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栓明 馮佳潔 關朝明 劉蕾
摘要:學生群體中,考試焦慮現象是一種比較普遍的心理障礙,它不僅影響了大學生的學習和考試,也極大地危害了大學生的身心健康。本文分析了學生產生考試焦慮的原因,有針對性的提出了學生考試焦慮的對策,以期為學生應對考試焦慮提供參考。
關鍵詞:考試焦慮;成因;對策
一、考試焦慮的含義
對于考試焦慮這一消極情緒現象,不同的學者提出過不同的觀點和看法。曼德勒提出,考試焦慮是一種處于失助和紊亂狀態(tài)下的一種情緒;沃爾普強調,考試焦慮是一個習慣性的、條件性的情緒反應;薩拉森主張,應當把考試焦慮看作是同注意和認知評價相聯(lián)系的緊張情緒狀態(tài)。
總而言之,考試焦慮是在一定應試情境的激發(fā)下,受個體認知評價能力、人格傾向及其它身心因素的影響,以擔憂為基本特征,以防御和逃避為行為方式,通過不同程度的情緒性反應所表現出來的一種心理狀態(tài)。
二、學生考試焦慮的成因分析
1.客觀因素
(1)來自家長、學校和社會的壓力。部分家長和老師對健康的理解不夠正確,不懂得心理衛(wèi)生知識,拼命給孩子“加碼”,他們唯一關心的是孩子的分數、榮譽,對學生的教育要求過嚴,期望過高。如今社會競爭日益激烈,“出國潮”越來越熱,加上同學間的相互競爭,給考生造成過大的心理壓力,思想包袱沉重,他們惟恐考試失敗遭到別人恥,得不到獎學金或圓不了出國夢。
(2)考試情境原因。考試情境是引發(fā)考生焦慮的直接原因,稱為應激源,即引起緊張的刺激物。一般的小型考試,其應激源較弱,引起的焦慮水平相對較低,而特殊的關鍵性考試,則應激源較強,引起的焦慮水平相對較高。此外,考場內氣氛緊張,監(jiān)考人員過分嚴肅,或酷暑嚴寒等某些偶然因素的出現,都會對考生造成不良的影響而形成焦慮。
2.主觀因素
(1)自我認知差。這樣的學生尤其缺乏對考試的自信,對自我評價偏低,自卑感較重,且敏感、膽怯。即使已對考試花了較大功夫和時間去準備,但還是懷疑考前自己的復習準備程度和老師復習指導的全面性及針對性,甚至懷疑自己可能在答題時內容上不完整,方法上會錯誤,并始終被一種可能犯錯的感覺所困擾。他們在解題時猶豫不決,思前想后,而且還嚴重地影響其考試情緒,使之更加自卑。并伴隨感知障礙,如視聽困難,感受性降低,甚至把試題要求看錯等。
(2)動機水平。有些學生把考試看得過分重要,帶有沉重的心理負擔,這必然會導致考試焦慮。這些學生在面臨考試時或在考試過程中,首先想到的是考試結果與自身的利害關系,導致大腦皮層區(qū)對此形成優(yōu)勢興奮中心。根據大腦的神經活動規(guī)律,皮層區(qū)的興奮集中會誘導其周圍相鄰皮層區(qū)抑制的加強,這也是考生心情緊張時,為什么腦海中一片空蕩蕩的原因所在。由此可見,期望值太高,動機過強也是造成考試焦慮的一個重要原因。
(3)學習策略。學習策略泛指應用在學習上的方法和途經,包括如何聽講,如何管理時間等等。相比具有良好學習策略的學生,學習策略不足的學生更容易出現考試焦慮的癥狀。
三、學生考試焦慮的對策研究
1.磨煉意志,提高自控能力
加強意志品質的培養(yǎng)、磨煉人的意志力是增強抵抗消極情緒的有效方法,也是減輕考試焦慮的重要心理基礎。首先,學生在平時的學習中要有遠大的理想,樹立正確的學習觀,明確學習、考試的目的,根據自己的認識和信念主動支配和調節(jié)學習行為。要充分相信自己,不要過分在乎別人的評價,不要為別人的言行所左右,在行為上克服受暗示性,加強意志自覺性的培養(yǎng)。其次,學生要有一定的自信心,保持充沛精力,克服各種不符合目標的內外困難和干擾,不屈不撓地為達到目標而努力,提高意志的堅持性水平。另外,學生還要注意培養(yǎng)意志的自制性,學會調控自己的情緒,克服恐懼、緊張、焦慮、失望等不良情緒的干擾,成為自己意志的主人。有了堅強的意志,學生就能按照理智的要求,控制自己,使自己保持冷靜的頭腦,應對面臨的各種考試情境。
2.注意學習勞逸結合
大多數考試焦慮患者在處理學習與休息的關系上存在缺陷,他們在學習上投入的時間太多,且生活安排單調,不注意休息和文體活動,即使在娛樂時也在想著學習,使自己的大腦老是處于緊張狀態(tài),不能通過文體活動,達到生理與心理上的完全放松,導致神經系統(tǒng)的興奮與抑制調節(jié)機能紊亂。因此,指導考生合理用腦,講究方法,注意營養(yǎng),勞逸結合,維護神經系統(tǒng)的正常機能,是防治考試焦慮的重要措施。
3.學校加強心理健康的輔導
學校要成立正式的心理咨詢室,培養(yǎng)專業(yè)的心理咨詢老師,為學生排憂解難。據調查,每次臨近考試的時候,去咨詢的學生就會明顯增多。這也反映出學生在遇到心理障礙的時候能夠積極主動的尋求正規(guī)渠道的幫助。老師們不僅要教會學生樹立自信心,自我調節(jié)不良情緒,也要讓學生們對考試有正確的認識,掌握正確的學習方法。同時,要讓學生們意識到情緒的焦慮、心理上的一些障礙都屬于正?,F象,看心理醫(yī)生跟看感冒一樣的正常,學生不需要背負任何思想包袱,只有情緒良好、心理健康的學生才能做出好的成績。
4.建立良好的家庭和社會環(huán)境
使學生擺脫考試焦慮的困擾除了學校和學生多方面努力外,還需要社會和家庭的共同支持與配合。首先,社會要引起足夠的重視。社會可以通過多種渠道給予家庭經濟困難的學生幫助,除了出臺一些國家對在校大學生的幫扶政策外,還可以呼吁社會各界對大學生伸出援手,使他們不必背負經濟壓力面對學習和考試,將來順利完成學業(yè)之后以感恩的心回報社會。其次,家長也要經常跟孩子溝通,關心孩子的在校生活,了解他們的專業(yè)性質。家長要重視孩子的綜合素質而不是一味要求學生取得好的學習成績,多給他們一些鼓勵、樹立自我信心,及時發(fā)現孩子學習上的情緒波動,并與老師溝通。家長對孩子過高的期望會增大他們的考試壓力,他們受家長的潛移默化往往認為只有考高分才有好工作、好前途。
參考文獻:
[1]汪道之.心理醫(yī)生[M].北京:中國商業(yè)出版社,2003.
[2]任煥玉.考試焦慮及教師應對策略[J].價值工程,2010(04).
課題來源:本文為2015年度河北省社會科學發(fā)展研究課題“基于公共文化服務均等化的公共圖書館作用研究”(課題編號:2015031278)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