畢光輝
【摘 要】目的:研究16排螺旋CT在肺動脈栓塞診斷中的應用價值;方法:選擇2014年6月-2015年5月在我院行16排螺旋CT診斷的肺動脈栓塞患者30例,男21例,女9例,以16排螺旋CT檢查,觀察肺動脈栓塞的影像學特征;結果:肺段以上動脈內(nèi)存在位置不同的充盈缺損22例,其中14例患者表現(xiàn)為高密度造影劑將栓子包繞在中央,當掃描層面與血管的走行方向平行時,呈現(xiàn)較為明顯的“雙軌征”。8例患者肺段以上動脈不規(guī)則變窄,不光滑的一面是低密度栓子,光滑的一面是高密度造影劑。4例患者表現(xiàn)為管腔閉塞,其特征為血管內(nèi)的高密度造影劑突然中斷,并且近端的管腔明顯擴張。6例患者出現(xiàn)附壁血栓,主要征象為高密度造影劑與低密度栓子相伴出現(xiàn),且動脈無顯著變化。10例患者存在肺動脈高壓,其主要征象為肺動脈主干顯著價款,直徑>29mm。19例患者伴有胸腔積液。6例患者出現(xiàn)“馬賽克”征,其征象為肺紋理局限性稀疏;結論:16排螺旋CT可準確診斷肺動脈栓塞,具有較高的應用價值,值得應用于臨床。
【關鍵詞】16排螺旋CT;肺動脈栓塞;診斷;應用價值
肺動脈栓塞為臨床常見的肺動脈系統(tǒng)被各種栓子堵塞的一組或臨床綜合性疾病的總稱。肺動脈栓塞發(fā)病急,且臨床癥狀不典型,常易誤診,故死亡率相對較高。近幾年來,隨著螺旋CT廣泛應用于臨床,肺動脈栓塞的診斷準確率逐漸上升。為探討肺動脈栓塞的影像學特征,我院于2014年6月-2015年5月將16排螺旋CT應用于肺動脈栓塞的臨床診斷,基本掌握了肺動脈栓塞的16排螺旋CT特征,現(xiàn)將本次研究及結果做如下報道。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擇2014年6月-2015年5月在我院行16排螺旋CT診斷的肺動脈栓塞患者30例,男21例,女9例,年齡30-70歲,平均年齡(51.35±2.65)歲,其臨床表現(xiàn)主要為咳嗽、咯痰、呼吸急促、突發(fā)性胸悶、胸痛,活動后多數(shù)患者出現(xiàn)咳嗽、氣短、咯血,部分患者甚至暈厥。行血漿D-二聚體檢測,26例患者呈陽性表現(xiàn)(>500?g/L)。其中糖尿病患者8例,腦梗死患者5例,下肢深靜脈血栓患者8例,骨折患者7例,惡性腫瘤患者5例,原發(fā)性高血壓患者13例。
1.2 方法
選擇XXX型16排螺旋CT,MA380,KV120,層厚1.25mm,矩陣512×512。經(jīng)肘靜脈以高壓注射器注入85ml碘佛醇,15s延時掃描。行CT檢查時患者取仰臥位,將雙臂盡量上舉,囑患者先深吸氣,然后憋氣至掃描完成,掃描從足至頭側,從膈肌水平大主動脈弓上水平。然后與XXX工作站進行圖像后處理,進行行多平面重建、最大密度投影、容積再現(xiàn)。準確判斷肺動脈內(nèi)部充盈缺損的類型、部位、動脈栓塞以及是否合并其他病變等情況。
2 結果
充盈缺損是肺動脈栓塞最為直接的征象,在本研究中,肺段以上動脈內(nèi)存在位置不同的充盈缺損22例,其中14例患者表現(xiàn)為高密度造影劑將栓子包繞在中央,當掃描層面與血管的走行方向平行時,呈現(xiàn)較為明顯的“雙軌征”。8例患者肺段以上動脈不規(guī)則變窄,不光滑的一面是低密度栓子,光滑的一面是高密度造影劑。4例患者表現(xiàn)為管腔閉塞,其特征為血管內(nèi)的高密度造影劑突然中斷,并且近端的管腔明顯擴張。6例患者出現(xiàn)附壁血栓,主要征象為高密度造影劑與低密度栓子相伴出現(xiàn),且動脈無顯著變化。10例患者存在肺動脈高壓,其主要征象為肺動脈主干顯著價款,直徑>29mm。19例患者伴有胸腔積液。6例患者出現(xiàn)“馬賽克”征,其征象為肺紋理局限性稀疏。
3 討論
(1)作為臨床常見的急診疾病,肺動脈栓塞具有發(fā)病急,臨床癥狀不典型,病因復雜,易誤診,死亡率高等特點。為降低死亡率,必須快速對患者的疾病情況進行準確的診斷。臨床研究發(fā)現(xiàn),引發(fā)肺動脈栓塞的栓子種類較多,既有源自于脂肪、血液等內(nèi)部的栓子,也有源自于空氣等外部的栓子,故臨床診斷較為困難。對于肺動脈栓塞,臨床多以X線、普通CT、肺動脈造影、彩超等設備進行檢查,但上述檢查方式陽性率低,且觀察時間比較長,難以在短時間內(nèi)對患者的情況進行準確的評價。
(2)16排螺旋CT不但分辨率較高,且能夠選擇掃描,選取的掃描部位較薄,且具有極強的后處理能力,可獲取較為清晰的影像資料。多平面重建可對肺動脈的形態(tài)以及解剖關系進行多角度觀察。最大密度投影可獲取與血管造影相似的圖像,并最大程度顯示肺動脈病變的位置以及嚴重程度。容積再現(xiàn)可清晰顯示血管解剖結構,可對肺動脈栓子的形態(tài)、結構、范圍等信息進行多角度觀察,并且能夠清晰顯示栓子和血管壁之間的關系,血管壁受累情況,進而準確判斷患者是否出現(xiàn)管腔狹窄、肺動脈擴張等。
4 小結
總之,正是因為16排螺旋CT可精確定位肺動脈血栓的大小、形態(tài)以及肺動脈的狹窄程度,準確掌握肺動脈以及細小分支的影像學特征,且圖像清晰,可準確評價肺動脈血栓的發(fā)生發(fā)展情況,對于臨床診斷及治療肺動脈血栓具有較高的指導意義,值得應用于臨床。
參考文獻
[1]張志軍,黃桂芹.16排螺旋CT肺動脈造影在肺栓塞診斷中的應用[J].中國實用醫(yī)藥,2015(1):48-49.
[2]浦智韜,郭應林,王友良,等.16排螺旋CT肺血管造影及重建技術在老年人肺動脈栓塞診斷中的應用[J].中華老年醫(yī)學雜志,2011,30(2):121-124.
[3]張艷芹.64排螺旋CT肺血管造影在肺動脈栓塞診斷中的應用[J].中國實用醫(yī)刊,2014(19):97-98.
[4]尹玲,武淮昌,韓靖,等.多層螺旋CT肺動脈成像在診斷肺動脈栓塞中的應用價值[J].醫(yī)藥論壇雜志,2011(14):155-156.
[5]顧萃華.多層螺旋CT在肺栓塞診斷中的應用價值分析[J].中外醫(yī)學研究,2013(17):45-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