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慶科
古人云:“凡事預則立,不預則廢。”正所謂“有備而來,有備無患”,“只有課前的精心預設,才有可能在課堂上實現精彩的生成”。
課堂練習是為了學生鞏固所學知識服務的,學生通過練習來理解和掌握所學知識,形成技能和技巧,發(fā)展智力培養(yǎng)能力,所以課堂練習要精心設計,不僅要有一定的數量和質量,而且要有層次,有坡度,有變化,有發(fā)展,不僅練習設計要有針對性,重點突出,而且要設計一些新舊知識的對比練習,使學生真正理解和掌握所學知識。
“認識負數”是北師大版教材四年級上冊的一個數學內容。在學生的理解了負數的意義之后。課堂進入尾聲時,我根據書中的情境圖和所學知識,通過查找工具,精心設計了三道練習題:
(1)珠穆朗瑪峰大約比海平面高8844米,吐魯番盆地比海平面低155米,你能用今天學習的知識來表示出珠穆朗瑪峰和吐魯番盆地的高度么?
(2)原來李叔叔在5樓,他從5樓往上2樓記作+2層,那他從5樓下去1層,記作(),這里把()看成了0層;現在李叔叔在2樓。如果把2樓看做0層,她往上2層,記作()層。同樣是4樓,為什么一會兒被記作-1層,一會兒被記作+2層呢?
(3)比賽用的羽毛球規(guī)定了標準質量,4只羽毛球稱重并和標準質量比較厚,記錄為:1號,-0.35克;2號,0克;3號,+0.7克;4號,-0.2克。
①2號羽毛球就真的重0克么?
②幾號羽毛球最重?幾號羽毛球最輕?
看似見到的練習,不僅具有層次性,更具深刻性。
首先,從內容和形式上,我將書本上的例題內容與作業(yè)練習進行有效整合,靈活處理。出示第1題后,我再一次引導學生觀察書中所給的情境圖,直接感受哪里是海平面,冰球理解了這里的海平面實際上就是一個分界點,我們平時所說的海拔就是以海平面的高度為0米的。第2題、第3題都聯系了學生的生活實際,調動了學生已有的知識經驗,加強了知識的靈活運用。
其次,從習題的潛在價值看。第2題、3題的問題設計巧妙。同樣是四樓,為什么一會兒被記作-1層,一會兒被記作+2層呢?學生通過前面兩個問題的觀察,初步了解了開始把5樓看成0層,后來又把2樓看成0層。換句話說,為什么作為0層,那是認為規(guī)定的。但我并沒有直白的告訴學生,而是通過問題,讓學生自己去感悟。因此,在思考答案時,學生進入了“憤”“悱”狀態(tài),開始有學生說:“李叔叔原來在5樓,現在在2樓,所以同樣是4樓,先被記作-1層,后被記作+2層?!薄澳菫槭裁磿胁煌挠浄??”我的追問似乎讓學生毫無退路,經過討論,學生終于道出了“因為分界點不同,而導致結果不同”,才真正明白把什么看做0層是解決問題的關鍵。至此,變與不變辯證統(tǒng)一的數學思維方法,絕對值、距離的含義已悄然深入其中,學生對所謂的“相反意義的量”也有了進一步的理解。
同樣地,第3題雖然只有兩個問題,但與上面兩題相比,對學生思維更具有挑戰(zhàn)性?!?號羽毛球就真的重0克么?”,直覺告訴學生:2號球的實際質量不可能是0克,但為什么呢?開始學生的回答是模糊的,隨著教師的引導,學生漸漸悟出:2號羽毛球與標準質量相比,不多也不少,所以記作0克。也就是說,2號羽毛球的質量就是標準質量。顯然,以此為突破口,學生明白了1號和4號羽毛球比標準質量輕,3號羽毛球比標準質量重。那么,幾號羽毛球重呢?這里似乎又涉及了正數與負數的大小比較?!罢f說你是怎么想的?”大部分學生獲得了感性認識:1號羽毛球最輕,因為它比標準質量輕了0.35克,而4號羽毛球比標準質量輕了0.2克。
精彩的課堂練習不在于形式如何新穎,內容如何豐滿,而應該關注知識背后所蘊含的思想和方法。當教師引導學生在教學思維世界里遨游時,我們的數學課堂在一定意義上就可以說是有效的、深刻的、靈動的!“根深方能葉茂”,借助課堂練習把學生發(fā)展之“根”深深植入,使得人人都獲得良好的數學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