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忠明
一年一度秋風(fēng)起,又到滬人食蟹時。昆山舊籍記載:“蟹出陽澄湖者謂之湖蟹,金爪黃毛,青背白肚,重斤許者味最美?!?/p>
舊時上海,每到秋季家家吃蟹,人人吃蟹,大街小巷、石庫門老弄堂里常常聽到賣大閘蟹的小販叫賣聲:“阿要吃大閘蟹?”網(wǎng)上流傳一張老照片,一個平民小孩坐在小板凳上吃一大堆每只250克以上的大閘蟹,旁邊一個煮蟹的鍋子,一碗醋,有人在照片上注明:“1945年上海貧困家庭的窮人靠吃陽澄湖大閘蟹艱難度日”,我看這是搞笑的后加款,老上海的大米肯定要比大閘蟹便宜多了,也說明民國年間吃大閘蟹是平常事。而且當(dāng)時的大閘蟹都是野生的,味道要比現(xiàn)在養(yǎng)殖的蟹好吃多了。不過,話要說回來,小桌上這堆大閘蟹是死蟹活蟹當(dāng)然也無從考證了。
其實,老上海人吃的昆山陽澄湖大閘蟹在清代是用船從蘇州河運來,數(shù)量不多,也有許多從蘇州太湖運來的大閘蟹。民國初期,滬寧鐵路開通,每天運到上海的蟹有千余斤。舊時,上海老吃客門檻精,吃蟹要挑西陽澄湖的大閘蟹,250克重的最佳,蟹肚雪白,蟹腳金黃,腳毛偏紅,蟹肉鮮而結(jié)實。據(jù)昆山人趙綿行先生說,鑒別是否西陽澄湖蟹的竅門是:把蟹放在玻璃臺板上,八只蟹爪橫行時,蟹肚懸空不著玻璃者為最佳,這是因為西陽澄湖產(chǎn)的蟹自然條件好,水質(zhì)清,水草營養(yǎng)物質(zhì)更豐富,湖蟹長得更健壯的緣故。另一昆山人周剛說,所謂西陽澄湖地點在昆山正儀鎮(zhèn)以北1公里處有座小土山名“綽墩山”,綽山之西是陽澄湖(昆山人稱“西湖”),綽山之東是傀儡湖(昆山人稱“東湖”)。每年霜降后的大閘蟹最肥美。1967年我到鄉(xiāng)下玩,夜里看見有人捕蟹,當(dāng)年11月份,黑夜中,寒風(fēng)里,一盞盞捉蟹的煤油燈籠在河邊搖晃,神神秘秘,竹籬笆(蟹籪)攔住蟹的去路,蟹看見燈火會爬上蟹籪,捉蟹人聚精會神地關(guān)注著河面動靜,用網(wǎng)一兜就抓住了,都是地地道道的野生大閘蟹。農(nóng)人說一個晚上可以抓幾十斤。傳說,吳越忠恕王宴請?zhí)諛b,宴席上拿出十幾種螃蟹,從大閘蟹到最小的蟛蜞。陶榖笑著說:“真是一蟹不如一蟹呀!”這是一件最有趣的吃蟹舊事。
記得1968年“文革”時,我住在淮海中路外婆家,深秋某日,弄堂里有輛巨鹿路菜場的黃魚車,鐵絲籠里裝滿清水大閘蟹,500克賣幾角錢,賣蟹的阿姨叫啞了嗓子也無人問津。外婆買了十幾只,教我們幾個小囡如何吃蟹。當(dāng)年的野生大閘蟹,味道真不錯呀!外婆講,用蟹做湯、油煎、燉肉、面拖都會破壞螃蟹的原汁原味,上海人食蟹最宜整只蒸熟吃,趁熱剝開一只吃一只,掰下一條腳吃一條腳,熟蟹最好不要隔夜吃,這樣食蟹,蟹肉、蟹黃、蟹膏剛出蟹殼就進(jìn)入食客的肚子,蟹的真氣和蟹的滋味圓圓滿滿地被人充分享受了。她對我說:“你娘舅從小就喜歡吃昆山大閘蟹,一頓吃五六只超過250克的大蟹?!爆F(xiàn)在我娘舅已是93歲高齡,精神矍鑠,大約每分鐘可以講61句話,走路飛快,連我也趕不上他,每天可以走5公里路,大概是野生陽澄湖大閘蟹吃多了的緣故。
張大千的畫聞名海內(nèi)外,他烹制的美食也是一流。某日大千先生請刻印大家陳巨來吃飯,席間上來一只大砂鍋,內(nèi)有青魚二尾,大千說是他的新發(fā)明,用好的青魚一二尾,加醉蟹四只,冬筍、春筍均可,三味精燉若干時間。不過當(dāng)年陳巨來告訴我這件美食舊事時,湊近我耳朵上輕輕說:“大千制作這款青魚燉醉蟹時有個秘訣,要用野生的吳江太湖大閘蟹和青魚,其他地方的魚蟹制作出來味道差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