三、提高高中閱讀教學效率的對策
1.更新師生的閱讀理念,樹立科學的閱讀教學觀。
觀念是行動的先導,教師的閱讀觀關系到高中閱讀教學的實效。首先要更新教師的教學理念,通過多種形式提高語文教師的閱讀興趣,培養(yǎng)教師先進的閱讀教學理念,注重發(fā)揮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在教學實踐中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興趣,發(fā)揮高中生在閱讀教學中的自主探究能動性,積極培養(yǎng)學生的閱讀探究能力。被動學習的結(jié)果只會掌握部分字詞而丟掉整片文言精華的“森林”。因此,知識性和人文性的結(jié)合是基礎知識和閱讀能力的協(xié)調(diào)推進過程,把學生主動學習與教師引導有機結(jié)合,以充分尊重學生的主體性來調(diào)動學生的積極性,在學生主動閱讀過程中進行基礎知識的鞏固和訓練,讓學生在基礎知識的掌握中獲得了閱讀的能力和豐富的人文素養(yǎng)。
2.建立學生本位的閱讀模型,提高高中學生閱讀學習的積極性。
學生一旦對閱讀產(chǎn)生了濃厚的興趣,就會把讀書看成是一大樂事,釋放巨大的潛能,覺得越讀越有興趣,越讀越想讀。應該改革教師的傳統(tǒng)教育思想,改變過去教師為主的教學觀,認識到學生在學習中的主體地位,一切從學生的需要出發(fā),將學生的需求作為教學的出發(fā)點和落腳點。教材應符合學生的身心發(fā)展特點,選入中學語文教材的文學作品要適應學生的認知水平,要難易適度。從學生實際出發(fā),以學生實際需求為選擇核心,文學作品入選語文教材必須遵循這一原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