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曉麗
壇日子
◎修曉麗
壇子,或泥或陶,或大或小,或精致或粗糙,或古樸或新奇,擁擠在熱鬧的老戶人家里,幾乎可以算是家庭成員了。這些壇壇罐罐里裝的是苦辣酸甜,也是老百姓的尋常日子。
我家的大肚米壇子,面孔黝黑,坐在屋角。別看它其貌不揚,卻是媽媽的最愛。媽媽每天都得幾次打開它,掏出幾碗米,然后隨手把它擦拭得亮亮的。媽媽做飯時的表情和壇子有關(guān),如果手探進壇子很淺,說明壇子里的米很多,她臉上就會充滿安定的笑容;如果手探進米壇子很深,甚至把整個胳膊都伸進去了,她臉上就掛上愁云:米不多了,怎么辦?做稀粥吧。
媽媽還喜歡把剛下的雞蛋都埋進米里儲存,這樣可以使雞蛋保存很長時間。等媽媽想給我們改善生活了,就會掏出幾個掛滿米糠的雞蛋,煮了吃。這個大壇子里裝著全家的命脈,所以媽媽輕易不會讓我們動,在我們的眼里它好像是一個神秘的寶庫,總是可以變出好吃的。
家里另有一個小小的壇子,放在碗櫥里,那是每年媽媽裝葷油用的。每到冬天,媽媽就會把買來的肥豬肉都煉成葷油,倒進這個壇子里。因為屋子很冷,所以那葷油很快就凝得雪白雪白的。那個年月,用一勺葷油和一勺醬油拌飯吃,能香死人!
院子里還有一個半大的壇子,黃土埋上它半截身子,里邊盛著大醬和腌咸菜。確切地說,那個咸菜壇子原來的屬性是醬缸,一夏天的大醬吃到只剩少半的時候,正好可以腌制醬菜了。有了這些醬菜,再漫長的冬天我們也不愁沒有菜吃了。
每當上秋后,天氣轉(zhuǎn)涼,青菜越來越少了,媽媽就開始收集各種不起眼的菜根準備做咸菜了。到了深秋,媽媽又要準備“撿地”了——主要是撿拾菜地里沒有人要的芹菜根、生瓜蛋子以及地姜。尤其是田邊地頭的地姜,拔掉一人多高的花秧子,用鐵鍬一翻,滿地都是。別看它長得其貌不揚,卻是做咸菜的好原料。有了這些,媽媽再花個塊八毛的買些細菜,諸如彎癟的黃瓜、半截的胡蘿卜、落秧的小辣椒、長短不一的豇豆……這些統(tǒng)統(tǒng)都下到缸里,變?yōu)殡缦滩说暮貌牧稀?/p>
媽媽把所有的食材都清洗干凈,統(tǒng)統(tǒng)切成一寸左右的條和塊——黃瓜是例外,不切是為了防止跑味兒。所有切好的食材都先用大粒鹽壓一天,擠出水分,然后用一個干凈的面口袋裝好,扎緊口袋嘴,放到醬壇子里。這時,大醬正好淹沒口袋。把咸菜壇子封好,一家人便可高枕無憂,靜靜等待冬天的到來。
天上飄雪了,打開咸菜壇子一看,令人驚喜不已:夏天又回來了,五彩繽紛的醬菜呈現(xiàn)在眼前,那醬菜特有的香味讓人垂涎三尺。撈一碗醬菜,就著熱乎乎的大子粥、高粱米粥,再來幾棵大蔥和酸菜幫子蘸辣椒醬,保準你吃得滿頭大汗,飽嗝連連。尤其是那些被人棄之一邊,最不起眼的芹菜根、地姜塊、白菜根、胡蘿卜、生瓜蛋子,在黃瓜和小辣椒味道的熏染下,咬一口,脆生生、鮮靈靈,鮮香可口,味道簡直美極了。
家中的壇子,讓我們?nèi)胰嗽谄D難歲月里有了保障,也讓平淡如水的日子變得有滋有味。念及于斯,今年我也找出了媽媽當年用過的老壇子,用它們來醞釀我自己的時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