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偉華
【摘 要】 當今社會,青少年的心理健康教育是重中之重,然而,僅僅靠學校開設的心理健康課,對學生的教育是遠遠不夠的,比較公認的一條重要途徑就是學科滲透。本文闡述了思想品德課在心理健康教育中的作用。提出了在思想品德教學過程中對學生進行心理健康教育的策略。根據(jù)多年的教育教學經(jīng)驗,縱觀初中生心理健康、心理健康教育現(xiàn)狀,仔細分析了初中思想品德課與初中生心理健康教育之間的關系,發(fā)現(xiàn)是一個突破口。
【關鍵詞】目標一致;內(nèi)容交叉;方法得當;有機融合
北京師范大學心理學博士生導師申繼亮教授2007年9月在接受《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雜志的記者采訪時說:“我反對心理健康教育課程化,因人的心理活動發(fā)生在任何一個科目的教學環(huán)節(jié)中,不單純在心理健康教育課上,因此不能把心理健康教育的職責限定在一門課中。心理健康教育的真正主力軍不是心理教師,而是各科任教師。每個教師都需要在他們的學科教學中關注學生的的心理健康問題。這是我們一直強調的問題。”他還說:“心理健康的對象問題應當是面向全體學生,每一個學生都要接受心理健康教育?!备鶕?jù)多年的教育教學經(jīng)驗,筆者發(fā)現(xiàn),在初中思品教學中滲透心理健康教育,兩者能碰擦出火花。
一、心育滲透在思品教學中行之有路
作為一個教師,要善于從學生心理的角度教育學生,并不能僅僅從學業(yè)和道德的角度衡量學生。而且,研究發(fā)現(xiàn),學生的行為問題在開始時主要是心理問題,但沒有得到及時的疏導幫助,而轉化為品德問題。
1.目標一致是基礎。思想品德教學的立足點是對學生進行思想品德教育,促使學生成人、成材,成人在前,成才在后,所謂“人才”,首先應該具備的是健全的人格、健康的心理素質??v觀中學生,正處于生理、心理的變化期。他們有活躍的思維,對社會有較強的敏銳度,但由于情感豐富,社會認識比較膚淺,容易產(chǎn)生心理矛盾、心理沖突。因此,我們就充分發(fā)揮思品學科的教育功能,思品學科是按照一定社會的要求,從學生適應社會公共生活和思想品德形成和發(fā)展的實際出發(fā),以成長中的我、我與他人的關系、我與國家和社會的關系為主線,對道德、心理健康、法律、和國情等方面內(nèi)容進行有機整合,初中思想品德課與心理健康教育均是為了使學生更好地適應社會需要,形成健康的個性,與心理健康教育目標具有一致性。
2.內(nèi)容交叉是主體。影響學生的心理因素有以下幾個方面:社會因素、家庭因素、學校因素、個人因素。從學生學習心理問題產(chǎn)生的四大因素來看,解決這四個問題,正是初中思想品德教學的主體。因為品德是對學生進行知、情、意、行的培養(yǎng)過程,而這些都是心理因素。從初中思想品德課的教學內(nèi)容來中,直接間接地就含有大量的心理健康教育的內(nèi)容,如初一下冊《第四單元》,六個主題都是心理健康教育的內(nèi)容。
二、心育滲透在思品教學中取之有方
1.教育觀念需要轉變
教師定位是什么,我認為首先是學生的顧問,是學生的心理導師?,F(xiàn)代教育提出:教師要先成為心理教師,再成為學科教師。然后才是學生道德發(fā)展的向導,最后是知識的傳播者,是學生學習的指導者。
2.教師需要“因材施教”
這里所謂的因材施教,是從以下幾個方面來說的:
(1)正視學生存在的各種差異。十個手指伸出有長短,每個孩子的認知能力和心理特點都是不同的,教師在安排教學任務時應考慮到學生差異來設計課堂教學。
(2)合理選擇教學方式。合理,指的是根據(jù)不同的教學內(nèi)容選擇合適的教學方式。比如,八年級上冊《積極的生活態(tài)度》,我讓學生分小組進行小品表演《今天我當家》,并設計情境:父母有事要離家一天,你要獨自面對一天的生活起居、飲食、家務、學習等。我們的同學會怎么做呢?在體驗的過程中使學生懂得生活自理能力是自身能夠生存、競爭與發(fā)展的基礎,認識到自己的事情應該自己干。從而了解生活自理能力的基本方法,懂得生活自理能力需要有意識地去培養(yǎng)。
3.內(nèi)容和目標的有機融合
融合的基礎是了解。教師要深入了解處在該年齡階段的學生,他們喜歡什么、討厭什么,關心什么、有什么樣的困惑……這樣,教師在教學時才能有的放矢,確定教學主題,有機融合教育內(nèi)容,達到教學目標。比如在七年級上冊《相逢在花季》一課,我提出問題:男女同學應怎樣樹立健康向上的青春形象?讓學生進行辯論。男女生交往,對初中生來說就充滿著神秘感。通過這一活動,使他們更加全面地了解性別差異,增強性別意識,增進男女生間的溝通,培養(yǎng)與異性同學積極交往的態(tài)度。從而為理解異性交往的積極意義打下基礎。
4.教學形式的變換
目前思品課教學形式大多是講授法,教師講,學生聽和記。這樣的教學形式看似最“和諧”的,最容易組織課堂,但是,卻是最不可取的滿堂灌,學生成了課堂中的客人。思品教學內(nèi)容中的心理道德板塊,其實完全可以采用心理輔導的方法,來組織教學。
比較常見的是談話法,是進行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方式,思想品德教師就可以運用談話法,解決學生的心理與行為問題,排除心理障礙。
比如討論法。教師選擇合適的話題,讓學生分小組進行討論、辯論,在這過程中,教師可以是主持人,可以是評論者,把課堂交給學生,讓其發(fā)表自己的意見,在教師的幫助下把握討論的方向和主題。討論結束后,師生共同進行綜合分析和總結。
課堂的教學形式有很多,眾所周知,豐富的課堂形式,能夠讓學生在其中感悟、成長。學生只有在活動體驗中才能學會自我分析、自我完善、與人相處,健全自己的心理品質。
總之,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是初中思想品德教學的最重要任務。在初中思想品德教學中滲透心理健康教育,也是思想品德課程發(fā)展的主要方向目標。為了學生的成長,作為思品教師,將把思品和心理教育的火花絢麗綻放。
【參考文獻】
[1]《義務教育課程標準(2011年版)案例式解讀:初中思品》
[2]許偉澤.《對初中思想品德課心理健康教育模式的思考》
[3]許新海.《讓德育融入孩子的心靈》著名特級教師教學思想錄
[4]黃儉.《教育一切從孩子出發(fā)/行知工程教育思想者系列》
(作者單位:江蘇省張家港市南豐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