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刊評論員
2013年,在美國加利福尼亞州安納伯格莊園會晤中,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同美國總統(tǒng)奧巴馬作出共同構建中美新型大國關系的戰(zhàn)略抉擇,其核心內(nèi)容就是不沖突、不對抗、相互尊重、合作共贏。這一選擇,不僅將影響全世界最重要的雙邊關系——中美關系,也將影響全世界的命運。
至今,距離兩國元首作出這一選擇已過去兩年有余。當此之際,在習近平對美國進行的首次國事訪問中,兩國元首在華盛頓對這一目標再次進行了確認。
外界注意到,在現(xiàn)實的探索中,中美試圖建立前無古人后啟來者的新型大國關系,盡管時間不長,但已建立起初步的機制,積累了相當?shù)慕?jīng)驗。要構建新型大國關系,最關鍵的,就是要做好兩個“加法”和一個“減法”。
新型大國關系要做共同利益的“加法”。英國前首相丘吉爾曾有名言:沒有永遠的朋友,也沒有永遠的敵人,只有永遠的利益。不過,相比丘吉爾時代劍拔弩張的國際格局,今天,隨著和平與發(fā)展成為時代主題,人們在國際關系層面對這一命題的理解將逐漸得到更新。在聯(lián)系日益緊密的世界,你輸我贏的舊思維已經(jīng)過時,一榮俱榮一損俱損的現(xiàn)實,使各國不能基于簡單的敵友觀來制定外交政策。非零和博弈將讓人們意識到,合作是實現(xiàn)利益的唯一正確選擇。通過照顧彼此的利益和關切,尋求合作的最大公約數(shù),將實現(xiàn)不同國家間共同利益的加法,進而讓朋友變得更多。
新型大國關系要做信任的“加法”。世界上本無“修昔底德陷阱”,但大國之間一再發(fā)生戰(zhàn)略誤判,就可能自己給自己造成“修昔底德陷阱”。在缺乏交流的前提下,不信任極易在猜疑中不斷放大,往復循環(huán),最終導致形成無法解開的猜疑鏈。國之交也如民之交,信任比金子還珍貴。而要達成信任,需要國家間加強溝通。這既需要自身及時對外釋疑解惑,對彼此關切的重大問題進行坦誠交流,同時,也需要雙方在溝通中堅持以事實為依據(jù),防止三人成虎,也不疑鄰盜斧。
構建新型大國關系,也要做“減法”。其中最重要的是做分歧的“減法”。多樣性是世界的客觀現(xiàn)實,而多樣性即意味著差異。正如習近平所說,正是因為有了差別,世界才多姿多彩;也正是因為有了分歧,才需要聚同化異。因此,對于國與國的交往,不僅存在利益沖突帶來的挑戰(zhàn),還存在文化、觀念等方面差異帶來的挑戰(zhàn)。中美兩國在一些問題上存在不同看法、存在分歧在所難免,這并不隨著人的意志為轉移。但是,加強管控分歧,卻是人力可及之事。如果說共同利益的多少決定了國家關系的高線,那么這一關系的底線就取決于對分歧的管控。而要實現(xiàn)好的管控,最關鍵的是雙方應該相互尊重、求同存異,采取建設性方式增進理解、擴大共識,努力把矛盾點轉化為合作點。
中美兩國經(jīng)濟總量占世界三分之一、人口占世界四分之一、貿(mào)易總量占世界五分之一。中美必須合作而非對抗,這不僅是兩國之間,也是全世界的共識。中國幾十年的發(fā)展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國際合作。正是因此,中國分外重視合作的價值。只有做好合作和信任的“加法”,分歧的“減法”,才能發(fā)揮各自優(yōu)勢、加強合作,這不僅是中美之福,也是人類之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