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楠
摘 ? ?要: 在高校英語教學中,素質教育是教學改革的方向和趨勢,是教育的根本目的。本文著眼于口語教學中結合素質教育成為提高英語綜合能力的有效途徑進行分析和思考。
關鍵詞: 高校英語 ? ?口語教學 ? ?素質教育
素質教育是21世紀教育改革的重點,加強文化素質教育是世界教育發(fā)展的一個趨勢。我國加入WTO后,經濟一體化特征越來越明顯,國際政治、經濟活動越來越頻繁,相應的英語應用越來越廣泛。具有英語能力的高素質人才越來越成為經濟和社會發(fā)展的迫切需要。這就給高校英語教育提出一個亟待解決的問題,那就是如何向社會提供更多符合時代發(fā)展和國際化要求的英語專業(yè)人才?解決這個問題是項系統工程,需要社會各方面的共同教育。在這項系統工程中,高校英語人才培養(yǎng)無疑要發(fā)揮著核心作用,這是時代的重托,也是歷史的責任。英語人才培養(yǎng)是多方面、立體化的。我結合幾年英語口語教學實踐的體會是英語能力培養(yǎng)和訓練是關鍵,打破傳統教育,注重素質教育,培養(yǎng)具有實踐能力的一代青年。就此我結合教學實踐談談自己的看法。
一、英語口語教學中對素質教育的認知
英語素質教育是一套體系,教學內容可以比喻成一項系統工程,這項工程包括聽、說、讀、寫、譯,而他的核心是什么呢?這就是素質教育必須首先明確的問題,總體分析他的核心歸于應用,歸于應用能力提高。他們的關系可用圖表表示為:
但是,在教學過程中由于主客觀因素的制約,這種理想模式往往不能得以實現。主要原因有軟硬件配備不到位,缺乏必要的聽、說訓練載體,教材內容滯后等,更主要的是應試能力成為主體,注重英語四、六級、專四、專八考試。這就制約了能力培養(yǎng),滋養(yǎng)了死記硬背的應試模式。大學生入學后企圖得到全新英語教學模式,期待與高中不同的教學內容。但為了應試,老師只能以“填鴨式”教學方法教學,就是在語法、詞匯、閱讀理解上下工夫,而忽略能力的培養(yǎng)。
在英語教學中很容易忽略英語口語教學,因為它沒有應考的約束。很多學生英語語法、英語寫作、英語翻譯等能力較強,并且往往還有英語四六級考試成績很好,但是在會話上卻很遜色。隨著我國加入WTO,外語口語方面的人才更顯得急需與迫切,口語授課教師首先要高度重視口語教學,并且想出各種辦法,提高口語教學質量,努力為社會培養(yǎng)具有實際能力的外語人才。
二、英語口語素質教育的探索與嘗試
近年來,我結合學生的實際情況,在英語口語教學方面進行了積極探索與嘗試,力爭最大限度地貼近素質教育實質,具體做法有:
1.專業(yè)性特征和實踐
英語口語教學同英語其他教學,比如大學英語等基礎教學是有區(qū)別的,實際上英語口語教學是極具專業(yè)性的,即有個性。只有針對英語口語的特性的教學才是行之有效,并且是符合實際的。實際上,英語口語可以涉及很多領域,如商務、法律、經濟等。外涉各個專業(yè),內涵是各專業(yè)的通用英語規(guī)則。如何達到外涉與內涵相平衡,是學生能力培養(yǎng)的關鍵。為此,本人努力做到以下幾點:(1)專業(yè)術語的解釋與辨析。對不同專業(yè)學生選擇有特點的基礎術語,查閱國內外相關資料,對術語進行解釋與辨析,給學生把握和運用專業(yè)英語打下基礎。(2)專業(yè)常識泛讀。口語脫離專業(yè)就是空中樓閣,我努力將口語與專業(yè)相結合,如和商務英語相結合。播放商務英語文章,讓學生了解商務英語的基本知識和常識,拓寬學生的知識面,使英語口語課程結合實際,這樣做學生不但感興趣,而且確實使學生能力有所提高。(3)專業(yè)知識專題講座。為了讓學生聽,說英語,不懂專業(yè)知識是比較困難的。我試圖利用業(yè)余時間開展專業(yè)知識講座。當然,這對教師是一個挑戰(zhàn),首先教師要對某些專業(yè)的基本知識學習掌握,才可以給學生選題。從普法知識到簡單商務對話下工夫。學生不但了解了社會常識,在口語訓練中有很大輔助作用,對學生真實能力培養(yǎng)起到很大作用。
2.進行案例教學
在分析案例中開展教學活動,努力打破傳統教學模式,打破每節(jié)課程都是以教師講授為主,學生聽、記為輔的傳統教學模式,能最大限度地調動學生思考問題、解決問題的主動性,有效培養(yǎng)學生實際能力。在實踐教學時間安排上,每兩個學時安排30分鐘作為案例教學時間,約占課時的三分之一。提前一周布置案例題目,讓學生預習準備;在發(fā)言對象選擇上,可以兩人一組,或三人一組,可以進行單人口述,也可以兩人或三人對話;在案例設置上主要圍繞國內外當前政治、經濟和生活及自然景觀等。注重由淺及深、先易后難。結合英語教學,適合選擇為課堂教學的案例很多,比如:英國的人口、英國的宗教、英國大學、美國地理、美國人口遷移、美國的經濟危機、國家領導人外事出訪講話等。在口述過程中有主講學生,其他學生可以補充,充分利用預訂的30分鐘。另一種方法是:結合聽力材料,每聽完一段英文材料后,教師根據材料內容設置話題,讓學生課后做準備,上課的時候,用一定時間讓學生對老師提出的話題進行討論。最后,由教師對學生的討論進行總結。在這個過程中既讓學生了解時事政治、人文地理等社會常識,又讓學生獨立思考問題,避免啞語教學,對學生有著極大吸引力,讓他們產生興趣,真正實現學生學以致用,實際能力有很大增強,努力達到英語素質教育的根本所在。
3.利用先進教學手段促進聽力能力提高
目前,英語專業(yè)聽力課程設置的課時數比較少:每周只有2個學時,而且僅限于一二年級。要利用每周一節(jié)聽力課提高學生的聽力水平,其效果可想而知,所以要提高英語聽力水平,就要適當增加聽力課時。另外,聽力課授課方法要改變傳統依賴教材,過于依賴磁帶光盤,內容單調枯燥的情況,充分開發(fā)多媒體教學超鏈接設備,增強課堂聽力教學效果。在實際教學中,可以采用播放學生易于接受的異國風土人情、文化教育等短片。這樣既鍛煉學生的聽力,又使學生對所學異國文化有所了解,堅持久了,學生的聽力能力會有很大的提高。
三、強化英語素質教育的思考
英語素質教育是一項系統工程,不可能一蹴而就。上述提到的探索與嘗試只是英語素質教育“萬里長城的第一步”,遠遠不能達到教育的本質要求,需要在各方面進一步加強。英語口語素質教育能夠推進,需要重點解決以下幾個問題:
1.充分認識英語素質教育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當前形勢下,英語口語已經成為培養(yǎng)英語人才不可缺少的課程,英語口語素質教育是英語學科的生命力所在,抓好英語口語素質教育事關學科成敗,事關培養(yǎng)人才的大計,具有十分重要的現實意義和長遠意義。要摒棄口語教育可多可少、可有可無的錯誤觀點和看法,樹立口語素質教育的重要地位。
2.深化教學改革
一是可以加大課時量,以便增加口語案例教學空間,對學生就業(yè)或繼續(xù)深造大有益處。二是改變考核方式,由以往書面考核向隨機考核與集中考核相結合,書面考核與口頭考核并重的方式過渡。三是對任課教師進行再培訓,給他們提供機會,創(chuàng)造條件,通過多種方式加強教師口語能力。同時,教師應該努力提高自身素養(yǎng),提高自身的教學能力。
3.全新的教學與教育目標
努力從重視知識傳授,智力培養(yǎng)向重視能力、情感培養(yǎng)轉變;從以學習知識為主的“知識目標觀”向以學習方法為主的“能力目標觀”轉變;從培養(yǎng)知識型人才向培養(yǎng)“創(chuàng)造型人才”轉變。確實為國家發(fā)展所需人才出發(fā),培養(yǎng)有用的人才。
4.設立全新的教學內容
信息技術在教學中的應用給傳統教學內容帶來強大的沖擊,強調知識的內在聯系、基本理論與真實世界相關的教學內容變得越來越重要,而那些大量脫離實際、簡單的知識傳授和技術培訓的教學內容成為冗余和障礙。其次,教學內容的表現形式會發(fā)生巨大變化,將由原來的文本性、線性結構變?yōu)槎嗝襟w、超鏈接結構形式??偟膩碚f,教育內容的發(fā)展趨勢將是教材的難度增加,重視基本理論,強調知識內在聯系。依據高難度、高速度和理論化原則重新編寫教材。在課程設計上重在教學結構合理,教學內容少而精,著重使學生掌握一般基本原理以發(fā)展學生認識能力。制定教材大綱要著眼于能力,特別是思維能力和創(chuàng)造能力培養(yǎng),而不是現成知識的傳授,著力培養(yǎng)學生實際能力。教材的多媒體化,利用多媒體,尤其是超鏈接多媒體技術的應用,能建立教學內容的結構化、動態(tài)化、形象化表示,呈現聲音、動畫、錄像及三維景象教材,使學生身臨其境,必然會提高學生的能力。
課堂教學作為一門藝術,有許多值得探索的地方。為了提高外語教學質量,貫徹重視學生素質教育,我總結出以下幾點做法:
(1)用融洽、和諧的師生關系營造出輕松、愉快的課堂氛圍;
(2)用善意的競爭激發(fā)學生潛在能力;
(3)用形象、趣味加強學生記憶;
(4)用創(chuàng)設情境開發(fā)學生智力;
(5)用賞識教育讓學生體驗成功的喜悅;
(6)用自我素質的提高加強對學生的指導;
(7)用反饋教學檢測、鞏固學生的知識;
總之,英語口語素質教育是高校對學生進行素質教育的一部分,必須認真對待,為培養(yǎng)復合型人才將努力探索、認真實踐。
參考文獻:
[1]Chamot,Anna.O’Malley,Michael. A Cognitive Academic Language Learning Approach:An ESL Content-based Curriculum[M].Wheaton:National Clearinghouse for Bilingual Education,1986.
[2]何霜.大學英語口語教學中的素質教育[J].新疆石油教育學院學報,2004.4.
[3]李丹.素質教育觀下的英語口語教育[J].佳木斯大學社會學科學報,2003.12.
[4]譚虎.素質教育與教師素質的適應性轉變[J].江西教育科研,1997.5.
[5]文秋芳.英語教學成功之路[M].上海: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2003.
[6]張冠林,等.英語發(fā)音與糾音[M].北京: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2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