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慧
(江蘇省昆山市培本實驗小學,江蘇 昆山 215300)
語文教學中開展探究性學習的探討
李慧
(江蘇省昆山市培本實驗小學,江蘇 昆山 215300)
小學語文探究性學習要在尊重學生自主性基礎(chǔ)上,倡導自我學習、合作探究,從而實現(xiàn)個性發(fā)展。
小學;語文;探究性;學習;方法
蘇霍姆林斯基說過:“在人的心靈深處,都有一種根深蒂固的需要,就是希望自己是一個發(fā)現(xiàn)者、研究者和探究者。在兒童的精神世界里,這種需要特別強烈。”這句話充分強調(diào)了自主探究在兒童學習中的重要作用。而小學語文探究性學習,就是要在尊重學生自主性的基礎(chǔ)上,倡導自我學習、合作探究,從而實現(xiàn)個性發(fā)展。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奔ぐl(fā)學生的學習興趣,最好的辦法就是營造一種民主、和諧的課堂氣氛。具體步驟,一是巧妙設(shè)題,捕捉學生的求知欲望。二是設(shè)置懸念,深化學生的探知欲望。三是營造氛圍。例如,教學低年級寫話——《秋天》時,可以引導學生在校園里認真觀察。教師導問:“秋天來了,樹木、花草有什么變化?”“空氣、溫度又怎么樣?”“你們感覺秋天怎么樣,喜歡秋天嗎?”這樣,學生寫話就會言之有物了。同時,將課堂搬到教室之外,進行實地觀察研究,也充分激發(fā)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大大提高了學生的口頭表達能力和觀察能力。
古人云:“學起于思,思源于疑?!毙W生個性活潑、思維活躍,在自由探究中常常會遇到各種各樣的問題,這些問題如果能很好地解決了,對學生新知識結(jié)構(gòu)的建立會起到至關(guān)重要的作用。因此,鼓勵學生敢于質(zhì)疑、大膽解疑是必不可少的。例如,在教學《十里長街送總理》時,初讀課文后,教師利用學生生活經(jīng)驗引導他們回憶:人們在等公交車,但是公交車卻遲遲不來時心情如何?接著引導學生思考:“老奶奶內(nèi)心非常焦急,但她為什么又耐心地等待著呢?”教師讓學生根據(jù)課文內(nèi)容說說自己看法。這時,大家熱烈討論,積極舉手發(fā)言。這就是創(chuàng)造性思維所帶來的良好效果。再如,教學課文《魯班和櫓板》時,讀完課文題目《魯班和櫓板》后,讓學生自由說說自己讀后的疑惑。學生提出:“魯班是個人,而櫓板是劃船的工具,兩者之間有什么聯(lián)系呢?”帶著這樣的疑問再去讀課文、學習課文,就牢牢地抓住了課文的中心,學起來非常輕松高效。由此說明,課堂之中,讓學生在與自身的認知沖突中大膽質(zhì)疑爭論,不僅培養(yǎng)了學生發(fā)現(xiàn)問題的能力,還增強了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更好地促進了他們的自主學習。質(zhì)疑是兒童的天性,教師要善于根據(jù)不同的教學內(nèi)容和各階段學生的獨特心理特點,從其已有的知識經(jīng)驗和生活經(jīng)驗出發(fā),提出一些在學生看來熟悉又無法自己解答的問題,讓他們產(chǎn)生強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從而激發(fā)他們探究性學習的思維。
每個學生內(nèi)心都渴望得到老師的贊美和鼓勵,而這種激勵性的評價語言就猶如冬日里的暖陽極大地激發(fā)了他們的學習熱情和學習勁頭。充滿贊美的課堂是一個氣氛活躍、和諧的課堂,這對師生間、生生間、學生與文本間的情感交流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幫助學生建立了自主探究的自信。例如,在低年級詩歌《鮮花和星星》的閱讀教學中,要注重對學生朗讀的評價。課堂上常見的“讀得不錯”或者“讀得很好”這一類評價語一般不要用,因為這樣的評價語較籠統(tǒng)、蒼白無力,低年級學生也不懂他讀得好在何處。教師應按照學生的實際朗讀水平進行點評,比如:“你讀得有感情,讀出了鮮花的美?!薄澳阏Z音準確,并且沒有漏字、多字。”學生答問后,教師要以鼓勵的方式進行評價。當學生回答有偏頗時,教師可這樣評價:“你的發(fā)言非常棒的,但是思路需要改一改。”“你答對了一半,好好想想,相信你能找出另一半答案。事實上,教師對學生探究性學習的評價,不能只是注重學生說得對不對,而應根據(jù)學生實際學習水平評價。通過這樣評價,既保護了學生的探究熱情,又增強了學生自主探究的信心。
“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學生是學習的主體,探究性學習也提倡自主學習探究。因此,教師在教學中要適時巧妙點撥,傳授自主探究的方法。在小學語文教學中,也有看似矛盾卻合理的例子。尋找探究切入點的常用方法之一,就是讓學生大膽質(zhì)疑。例如,在《奇異的琥珀》的教學中,經(jīng)常會出現(xiàn)這種問題:“老師,那么漫長的時間,為何在文中說很快就過去了呢?”圍繞這個問題,教師巧妙設(shè)計問題,再加上適時地點撥,就讓學生學會了自主探究的方法。
“眾人拾柴火焰高?!遍_展探究性學習的另一個重要策略就是讓學生進行小組交流合作。由于學生個體之間存在著差異,一部分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會遇到一定的困難,這時教師在教學重難點之處組織學生開展小組討論,共同解決難題,就可充分發(fā)揮學生主觀能動性,比教師單純地講效果要好得多。在小組中,每位學生都是其中的一員,既可以相互溝通、交流、補充、啟發(fā),又可以大膽發(fā)表自己的見解,讓智慧的火花在合作中迸發(fā)。例如,學習《逃家小兔》時,在學了其中三次小兔和兔媽媽的“變身”之后,出示幾幅圖片,分小組討論想象小兔和媽媽還會變成什么,然后小組代表進行全班交流。整個過程學生參與性極高,答案顯示出了學生的智慧與小組的力量。
由此可見,教師根據(jù)每位學生的實際情況,創(chuàng)造性地提出自主探究學習的方法,這是切實提高學生探究性學習能力的有效途徑。
[1]張燕萍.如何在小學語文教學中開展探究性學習[J].新課程,2014(09).
[2]常青.小學語文教學開展探究性學習的探討[J].中國科教創(chuàng)新導刊, 2013(36).
G623.2
A
1008-3561(2015)21-0087-01
李慧(1990-),女,江蘇昆山人,小學一級,從事語文教學與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