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國義
摘 要: 高中地理新課標的實施與教師息息相關,教師不但要積極參與,而且在教學過程中要積極思考和反思,發(fā)現(xiàn)問題,提出對策,從而更新教學理念,改進教學方式,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關鍵詞: 新課改 高中地理 教學困惑 教學對策
我結合新課標的要求和近年來的高中教學實踐,對在教學過程中出現(xiàn)的困惑和采取的措施進行了初步探索。在將新課改的種種理念落實到教學實踐的過程中,困惑主要來自以下兩方面:
1.教師對新教材的困惑
(1)現(xiàn)行的高中地理課程下有四個版本的教材,不同版本教材對知識結構有不同角度的理解,在知識點和教學要求上有比較大的差異,因此在如何對知識點進行取舍和如何確定教學的要求標準等方面各不相同。另外,現(xiàn)在所配備的教輔資料與新教材匹配度不高,仍然以舊教材為本,許多在新教材中已作了相應的修改和刪減的知識點,在教輔資料中依然出現(xiàn),因此,對于這些問題,該不該講,講到什么程度,教師仍然難以把握。
(2)新教材在知識體系方面,較舊教相比更沒有條理,且新教材在活動等編寫內容上更是以城市的地理事象或者城市高中教學為依據(jù),以湘教版教材為例,必修1自然地理大氣運動中的實驗活動,地質構造中的野外的觀察實習,必修2人文地理中城市化這一部分相關的走訪、實地調查等社會實踐活動,包括課前本節(jié)內容相關課外知識的收集及課后相關活動案例的獲取,等等,在大多數(shù)的中學教學中是不好完成的。因此,對于普高地理教師來說,如何在不能完成相關活動的情況下讓學生更好地理解教材內容,如何把握教材的廣度深度,如何更系統(tǒng)地處理教材等方面均提出更高更具體的要求。
(3)湘教版教材在知識內容方面做了適當?shù)膭h減,概念、結論性的敘述少了,并且剔除了一些較難以理解的知識點,但教材中課堂活動量明顯增加,多以“閱讀”、“思考”、“活動”和“案例”等形式出現(xiàn),教師如何在有限的課堂時間內有效組織好這些活動,如何合理協(xié)調好教學進度,這些都是需要面對的新的挑戰(zhàn)。新教材的編排要求教師對學生注重引導和啟發(fā),以便讓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學習,在課堂上真正讓學生成為教學活動的主體。
2.教師對學生的困惑
(1)加強新課程理論學習,轉變教學觀念和意識。新課程改革對學校、教師和學生都提出新的要求,因此,在這樣的大背景下,教師必須加強理論學習,并結合理論知識指導和加強對教學行為的調整和改進,只有這樣教師才能達到新課改的要求。對此,我們做了以下工作:①平時加強對期刊、網(wǎng)絡、教學參考資料中新課改資料的搜集,在每周的集體說課活動之前,堅持對新課改的理念、課程標準、課程內容與目標等理論知識進行學習,并結合實際教學工作進行探討,從而奠定更堅實的理論基礎。②積極參與各級教研機構組織的新課程的培訓,積極地向教改較早地落實較好的學校教師學習,充分發(fā)揮教師團體的協(xié)作精神,利用好學校資源的條件,加強校本教研。③堅決落實教學后寫好教學反思,反思每課教學過程中與新課標標準的差距,力爭做一個學習研究型教師,形成教學特色。
(2)轉變課堂教學模式,改變教學方法手段。針對新教材的編排設置,以及新課程對課堂教學的新要求,在課堂教學中更精心設計“師生互動”環(huán)節(jié),更注意遵循“充分有效發(fā)揮學生主體作用”的教學原則,改變過去教師“滿堂灌”、“一言堂”的局面,引導學生從被動地接受學習轉變?yōu)橹鲃拥睾献?、探究學習,實現(xiàn)學生學習方式的轉變。此外,還要充分利用課堂,適當向課前、課外延伸,積極挖掘鄉(xiāng)土地理,因地制宜地開展地理實踐活動,努力讓教師成為學生學習的指導者、組織者、參與者、合作者。
(3)關注學生個體的發(fā)展,滿足不同層次學生個性學習的需要。新課改要求教師在日常教學工作中必須關注每一位學生的成長,重視每一位學生的綜合表現(xiàn)。教學具體做法如下:①備學生,對于所教班級學生,利用最短時間做最完善的了解。這樣,在有些課程開始前,可以布置學生通過電視、網(wǎng)絡、報紙等搜集相關資料信息,從而在上課前調動學生參與課堂學習的積極性。②小組討論發(fā)言、提問等課堂活動有記錄,一段時期內要確保每位學生在課堂上都有充分展示自己才智的機會;在組織各類教學活動時,要求所有學生以小組形式必須共同參與。此外,備課組還應根據(jù)勵志班和普通班實際學習情況的差異,分別采取不同的教學策略,如在勵志班增加教學內容的廣度和深度,在作業(yè)布置、教學內容、教學過程、學習評價等各方面都選用不同的評價標準,從而滿足勵志班學生學習的需要。
(4)集體備課評課,智慧資源共享。集團隊的智慧,讓集體備課真正起到作用。①中心發(fā)言人主講,骨干教師復備補充,全體探討,加深對新課改的理解,從而努力改變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以適應新課改背景下的教學要求。②強化集體聽評課的模式,在校內開展不同形式的集體聽課活動,再通過集體評課環(huán)節(jié),探索成功的做法和存在的不足,交流集體備課的實際課堂教學效果。及時進行評課后反思,探索備課存在的問題,尋求解決問題的辦法,提高教育教學的有效性。
一位教育家曾說:“教師的定律,就是你一旦今日停止成長,明日你將停止教學?!蹦壳暗男抡n改依舊處于不斷的探究和摸索階段,要突破舊的思維方式,轉型成為新型教師,只能依托新課標,不斷充電,認真反思,更新教學理念,更好地貫徹“學習對生活有用的地理,對終身發(fā)展有用的地理”的指導思想,面向全體學生,為學生學會做人、學會求知、學會勞動、學會生活、學會審美打下扎實的基礎,使學生在德智體等方面得到全面協(xié)調的發(fā)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