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玉
高中政治課程作為一門人文教育課程,旨在培養(yǎng)學生的人文素養(yǎng)和人文精神,使學生成為一個德智體美全面發(fā)展的人才。但是隨著市場經(jīng)濟的快速發(fā)展,教育的功利性越發(fā)的突出,教育中的人文屬性逐漸的淡化,加上高中“應試教育”之風盛行,導致學生的道德水平不高,人文精神匱乏。因此,為了還原高中政治教育的根本教育目的,充分發(fā)揮政治教育在培養(yǎng)學生人文精神方面的重要作用,對高中政治教學方法進行改革勢在必行。
一、樹立以人為本的教育觀
1.樹立科學的教育目的觀
要想樹立科學的教育目的觀,就必須要對政治課的教學目的進行重新的定位,即政治課是以促進學生思想發(fā)展,培養(yǎng)學生人文素養(yǎng)為目的的。政治課程是以促進學生身心協(xié)調發(fā)展,培養(yǎng)學生獨立人格為課程教育目標。此外,為了更好地在高中政治教學中滲透人文教育的思想,教師必須要始終堅持以人文教育為中心和以完善學生身心發(fā)展為落腳點的教育目的觀。只有這樣,才能促使學生在素質教育的時代下完善自己的身心發(fā)展,提高自身的社會生活能力。
2.樹立人性化、差異性的學生觀
教師作為學生學習中的“監(jiān)護者”,其對于學生的關心可以有效地提高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同時也有利于學生思想方面的發(fā)展。這也就是說,政治教育中要體現(xiàn)人文關懷,即教師要在開展政治教學的過程中尊重學生,與學生保持良好的關系,時刻關注學生的身心健康,從而促進學生人文精神的培育。此外,由于不同學生之間的認知能力、智力以及記憶力等方面的能力參差不齊,所以學生對于不同政治教學內容的掌握情況也各不相同,這就要求教師在開展教學的過程中要采用“因材施教”的教學方法,讓每一個學生都有所收獲,都能夠體會到成功的樂趣。
3.樹立“致力于導”的教師觀
在人文教育的背景下,教師的角色不同于傳統(tǒng)的教師,它不僅要傳授給學生必要的知識,更加側重學生學習方法的引導,讓學生自己來探索問題的答案。這也意味著,教師由傳統(tǒng)的課堂教學“主宰者”轉變?yōu)閷W生學習的“引導者”,讓學生真正成為學習的主體,由其自身來決定學習的內容、方式等,從而有利于提高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
二、注重教學內容和教學模式的設置
1.在教學內容上,挖掘學科中所蘊含的人文精神
傳統(tǒng)的政治課程教學過程中,教師通常會將教學的重點局限于政治教材上,但是政治作為一門與時政聯(lián)系緊密的課程,需要與當下的時事熱點進行接軌,如果僅僅局限于教材的學習,將極大地限制學生思想的發(fā)展。因此,教師在教學內容的選取上要放寬學習范圍,只要是能對學生的思想情感產(chǎn)生影響的事情,如榜樣、活動、情境以及鼓舞等都可以作為人文教育的教學范疇。此外,在開展高中思想政治課程的教學過程中,教師要將教材內容與當下人文精神的具體事例進行有效的結合,從而讓學生切實感受到人文精神的重要性,促使學生自發(fā)地培養(yǎng)人文精神和高尚的道德情操。例如,教師在講授有關“走出拜金主義和享樂主義的誤區(qū)”部分內容的時候,可以設計一些具有啟發(fā)性的問題,如“金錢真的什么都能夠買到嗎?”或“你認為什么比金錢更重要?”等,通過學生的討論和思考,加上教師的正確引導,可以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金錢觀。
2.在教學模式上,合理運用體驗式教學
高中思想政治作為一門人文學科,其可以增加學生的人文知識,但是這不意味著學習這門學科就可以培養(yǎng)學生的人文精神。人文知識和人文精神實際上就是“知”與“行”的關系,只知而不行是不能夠使學生體會到人文精神的。而我們所謂的人文教育實際上就是強調學生的“行”,通過學生的親身體驗來促使其自身人文精神的建立。而就人文教育教學模式在體驗式教學方面的具體步驟而言,其主要包括創(chuàng)設體驗情境、設計導思問題、陳述內心感受和進行實踐檢驗四個步驟。通過這種形式的教學,可以讓學生切身感受到人文精神的重要性,進而促使學生自發(fā)地投入到人文教育中來。
3.倡導自主合作、探究式學習
學習方式除了包括必要的學習方法外,還包括學習的習慣、態(tài)度、狀態(tài)、意識和品質等心理因素,所以,轉變學習方式可以有效地推進人文教育的發(fā)展。傳統(tǒng)的政治教學過程中,采用的學習方式通常比較陳舊、被動,形式也比較單一,這將嚴重影響人文教育在政治教育中的開展。因此,為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將自主合作、探究式學習方式引入政治課堂教學中勢在必行?;诖?,教師要善于在政治課堂教學的過程中引導學生進行自主性學習,提高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同時也要引導學生積極開展合作性學習,培養(yǎng)學生的合作精神,從而逐步地提高學生的學習能力。
總之,高中政治作為一門人文學科,其設置的根本目的是培養(yǎng)學生的人文素養(yǎng)和精神,提高學生的道德意識。但是,隨著市場經(jīng)濟的快速發(fā)展,教育的功利色彩越發(fā)的濃厚,加之高中“應試教育”之風盛行,導致學生的人文精神匱乏。在這樣的背景下,在高中政治教學中實施人文教育策略具有重要的意義。只有這樣,學生的人文精神才能得以培養(yǎng),社會的不良風氣才能得以凈化。
參考文獻:
王雪梅.高中政治教師開展人文教育的策略探析.教育界,201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