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臺上的關凌格
在別人眼里,他們是極富創(chuàng)造力的藝術大師。他們或是轉動手中的畫筆,或是扭轉靈巧的身軀,或是留下不朽的詩句。總之,他們在為世人創(chuàng)造一個完全不同的世界。
在自己的世界里,他們都是沉默寡言、離群索居的孩子。他們或是孤獨地生活,或是逃避并結束自己的生命,或是憂郁、酗酒、濫用毒品。總之,他們被抑郁癥折磨得生不如死。
抑郁癥與藝術創(chuàng)造之間,似乎天生就有一層撲朔迷離的關系。歷史上有太多才華橫溢的藝術家,仿佛受到詛咒般,總是和抑郁等負面情緒相伴相隨。
特別“青睞”
根據一份來自國外的研究調查數據顯示,抑郁癥最“青睞”的人群是藝術家,較之其他人,藝術家通常罹患精神失常、抑郁癥的可能性更大,這個概率達到了9%。其中,男性藝術家更是“高危人群”——近7%的男性全職藝術工作者患有重度抑郁癥。莫非這種看似模糊的聯系是真實存在的?
其實,科學家早就關注到了這一數據,也曾嘗試破解這個謎題。1995年,來自美國肯塔基大學的阿諾德·路德維格(Arnold Ludwig)教授發(fā)表了一項研究,這項研究的對象共有1004人,他們都是當時社會的佼佼者,來自科研、經濟、軍事、藝術、政治等各個領域。統(tǒng)計發(fā)現,他們患有心理疾病的比例明顯高于普通人。更恐怖的是,其中46%的作曲家和47%的小說家受到了抑郁癥的糾纏,而這一比例在詩人中更是高達77%。
硬幣的兩面
究竟是抑郁癥成就了藝術創(chuàng)作,還是在長久的冥想創(chuàng)作中引發(fā)了抑郁癥?
來自美國哈佛大學的莫杜培·阿基諾拉(Modupe Akinola)領導了一項研究,他們主要測量參與者唾液樣本中的脫氫表雄酮(DHEA))含量,這是一種甾體激素,它在人體內的含量越低,則個體越容易受到消極情緒的影響。研究發(fā)現,擁有較低脫氫表雄酮含量的受試者,產生了更加強烈的負面情緒,而他們所展現出的創(chuàng)造力則更強。
不過也有不少科學家認為:“負面情緒并不是促發(fā)創(chuàng)造性的源動力,積極情緒反而擁有更明顯的效果?!背诌@一論點的科學家主要有美國巴爾的摩大學的埃里森·艾森(Alice Isen)和美國雪城大學的保爾·威爾哈根(Paul Verhaeghen),在他們的實驗中,無不證明了“積極情緒更促進創(chuàng)造力”的論點。
當然,還有一些讓我們無法忽視的事實,比如美國約翰·霍普金斯大學的凱·賈米森(Kay Jamison)就提到:“其實眾多藝術家在患有抑郁癥時,往往不具有較高的創(chuàng)造力。梵高在情緒正常時,繪制了《向日葵》。而舒曼(德國著名作曲家)的作品匱乏期,恰恰是他情緒極度抑郁的時候?!?/p>
此外,我們還能聽到第三種聲音。來自美國紐約州立大學奧爾巴尼分校的雷納德·弗里德曼(Ronald Friedman)認為:雙向情感障礙才有利于創(chuàng)作。也就是說,單一的情緒對我們工作的幫助,遠不及雙向情緒來得大。當你的情感活動達到一定強度時,積極的情緒往往能讓你的思維更活躍,處理信息的能力也隨之變強。但在某些長久穩(wěn)定的思考過程中,適度的負面情緒或許會讓你變得更加嚴謹、認真??偠灾?,不管是積極情緒還是消極情緒,只要強度適宜,它們都能在特定的條件下增強我們的創(chuàng)造力。
不難發(fā)現,在情緒與創(chuàng)造力之間究竟是否存在某些公式,我們仍不能確定,更不要說在抑郁癥與藝術創(chuàng)造之間加以聯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