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妍妍
摘要:“不”和“沒(有)”是漢語中使用頻率極高的兩個否定副詞,泰語中只有一個否定詞???,由它構成的否定性語法標志單一。但是???卻幾乎涵蓋了漢語否定副詞的所有用法。這給泰國學生學習漢語否定副詞造成極大不便。該文結合泰國學生學習“不、沒(有)”時產生的偏誤句,找出偏誤原因,同時提出相應的教學策略。
關鍵詞:不、沒(有);偏誤;教學策略
一、泰國學生習得否定詞偏誤類型
筆者在泰國漢語教學過程中收集了大量的偏誤句。通過分析,我們將其歸為以下三類:
(一)誤代
誤代指學生選取的詞語不適合某一特定語言環(huán)境而產生的偏誤。漢語中有些詞意義相同或相近,但用法不同;有些只是形式上有某些相同之處但用法不同;還有的用法相同但意義相反。泰國學生在學習漢語時常常會出現因選詞不當而產生的偏誤。在調查中我們也發(fā)現誤代是學生在運用漢語的過程中出現最多的偏誤類型。
(二)回避
回避是學生在學習第二語言時更多的是采用替代的辦法,回避自己不清楚、不會的知識點。如在“娜娜長得_像她爸爸,像她媽媽?!边@一題中,選項有“不”、“沒有”和“好像”三個選項;在“他未必_這樣認為過?!币活}中,選項有“不”、“沒有”和“會”。其中“好像”和“會”是干擾項,但在調查中卻發(fā)現有13.7%的學生選擇了干擾項。
(三)錯序
錯序主要是學習者用目的語造句時,使用母語語法規(guī)則而出現的偏誤。在收集學生詞語造句偏誤時,筆者統(tǒng)計出錯序的偏誤率高達86.3%,泰國漢語中高級學生以及泰國留學生也出現了此類偏誤。
二、偏誤成因
(一)泰語的負遷移
泰國的漢語教材多以英語或泰語為注,易造成同義詞之間界限模糊。泰國本土漢語教師大都泰語授課,用漢泰對譯的方法來解釋漢語詞義。但漢語的同義詞,用英語解釋或者用泰語直譯,都不能將他們的意義用法準確無誤的表現出來。泰語中只有一個否定副詞???,而“不 ”和“沒(有)”是漢語日常交際中最常用的兩個否定詞。泰語中的否定詞用于謂詞性成分前面,但是漢語的“不”和“沒(有)”位置卻不是固定的。因此,在學習和運用漢語否定詞的用法時,泰國學生常常會造出像“*我想不胖”等這樣的句子。
(二)外部語言環(huán)境的不同
泰國本土學生沒有漢語交流的天然環(huán)境,而泰國留學生在中國學習漢語有得天獨厚的語言練習和使用環(huán)境。通過對比我們發(fā)現,同一階段的漢語學習者,在中國學習的泰國留學生比泰國本土學習漢語的學生出現偏誤的幾率要小得多。
(三)學習策略和交際策略
泰國本土漢語教師在漢語教學中大都使用泰語教學,學生在課堂上用漢語交流、練習的機會較少,課堂之外學生練習漢語的機會更是少之又少。泰國學生學習漢語時只進行到識記的初級階段,沒有保持、再記的練習,也就不可能產生對漢語語言的永久性記憶。另外,由于缺乏使用漢語交流的機會和場合,也讓泰國學生缺少漢語交際應有的語感。
三、教學策略
作為教師,對待學生學習過程中出現的偏誤需要謹慎處理,不能抓住錯不放,但也不能放而任之。因此,針對調查中學生出現的偏誤,我們認為可以借鑒以下幾種方法:
(一)對比
教師應引導學生在漢泰否定詞的使用中發(fā)現二者的不同。教學中,教師可以設置不同的語境,對應不同的否定詞。在一種語境下用“不”而不用“沒(有)”,但是在了另外一種語境中卻只能用“沒(有)”而不能用“不”;當它們都可以否定同一類詞時,用“不”和“沒(有)”都沒有錯誤。引導學生找出其中的不同之處,讓學生說出自己的感受、理解之后,教師再加以更正。另外,在教學實踐中還應該注重適當練習。但在練習其他語法知識時,如果這兩個否定副詞在練習中只是起輔助作用,建議適當的忽略對 “不”和“沒(有)”的糾錯。“不”、“沒(有)”在漢語中的廣泛使用是兩者貫穿整個漢語教學過程的主要原因。
(二)有效的練習方法
從心理學角度來看,學生記憶的步驟是識記、保持、再認、回憶和遺忘。因此要讓學生在識記的基礎上,加強保持、再認和回憶的練習。如果在一段時間內沒有回憶自己所學的知識,學生便很難再現所學的知識,有時甚至會遺忘,更不可能正確運用。因此,建議教師在精心備課的同時,注重課與課之間的連貫性,盡量保證當前課堂用語或課堂所練語句中的大部分詞語為學生已習得的。學生在初級階段就已經學習過“不”和“沒(有)”,但這并不代表學生可以準確無誤的使用,例如在學習“比”字句、“把”字句和“被”字句的否定形式時,可以適當加入否定詞的練習。在動補、動賓結構的教學過程中也可以插入其否定表達學習,從而達到豐富學生知識的目的。
(三)督促學生養(yǎng)成自覺學習和有效記憶習慣
無論是學習一門語言還是學習一門技術,教師只是引導者。教師的教學方法也只是外因,而要真正掌握和運用好漢語,最重要的還是要靠學生自己。教師可以引導或者建議學生找到有效的學習方法,以增進學習的興趣,以達到學習漢語的目的。
學生自覺的學習與教師無形的監(jiān)督是分不開的。教師可以在課堂上,用活潑多樣的方式講解“不”和“沒(有)”的區(qū)別,同時讓學生用新穎、有效的方式完成課下作業(yè)。作業(yè)形式可以多樣,并非手寫得才叫作業(yè)??梢圆贾萌缧〗M討論等形式靈活的作業(yè),讓學生3-5人組成小組,觀察生活中的現象、用學過的詞語造句,描述所見或表達所想等。
(四)建立良好的語言環(huán)境
環(huán)境對于習得語言至關重要。我們所知的“狼女”即因沒有練習語言的天然環(huán)境,他們有與正常人類相同的生理機制卻不能運用人類的語言溝通。人類有相同的學習語言的生理機制,但是具體運用何種語言卻與我們生長的環(huán)境息息相關。學習母語時我們有得天獨厚的母語語言環(huán)境,在學習第二語言時卻不一定有相應的語言環(huán)境,這也是為什么英語會出現中式英語或者美式英語等帶有地域特色的分類。筆者初到泰國用英語作為中介語同當地人交流,同樣是英語,學習英語的語言環(huán)境不同,造成兩種語言環(huán)境下所學英語發(fā)音的不同,由此給雙方的溝通帶來不便。泰國學生學習漢語也一樣,在泰國學習漢語的學生同在中國本地學習漢語的留學生相比,他們的學習進度以及運用漢語的熟練程度方面存在明顯差異。泰國留學生日常生活都是和以漢語為母語的人交流,練習的機會較多,有優(yōu)于泰國本地學生的漢語感知力。因此建議泰國本地的漢語教師幫助學生建立周末漢語角或者業(yè)余漢語交流圈。當地的漢語教師以及母語為漢語的中國人同學習漢語的學生在一起用漢語交流,增加友誼、聯(lián)絡感情的同時也增加學生練習漢語的機會,增強學生用漢語交際的能力。泰國學生積極性主動性較強,學生在使用漢語時難免有錯句,建議只要不影響意愿的表達即可。語言是在長期的使用和模仿中而更加熟練的,有錯必糾的初衷是希望學生正確使用,然而卻也容易挫傷學生學習語言的積極性。
【參考文獻】
[1]寧 婧,提高對泰漢語教學質量應注意的幾個問題[J],語文學刊(外語教育與教學),2010,(06)
[2]劉詢,對外漢語教育學引論[M],北京:北京語言文化大學出版社,2000.
[3]孟國,對外漢語十個語法難點的偏誤研究[M],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11.
[4]王微微,漢語否定副詞及泰國學生使用漢語否定副詞偏誤[D],揚州:揚州大學,2010.
[5]趙金銘等,基于中介語語料庫的漢語句法研究[M],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