穆紅
【摘 要】本文針對兒童雙語教育實踐與研究中的諸多問題,對“語言能力發(fā)展理論”“兩語言相互依存理論”等兒童語言能力發(fā)展的相關理論及研究進行概述,在此基礎之上,闡述雙語教育中需要注重的側(cè)重點,為兒童雙語教育的研究以及教育實踐提供可參考性的教育啟示。
【關鍵詞】兒童雙語教育 ? ?語言能力發(fā)展理論 ? ? 兩語言相互依存理論 ? ? 啟示
一、引言
我國兒童雙語教育研究從兒童語言習得理論、國內(nèi)雙語教育發(fā)展、幼兒園雙語教育等方面對雙語教育的教與學進行了探討。目前兒童雙語教育實踐全國較大范圍內(nèi)展開,然而由于缺乏科學的理論依據(jù),人們對雙語學習在理解上存在較大偏差。本文針對兒童雙語教育中的諸多問題,對“語言能力發(fā)展理論”“兩語言相互依存理論”及研究進行概述,闡述雙語教育中的側(cè)重點,為兒童雙語教育研究實踐提供教育啟示。
二、語言能力發(fā)展理論
Cummins教授提出了“語言能力發(fā)展理論”,認為語言能力存在兩個不同的側(cè)面,即日常會話等場面中的“語言基本傳達能力”(Basic interpersonal communicative)與教課學習等場面中的“語言認知學習能力”(Cognitive/academic language proficiency)(Cummins,1984)。
圖1 語言交流中的場面依存度與認知負荷度
圖1中橫軸為“場面依存度”,縱軸為“認知負荷度”。日常會話中存在較多提示且認知負荷度較低,為A象限;而教課學習等場面中提示較少且認知負荷度較高,為D象限。“語言基本傳達能力”一兩年就可掌握,而“語言認知學習能力”則需要五到七年(Cummins&Swain,1986)。為此,雙語兒童往往短期內(nèi)就能掌握第二語言的發(fā)音且會話流暢,然而利用第二語言進行教課學習時卻力不從心,語言認知學習能力短期內(nèi)難以得到提高。
三、兩語言相互依存理論
兩語言是否會相互干擾是多數(shù)教育工作者與家長所擔心的問題。Cummins教授提出了“兩語言相互依存理論”,認為第一語言與第二語言處于相互依存狀態(tài)(Cummins,1984)。
圖2 兩語言能力的冰山喻示圖
兩語言能力在水面上呈現(xiàn)為兩座不同的冰山,而在水面下則擁有“共同基底語言能力”,這正是圖1中的“語言認知學習能力”。為此雙語兒童第一語言獲得的抽象概念及思考能力可轉(zhuǎn)移到第二語言,兩種語言可共同發(fā)展。并且Cummins&中島(1985)等系列研究證實了兒童母語與第二語言的認知側(cè)面間的相互依存關系。
四、結(jié)語
通過以上理論與研究結(jié)果,我們可以得知培養(yǎng)兒童雙語能力時不僅需要重視“語言基本傳達能力”,更需要重視教課學習等場面中的“語言認知學習能力”。由于兩語言擁有共同基底,因此需要同時培養(yǎng)兒童兩語言的“語言認知學習能力”,在學?;蚣彝ブ袨殡p語兒童創(chuàng)造利用母語或外語進行教課學習的語言使用場面。這就需要兒童家長以及教育工作者聯(lián)合起來攜手共同創(chuàng)造這種語言使用環(huán)境,以保障兒童兩語言得到平衡發(fā)展。
【參考文獻】
[1]Cummins·J.Bilingualism and Special Education: Issues in Assessment and Pedagogy[M].Multilingual Matters LTD,1984.
[2]Cummins·J.& Swain·M.Bilingualism in Education[M].NY: Longman,1986.
[3]Cummins·J.& 中島和子.トロント補習校小學生の二言語能力の構(gòu)造[J].バイリンガルバイカルチュラル教育の現(xiàn)狀と課題,1985:143-179.
[4]匡芳濤.兒童語言習得相關理論述評[J].學前教育研究,2010(05).
[5]宋雪松,張忠梅.兒童語言習得認知觀與早期雙語教育[J].學前教育研究,2008(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