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海林
摘 要: 設計更為合理且具有啟發(fā)思維意義的課堂提問,是我們追求高效課堂、培養(yǎng)學生學習興趣的有效途徑。教師不但要提好問題,同時要努力引導學生提出問題,增加學生運用實踐語言的機會,發(fā)展學生口語表達能力。
關鍵詞: 課堂問題 高效課堂 培養(yǎng)興趣
課堂提問是教學設計的重要組成部分,是推進教學進程的重要手段,也是檢測學生學習情況的方式。課堂提問過程是師生之間彼此溝通的雙邊活動過程。教師的提問會指引學生拓展性地思考、探索,讓學生結合已學知識和自己的思維方式再創(chuàng)造,起到知識運用和鞏固的作用。那么,如何讓課堂的提問更合理有效呢?
一、提問要有針對性
教師要從教材的實際出發(fā),鉆研教材,認清教材的知識內(nèi)容,明確教學要求,確定教學目標和重難點,根據(jù)這些情況制定教學目標,并設計所需的課堂提問。多用英語中的特殊疑問詞what,where,how等提出問題,帶著同學們的疑問進行課文的相關學習。在學習后,教師也可把提問的權力下放給學生,由學生檢測同學們是否正確理解了課文。在此過程中,教師應注重培養(yǎng)學生的發(fā)散思維能力,使學生思考問題更加全面,所提問題更加有思考空間,更加有深度。教師的提問在學生學習過程中起著重要作用。
二、提問應遵循鼓勵性原則
教師在提問時應引起學生重視,激發(fā)學生學習動機,提高學習積極性,鼓勵學生參與課堂活動,積極思考,變被動回答問題為主動積極,從而促進課堂教學效率的提高。我們在提問時可以多用如“Would you like to...?”“Would you please tell us...?”“May I ask you ...?”等委婉而友好的句式。教師要使每一個問題都讓學生覺得有話可說,鼓勵學生大膽說出自己的想法。小學生英語聽說能力有限,往往在課堂上存在怕聽不懂、怕說不好的羞怯心理,故在英語教學中要特別注意對學生情緒的掌握和引導。
三、提問應遵循適當性原則
提問不要超出課堂所學的范圍和學生的智能水平,選擇合適的問題,且設置問題時,教師要注意提問的時機,不同目的的提問在教學中的安排有所不同,把握提問的時機,結合課堂教學的進展及變化組織發(fā)問。提問一定要有針對性,甚至在低年級可以盯著剛學的內(nèi)容進行提問。不要讓學生覺得所提的問題很難,而要讓他們覺得所提問題很簡單,這樣提問才能發(fā)揮它的作用,幫助學生樹立信心,而不是打擊學生學習積極性。
四、靈活運用多種提問方式
1.肯、否定式提問
這是課堂上使用頻率最高的一種提問方式。如果運用得當,就可以幫助學生理解課文內(nèi)容,用“Yes”or“No”回答一般疑問句的提問。
2.what/who/where/when式提問
提問旨在提高學生的觀察能力。從插圖入手,如在課文教學時,可以讓學生通過觀察,找出圖片人物事件等。用各個問題,讓學生用描述性語言進行回答。
3.因果式提問
這要求學生用上because這個連詞,小學生回答時可以忽視連詞。教師通過引導啟發(fā)學生思維,透過表層,挖掘內(nèi)涵,提高概括能力。在教授課文故事時,我們可以用“why”提問,幫助學生理清故事的前因后果。當老師問及“Why?”時,需要在引導學生回答過以下兩個問題的基礎上詢問:“What can you see in the picture?”“What are/is they/he/she doing?”因為后兩個問題的回答將給“Why?”這個問題的回答奠定基礎。
4.綜合式提問
教師要充分利用教材,從各方面以多種形式進行提問,學生要結合個人知識和課文提供的信息進行綜合分析。當然,在要求學生回答之前,教師可先做一定示范,讓學生有例可臨。我們的目的不是難倒學生,也不是走過場,而是要讓學生在課堂提問中真正學到知識,并能運用于實際生活,取得良好教學效果。
五、培養(yǎng)學生的提問能力
課堂教學過程中,要培養(yǎng)學生提問能力,使他們主動地思考和運用知識并鍛煉表達能力?!队⒄Z課程標準》指出:學生的發(fā)展是英語課程的出發(fā)點和歸宿。在小學英語教學中,培養(yǎng)學生提問能力,變學生課堂上的被動接受為主動探求,對于開發(fā)學生智力、拓展學生思維至關重要,也有助于建立新的教學方式,促進學生學習方式的變革,提高教學質量。學生是否具備提出問題的能力影響學生英語能力發(fā)展。學生提問是課堂參與形式中比被動回答問題更高層次的認知活動。那么要如何培養(yǎng)學生提問能力呢?
1.教授句式,幫助學生提問
句式教學的最終目的就是讓學生運用,我們在教授句式時,要想盡辦法讓學生試著運用。
2.提供必要的短語或者單詞,幫助學生提問
在引導學生提問的過程中,學生的能力或許達不到,所以我們要給學生提供必要的語言支持??梢栽谡n前談話中,巧妙地將學習所要的單詞或詞組板書在黑板上,這樣可以讓學生更大膽地表達,即使學生碰到困難,老師也可以借助這些語言支持輕松地幫助學生,不讓學生輕易地失去信心。
3.創(chuàng)設情境,鼓勵學生提問
上課時盡可能創(chuàng)設情境,讓學生學習和運用語言。當然,情境的創(chuàng)設不一定要過多準備,簡單的語境創(chuàng)設就能達到很好的效果。英語教學過程應該是一個寓教于樂的交際活動過程,以語言結構為主體,不但教學生語法結構,而且教學生如何使用語言,通過使用語言來學習語言,成為語言交際的過程。可以試著再現(xiàn)教材中在農(nóng)場勞動、過生日、去商店買東西等場景,讓學生去做、去說、去表演,誘發(fā)學生表演欲,調(diào)動學生積極性。
4.鼓勵學生課堂提問
要有意識地鼓勵學生在課堂上使用學過的語言,這是我們的課堂要求,需要平時不斷鼓勵和強化。將提問的權力交給學生,激活課堂教與學的過程,培養(yǎng)學生獨立思考、大膽質疑的問題意識,并在此過程中充分發(fā)揮教師自身主導作用,鼓勵、引導學生提問、勤問,以發(fā)展的眼光看待學生,培養(yǎng)學生思維能力和提問能力。
課堂提問是教學過程中非常重要的手段,教師應根據(jù)教學內(nèi)容、教學目的、教學重點和難點,準確把握提問時機,依據(jù)被問學生的能力水平,精心設計問題,把握提問的難易程度,保證問題的質量。教師要靈活運用多種提問方式,提高學生回答問題的積極性和正確率,積極地鼓勵學生進行提問,使課堂提問真正起到優(yōu)化英語課堂教學的作用。
參考文獻:
[1]2011年版英語課程標準.
[2]小學英語教與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