蒯威
文章一旦進入教材便被賦予了獨特的價值,即教學價值。這種價值,既不同于日常閱讀時給人帶來的審美愉悅,也不完全等同于教師手中的文本解析,句意文法悉數(shù)落實。文本的教學價值,是教師基于學生的學習現(xiàn)狀,切中學生語言發(fā)展的生長點,開發(fā)出符合學生學習需要的教學內(nèi)容。與面面俱到的教學不同,在“少教多學”理念的指引下,通過找準學生學習起點、合理選擇教學內(nèi)容、有效突破教學難點、精心設計學習過程等手段,挖掘出文本的教學價值的有效策略。下面筆者結(jié)合《少年王冕》一課的教學,談談具體的做法。
一、把準學習起點與文本教學價值的連接點,讓 “少教多學”有根基
學生學習的起點不是從零開始的,大部分教師在教學中也比較注意學生的學習情況,不少地方還把“學情分析”作為備課時一項必備的欄目進行填寫。只是所謂的“學情分析”,往往是停留在宏觀的層面,諸如學生的學習習慣如何,知識水平、表達能力怎么樣等等,幾乎是“跟著感受走”,極少涉及學習“這篇課文”的前情分析,也就很難對教學起到實實在在的指導作用。
就《少年王冕》一課來說,作為學生接觸不多的小說類文本,之前他們學習過《三顧茅廬》《林沖棒打洪教頭》。但如果僅從這個方面進行分析,同樣難以奏效。為此,筆者結(jié)合課文設計了三個問題,開展了課前調(diào)查。
1.你覺得課文中王冕的故事是( )。
A. 真實的 B. 完全不真實 C. 不完全真實
2.王冕說:“我在學堂里也悶得慌,不如幫人家放牛,心里倒快活些。”這話( )。
A. 是王冕真實的想法 B. 不是王冕真實的想法
3.課文主要寫的是王冕,所以第五自然段中的景物描寫( )。
A. 可以不寫 B. 可以省略一些 C. 不能減少
這三個問題中,第1題指向的是學生對“小說”這一文體特征的了解,雖然不是第一次學習小說,從調(diào)查情況來看,學生對小說“虛構”的基本特征卻知之甚少。對于學生以為知道卻并非真知道的內(nèi)容,必定是教學的重要內(nèi)容。了解這一點的價值在于,既然是虛構,就可以引領學生探討小說家為什么一定要這樣“虛構”,從而觸摸作家表達的意圖。第2題是課后問題,主要是了解學生對課文內(nèi)容的把握。之前,筆者在兩次教學這課時,學生對這個問題的理解基本沒有障礙,調(diào)查也驗證了筆者的預想。第3題指向文本的表達特點,課文第五自然段中的景色描寫絕大部分學生認為不可少,限于調(diào)查的難易度,對于學生是否真正明白這段話的作用,并沒有比較可信的結(jié)論。通過這樣具體的調(diào)查,讓筆者對學生的學習起點有了真實的把握與了解,也讓課堂學習與學生學情實現(xiàn)平穩(wěn)對接。
二、選準學習內(nèi)容與文本教學價值的平衡點, 讓“少教多學”可操作
“少教多學”面對的核心問題是教學內(nèi)容的研制,這一方面要關注學生的學情,另一方面則要積極關注文本的主旨與表達特色,這也是文本教學價值之所在?!渡倌晖趺帷芬晃氖歉鶕?jù)吳敬梓長篇小說《儒林外史》第一回“說楔子敷陳大義,借名流隱括全文”內(nèi)容改編,記敘了王冕七歲到十七八歲的生活中喪父、輟學、學畫、成名的主要經(jīng)歷,塑造了一個孝敬母親、勵志成才的少年形象。從文體視角解讀文本,是積極語用意識的重要體現(xiàn)。作為一篇小說,對人物形象的把握自然是閱讀的主要任務。顯然,通過人物語言和主要事件,讀懂人物的主要特征并不難。閱讀教學,當然不是在學生已有的水平上進行毫無思維質(zhì)量的重復操練。這篇課文中,對王冕學畫時的環(huán)境描寫格外細膩傳神,對于突出人物形象、推動人物命運的改變都起到重要作用。尤其是將這樣的描寫片段放在小學階段同類小說中比較來看,也是獨具特色的,是屬于“這一篇”特有的教學價值,應該值得重點關注。
少教多學,就是要大膽刪減機械重復的內(nèi)容,同時對于新增加的學習內(nèi)容要格外慎重,這樣最終確立的教學內(nèi)容才是接地氣的,才是學生能學會的。作為一篇名著改編類課文,教師在解讀文本時往往會將其與原著聯(lián)系起來看,這很有必要。但一旦過度解讀,反而很難取得應有的教學效果。就這篇課文來說,不少教師是建立在自己閱讀過《儒林外史》的基礎上進行理解的,豈知原著中的王冕并不完全等同于課文中的形象,小說中王冕放棄科舉、淡泊明志的形象,課文中并未體現(xiàn),如果硬是要把教師心目中的王冕強加于課文、強加于學生,無異于緣木求魚。還有的教師把課文連同原著放在小說史中的地位,來解讀作家的表現(xiàn)手法,更是遠遠高于學生的認知結(jié)構,脫離學生真實的語用水平。
從學生的學習起點和文本的表達特色出發(fā),筆者把兩課時核心教學內(nèi)容進行了明確——
第一課時:正確流利朗讀課文,整體把握小說情節(jié),初步感受王冕形象,品讀其“孝敬母親”的內(nèi)容。
第二課時:重點品讀學畫內(nèi)容,感受王冕自強不息的形象;聚焦環(huán)境描寫,練習有感情地朗讀,體會環(huán)境在課文中的作用,揣摩并學習作家的描寫景物的方法。
三、聚焦并有機突破文本教學價值的核心點, 讓“少教多學”見實效
通常,文本核心內(nèi)容的學習既是教學的重點,往往也是難點所在,學生在學習過程中不可避免要碰到釘子?!吧俳潭鄬W”一方面要求教師精選教學內(nèi)容,更加突出對教學重難點即文本核心價值的教學;另一方面也要求教師在學生學習過程中,進行精心的設計、精練的講解、精當?shù)狞c撥,從而有效突破學習過程中的難點。這樣的課堂,不貪圖面面俱到,而更強調(diào)圍繞核心內(nèi)容,深入淺出,層層推進,從而實現(xiàn)一課一得。
針對《少年王冕》中環(huán)境描寫的方法與作用,筆者在全課的教學中設計了三個層次的學習活動。
第一層次:讀懂寫法
師:這樣的景色我們在生活中也見過,但未必能寫出來。讀讀這個片段,看看作家是怎么描寫的,為什么要這樣寫。
生:作者是按從上到下的順序?qū)懙模瑥奶炜盏缴缴?、山下,再到湖里,這樣寫顯得特別清楚,給人留下比較深刻的印象。
生:作者特別注意到景物的色彩,讓人感覺雨后景色特別迷人。
師:在這幅圖畫中,你覺得什么景物特別重要?
生:我認為是荷花,因為王冕是看了這荷花之后才開始學畫荷花的。
生:因為這里荷花描寫得最生動、最細致,給人的印象也最深。
師:你們看,這里前面描寫的景物都是為引出荷花。要突出一種景物,可以把景物寫到最細致,也可以放在最后來寫,這就是“從次到主”的寫法。
第二層次:嘗試表達
師:課文最后寫了“春光明媚的時候,王冕就用一輛牛車載著母親,到村上湖邊走走”,他們會看到怎樣的景象呢?展開想象,學習作者的方法寫一寫。
(生練筆后組織交流)
師:我特別想聽聽你們寫的最后一處景物,并說說你的想法。
生:我寫的是桃花,因為桃花特別美——桃花開了,遠遠看去就像一團團粉紅的火焰。走近一看,一朵朵花兒露出粉紅的笑臉,燦爛迷人。
生:我寫的是燕子,因為小燕子特別可愛——小燕子三三兩兩,有的互相追逐,有的在貼著水面飛行。它們把春天從南方帶回來了。
師:有位大作家也是把燕子放在最后寫的,你有做大作家的潛質(zhì)。
第三層次:體會作用
師:那為什么作者要把雨后七泖湖的景色寫這么細致,而其他地方都沒有寫什么景色?
生:因為把這里的景物寫得特別詳細,就說明王冕學畫學得非常認真,畫出來特別像。
生:因為王冕是看到這樣的景色,才想到要學畫的,所以要寫得特別詳細。
生:我想主要是雨后七泖湖的景色改變了王冕的生活,讓他從一個放牛娃變成一個畫家,所以要詳細寫。
師:你們看小說中的“環(huán)境”能讓我們更準確地讀懂人物,還推動故事情節(jié)向前發(fā)展。
不少學生有這樣的感受,語文課上完后不知道學了什么,似乎上與不上沒多少不同,這固然與學科特點有關,更多的是由于教師學習活動指向不明、內(nèi)容不夠集中引起的。這節(jié)課上三個層次的學習,從“讀懂寫法”到“嘗試表達”,再到“體會作用”,逐層深入,直擊學習難點,讓學生在課堂上享受到語文學習的成就感。
四、圍繞文本教學價值踐行“還學于生”, 讓“少教多學”更真切
文本教學價值的成功轉(zhuǎn)化,既依賴于對教學內(nèi)容的刪繁就簡、精心梳理,以利于集中精力,突破重點,也依賴于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有充分的時間自主開展學習活動,有必要的空間充分發(fā)揮學習專長,或默讀靜思書寫心得,或查找資料考證研究,或小組合作探究學習。這就要求教師在課堂上大膽放手,充分調(diào)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把學習的主動權還給學生。這看起來是一件簡單的事,但反觀身邊的課堂,教師一講到底、絕對主角的現(xiàn)實并沒有發(fā)生實質(zhì)性的改變,可見這方面我們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1.精簡教學環(huán)節(jié),打造相對完整的學習環(huán)節(jié)。當前越是公開性、示范性教學,課堂學習環(huán)節(jié)的設計越是精細、嚴整,似乎一秒鐘也不能耽擱。教學一環(huán)接著一環(huán),看似緊湊,其實也在無意間擠占了學生學習的時間、空間,學生難以靜下心來讀書、思考,也難以進行有效學習。筆者在教學《少年王冕》一課時特別注意精簡教學環(huán)節(jié),以第二課時來說,筆者設計了這樣三大板塊:第一板塊,聚焦學畫,讀懂人物自強形象;第二板塊,關注環(huán)境,讀懂景物內(nèi)容與描寫方法;第三板塊,練習補白,對比體會環(huán)境描寫的作用。整體上清晰明了,每個板塊有明確的目標與學習任務,便于操作,也便于學生學習。
2.精簡教學語言,保證學生有足夠的學習時間。語文課上最常見的現(xiàn)象就是,教師在課堂上什么都要講,什么都要分析,結(jié)果幾十個學生讀書的時間、學習的時間加起來還比不上教師說的時間多。在這節(jié)課的教學中,筆者處處注意精簡自己的語言,特別是不用自己的話代替學生思考、代替他們學習。在具體的學習過程中,則盡量留足時間,比如學習作者環(huán)境描寫的方法時,給了五分鐘時間讓他們默讀批注;在補白練筆的環(huán)節(jié),給了七八分鐘時間讓他們練習寫話,并提醒他們可以同桌交流,推敲文字。這樣用自己的“少說”保證學生主動學習的時間。
3.精簡課后作業(yè),促進學習活動向課外延伸。文本教學價值的成功轉(zhuǎn)化,還體現(xiàn)在學生能將課堂所學運用到課外學習之中。少教多學式的教學,要求教師減少機械重復的作業(yè),引導學生在課外開展更加開放的研究性學習。學完《少年王冕》之后,筆者告訴學生,其實小說中這段環(huán)境描寫還有更深的用意,這就要求我們?nèi)孀x懂王冕這個人物。于是,筆者把《儒林外史》第一回的內(nèi)容上傳到班級博客,布置學生課后進行閱讀思考,從而深度理解人物,讀懂環(huán)境中“荷花”的用意。
文本的教學價值是語文學習的核心內(nèi)容。“少教多學”的整體教學策略,有助于教師更加明晰語文課堂的教學內(nèi)容,聚焦教學重點,集中精力尋求突破,實現(xiàn)文本價值的有效轉(zhuǎn)化。
(江蘇省蘇州工業(yè)園區(qū)第二實驗小學 2150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