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論應收賬款質權的權利邊界

      2015-11-02 12:22:29萬冬朝
      關鍵詞:出質人抵銷質權

      萬冬朝

      摘要:

      一、引例

      A向B提供一筆借款,B以自己對C享有的應收賬款出質為A設定質權,并辦理了質押登記。

      B對C亦負有債務。

      現(xiàn)A、B之間借款合同期限屆至,B對C所負債務的履行期限也已屆滿, B對A、C的債務均無償還能力。

      A向B主張實現(xiàn)質權,與此同時C向B主張以其對B享有的債權與B對C的應收賬款進行抵銷。A認為其質權應優(yōu)先于C得到受償,而C認為自己行使法定抵銷權不受限制。A 、C之間行使權利出現(xiàn)了沖突。

      權利邊界模糊之處多易于發(fā)生權利沖突。我國《物權法》在“權利質權”一節(jié)正式設立了應收賬款質押制度,這為拓寬融資渠道、促進交易作出了貢獻。然而,由于應收賬款質押制度法律條文稀少①,法律規(guī)定比較原則,特別是對于應收賬款質權的權利邊界沒有進行明確的劃分,使得應收賬款質權與其他權利產(chǎn)生沖突時“無法可依”。這給實踐運用造成了困惑,引例便是一則例證,而現(xiàn)實的情況往往要比引例更加復雜難辨。筆者在本文中欲以應收賬款質權與出質人的債務人享有的法定抵銷權的沖突為視角,通過對應收賬款質押制度進行論證分析,以探究應收賬款質權的權利邊界。

      二、對應收賬款涵義的理解

      關于“應收賬款”的定義及性質,《物權法》并沒有做出明確的界定。在《物權法》出臺前,應收賬款這一概念在會計學領域早已存在并廣泛使用。1997年5月17日,財政部頒布了《事業(yè)單位會計制度》,其中第106號科目即為“應收賬款”,科目說明為:“本科目核算事業(yè)單位因提供勞務、開展有償服務及銷售產(chǎn)品等業(yè)務應收取的款項。”財政部2000年12月29日發(fā)布的《企業(yè)會計制度》第17條又規(guī)定:“應收及預付款項是指企業(yè)在日常生產(chǎn)經(jīng)營過程中發(fā)生的各項債權,包括應收款項(包括應收票據(jù)、應收賬款、其他應收款)和預付賬款等。”2004年4月27日,財政部頒布的《小企業(yè)會計制度》(已被2011年10月18日財政部發(fā)布的《小企業(yè)會計準則》廢止)第“1131應收賬款”會計科目明確應收賬款為:“小企業(yè)因銷售商品、產(chǎn)品、提供勞務等,應向購貨單位或接受勞務單位收取的款項。”可見,在會計學領域應收賬款的涵義僅是一個借貸符號,代表一方應當收取的款項。

      在法學領域,應收賬款具有另外的涵義。關于應收賬款擔保的成文規(guī)定最早見于2002年2月20日司法部頒布的《公證機構辦理抵押登記辦法》,該辦法第18條規(guī)定:“以承包經(jīng)營權等合同權益、應收賬款或未來可得權益進行物權擔保的,公證機構辦理登記可比照本辦法執(zhí)行?!痹诖瞬浑y看出,應收賬款是作為一種“權益”而成為擔保標的的。2007年9月30日,中國人民銀行頒布《應收賬款質押登記辦法》更進一步,該辦法第4條規(guī)定:“本辦法所稱的應收賬款是指權利人因提供一定的貨物、服務或設施而獲得的要求義務人付款的權利,包括現(xiàn)有的和未來的金錢債權及其產(chǎn)生的收益,但不包括因票據(jù)或其他有價證券而產(chǎn)生的付款請求權?!敝袊嗣胥y行頒布《應收賬款質押登記辦法》第四條規(guī)定:本辦法所稱的應收賬款是指權利人因提供一定的貨物、服務或設施而獲得的要求義務人付款的權利,包括現(xiàn)有的和未來的金錢債權及其產(chǎn)生的收益,但不包括因票據(jù)或其他有價證券而產(chǎn)生的付款請求權。

      本辦法所稱的應收賬款包括下列權利:

      (一)銷售產(chǎn)生的債權,包括銷售貨物,供應水、電、氣、暖,知識產(chǎn)權的許可使用等;

      (二)出租產(chǎn)生的債權,包括出租動產(chǎn)或不動產(chǎn);

      (三)提供服務產(chǎn)生的債權;

      (四)公路、橋梁、隧道、渡口等不動產(chǎn)收費權;

      (五)提供貸款或其他信用產(chǎn)生的債權。 此條已經(jīng)將應收賬款明確定義為付款請求權,并以列舉的方式規(guī)定了常見的幾種債權作為應收賬款的典型代表。在美國,類似的規(guī)定出現(xiàn)得更早。1952年《美國統(tǒng)一商法典》(Uniform Commercial Code,簡稱UCC)正式對外公布,1954年7月開始生效,UCC第9編規(guī)定:“應收賬款是指對任何售出或租出的貨物或對提供的服務收取付款的權利,不論其是否已通過履行義務而獲得,只要此種權利非由票據(jù)或動產(chǎn)契據(jù)作為證明”[1],UCC明確將應收賬款認定為一種除有票據(jù)和有體動產(chǎn)擔保憑證之外的付款請求權。

      在《應收賬款質押登記辦法》已做出規(guī)定的情況下,《物權法》雖未再次明確應收賬款的涵義,但是根據(jù)法條來理解,不難推斷法律對其債權性質的確認?!段餀喾ā返?23條規(guī)定:“債務人或者第三人有權處分的下列權利可以出質:(一)匯票、支票、本票;(二)債券、存款單;(三)倉庫、提單;(四)可以轉讓的基金份額、股權;(五)可以轉讓的注冊商標專用權、專利權、著作權等知識產(chǎn)權中的財產(chǎn)權;(六)應收賬款;(七)法律、行政法規(guī)規(guī)定可以出質的其他財產(chǎn)權利?!?/p>

      從其中的“(六)應收賬款”,

      可以看出《物權法》所指的“應收賬款”本身是一種權利,而本條也是《物權法》“權利質權”一節(jié)的基本規(guī)定。由此可見,在法律規(guī)定中“應收賬款”的涵義應為付款請求權,即是一種債權,它有著本身不同于會計記賬的概念。據(jù)此,我們也就能夠清晰地認識到,應收賬款質權作為權利質權的一種,其客體就是“應收賬款”這一債權權利。

      三、應收賬款質押的法律關系

      以引例為例證,應收賬款質押行為中主要存在以下幾個法律關系(見圖1):①A與B之間的普通債權債務關系(基礎債權);②A與B之間的應收賬款質押擔保法律關系;③B與C之間為互負債權債務關系,其中包括B對C享有的應收賬款(普通債權),以及C對B享有的普通債權。在整個法律關系中,A是A、B之間基礎債權的債權人同時也是B(以B對C享有的應收賬款設質)的質權人;B同時“扮演”著出質人、C的債權人、A和C的債務人四重角色;C既是應收賬款的債務人同時也是B的債權人。

      圖1中D代表B的普通債權的債權人,筆者為了對比論證引例的問題增加這一主體。由于應收賬款質權是因A、B之間的基礎債權債務關系生發(fā),C為出質人B的債務人,但其相對于A、B而言為第三人,因此我們將C稱為“第三債務人”。為了避免混淆和便于閱讀,筆者在下文中除特別說明外,對A、B及C分別以“質權人”“出質人”及“第三債務人”予以區(qū)分。

      圖1應收賬款質權法律關系示意圖

      注:上圖中箭頭均指向權利人一方。

      四、應收賬款質權與第三債務人享有的法定抵銷權沖突的處理

      讓我們回到引例的問題。引例中應收賬款質權人A享有的質權和第三債務人C享有的抵銷權在行使時發(fā)生了沖突,那么在這種情況下C能否行使抵銷權?A的優(yōu)先權是否優(yōu)先于C的抵銷權行使?

      實踐中,質權人A主張其應當優(yōu)先于C受償?shù)囊粋€重要理由是:質權是一種物權,而C對B享有的僅是普通債權,物權具有當然的優(yōu)先性,應當優(yōu)先于第三債務人C的普通債權受償。質權人的這一物權優(yōu)于債權的主張看似有理,但是我們仔細研究就不難發(fā)現(xiàn)這一說法存在的問題。

      (一)應收賬款質權優(yōu)先受償權的涵義

      擔保物權的優(yōu)先受償,是指在基礎債權實現(xiàn)之時有擔保的債權較其他普通債權優(yōu)先得到清償,優(yōu)先受償性僅體現(xiàn)在債權實現(xiàn)的場合。

      《物權法》第170條《物權法》第一百七十條規(guī)定“擔保物權人在債務人不履行到期債務或者發(fā)生當事人約定的實現(xiàn)擔保物權的情形,依法享有就擔保財產(chǎn)優(yōu)先受償?shù)臋嗬?,但法律另有?guī)定的除外?!?確立了擔保物權的優(yōu)先受償原則。擔保物權的優(yōu)先受償性體現(xiàn)在:在債權實現(xiàn)時,債務人的數(shù)個債權人同時向債務人主張權利,就特定財產(chǎn)享有擔保物權的債權人就該特定財產(chǎn)優(yōu)先于其他普通債權人(如引例中的D)得到實現(xiàn),即擔保物權的優(yōu)先受償性僅指在債權實現(xiàn)之時。非當在債權實現(xiàn)的場合,沒有擔保債權與普通債權實現(xiàn)位次的比較,也就沒有擔保物權優(yōu)先性的體現(xiàn)。質權人A的主張曲解了擔保物權的優(yōu)先受償制度,是對擔保物權制度的誤讀。

      在應收賬款質權法律關系中,只有第三債務人向出質人清償了應收賬款債務,出質人的債務人都來就清償財產(chǎn)求償之時,才會產(chǎn)生質權人主張較其他普通債權人(如引例中的D)優(yōu)先受償?shù)膯栴}。而引例中第三債務人C并未向出質人B清償債務,而是主張行使法定抵銷權,因此質權人A主張優(yōu)先受償?shù)膯栴}也就無從談起。而且,第三債務人行使抵銷權這種求償行為,不同于第三債務人清償應收賬款之后出質人的普通債權人前來就清償財產(chǎn)主張求償?shù)男袨?,第三債務人向出質人主張抵銷的法律行為與普通債權人主張清償?shù)姆尚袨樵谛惺箷r間、條件、法律行為的性質和后果上都有著本質的差異。

      從一定意義上講,行使抵銷權也是一種債權的受償方式,但由于第三債務人行使抵銷權與債權受償是同一個過程,二者同時發(fā)生同時結束,而非先向出質人清償,后再和其他普通債權人一樣去分配受償,故而不能將第三債務人行使抵銷權的受償方式與普遍債權人的受償?shù)攘魁R觀。債權受償僅是第三人行使抵銷權后的表象和后果,不能割裂地去理解抵銷權的行使。在引例的假定條件下,第三債務人C是主動行使抵銷權而不是普通債權的被動受償,如果將第三債務人C行使“抵銷權”的行為等同于“普通債權”的受償,進而提出物權與債權優(yōu)先性的比較,那就把第三債務人C行使權利的時間無形地予以拖后了。

      應收賬款質權的優(yōu)先受償性僅體現(xiàn)在質權實現(xiàn)的場合,第三債務人的抵銷行為與應收賬款實現(xiàn)時普通債權人主張求償?shù)男袨椴荒芑鞛橐徽劇?/p>

      (二)應收賬款質權依附于應收賬款

      擔保物權的實現(xiàn)需要以債務人不履行到期債務或者發(fā)生當事人約定的實現(xiàn)擔保物權的情形為條件,同時還要以權利擔保財產(chǎn)存在為前提?!稉7ā返?8條規(guī)定“抵押權因抵押物滅失而消滅”,《擔保法》第73條規(guī)定“質權因質物滅失而消滅”。對于應收賬款質權而言,其質物(或稱權利客體、質權標的)是應收賬款,應收賬款質權依附于應收賬款而存在,如果應收賬款已經(jīng)滅失,那么應收賬款質權也將不復存在。

      在引例中,債務人B不能履行到期債務,實現(xiàn)應收賬款質權的條件已經(jīng)具備其一,但第三債務人C一旦行使抵銷權,則應收賬款即不復存在,應收賬款質權因應收賬款消滅而無所依存,亦歸于消滅。

      質權人A的主張只注意到了其符合應收賬款質權行使的外在條件,卻忽略了其應收賬款質權存在這一前提。主張在此情形下可以“優(yōu)先于”第三債務人的抵銷權行使的觀點,不但曲解了擔保物權的原意,在沒有任何現(xiàn)行法律依據(jù)的情況下擅自擴大了擔保物權優(yōu)先受償?shù)姆秶?,而且其忽視了應收賬款質權的實現(xiàn)與其“賴以生存”的質權標的——應收賬款之間的邏輯關系。

      至此,我們可以看出,其實并不存在所謂的比較“質權人的應收賬款質權”與“第三債務人的法定抵銷權”行使優(yōu)先性的問題,應收賬款質權與第三債務人享有的法定抵銷權沖突的實質,已經(jīng)歸結為第三債務人行使抵銷權是否存在法律障礙上來。如果第三債務人行使法定抵銷權不存在障礙,則一經(jīng)其行使抵銷權,則質權即歸于消滅;如果存在障礙,即第三債務人享有的法定抵銷權因受到限制無法行使,則質權將得以實現(xiàn)。

      ①這些權利包括法定抵銷權、抗辯權,出質人與第三債務人之間債務關系的期間利益等。

      ②汪泂,《合同債權質押擔保制度芻議》載于《中國擔?!?006年第一期。文中作者認為:第三債務人接受出質通知或就出質事項為承諾后,如取得對出質人享有的債權,不得主張以該項債權抵銷出質債權。如第三債務人對出質人享有的債權是在接受出質通知或就出質事項做出承諾之前取得的,如其未告知質權人,亦不得抵銷。

      (三)第三債務人行使抵銷權不存在法

      律障礙

      在應收賬款質權設立之后,第三債務人的抵銷權、抗辯權等權利的行使是否會因為應收賬款質權的出現(xiàn)而產(chǎn)生行使障礙呢?筆者認為,第三債務人對出質人享有的抵銷權、抗辯權不因應收賬款質權的存在與否而受到影響,具體理由如下:

      第一,應收賬款質權是質權人與出質人通過質押合同設立,根據(jù)債的相對性原理,該合同僅得約束出質人與質權人,不得為第三債務人設定義務,限制第三債務人對出質人享有的權利①。第三債務人依法享有的法定抵銷權和抗辯權,以及基于其與出質人之間的合同享有的債權債務期間利益,均不應因質權人、出質人之間的法律行為而被限制或剝奪。當然,第三債務人在出質人和質權人設質時明確表示放棄或怠于主張行使的除外。

      第二,根據(jù)物權法定的理論,物權的種類和內(nèi)容都應由法律直接規(guī)定,現(xiàn)行《物權法》并沒有規(guī)定應收賬款質權可以強大到限制第三債務人行使抵銷權、抗辯權等基于債權債務而享有權利的境地。因此,在法律沒有明確規(guī)定的情況下,第三債務人的權利均不受影響。不存在應收賬款質權抑制第三債務人的抵銷權、抗辯權行使的法律依據(jù),也無法推導出應收賬款質權可以對抗抵銷權、抗辯權的法理。

      第三,第三債務人行使抵銷權、抗辯權與其是否收到質押通知,以及其對出質人享有債權的時間較之于質權設立的先后順序沒有關系。就第三債務人行使抵銷權這一問題,部分學者認為引例的問題因第三債務人是否收到通知以及第三債務人債權產(chǎn)生時間的不同而發(fā)生效果上的差異②。筆者認為,無論第三債務人是否收到通知,也不管其對出質人享有的債權產(chǎn)生于應收賬款質權設定之前或之后,該應收賬款質權均不影響債務人有效的行使法定抵銷權。理由仍然是債的相對性及物權法定的原理。質押合同的效力并不直接及于第三債務人,質押通知也僅是質權人和/或出質人的單方法律行為,該通知可以視為附期限(質權人主債權到期,應收賬款到期,即“兩個到期”)和附條件(出質人不償還債務)的債權讓與通知,債權讓與的法律效果無需等待第三債務人的意思表示,但通知中任何限制第三債務人權利的內(nèi)容非經(jīng)第三債務人承諾不對其產(chǎn)生法律拘束力。退一步說,質權人與出質人在質押合同中就抵銷權、抗辯權的行使作出的約定,僅得限制出質人主張法定抵銷,但卻無法限制第三債務人提出法定抵銷的請求。質權人可以在質押合同中就出質人與第三債務人進行交易作出限制,但該約定只得約束出質人,除第三債務人明確表示同意外不受該合同的約束,故而不能據(jù)此認定第三債務人在接收到質押通知后又對出質人享有的債權不成立或無效。出質人與第三債務人虛假交易惡意串通的屬于另外的法律關系,不在此討論范圍。

      通過以上論述我們可以得出一個結論:應收賬款質權的設立不影響第三債務人向出質人行使其合法的抵銷權、抗辯權及其他權利,第三債務人承諾放棄或者怠于行使權利的除外。

      (四)其他地區(qū)和國家應收賬款質權

      與第三債務人權利沖突處理規(guī)則

      對于應收賬款質權的具體規(guī)定,我國臺灣地區(qū)一直走在前列。為適應經(jīng)濟社會變遷,臺灣地區(qū)“民法”于2007年修正了物權編“擔保物權”一節(jié)。新增的第907條之1專門為權利質權與第三債務人享有的抵銷權的沖突確定了處理規(guī)則,第907條之1(抵銷之限制)規(guī)定:“為質權標的物之債權,其債務人于受質權設定之通知后,對出質人取得債權者,不得以該債權與為質權標的物之債權主張抵銷。”

      從該條我們可以推論得知,如果第三債務人對出質人享有的債權在收到質權設定通知之前取得,那么無疑是可以與出質的債權抵銷的;而在第三債務人收到質權設定通知之后對出質人取得的債權不能主張抵銷,既包括約定抵銷又包括法定抵銷。這樣的規(guī)定設置是否具有充分的法理學依據(jù)予以支撐是值得商榷的。質權設定通知本身不具有限制第三債務人抵銷的法理依據(jù),質權人對質權標的所享有的支配權也不應違反應收賬款作為債權的本質及其相對性的基本原則。

      首先,從該條之規(guī)定可以看出,限制第三債務人行使權利的主要理由就是質權設定已經(jīng)通知了第三債務人,但除了法律規(guī)范的強制性規(guī)定外通知是否當然具有抑制第三債務人行使權利的效果呢?筆者認為是不充分也不足夠的。通知的效果應當嚴格限定,充其量是一種附期限和附條件的債權轉讓的意思表示,而不應當認定其具有禁止第三債務人以在后對出質人享有的債權與出質債權抵銷的法律效果,通知中其他任何限制第三債務人權利的內(nèi)容非經(jīng)第三債務人承諾并不對其產(chǎn)生法律拘束力,通知無法達到禁止第三債務人進行交易以及行使其享有權利的法律效果。

      其次,質權人的支配對象應限定為出質人以及實現(xiàn)債權時的出質人的其他權利人,而無權抑制第三人的權利。以上述引例為例,倘若第三債務人C在收到A、B之間應收賬款質押的通知后仍與B發(fā)生交易并對B享有債權,而B不予償還或者B隨之破產(chǎn),此時仍不允許C主張抵銷以彌補損失是不公平的。關于應收賬款擔保的實現(xiàn),美國UCC也規(guī)定根據(jù)債務人是否處于破產(chǎn)狀態(tài)而區(qū)分為兩種情況,一是債務人處于非破產(chǎn)狀態(tài),因違約而產(chǎn)生的動產(chǎn)擔保權益的實現(xiàn);二是債務人處于破產(chǎn)狀態(tài),因進入破產(chǎn)程序而產(chǎn)生的動產(chǎn)擔保權益的實現(xiàn)。在第一種情況下,即違約非破產(chǎn)狀態(tài),UCC第9編是在“違約”部分作出明確規(guī)定,包括占有、收款、處分等,擔保債權人通過擔保權益的強制執(zhí)行實現(xiàn)其擔保權益,因為在債務人破產(chǎn)狀態(tài)下?lián)嘁娴膶崿F(xiàn)不涉及第三人利益的保護,此時法律將保護擔保債權人的利益放在首要位置。而在第二種情況的破產(chǎn)狀態(tài)下,就要適用UCC其他編的內(nèi)容。[2]

      臺灣地區(qū)“民法”的規(guī)定彌補了質權實現(xiàn)制度的漏洞,使質權的權利效能范圍變得清晰確定,其優(yōu)點在于增強了質權的穩(wěn)固性,簡化了質權的實現(xiàn)規(guī)則,完善了質權的擔保機能。但其缺點在于法理依據(jù)不充分,限制了自由交易,在抑制第三債務人行使權利之虞亦有妨礙交易效率之弊。這樣明確規(guī)定之后,其對于資金融通的作用既有積極的一面也有消極的一面。積極的一面在于如此規(guī)定可以促進應收賬款質押擔保方式的廣泛應用,促進資金融通;消極的一面在于破壞了法律的公平公正性,同時也抑制了第三債務人與出質人之間的資金融通和經(jīng)濟活動,為自由交易增添了困難。

      臺灣地區(qū)“民法”關于“抵銷之限制”的規(guī)定,是法律以強制性規(guī)范的形式賦予權利質權的一種保護手段,以抑制第三債務人部分權利的形式來保護質權相對的穩(wěn)定性。因此,我們不能不說這只是立法價值取向的體現(xiàn),在“自由”與“有序”兩個價值取向的博弈中,立法者選擇了有序,但并不代表這樣的法律規(guī)定具有絕對的合理和正當性。按照王澤鑒老師的闡釋,該條立法目的“系認為權利質權為擔保物權之一種,質權人于一定限度內(nèi),對該為標的物之債權,具有收取權能,故對該債權之交換價值,應得為相當之支配,方足以貫徹其擔保機能?!盵3]402

      內(nèi)地對于應收賬款質押制度的運用,還沒有像臺灣地區(qū)一樣制定更加細致的法律規(guī)定,未來的立法價值取向是借鑒臺灣的立法意旨還是嚴格遵循債的相對性的原則尚不得而知。目前,在沒有任何現(xiàn)行法律依據(jù)的情況下不宜擅自擴大應收賬款質權的權利范圍。

      五、應收賬款質權的保護

      應收賬款質權的標的是應收賬款這一債權,而不是某種物,有人認為應收賬款質權設立后,出質人對第三債務人享有的應收賬款就特定化了。這種理解顯然沒有分辨清楚應收賬款質權的標的,以“應收賬款的金額”替代了“應收賬款”。這也恰恰是應收賬款質權不同于基于特戶、封金、保證金

      《最高人民法院關于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擔保法〉若干問題的解釋》第八十五條:債務人或者第三人將其金錢以特戶、封金、保證金等形式特定化后,移交債權人占有作為債權的擔保,債務人不履行債務時,債權人可以以該金錢優(yōu)先受償。

      等作為質權標的而設立的質權的差異所在。特戶、封金、保證金是將貨幣作為種類物并且特定化之后作為質權的標的,其數(shù)額是確定不變的;雖然在應收賬款質押合同中質權人和出質人對應收賬款數(shù)額有相關的約定。但應收賬款質押合同確定的金額并不代表出質人最終必然取得的金額,這與應收賬款的利息、出質人先履行行為是否存在瑕疵和違約、第三債務人是否提出抗辯或其他正當事由、第三債務人的履行能力以及其存續(xù)狀態(tài)(注銷、撤銷、破產(chǎn)、解散)等密切相關,應收賬款的數(shù)額是處于變動過程之中的,不到最終實現(xiàn)之時無法確定。

      根據(jù)以上的論述,有人會提出應收賬款質權的擔保效力太有限了,客觀上講,應收賬款這種權利質押方式與實物質押以及其他證券化權利質押相比,其擔保效力會打一定折扣。但應該看到,本文中引例的情況是一種特殊的情況,實踐中大部分的應收賬款質權是能夠起到擔保作用的。法律對于權利質權也作出了一系列保護措施,而且質權人可以通過一系列的交易設計,減少應收賬款質權的不確定性,增強其擔保效力。

      從法律規(guī)定方面,《物權法》第216條規(guī)定了質物保全的相關規(guī)定,“因不能歸責于質權人的事由可能使質押財產(chǎn)毀損或者價值明顯減少,足以危害質權人權利的,質權人有權要求出質人提供相應的擔保;出質人不提供的,質權人可以拍賣、變賣質押財產(chǎn),并與出質人通過協(xié)議將拍賣、變賣所得的價款提前清償債務或者提存”。第三債務人單方行使法定抵銷權的情形下,質權人是可以考慮適用該條規(guī)定要求出質人增加相應的擔保。另根據(jù)《物權法》第208條《物權法》第二百零八條【動產(chǎn)質權基本權利】為擔保債務的履行,債務人或者第三人將其動產(chǎn)出質給債權人占有的,債務人不履行到期債務或者發(fā)生當事人約定的實現(xiàn)質權的情形,債權人有權就該動產(chǎn)優(yōu)先受償。 、第219條《物權法》第二百一十九條【質物返還及質權實現(xiàn)】債務人履行債務或者出質人提前清償所擔保的債權的,質權人應當返還質押財產(chǎn)。 的規(guī)定,債務人不履行到期債務或者發(fā)生當事人約定的實現(xiàn)質權的情形,質權人可以與出質人協(xié)議以質押財產(chǎn)折價,也可以就拍賣、變賣質押財產(chǎn)所得的價款優(yōu)先受償,并且根據(jù)擔保法司法解釋,質權人可以起訴出質人和出質債權的債務人,也可以單獨起訴出質債權的債務人。

      《最高人民法院關于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擔保法〉若干問題的解釋》第一百零六條:質權人向出質人、出質債權的債務人行使質權時,出質人、出質債權的債務人拒絕的,質權人可以起訴出質人和出質債權的債務人,也可以單獨起訴出質債權的債務人。

      從合同約定方面,質權人應當清醒地認識到應收賬款質押這種擔保方式的局限性,認識到權利質押與動產(chǎn)質押擔保方式的差異,認識到應收賬款權利質押與其他證券化權利質押方式的差異,從而在實踐操作中有效地防范擔保風險。為此,在簽訂應收賬款質押合同之前,質權人需要了解出質人與第三債務人之間是否存在互負債權債務的情況;在簽訂質押合同之時,可以在合同中限定出質人放棄行使法定抵銷權、不得行使協(xié)議抵銷權直至不得與第三債務人為債權債務關系,否則將立即宣布債權到期,提供其他質物作為擔保等措施;在簽訂合同之后,應當考慮應收賬款質權設定之后出質人與第三債務人之間發(fā)生債務往來的可能性,一旦發(fā)生第三債務人行使法定抵銷權的情形,可以要求出質人增加擔保措施,追究出質人應收賬款質押合同項下違約責任等方式維護自己權利。總之,質權人可以其他債權行為的組合來彌補和增強應收賬款質權的效力。

      六、結論

      通過以上論述我們可以得出結論,按照現(xiàn)行法律規(guī)定,具體的法律實踐中應不存在比較應收賬款質權與第三債務人的法定抵銷權的優(yōu)先性的問題,應收賬款質權的設立不影響第三債務人向出質人行使其合法的抵銷權及抗辯權。

      從應收賬款的法律屬性來看,應收賬款是一種付款請求權,應收賬款質權的實質是以一種請求權擔保另一種請求權的擔保方式。應收賬款的實現(xiàn)依賴于債務人的履行行為,其實現(xiàn)以第三債務人清償債務為前提。在應收賬款實現(xiàn)的場合,質權人享有的僅僅是債的請求權,而非物的支配權,無論是向出質人清償還是直接向質權人清償,只要第三債務人以法定或者合同約定的正當事由主張抵銷或提出合理抗辯,應收賬款質權均無法得以實現(xiàn)。這是由應收賬款質權的權利標的——應收賬款這一債權的性質所根本決定的。在我國目前現(xiàn)有的法律框架體系下,質權人并不具有超越第三債務人享有的法定和約定權利的效力,應收賬款質權的權利邊界仍應恪守物權法定和債的相對性的基本原則。

      參考文獻:

      [1]趙萬一,余文焱.應收賬款質押法律問題[J]法學,2009(9):130-141.

      [2]李峰,王全弟.美國應收賬款擔保制度及其對我國的啟示[J]復旦學報(社會科學版),2011(4):102-110.

      [3]王澤鑒.民法物權[M].2版.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10.

      On the Boundaries of the Pledge Right of Accounts Receivable: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the Pledge Right of Accounts

      Receivable Conflict with the Third Partys Right of Statutory Setoff

      WAN Dongchao

      (China Banking Regulatory Commission Beijing Office, Beijing 100000,China;

      School of Law, South China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Guangzhou 510640,Guangdong,China)

      Abstract:

      The essence of the pledge right of accounts receivable is to use a right of claim guarantee for another right of claim. The realization of the pledge right of accounts receivable relies on the debtor to carry out obligations and the premise of the pledgors debtor pay off debt. Under the particular situation of the accounts receivable pledge right realization, the pledgee only possesses the debt claims, rather than the Real Right; it is decided by the nature of creditors rights of the accounts receivable, which is the target of the pledge right of accounts receivable. Under the existing legal framework of the system in our country at present, the pledgee is not beyond the debtor of pledgors legal and contract rights, and the pledge right of accounts receivable should still adhere to the basic principles of Numerus clausus and the debt relativity regulation.

      Key words: accounts receivable; the pledge right of accounts receivable; right limit

      (責任編輯:余樹華)

      猜你喜歡
      出質人抵銷質權
      債務人的抵銷權在債權讓與形態(tài)下的風險探究
      法制博覽(2021年31期)2021-11-24 09:30:46
      主債務人對債權人有抵銷權時保護保證人的兩種模式及其選擇
      南大法學(2021年5期)2021-04-19 12:26:12
      論形成權行使中的先定力
      ——以法定抵銷為例
      指示交付問題研究
      法制博覽(2020年25期)2020-11-29 16:07:42
      論質權人怠于行使質權的賠償責任
      專利權質押登記介紹
      關于企業(yè)破產(chǎn)抵銷法律問題的相關研究
      法制博覽(2016年33期)2016-02-01 19:24:10
      韓國權利質權:以現(xiàn)行法與修正案的討論為中心
      論股權質押制度中的權利保護
      應收賬款質押融資風險及防范
      新河县| 罗定市| 仙游县| 尚志市| 哈尔滨市| 绥芬河市| 汝南县| 准格尔旗| 吴忠市| 县级市| 邓州市| 建平县| 辰溪县| 原阳县| 前郭尔| 郎溪县| 拜城县| 温宿县| 余干县| 黄浦区| 田阳县| 福贡县| 侯马市| 宣恩县| 平远县| 青铜峡市| 大埔县| 潜江市| 平南县| 合水县| 尉氏县| 汉寿县| 班玛县| 乳源| 克什克腾旗| 高陵县| 易门县| 济南市| 大新县| 普安县| 苏尼特右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