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玲玲
人教版小學語文教科書從一年級下冊起增設了“展示臺”這一內(nèi)容,意在引導學生利用多種途徑學語文,用語文,促進學生主動發(fā)展。
一、化虛為實,享受真正運用的快樂
“展示臺”是語文園地里的一個板塊,其目的是讓學生把在課本上學到的知識和平時積累的一些生活體驗結合起來,打破課內(nèi)外的壁壘,把課堂延伸到生活中。語文教學中,“展示臺”是學習課文后一個有益的補充,應當扎實有效地開展,為學生的語文實踐活動提供廣闊的空間。
【案例1】人教版一年級下冊《語文園地一》展示臺——唱關于春天的歌。
師:這個單元,老師和大家一起走進了美麗的春天,感受了春天的多姿多彩,領略了春天的美妙。今天,老師想和大家一起用我們的歌聲來贊美春天。
(教師不可一味帶領學生唱歌,本末倒置,喧賓奪主,要將此次“展示臺”的內(nèi)容與提升學生語文素養(yǎng)相結合,因此五分鐘過后,教師引導進入第二個環(huán)節(jié))
師:唱完歌,咱們的腦海中浮現(xiàn)出了一幅幅春天動人的畫面,咱們把腦海中的畫面用自己的話說出來,好嗎?
生:我的眼前好像開滿了鮮花,有紅色的,黃色的……真美麗!
師:是啊,這么美的畫面咱們可以用一個詞來形容,那就是“五顏六色”!
生:古詩《春曉》中有:處處聞啼鳥。我現(xiàn)在就好像聽到了很多小鳥在唱歌呢!
師:你都能理解詩句的意思了,真了不起!
這一“展示臺”的設計,很好地為這一單元的主題服務,讓學生在盡情歌唱的過程中體會到了春天的美麗,有助于學生豐富對語言的感受和積累。
二、融會貫通,賞玩組合補白的獨特
每一組園地中的“展示臺”的內(nèi)容都是豐富的,并與單元主題相聯(lián)系。因此,教師在教學“展示臺”內(nèi)容時,可以融匯學習內(nèi)容,貫通學習方式,以期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案例2】人教版語文二年級下冊《語文園地七》展示臺——填字游戲。
在教學前,筆者發(fā)現(xiàn)可以將此項內(nèi)容與該園地中的“讀讀背背”相結合,因為兩者都是關于學生對成語的積累。同時,為了貫通學習方式,筆者引導學生課前進行自主探究學習,搜集更多有意思的成語,以便在課堂上更好地合作學習,這也能體現(xiàn)學生學習方式的轉(zhuǎn)變和融合。
師:孩子們,我們已經(jīng)學完了“讀讀背背”的成語,你有什么收獲嗎?
生:學會成語很有趣,感覺自己很有學問了。
師:是呀,成語就像一塊塊磚,誰能記住它們,誰就會造出“高樓大廈”,讓我們說話寫作更流暢、簡潔明了?,F(xiàn)在,老師想考考大家積累成語的本領。
(教師出示“展示臺”中“填字游戲”的表格)
生:我發(fā)現(xiàn)了:日新月異,舉世無雙,遵紀守法,自我欣賞,無能為力,言行不一。連起來就是“新世紀,我能行”。
師:你們真了不起,積累了成語,不僅能讓我們的言語添磚加瓦,還能增添很多樂趣呢!
緊接著,筆者讓學生拿出前一天在家里搜集的成語,在班上交流。之后,兩人為一組合作,將自己搜集的成語編寫成一本小“成語手冊”,在班中陳列。
以上“展示臺”的教學,與“讀讀背背”相融合,讓課堂更流暢、和諧。這樣做,充分調(diào)動了學生學習的主動性 ,使他們從中體會到學習的快樂,從而不斷產(chǎn)生學習動力,并逐漸把學習作為促進自身發(fā)展的需求。因此,這種“化萬為一”的完美整合,讓教師在教學時有方可循,有計可施!
三、 寓教于樂,領略多元形式的創(chuàng)意
“展示臺”激勵學生展示自我的學習成果和收獲,突顯的是個性的差異,促使所有學生在原有基礎上不斷提高與發(fā)展。為使學生展示的激情高漲,教師就要通過各種形式的教學手段,寓教于樂。
【案例3】人教版語文三年級上冊《園地一》“展示臺”——辦“多彩的課余生活”圖片展。
在教學前,筆者意識到,如果只展示圖片,學生的體悟就不會深刻。因此,我將該“展示臺”內(nèi)容做了微調(diào)整。
師:孩子們,學習了這組課文,我們發(fā)現(xiàn),我們的生活像七彩的圖畫。我們不僅可以在教室讀書,放學后,還可以在廣場游戲,去書店看書……那么,大家的課余生活是怎樣的呢?
……
師:咱們能不能用多種方式來記錄自己豐富的課余生活呢,可以用文字敘述,繪制圖片,拍照,甚至填表格,完成后咱們進行交流和展示。
“展示臺”并非一潭死水,而是一潭深深的活水。這樣的“展示臺”,既解決了教師走馬觀花,蜻蜓點水式的教學,又突破了教材中單一的展示形式,為學生開啟另一片更廣闊的天空!
綜上所述,“展示臺”雖然只是占據(jù)了每一單元的一小部分,但卻發(fā)揮著無可替代的作用。在教學中,教師應重視合理利用和開發(fā)這一板塊的內(nèi)容,讓“展示臺”成為學生鍛煉和提升語文能力的“大展臺”!
(浙江省杭州市莫干山路小學教育集團 310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