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少婷
摘 ? ?要: 議論文寫作對論據(jù)開展有效論證一直是教師關(guān)注的焦點,以往教學只注重運用假設(shè)論證、因果論證、對比論證等方法分析,運用這些論證方法導致議論文分析處于無病呻吟狀態(tài),只有對學生進行思維方式訓練,并把思維方式運用到議論文中,對論據(jù)進行分析,才能從根本上解決議論文以事代議、無病呻吟的問題。邏輯學上常用的辯證性思維方式有一分為二、具體問題具體分析、發(fā)展的眼光、理論與實踐相結(jié)合等方法,這些方法一般用于議論文寫作中對論點的分析,如果把這些方法運用到對議論文運用的論據(jù)的分析上,那應(yīng)該有不一樣的效果,本文的教學案例從辯證性思維角度入手,教學生學會分析論據(jù)。
關(guān)鍵詞: 辯證思維 ? ?論據(jù) ? ?分析
【課堂實錄】
一、情境導入
師拿出香蕉,問:同學們,這根香蕉好不好吃?
生議論紛紛。
生:吃了就知道。
師:“實踐出真知”呀,這位同學的辯證思維能力很強。
生:好像不好吃,皮還有點青。
師:既然不好吃,那我能不能把這根香蕉扔掉?
生:放一兩天就可以吃了。
師:“現(xiàn)在不好吃,放一兩天就會好吃”的現(xiàn)象,是哲學上的“發(fā)展觀”。
生:這根香蕉應(yīng)該很好吃。
師:這根香蕉是不是從頭到尾都好吃?
生:不是,尾部會有點澀。
師:熟的香蕉并不是從頭到尾都好吃,這是哲學上的“具體問題具體分析”。同學們吃香蕉都很有哲學家的風范,深諳哲學上的辯證性思維。
二、理解概念,學會論證
師:(展示ppt)所謂辯證思維,又稱思辨能力。“思”就是思考,是對真實、真相、真理的分析判斷;“辨”就是辨析,是對事件、事情、事理的辨析分別。香蕉好不好吃是事情的真實,對“好不好吃”這一事實進行分析判斷,是“思辨能力”。議論文是一種對事件、事件、事理進行分析辨別的文章,因此“思辨能力”是議論文的靈魂。“思辨能力”不僅體現(xiàn)在中心論點的闡釋中,更體現(xiàn)在對論據(jù)的分析論證上。今天這節(jié)課的教學內(nèi)容是“如何運用辯證法分析論據(jù)”。
(一)首先談?wù)劇耙环譃槎?。請同學先看范例:
(展示ppt)【正例】1.幼苗的成長少不了時雨的灌溉,少不了除草滅蟲。王陽明說:“時雨春風,沾被卉水,莫不萌發(fā)越發(fā),自然日長月化?!薄皶r雨”乃“及時雨”。若“久旱不雨”,則苗必枯萎,然而如果是“狂風暴雨”,禾苗也必然被淹。
2.戰(zhàn)國時,秦國面對聯(lián)合起來的六國,勵精圖治,起用商鞅變法,時時警惕,不敢有絲毫松懈情緒,最后把六國逐一消滅。所以,敵對力量的存在對自己有威脅,但也有激勵作用。一旦沒有了對抗力量,秦國自以為高枕無憂了,卻被陳勝領(lǐng)導的農(nóng)民起義軍推翻了。
師:事例1和事例2中正面和反面的分析各是什么?
生:雨,有“及時雨”,這是正面,也有“久旱不雨”、“狂風暴雨”,這是反面。
師:分析得很到位,而且指出了分析的對象是:雨。
生:事例2討論的對象是“敵對力量”,反面是敵對力量對自己有威脅,正面是對自己有激勵作用。
師:事例1和事例2中對正面和反面起關(guān)聯(lián)作用的是哪個詞?
生:事例1中的“若”、“然而”,事例是“但”。
師:對“時雨”的分析,如果運用的是因果論證方法,同學們可能會這么寫:“時雨,乃及時雨,正因為雨的及時,才有幼苗的萌發(fā)。這樣的論證只停留在表層上,不能涉及分析論證的本質(zhì),自然論證談不上深入。如果能運用“一分為二”論證,那么讀者就明白“及時雨”并不等于“狂風暴雨”等,這個“及時雨”的內(nèi)涵就非常明了。
所謂“一分為二”,指想問題辦事情要全面分析,既要看到它的這一面,又要看到它的另一面;既要看到它的正面,又要注意它的反面,防止孤立片面地看問題。事物都是一分為二的,既有正面,又有反面;既有主流,又有支流;既有成績,又有問題;既有長處,又有短處。不可抓住一點,不及其余,只見樹木,不見森林。只有這樣,才能避免片面,避免走向極端。請同學閱讀運用的反例和高考經(jīng)典片斷,仔細體會。
(展示ppt)【反例】早在五十年代,著名教授馬寅初先生就提出了控制人口的建議,但被否定了。因為當時正值新中國成立初期,百廢待興,只看到人作為生產(chǎn)者的一面,提出“多生幾個社會主義事業(yè)接班人”,一味地強調(diào)人多力量大。卻不曾想到,人既是生產(chǎn)者,又是消費者,以至于釀成了一個大錯誤。
【高考示范】近代著名學者金岳霖先生一生鐘情于林徽因,但他的愛坦坦蕩蕩,朋友與當事人都知道,他不學心碎浪子遠走他鄉(xiāng),也不學鄉(xiāng)里霸王強拆鴛鴦,而是在林徽因身旁默默守望,這一守便是一生。旁人看到的可能是金岳霖一生的孤單寂寞,是林徽因的不識才子,其實從金岳霖眼中去望,沒有比這更美好的了,他抵住了誘惑,穩(wěn)穩(wěn)站在屬于自己的角落,才讓美得以持久。守住自己的本心,從窗子里望見的圖畫,一定被涂上了最美麗的色彩。
師:請以“‘管寧割席’的故事傳頌至今”為開頭,運用“一分為二”的方法論證“交友之道”這一論題。
生:管寧割席雖然表現(xiàn)出了管寧的高潔,只愿與賢者交往,卻不曾想到,割席之后,丟失的是朋友友情,表現(xiàn)自己的自命清高。此外他與朋友絕交的方式太過冷漠。
師:這位同學從正反兩個方面分析事例,正面是管寧的品行,反面是管寧的交友之道和處理問題的方式,這樣的論證比泛泛而談管寧品性高潔來得好。此外這種思維方式還可以對一些人們熟悉的事例進行再次解讀。
生:“管寧割席”的故事傳誦至今,人們只看到管寧對榮華寶貴的鄙棄,視金錢如糞土,突出管寧的崇高氣節(jié)。其實,華歆并不一定是追求榮華富貴的,更多的是因為人的好奇心與欲望。人不能像管寧一樣,一心只讀圣賢書。
師:對論據(jù)的正面分析很到位,但后半部分的分析寫的是華歆,而不是管寧的反面。請同學們看示例:人們一直把管寧作為不慕榮華、不貪金錢的典型加以宣傳。但管寧不能一分為二地看待自己的朋友,只采取絕交的態(tài)度,實在過于片面。
(二)用發(fā)展的眼光看待一切
(展示ppt)【正例】蘇阿芒連續(xù)三年落榜,后自學,掌握了多國文字,應(yīng)邀參加國際語言學會,在50多個國家發(fā)表論文。范仲淹兩歲喪父,隨母改嫁,幼時讀書連稠一點的粥都難吃到;司馬光出身貧寒;大學士宋濂家中一貧如洗;高爾基曾是個流浪兒;荷蘭畫家凡·高生活??康艿芙訚?丹麥童話作家安徒生出身鞋匠家庭,衣不蔽體;居里夫人剛滿十歲就打工,供姐姐讀書。這些人后來都成了很有成就的名人。
【反例】楚國想偷襲宋國,他們事先在進軍必經(jīng)的流河淺水處做過目標記,沒想到,這晚上灘水突然漲水,楚國的軍隊仍然依原標記渡洞,故淹死無數(shù)士兵,渡河失敗。
師:正例和反例中既有情況是什么?后來發(fā)展成什么?
生:正例中蘇阿芒連續(xù)三年落榜,后自學,掌握了多國文字,應(yīng)邀參加國際語言學會,在50多個國家發(fā)表論文。
師:蘇阿芒起先的情況是什么?
生:連續(xù)三年落榜。
師:落榜后怎樣?
生:后自學,掌握了多國文字,應(yīng)邀參加國際語言學會,在50多個國家發(fā)表論文。
師:這則事例不僅就蘇阿芒的成就進行了分析,而且追溯了蘇阿芒成功之前的不足。這種以變化的眼光看待問題的方法是“發(fā)展的眼光”,所謂“發(fā)展的眼光”指一切事物都處于永不停息的運動、變化、發(fā)展中,絕對不運動,一點不變化的事物是沒有的,預見未來,做好工作,必須與時俱進,用發(fā)展的眼光看問題。發(fā)展的眼光涉及過去、現(xiàn)在、未來三個時間概念,突出的是變化。用發(fā)展的眼光分析論證論據(jù),要求我們在寫作中對論據(jù)中提及的事實進行前后比對,并做出合情合理的推斷,從而更充分地突出論證中心。
請同學閱讀運用的高考經(jīng)典片斷,仔細體會。
【高考示范】褚時健,亞洲第一卷煙廠——紅塔煙廠的創(chuàng)立人。一開始辦廠的目的便是透過窗戶與別人看見不一樣的世界。面對暢銷全球的萬寶路香煙,有人看到可以買來享受,有人看到外國貨的品質(zhì)優(yōu)良,褚時健看到中國卻還沒有一個國產(chǎn)品牌可以與之抗衡,于是云南紅塔誕生。
師:這一片斷中如果沒有運用發(fā)展性的眼光看待褚時健,把褚時健如何看待“萬寶路”和以后“云南紅塔”的誕生并舉,就無法得出“而對同個世界,人們因為望見的不同,做出不同的回應(yīng),也踏上了不同生命軌跡”這一結(jié)論。
下面同學們請以“雍丘地方有個叫北宮殖的打魚人,拾到一顆罕見的大珍珠,晚上這珍珠發(fā)出的光可以照很遠,人們都知道了。不幾天,國君派人來對北宮殖說:把珍珠送進宮,保你榮華富貴?!睘殚_頭,運用“發(fā)展的眼光”的方法論證“人生的得與失”。
生:北宮殖如果把珍珠送進宮,他就能享受一時的榮華富貴。但將來呢?皇帝可能以因為你的利用價值只有一時而收回北宮殖的榮華富貴。
師:你的事例中北宮殖“現(xiàn)在”得到了什么?
生:得到了榮華富貴。
師:那北宮殖得到榮華富貴后會怎樣?
生:會沉溺于榮華富貴之中,
師:他將失去什么?
生:失去捕魚的本領(lǐng)。
師:你分析的重心不能放在榮華富貴的得失上,而應(yīng)放在捕魚本領(lǐng)的得失上。
生:北宮殖如果把珍珠送進宮,他就能享受一時的榮華富貴。但將來呢?皇帝可能以因為你的利用價值只有一時而收回北宮殖的榮華富貴,而北宮殖由于長期沒有捕魚,忘記捕魚的本領(lǐng),從而導致財才兩空。
師:“財才兩空”運用得妙,概括精當。請同學們看示例:現(xiàn)在我有珍珠,你們會以恩待我,保我榮華富貴。將來我沒有了珍珠,失去了價值,你們將棄我如草履。更有甚者,我的捕魚本領(lǐng)也可能隨著時間的流逝而忘記,一時的富貴換來的是未來的痛苦,得不償失。
(三)具體問題具體分析
(展示ppt)【正例】三國時期的名醫(yī)華佗,給李延、倪尋兩人治病,他們癥狀基本相同,都是頭疼發(fā)燒??墒?,華佗給李延開的藥方是發(fā)散劑,給倪尋開的卻是通導劑。原來,華佗具體問題具體分析,他從李延的病情看出是由外部器官引起的,從倪尋的病情看出是由內(nèi)部積食引起的,所以用不同處方治好了兩人的病。
【反例】有個魯國人擅長編麻鞋,妻子擅長織白絹,想遷家去越國。有人說:“你們將會貧窮。麻鞋是腳穿的,臼絹是做帽子的,而越國人一貫赤腳走路,喜歡披頭散發(fā)?!边@個魯國人不聽,去越國一年后,貧困而返。
師:正例和反例中涉及的共同事實是什么?具體分析是什么?
生:正例中的共同事實有李延、倪尋兩人癥狀基本相同,都是頭疼發(fā)燒。具體分析是華佗給李延開的藥方是發(fā)散劑,給倪尋開的卻是通導劑。
師:華佗給李延開的藥方是發(fā)散劑,給倪尋開的卻是通導劑,這是結(jié)果。華佗憑什么得出這結(jié)論?
生:由李延的病情看出是由外部器官引起的,從倪尋的病情看出是由內(nèi)部積食引起的。
師:不錯,選擇事例論證中心論點時,我們有時會用多個事例論證同一論點或者類似的事例,需要對事例展開具體分析。所謂“具體問題具體分析”,指的是人們做事、想問題時,要根據(jù)事情不同情況采取不同措施。在對事例的分析論證中,更需要同學們運用具體問題具體分析方法,分析事例異同。
【高考示范】李經(jīng)緯在改革開放后建立了“健力寶”公司,創(chuàng)造了可與百事可樂比肩的商業(yè)傳奇。可是,面對前無古人的成功,李經(jīng)緯卻對別人的挑錯一概拒絕,面對公司上至領(lǐng)導下至員工的批評與阻擋,他不管不問,集巨資在廣州建造健力寶大廈,最終超出公司的承受能力。面對業(yè)界好友對他“不考慮商業(yè)規(guī)律,一味拉廣告招商”的挑錯,他拒絕誠懇吸收,最終讓健力寶暗淡于歷史長河之中,自己也身陷囹圄。
【課堂演練】材料:孫臏與龐涓同出于鬼谷子門下。他們二人可說是精于謀略,都是不可多得的人才。但是當孫臏來到龐涓任職的魏國時,龐涓嫉妒他的才能,表面恭敬,內(nèi)心狠毒,多次向魏王進讒言,以致孫臏被挖去膝蓋骨,不得展其才志。而齊王聽說孫臏之才,不惜費盡心力,將孫臏請到齊國,委以重任。齊軍終于有了馬陵道之勝。
師:以“同是孫臏,為何落得兩種境遇呢?”為開頭,運用“具體問題具體分析”的方法論證“好集體不會埋沒人才”。
生:孫臏在魏國被龐涓嫉妒,被魏王挖去膝蓋,有才之人連人身安全都不能保;在齊國得到重視,才華得到發(fā)揮,保身施才??梢姾玫募w才能讓人充分發(fā)揮自己的才華。
師:寫得好。你能夠把孫臏在不同集體中的不同待遇進行比較寫作,具體問題具體分析,結(jié)論的說服力更強。表達時要是能強調(diào)“集體”這個詞,語段會更扣緊觀點。請同學們看示例:
就是因為他效勞于優(yōu)劣不同的兩個統(tǒng)治集團。在魏國,龐涓只為私利,妒賢嫉能,魏王昏庸,偏聽偏信,而且缺乏識別千里馬的伯樂眼光。試想孫臏在這么一個集體中,如何施展大志呢?而,又出現(xiàn)“而”了,又轉(zhuǎn)向另一面了。而齊王任賢用能,身邊的臣子也不像龐涓那樣謀私,因而上下齊心,孫臏在此,可說計出即行,得以充分發(fā)揮作用??梢?,好集體不會埋沒人才。
師:辯證性思維除了“一分為二看問題”、“用發(fā)展的眼光看待一切”、“具體問題具體分析”外,還有“理論與實踐”、“共性與個性”、“整體與部分”、“主要矛盾和將要矛盾”等,議論文中引用的事例或名言如果能夠運用這些思維,那分析才能飽滿,具有說服力。如果僅停留于運用“因果論證”、“比喻論證”、“假設(shè)論證”等這些論證方法,那么對論據(jù)的分析就不免片面、武斷。希望同學們好好運用這方法,分析才會有思辨性。
【課后反思】如何運用辯證性思維分析論據(jù),這是高中老師需要深入思考的問題,本次課例作為一次嘗試,希望從思維角度改變學生議論文膚淺、泛泛而談的現(xiàn)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