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蓉
摘要:課程標準倡導課堂閱讀教學延伸到課內(nèi)外,體現(xiàn)了現(xiàn)行語文教學對課外閱讀指導的重視。借助網(wǎng)絡(luò)進行大量的課外閱讀,學生不僅拓寬了知識面,還豐富了知識積累,他們看到的是一條春光無限的大道。當學生真正把閱讀當成了一種習慣,當成了一種快樂時,透過文字而傳承的文化便會成為一條蘊藉心靈、溫潤生命的河流,潺潺地流著,兩岸春花爛漫。
關(guān)鍵詞:網(wǎng)絡(luò) 課外閱讀 春之美
中圖分類號:G633.3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2-7661(2015)10-0011—02
新頒布的《語文課程標準》非常注重學生閱讀能力的培養(yǎng)。課程標準中對學生閱讀的課外讀物提出了建議,如童話、寓言、故事、科普、詩歌、散文等,鼓勵培養(yǎng)學生廣泛的閱讀興趣,自主選擇閱讀材料,倡導課堂閱讀教學延伸到課內(nèi)外,體現(xiàn)了現(xiàn)行語文教學對課外閱讀指導的重視。目前,學生課外閱讀活動的開展因時間少、資源少、指導方法不當?shù)榷喾N因素的制約難以形成能力。要解決這一問題,僅僅靠課堂教學是遠遠不夠的,必須創(chuàng)造一種環(huán)境,讓學生在語言文字的天地里受到感染,受到熏陶,讓學生在自主的閱讀中提高語文能力。那么什么樣的環(huán)境更有利于學生的閱讀呢?
《春天在哪里》是人教版第二冊的口語交際訓練內(nèi)容。一年級學生閱歷、見識有限,對春的理解片面、狹隘。多媒體讓學生眼界大開,興趣盎然,春之花燦爛滿園。學生欣賞了春之美,學習起來輕松愉快。下面,我就這一內(nèi)容談?wù)勎业囊恍┳龇ā?/p>
一、相看兩不厭,春之花燦爛滿園
蘇霍姆林斯基說過:“讓學生體驗到一種自己在親自參與掌握知識的情感,乃是喚起少年特有的對知識興趣的重要條件。”興趣是最好的老師,也是學生的動因。網(wǎng)絡(luò)資源將文字、圖形、動畫、視頻、聲音等多種信息加工組成在一起來呈現(xiàn)知識信息從而為學生提供了一個視、聽、讀、寫、做的創(chuàng)造性的、集成的學習環(huán)境,一下子抓住孩子們的心。形象的說“一張畫勝過千句話,一個交互學習環(huán)境又勝過千張畫”。這比單純的文字閱讀不知道要鮮活多少倍。孩子們年紀小,好奇心強,愛聽故事、愛看美麗的畫面。網(wǎng)絡(luò)上有數(shù)不清的春的圖片、描寫春天的古詩、兒歌……動聽的音樂,有趣的故事,鮮艷的春景,讓學生沉浸其中,愛看、愛聽。學生盡情傾聽春的聲音,習習的春風,顫動的小溪,流韻的絲竹,春雷的轟??;學生盡情欣賞斑斕的色彩,桃花的紅艷,梨花的雪白,油菜花的金黃,柳枝的舞動。春的美讓人目不暇接,眼花繚亂,真正是“相看兩不厭,唯有春之美”。
教學中,在網(wǎng)絡(luò)上欣賞一會兒有關(guān)春的信息后,進行口語交際訓練。
片段:找春天
師:(出示多媒體課件《春天在哪里》)。歌曲里的小朋友們是在什么地方找到春天的呢?為什么從這個地方可以找到春天?
生:從“紅花”“綠草”可以找到春天,“紅花”在春天里開放,“綠草”在春天里發(fā)芽。
師:你可以用上“因為……所以……”嗎?
生:因為“紅花”在春天里開放、“綠草”在春天里發(fā)芽,所以從“紅花”“綠草”可以找到春天。
生:因為“黃鸝”在春天里歌唱、春天山林是綠色的,所以從“黃鸝”“青翠的山林”可以找到春天。
生:因為“黃鸝”很高興,在春天唱歌,所以還可以從“哩哩哩”的歌聲中可以找到春天。
師:同學們觀察得可真仔細。誰能把同學們說的綜合一下?
學生:因為在春天“紅花”開放、“綠草”發(fā)芽,“黃鸝”歌唱、山林是綠色的,所以從“紅花”“綠草…黃鸝”“青翠的山林”“哩哩哩”的歌聲中可以找到春天。
師:剛才我們從大屏幕上看到了那么多春天的“禮物”,請問你在哪里找到春天?
生:我看到桃花、梨花。
師:請把話說完整(出示句子:春天來了,我在山上看到花開了。)
生:春天來了,我在山上看到桃花、梨花開了。
師:(出示桃花、梨花圖)桃花、梨花是什么顏色,像什么?能把顏色和你的想象說進句子里去嗎?
生:春天來了,我在山上看到粉紅色的桃花開了,像天上的彩霞;雪白的梨花開了,像冬天里的雪。
生:春天來了,我在小河邊看到金黃色的迎春花開了,像灑了一地的金子;粉紅色的梅花開了,像小朋友的笑臉。
師:說得真好,現(xiàn)在誰能把這幾種花連起來說?
生:春天來了,粉紅的桃花、梅花開了,像天上的彩霞;雪白的梨花開了,像冬天里的雪;金黃色的迎春花開了,像灑了一地的金子;五顏六色的小野花都開了,像春天的眼睛。
師:你說得太好了,春天就像一幅美麗的畫。
接著出示《迎春花》,配樂朗讀。
愛因斯坦就曾說,他沒有特別的天賦,只有強烈的好奇心。教師把課堂創(chuàng)設(shè)成為學生喜愛的世界,讓他們置身其中,激起他們濃厚的興趣和情感,產(chǎn)生“骨鯁在喉,不吐不快”的沖動,從而“情動而辭發(fā)”,滔滔不絕,成為說的最佳情境。
二、萬紫千紅總是春,春之曲百鳥爭鳴
蘇霍姆林斯基指出:“在人的心靈深處,都有一種根深蒂固的需要,就是希望自己是一個發(fā)現(xiàn)者、研究者、探索者,而在兒童的精神世界中,這種需要特別強烈。”網(wǎng)絡(luò)環(huán)境中的語文閱讀活動,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自讀、自悟,并帶著學習所得的疑難和同伴、教師進行相互合作、相互探討。學生可自由發(fā)表大膽而富有創(chuàng)造性的觀點,并能與其他學習者隨時進行交流,虛心聽取他人的意見,吸納其他人的可取之處,展示自己的閱讀成果。教師與學生、學生與學生之間構(gòu)成了一個多維互動的交際空間,師生之間激情的相互碰撞、相互融合,形成了充滿活力、富有個性的課堂教學氛圍,使他們“用自己的頭腦來想,用自己的眼睛來看,用自己的雙手來做”(郭沫若語),使學生真正享受到創(chuàng)造性學習的權(quán)利和歡樂。
教師抓住課堂這個學生求知、創(chuàng)造、展示自我、體驗成功的平臺,通過豐富多彩的展示活動,豐富學生的學習生活,激發(fā)學生的閱讀興趣,使學生享受閱讀的成果,使學生的閱讀更有目的性。學生的展示也許還很不成熟,很稚嫩,但他們對春天的贊美發(fā)自內(nèi)心,語言的表達逐步完善。
片段:唱春天
師:同學們在大自然中找到了春天。你能仿照歌曲《春天在哪里》編歌,當小小音樂家嗎?(教室里熱鬧起來,學生尋找自己的好朋友,自由組合,共同創(chuàng)作。)
生:春天在哪里?春天在哪里?春天在那小朋友的眼睛里。這里有桃花呀,這里有梨花,還有那美麗的迎春花……”
老師:除了春天的花,你還有哪些新發(fā)現(xiàn)?
生:春天在哪里?春天在哪里?春天在可愛的小動物里。這里有蜜蜂呀,這里有蝴蝶,還有那快樂的小朋友……
生:老師,現(xiàn)在蝴蝶還沒有出來。春天有許多小鳥。他可以改成“這里有小鳥。”
師:你能動腦筋聽,我很高興。
生:春天在哪里?春天在哪里?春天在那綠色的田野里。這里有莊稼呀,這里有蔬菜,還有那可愛的小山雀……
生:我覺得改成“還有那辛苦的農(nóng)民”更好。因為農(nóng)民讓田野更美麗。
生:我認為“可愛的小山雀”也可以呀!因為山雀是益鳥,是我們的朋友。
師:你們的想法都行。春天小朋友在干什么?
生:春天在哪里?春天在哪里?春天在那熱鬧的學校里。這里我們學習呀,這里我們玩,還有去野外植樹……
師(鼓掌):你們唱的歌真動聽,老師都聽入迷了,個個都是小音樂家。
片段:贊春天
師:同學們,春天這么美,想對春天說幾句贊美的話嗎?
生(齊聲):想!
生:春天真美,我愛春天!
師:可以用描寫春天的詞語。
生:春回大地,萬物復蘇,柳綠花紅,鶯歌燕舞。春天真美,我愛春天!
師:誰知道描寫春天色彩的詞?
生:春天,百花齊放,萬紫千紅,姹紫嫣紅,五顏六色。春天的色彩最豐富!
師:可以用帶“春”的詞贊美春天嗎?
生:春光明媚,春風拂面,春風化雨,春色滿園,和風細雨。一年之季在于春。
師:誰用學過的詩句贊美春天?
生:我知道描寫春天的詩“二月湖水清,家家春鳥鳴”?!暗乳e識得春風面,萬紫千紅總是春”。(熱烈地鼓掌)
生:我知道“不知細葉誰裁出,二月春風似剪刀。…幾處早鶯爭暖樹,誰家新燕啄春泥?!?/p>
生:“天街小雨潤如酥,草色遙看近卻無?!薄耙箒盹L雨聲,花落知多少?”“日出江花紅勝火,春來江水綠如藍。”“竹外桃花三兩枝,春江水暖鴨先知?!保ㄕ坡曈猪懫穑?/p>
師:贊美春天、歌頌春天是個永恒的話題。春天的詞、春天的詩寫不盡春天的美麗。我相信春天的美麗深深印在同學們的心上。
不管學生是“賞春天”“唱春天”,還是“畫春天”“贊春天”,學生處在一種無拘無束、自由暢達的空間,他們盡情地自由參與、自由表達。盡管他們表達的方式、內(nèi)容有些幼稚好笑,對于教師來說,“萬紫千紅總是春”,對他們譜寫的春之歌自是贊賞有加。
“不積跬步,無以至千里,不積小流,無以成江?!薄=柚W(wǎng)絡(luò)進行大量的課外閱讀,學生不僅拓寬了知識面,還豐富了知識積累,他們看到的是一條春光無限的大道。當學生真正把閱讀當成了一種習慣、當成了一種快樂時,透過文字而傳承的文化便會成為一條蘊藉心靈、溫潤生命的河流,潺潺地流著,兩岸春花爛漫。
責任編輯 李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