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貴財
在當前教育背景下,不少學生視高中語文為主科中的副科,課后不愿花時間來學語文,使我們的語文教學處于很尷尬的境地。要想提高語文教學質量,要切實的提高教育教學效率,課堂就是我們教學的主陣地,課堂就是我們教學的主戰(zhàn)場,我們必須打造高中語文高效課堂。
那么,如何實施高中高效課堂教學策略呢?
一、啟發(fā)激趣,讓學生全員參與
興趣,是學習的內(nèi)驅力,是創(chuàng)造才能的催化劑。心理學研究表明,興趣是構成學生學習動機中最為活潑、最為現(xiàn)實的成分。語文教師如能努力激發(fā)學生的興趣,撥動學生的心弦,必然能使他們在語文學習中學得愉快,學得有效,最終奏出燦爛的樂章,語文教學就能達到事半功倍之效。
比如教學《再別康橋》,我們可以這樣導入激趣:古人云:“黯然銷魂者,惟別而已矣”。所以在古人的詩文中,既有西出陽關無故人的無奈,又有天下誰人不識君的豪邁,更有相見時難別亦難的苦澀。那么,現(xiàn)代人又是如何去體悟和理解離別的呢?今天我們來學習徐志摩先生的《再別康橋》,領略一下現(xiàn)代詩人筆下的離別之情。這樣的導入,自然而然,毫無雕飾,這樣的創(chuàng)設,讓你乘上想象的翅膀,穿越時空的隧道。能把學生帶入情境之中,主動參與到學習中來,收到很好的教學效果。
二、轉變觀念,把舞臺留給學生
傳統(tǒng)的語文課堂教學“教師講,學生聽;教師寫,學生抄;教師考,學生背”,就是教師主動講授,學生被動接受的一個套子式的過程。而要打破這種機械、沉悶教學模式,提高課堂教學效率,教師要轉變教學觀念,把學習的權利還給學生,就得把“舞臺留給學生”,使學生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教師只充當“導演”。如此,課堂氣氛才能融洽、熱烈,學生才能樂學、好思,教學活動才能順利進行,教學任務才能按質完成,課堂教學效率才能真正提高。
例如講必修四《雷雨》時,課前先讓學生在了解課文的基礎上,自編自演小品《雷雨》,讓他們都動起來,都參與進去;上課時演員用心演,觀眾用心體會;演完后,我趁熱打鐵,有目的地提出一系列問題讓大家討論。如①周樸園對侍萍究竟有沒有感情? ②周樸園知道站在面前的正是30多年前被自己趕出家門的侍萍時,為什么會驚恐萬狀呢? ③周樸園已經(jīng)知道了魯大海是他的親生兒子,那么他對魯大海是什么態(tài)度呢?從他的態(tài)度,你看出什么問題?④你怎樣理解周樸園“(厲聲)不要打人!”?讓學生們都動腦筋思考,動口回答,并逐層深入地從現(xiàn)象到本質進行分析。這樣一節(jié)課下來,學生都學進去了,教學質量得到了提高。這就避開了那種對人物形象分析貼標簽的傳統(tǒng)套子式做法,把學生放到主體地位,傾聽他們的見解,在此基礎上進行歸納、總結。這樣,可以充分發(fā)展學生的潛能,激發(fā)學生的興趣,大大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三、賞識學生,激發(fā)學習激情
梁啟超說過:“用情感人,好像磁力吸鐵一般,有多大份量磁便引多大份量鐵,絲毫容不得躲閃,所以情感這東西是人類一切動作的原動力?!?德國教育家第斯多惠認為:“教學的藝術不在于傳授的本領,而在于激勵、喚醒、鼓舞。”因此,教師在教學理念上,要融入情感,賞識學生,實施情感和賞識教育,讓學生“親其師,信其道”,形成一種積極、和諧、愉快的教學心理環(huán)境,以激發(fā)學生的學習動力和學習激情,從而提高學習效率。
首先,教師要充分尋找學生的閃光點,給予鼓勵。要賦予他們真摯、純真的愛。這種“賞識”的對象包括各類學生學習語文的各個方面。比如說朗誦、寫作、閱讀等,在表達形式上,可以在接觸、交談(交談環(huán)境要適宜,氣氛要和諧)中,對他們表示一種信任和賞識,以產(chǎn)生情感上的促進作用,激發(fā)學生形成興奮中心,產(chǎn)生自信。
其次,教師要充分尊重學生的自尊心。對于那些討厭語文學科,學習有些掉隊,存在著不同程度自卑心理的學生,應實施“傾斜政策”。當然分寸要得當,要使全班同學理解教師的用意和誠心。如果在尊重這部分掉隊學生自尊心方面處理得慎重、科學,不但能激發(fā)他們迎頭趕上的信心,而且能自然地融洽師生之間、差生與其他同學之間的感情,使他們感受集體的溫暖和力量。
再次,應充分運用表揚的方法。激發(fā)學習興趣事實證明:不斷獲得成功,經(jīng)常得到表揚的學生,學習興趣也在不斷的鞏固和發(fā)展;而屢遭失敗,經(jīng)常受批評的、斥責的學生,其學習興趣就會日漸衰減,直至完全喪失。由此必須充分運用表揚的方法,激發(fā)學生產(chǎn)生樂于學習語文的心理,從而重視語文學習。同時要從學生的實際出發(fā),加強學習方法的指導,消除語文難學的偏見,盡快擺脫學習語文束手無策的困境。
四、優(yōu)化提問,讓課堂變得高效
用提問來指導學生學習課文,這是當前語文教學比較流行的一種方法。課堂上問與不問,問什么,怎樣問,是關系到教學成敗的大事。提問的時機、提問的方式選擇得當,能啟發(fā)思維、發(fā)展智力、活躍課堂氣氛;選擇不當則可能弄巧成拙,破壞課堂氣氛。教師教學效率的高下,基本可以從課堂設問的性質和方法上做出評價。提問應掌握火候,選準時機,巧設疑難。具體來說,提問要注意:置問于教材的關鍵處;置問于教材的疑難處;置問于教材的矛盾處;置問于教材的含蓄處。
為了更好地發(fā)揮課堂提問對學生的作用,優(yōu)化我們的語文課堂,我覺得語文教師在處理課堂提問時應遵循以下四個原則:
1.設計的問題要有明確的目的性,緊扣教學目標,能夠激起思考。
2.問題要大小得當,多少適量,難易適合不同階層學生的實際能力。
3.設問要有一定的藝術與技巧,杜絕形式主義的問答方式(這種做法在本質上仍然是注入灌輸?shù)模?/p>
4.設問要盡量使全體學生都積極參與思考,使更多的學生有被問到的機會,并激勵學生自己提出問題,對答案置疑辨析。
課堂提問是語文教學中不可或缺的一個重要環(huán)節(jié),是啟發(fā)學生思維、傳授基本知識,控制教學過程,進行課堂反饋的一個重要手段。它貫穿于課堂教學的始終,直接影響著課堂教學的成敗。教師必須細細揣摩,問到關鍵處,問到有用之處,問到學生心里去,問出水平來,才能更好的促進我們的教學,利于學生的發(fā)展。教師在課堂教學中,要通過問的技巧與藝術,體現(xiàn)出教學新理念。
高效的課堂需要方方面面的打造,要一切以學生為中心,以快樂為根本,充分張揚學生的激情和個性,體現(xiàn)學生的“主體”“主人”“主角”地位,老師一定要注意細節(jié),從每一點一滴做起,努力使學生愿學、樂學、善學,把課堂作為展示自己的舞臺,把學習當作一種享受,在學習中體驗到成長的快樂,才能真正讓語文課堂更高效,才能保證課堂教學的順利進行,保證教學目標的成功實現(xiàn)。因此,我們要加強學習,與時俱進,提高語文教學的成效,老師更加從容,學生更加輕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