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王貞虎 攝 吳海明
資訊科技的發(fā)達使得營養(yǎng)、醫(yī)學、保健的知識得以普及,眾所皆知膽固醇和血脂異常、心血管疾病有著密切的關(guān)系。但對膽固醇的認識卻極為模糊,甚至誤解。
膽固醇是一種脂肪,也稱為油脂的蠟狀物質(zhì),伴隨血液流經(jīng)循環(huán)系統(tǒng),長期血膽固醇過高會在動脈壁上沉積,導致病變。血膽固醇除了來自食物之外,人體肝臟會自行合成,以滿足體內(nèi)所需的膽固醇量。
人們常常說自身有高血脂問題,這須要進一步解析。膽固醇有三種類型,其中最重要且對心臟血管有害的是“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當血液中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的濃度超出正常值時,會增加患心血管疾病的危險率。
過去50年,美國公共衛(wèi)生學專家針對美國人的飲食習慣做了許多追蹤研究。60年代美國心臟協(xié)會根據(jù)其研究數(shù)據(jù),試圖減少心臟病發(fā)病率,而呼吁大眾限制飲食中膽固醇及脂肪攝取,從此膽固醇及飽和脂肪成為罪傀禍首,被標示上導致慢性病的罪名。美國政府也為了維護國人的健康,1980年首定飲食原則,每隔五年修訂一次,這個飲食建議在過去的35年,影響了美國和許多國家人民的飲食習慣。
而50年后的今天,肥胖、糖尿病、心臟病等健康問題,不但沒有減少反而增加。所以專家們又開始由不同角度加以探討研究,攝取食物是為了滿足飽足感,當限制膽固醇及脂肪的同時,碳水化合物的攝取量就會有相對增加的傾向。再者加工食品業(yè)興起,各種簡便的加工零食處處隨手可得,研究結(jié)果反而被食品加工業(yè)濫用在市場促銷上,無形中促使大眾食用了大量非天然食品,添加很多糖及反式脂肪取代飽和脂肪,不但沒有改善,反而使得全民健康問題更為嚴重??茖W研究不斷進步,讓人們比過去更了解食物與疾病之間的本質(zhì)特性與交互作用,但仍然有很多無法明確了解其間錯綜復雜的關(guān)系。
雞蛋就是最典型的例子。目前研究證據(jù)顯示,減少雞蛋的攝取并不會減少心臟病發(fā)生,但仍然不確定攝取過多的蛋會導致什么后果。有證據(jù)顯示,多吃五谷雜糧高纖維的人,其患心臟病機率確實較小。我們經(jīng)常在報章雜志上可以看到一些研究報告,某營養(yǎng)素或植物具有抗癌或保健作用等,這些報導大多是研究室里細胞培養(yǎng)或小動物的試驗結(jié)果,并不能代表在人體上也會有同樣的結(jié)果。五十年前就是根據(jù)小規(guī)模動物實驗的結(jié)果,認為膽固醇的攝取會引起心臟病,而今發(fā)現(xiàn)其研究結(jié)果并不完全正確。
早有資料表明,一個大的雞蛋有約186毫克膽固醇,都存在蛋黃中。在猶豫不決自己的飲食中是否可以吃蛋,必須參考膽固醇的每日建議量:健康的成年人,膽固醇每天的攝取量不超過300毫克;若患有糖尿病,高膽固醇或心臟疾病的人另當別論,膽固醇每天攝取量不能超過200毫克。
蛋真的會對健康造成傷害嗎?事實不然,評估蛋白質(zhì)的品質(zhì)及吸收利用率,是以雞蛋作為參考準則,而加以對照,雞蛋不僅是質(zhì)優(yōu),且是價錢最便宜的蛋白質(zhì)來源,但讓人卻步的是一個蛋黃含有一天當中膽固醇建議攝取量的74%。飲食中若沒有攝取其他膽固醇含量高的內(nèi)臟類食物,一天一個到一個半的蛋,并不會有過量的問題。若是擔心會影響血膽固醇,不妨只用半個蛋黃加上蛋白,或兩天一個蛋,蛋白不含任何膽固醇。但不要將蛋白和蛋黃分開食用,兩者一起才是完整的蛋白質(zhì)食物。再者絕不要生食蛋白。
一整個蛋除了含186毫克的膽固醇,含有6克的蛋白質(zhì),其中43%來自蛋黃,57%來自蛋白。蛋黃中還含有維生素 (脂溶性A、D、E、K、B6、葉酸、B12、泛酸)、礦物質(zhì)、必須脂肪酸和膽固醇。一個蛋中含有約4.8克脂肪,其中4.5克存在于蛋黃,蛋所含的1.6克飽和脂肪全存在于蛋黃中。然而,蛋黃中含有2.8克好的不飽和脂肪酸,例如卵磷脂。 在傳統(tǒng)早餐中,蛋扮演著重要的角色,而心臟疾病的風險因子,可能是來自伴隨雞蛋的其他食品,如熏肉、培根、香腸和火腿中的鈉和飽和脂肪或油,與用來炒蛋或油炸薯餅的反式脂肪,而不是雞蛋。
除了雞蛋之外,普遍被認為含有高膽固醇的食物是蝦。膽固醇主要存在動物性內(nèi)臟類食物尤其是肝臟。蝦頭和龍蝦頭是海產(chǎn)食物中膽固醇最多的部位,所以蝦頭、蝦子背面的腸泥拿掉后,蝦肉基本上沒有膽固醇。以此類推,花枝或烏賊已去除內(nèi)臟,所以不含膽固醇。而文蛤、牡蠣等貝類海鮮,食用的整個肉體包裹著內(nèi)臟,膽固醇含量必然很高。
膽固醇僅存在動物性食物,不存在植物性食物,某些植物性食品例如花生,在包裝上標示“零膽固醇”,這只是利用反向心理,吸引一般人購買其產(chǎn)品。
10種含膽固醇量高的食物如下:(1)蛋黃;(2)肝臟;(3)魚、魚油、鯡魚青魚油;(4)速食餐;(5)動物油脂,奶油;(6)貝殼類海鮮、蝦;(7)加工肉制品,培根、香腸;(8)紅色肉類,羊肉、牛肉;(9)乳酪、或起司;(10)蛋糕、派、餅干,含有蛋及動物脂肪的烘焙食物。
不少人對膽固醇認識不足,認定它只對健康有害而無益的物質(zhì)。人體每天都需要足夠的膽固醇以合成荷爾蒙,攝取不足肝臟會自行加以合成。飲食中膽固醇的總攝取量確實須要加以留意節(jié)制,但不是完全不吃,同時增加可溶性纖維的攝取,以加強膽固醇代謝,減少烘培和油炸食物。含可溶性纖維豐富的食物包括蔬菜、水果、豆莢類、各種豆類,紅豆、綠豆、全谷、燕麥和堅果類。此外,日常規(guī)律的運動不可少,這才是全面保護心臟血管健康的保健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