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光輝
摘要:作為湖南省教育廳2014赴德研修團隊成員,在霍夫應用科技大學學習兩個月,對學校實驗室管理及學生實驗情況作了詳細考察。實驗室是高等職業(yè)院校培養(yǎng)學生技術與技能的關鍵載體,實驗教學是學生職業(yè)能力培養(yǎng)的關鍵,德國霍夫應用科技大學的實驗教學,對學生職業(yè)能力的培養(yǎng)效果突出,能為國內高職院校實驗教學提供指導意義。
關鍵詞:實驗教學 職業(yè)能力 應用技術大學
1.引言
德國應用科技大學作為高等院校成立于二十世紀七十年代初,主要培養(yǎng)應用型技術人才,其特征為教學與生產實踐緊密結合,除了理論學習以外,學生還得完成不少于二十周的企業(yè)實習。德國應用技術大學的指導思想與我國高職院校相似,即強調理論也強調實踐,但理論標準相當于我國二本院校。
霍夫應用科技大學英文名稱為Hof University of Applied Sciences,成立于1994年,位于巴伐利亞北部城市霍夫,是巴伐利亞州第一所通過系統(tǒng)認證的大學?;舴驊每萍即髮W實驗室建設水平較高,我所學習的機械工程學院,擁有各種實驗室二十余個,是該校實驗室最多的二級學院。
2.職業(yè)能力概述
職業(yè)能力是指從事某種職業(yè)所必須具備的并在該職業(yè)活動中表現出來的多種能力的綜合,它不是單一的一種能力,也不是一個個孤立能力的機械相加,而是相互聯(lián)系、相互影響的有機整體,是各種能力的‘綜合。職業(yè)能力也常被稱為跨崗位、跨職業(yè)的能力,即能夠在變化了的環(huán)境中重新獲得職業(yè)知識和技能的能力。①職業(yè)能力概念最早由德國的羅特提出,他把職業(yè)能力分成自我能力、專業(yè)能力、方法能力和社會能力。②德國社會教育學家梅騰斯于1974年提出了“關鍵能力”的概念,即與專業(yè)技能不直接相關的、跨專業(yè)的能力,它包括在各種不同場合和職責下做出判斷選擇的能力和勝任人生生涯中不可預見的各種變化的能力。③任何一個職業(yè)崗位都有相應的崗位職責要求,一定的職業(yè)能力則是勝任某種職業(yè)崗位的必要條件。可以說,職業(yè)教育的根本在于培養(yǎng)學生的職業(yè)能力。
3.實驗教學過程對學生職業(yè)能力的培養(yǎng)
3.1 實驗預約培養(yǎng)了學生的時間管理能力
在霍夫應用技術大學,某門課程的實驗數量,會由授課的教授統(tǒng)籌安排,不同的課程,開出的實驗數量會有差異。對于實驗較少的課程,可能都是必做實驗,而對于實驗較多的課程,教授會根據實驗的重要程度將實驗分為必做實驗和選做實驗兩大類,學生必須完成全部必做實驗和一定數量的選做實驗,才能獲得該門課程的實驗成績,同時,只有獲得了實驗成績,才能參加該門課程的考試。學生實驗實行預約制,也就是說,教授不會統(tǒng)一組織實驗,而是學生根據自己的學習情況,計劃好自己的業(yè)余時間,提前一周向教授預約實驗時間,教授再根據各位同學的預約情況,排出學生實驗時間表并向學生公布,學生根據教授的時間表去實驗室完成實驗,如果學生沒有在預定時間進行實驗,就必須下次預約,而有的實驗室的實驗任務非常繁重,所以,學生若錯過一次預約,可能導致最終實驗任務無法完成。
一個學期一般有多門課需要做實驗,需要完成的實驗是比較多的,有時一周就可能達到四次實驗。這種實驗預約的模式,要求學生有計劃地安排自己的業(yè)余時間,在這種學習環(huán)境下,學生的時間管理能力在不知不覺中得到提高并形成了守時意識。
3.2 實驗準備培養(yǎng)了學生的自我學習能力
學生實驗預約成功以后,便要根據自己的實驗情況,閱讀實驗資料,實驗資料一般只介紹實驗情境、實驗目的和完成實驗所需知識點等內容,而不會對實驗過程進行描述,所以,學生進實驗室之前,必須做充分的準備工作,才能確保實驗成功,實驗準備主要是搜集資料,學生必須根據實驗資料上的情境描述和知識點,通過多種途徑搜集資料,只有知識準備的范圍大于實驗內容時,才會有足夠高的成功率,因為,實驗室雖然有實驗工程師或者教授,但是他們都不會具體指導學生實驗該怎么做,他們的職責是保證學生不會因為誤操作而造成人員或設備的損傷。
學生為實驗而查閱資料的過程,就是學生自我學習的過程,學生通過一次實驗所學到的知識,比他在課堂上學習相關內容時所學到的知識,要寬的多,也要牢固的多。學生在查找資料的過程中,有效地提高了學生查閱資料搜集信息的能力和自我學習的能力。
3.3 獨立實驗培養(yǎng)了學生分析問題的能力
到了學生自己預約的時間,學生便可以進入實驗室進行實驗,一個實驗的時間一般為90到120分鐘,在整個實驗過程中,因為周圍的同學都在進行不同的實驗,同時又有時間限制,學生只能獨立思考,沒有獲得實驗結果或在規(guī)定時間內沒有完成實驗,都算實驗不成功,若實驗不成功,根據實驗室的利用情況,可以申請一到兩次補做,但當實驗室實驗任務緊張時,便不能申請補做。
3.4 小組實驗培養(yǎng)了學生的團隊協(xié)作能力
對于工作量比較大的實驗,就必須以組為單位進行實驗,以組為單位進行實驗時,實驗準備和實驗過程都會更加復雜,組內成員的相互配合非常重要。如果有人不出力,可能導致全組成員都都拿不到實驗成績,這就促使每個成員都會積極地為實驗做準備,但是,只有干勁,沒有配合,便不能形成合力。在這種以組為單位實驗過程中,學生能深刻體會到團隊精神的重要性,協(xié)作能力也能得到加強,而不僅僅是收獲知識本身。
3.5寬松的實驗環(huán)境培養(yǎng)了學生的創(chuàng)新能力
在安排某一個具體的實驗時,教授對實驗的結果一般只會提兩個要求,一是要達到實驗目的,二是要上交實驗報告。而對于實驗過程和實驗報告的形式,教授都不會提具體的要求。所以,同一個實驗,雖然都達到了實驗目的,但實驗步驟和實現實驗目的的途徑,往往是不一樣的。實驗完成后,學生利用業(yè)余時間撰寫實驗報告,并在一周后交教授進行成績評定,由于教授對實驗報告的形式也少有具體要求,所以,教授收到的實驗報告,也經常是五花八門,風格各異。而正是通過這種不同的實驗步驟和實驗報告,教授能看出學生的知識掌握程度和學習態(tài)度,同時,因為給了學生足夠的自我發(fā)揮空間,學生的創(chuàng)新能力也得到了提高。
4.總結與思考
(1)德國教授這種實驗教學的方式,我把它稱之為“放養(yǎng)式教學”,由于給了學生足夠的自由空間,有利于學生實踐管理能力、自學能力、團隊協(xié)作能力、分析能力和創(chuàng)新能力等職業(yè)能力的養(yǎng)成。這與我們的“填鴨式教學”形成了鮮明的對比,我們的“填鴨式教學”,由于規(guī)定很多很細,束縛了學生的思想,只注重于知識點的灌輸,而不利于職業(yè)能力的培養(yǎng)。
(2)霍夫應用技術大學的實驗教學能按這種模式實施,與其嚴格的管理制度是密不可分的。譬如對于實驗考核的管理,其中兩條制度起了關鍵的作用,一是沒有完成實驗的學生不能參加該門課程的考試,二是專業(yè)課三次補考不及格便必須更換專業(yè)。這種嚴格的管理制度的形成,需要頂層設計,需要管理層的大智慧,值得我們深思。
參考文獻:
[1]胡英芹.高職院校學生職業(yè)能力培養(yǎng)策略[J].教育與職業(yè),2012.1.
[2]朱玉華.德國大學實驗室考察的啟示[J].實驗室研究與探索,2007.12(3):129-132.
[3]徐朔.論關鍵能力和行動導向教學——概念發(fā)展、理論基礎與教學原則[J].職業(yè)技術教育(教科版),2006,27(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