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婀鸝
《少年時代》是理查德·林克萊特編劇并執(zhí)導的一部影片,由艾拉·科爾特蘭、帕特麗夏·阿奎特和伊?!せ艨酥餮?。影片用同一批演員,歷時12年拍攝,講述了一個男孩從6歲到18歲的成長歷程及其父母親各個方面的變化。
這部影片說的是一個離異家庭的故事,它沒有講婚姻的經(jīng)營之道,但給出了離異家庭如何教育孩子的法則,大致是:鼓勵追求個人幸福,讓孩子沒負疚感地快樂生活;與孩子相處時,有規(guī)律和原則可遵循;散婚姻,一定不要散交情。
影片的主人公是一個叫梅森的小男孩,從6歲起,他和姐姐薩曼莎就要被動地接受離婚媽媽的安排,不停地搬家去陌生的地方。影片沒有直接介紹梅森父母相愛的經(jīng)歷,但從老梅森的講述里能推斷出兩人在沒有考慮成熟的情況下就做了兩個孩子的父母。梅森的父親生活散漫隨性,沒有固定的工作,開著一輛古董汽車。梅森的母親卻是一個嚴謹、有上進心的女人,當她發(fā)現(xiàn)兩個人在生活中格格不入時,毅然選擇了離婚,同時承擔了兩個孩子的撫養(yǎng)責任。
梅森母親一邊工作一邊求學,有時會帶著假裝生病的兒子去上課。梅森的第一任繼父是一位溫文爾雅的大學教授,與他母親在上課時相識。梅森姐弟倆與教授家的一雙兒女年齡相仿,四個孩子相處得很融洽。但是好景不長,教授在家里與在外面是截然不同的兩個人,他喜歡抱著肩膀專橫地對孩子說話,態(tài)度粗暴野蠻,酗酒時砸摔東西、對家人施以暴力。做了母親的女人有時真的很難,總會在不期望的某個時刻狼狽不堪,看不清未來……因為不想用默默承受去換取和平的假象,梅森的母親再次決然地選擇逃離。這是她在深思熟慮后做出的決定:長痛不如短痛,隱忍換不來孩子真正的幸福。于是,孩子們就不得不跟著她再次顛沛流離,再次去面對陌生的生活……在中國家庭里,很多父母在為了孩子將就著婚姻,敏感的孩子能感受到家長的憔悴、隱性的抱怨和假恩愛。為孩子而活的家長,一旦發(fā)現(xiàn)孩子沒長成理想中期待的樣子,強大的失落感會讓他們感到整個世界都坍塌了,會抱怨是孩子毀掉了自己的一輩子。
但梅森的母親并非如此,她始終以積極的態(tài)度爭取主動地生活,當新的男朋友出現(xiàn)時,她又義無反顧地結婚了。事實證明,她的選擇是對的。第二任繼父是梅森愛好強而有力的支持者,他讓梅森在攝影方面的才華得以保護與淋漓盡致地發(fā)揮。夫妻兩人不僅給了孩子們一個溫暖而安全的家,而且還身體力行教給他們成長所需的自律與上進。
這部影片真切地描寫了兩個孩子成長過程中的很多細節(jié),其中關于教育方式的許多情景引人深思??偨Y起來就是:教育孩子其實有規(guī)律可循——理解、信任和平等。
理解。梅森曾被第一任繼父拉去理發(fā),剪了個近乎光頭的發(fā)型。母親知道后,沒有替繼父辯解,面對孩子的痛苦,她選擇了“理解”這個法寶。她對梅森說:“如果是我,我也會難過?!蹦赣H的理解給了梅森面對同學奇怪眼神的力量,同時也讓他度過了繼父不公平對待所帶來的心理危機。
信任。電影中,梅森的姐姐薩曼莎是一個處于青春叛逆期的女孩。母親的再次離婚讓她不得不又去適應新學校。為此,她大發(fā)脾氣。面對女兒的指責,母親沒有回避,而是直接道出了自己的煩惱:如果一個酒鬼抓著你的頭發(fā)去撞墻,你會怎么辦呢?這位母親之所以如此坦率,是因為她相信女兒會理解并能幫她分擔煩惱。也正是母親的這種坦率與誠懇,讓個性很強的薩曼莎在沖突之后表現(xiàn)出了對母親的支持和友好。
“信任”是對青春期孩子最好的尊重與呵護。如果說青春期的孩子難教育,很逆反,那是因為家長想控制造成的;如果說青春期的孩子自私,只顧考慮自己的感受,那是家長舍不得讓孩子替自己分擔責任,給自己找的麻煩。
平等。說到梅森的父親,雖然一開始他顯得那么不靠譜,但在與子女溝通上的確還是有一套辦法的。每逢周末和暑假,他都會帶孩子們?nèi)タ辞颉⑼嬉魳?、學射擊……對于很多中國父母感覺難以啟齒的“性教育話題”,這位父親也采取了開放式交流的辦法。當從社交網(wǎng)絡上看到女兒交了男朋友以后,作為父親,他嚴肅地提醒女兒這件事情的重要性,同時又以朋友的身份告訴她如何保護自己。同樣,梅森高中畢業(yè)和女朋友分手后,父親告訴他如何看待戀愛、如何選擇自己的伴侶以及如何從一段失敗的感情中擺脫出來。這些鏡頭傳遞的信息是:他們看似在閑聊,其實教育已經(jīng)在悄無聲息地進行著,一切看起來是那么和諧自然。
“平等”是家長與孩子間溝通最基本通道。試想如果家長高高在上地與孩子溝通時,只能是將自己的思想從上往下灌,而處于低勢的孩子,根本沒法向上輸送自己的想法。所以,與孩子溝通有障礙的家長,可以檢查一下自己與孩子相處時的位置關系。
很多離異的父母都在小心翼翼地呵護孩子的情感,可是為什么總是做不好呢?他們會談到自己的難處,其實電影里的家長也不容易,不過,他們有一點值得學習,就是離異后雙方依然保持友好關系。
梅森18歲的時候,母親和第二任繼父為他開了個生日派對,邀請來了他的親生父親和繼母,還有梅森的叔叔。母親、父親、叔叔依次對梅森說了祝福的話,溫馨的畫面,讓人覺得梅森與姐姐的成長里沒有缺憾。也的確如此,當年少不更事的父親也已到中年,他對梅森母親說了感激的話,感激她為孩子多年的付出與所盡的責任。梅森的外婆與梅森的繼母友好地交談,她們并不陌生,在梅森姐姐的成人禮上就見過面。這樣的相見,沒有我們想象里的尷尬。也許因為文化背景的不同,離異的中國父母很難做到像他們那樣的毫無嫌隙和大度。但是,為了共同的孩子,離異雙方友好相處或許是消弭破碎婚姻對孩子負面影響的最好辦法——散了婚姻,未必散交情。
這部影片以慌亂的離婚為開場,又以喜劇形式來結局,其中梅森叔叔的祝福可以說是影片的點睛之筆,他說:梅森,祝賀你!18歲,異性戀……真的如此,一個孩子能享受到父母甚至更多人的愛,身心健康地成長到18歲,的確是件值得祝賀與令人喜悅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