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萌
摘 要:隨著小學語文新課改的進行,在新時期,對小學語文的教學方法也提出了新的要求,小學語文的教學方法要適應新課程改革,就新時期下小學語文的教學方法做了研究分析。
關(guān)鍵詞:教學方法;學習氛圍;教學設(shè)計
在新課改的提倡下,小學語文作為任何學科的一門基礎(chǔ)課程,更應該在教學方法上不斷地突破和創(chuàng)新,在結(jié)合新課改的要求下,結(jié)合學生學習的實際情況,全面地提高學生的能力。
一、在小學語文教學中運用多種教學方法
小學語文是一門綜合性很強的學科,因此,在教學活動中,我們不能單一地使用一種教學方法進行教學,這樣不但不能得到良好的教學效果,而且也不能引起學生的學習興趣。在教學中,我們要把多種教學方式與手段有機地結(jié)合在一起,從而達到教學目的。
多樣化的教學形式和教學方法,是小學生形成學習語文好奇心、求知欲的重要條件。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可以通過創(chuàng)新教學方法,運用多樣化的教學手段,從多方面來引起學生的注意力,引起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在小學語文的學習中,學生是學習的主體,構(gòu)建學生的學習主動性對語文知識的學習非常重要。只有學生通過自己主動地參與、探究才能實現(xiàn)對知識的構(gòu)建。在同一知識的教學中,由于學生個體知識背景不同,思維方式有所差異,他們在接受知識的程度方面也會有所不同,因此,在教學中,教師應充分注意到每個學生的個性,讓學生去選擇適合自己的學習方法,對于問題的思考進行獨立的探索。
二、優(yōu)化課堂教學,以學生為本,營造和諧的學習氛圍
在小學語文課堂教學優(yōu)化中,首先就要實現(xiàn)以學生為主體的轉(zhuǎn)變。在課堂教學中,要把學生真正吸引到課堂教學之中,把教師與學生放在同一個平等的位置,努力營造出一種和諧的學習氛圍。在課堂上,教師要和學生一起研究課本、一起討論,老師起到一個引導的作用,而非主導,讓學生有大膽發(fā)言的機會,調(diào)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使學生主動地去探索知識,這樣,學生不僅得到了應學的知識,在精神上也是一種愉悅的享受。在課堂中,對于教學方法的運用也要大膽地創(chuàng)新,結(jié)合學生在課堂上的表現(xiàn),尋求不一樣的教學方法。
三、在教學方法中加強小故事的運用,集中學生的注意力
小學生正處于一個對新事物充滿好奇的階段,如果使得學生對語文課產(chǎn)生濃厚的興趣,那么語文課程的學習也就達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由于學生集中力并不集中,如果課堂教學再索然無味,那么很容易導致學生“走思”,甚至厭煩,所以,在課堂教學中,我們可以加強對故事的引用,在進行新知識的引入時,可以由一個小故事來引入,這樣可以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增加課堂的趣味性,讓學生在趣味中加強對新知識的領(lǐng)悟與吸收。
故事性的教學方法,可以讓學生處在一個輕松的學習環(huán)境中,對于學習不會產(chǎn)生壓力,而故事可以把復雜的知識簡單化,讓學生能更好地理解新知識,而輕松的學習環(huán)境也會使無聊的課堂變得生動、有趣,使得學生從心底真正接受語文課程的學習,從而產(chǎn)生濃厚的興趣,還可以調(diào)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讓學生自主學習,提高學習效率。
四、做好語文教學設(shè)計,將訓練學習體現(xiàn)在課堂上
在小學語文教學設(shè)計中,一定要突出語文性,尤其是對新課程中強調(diào)的新理念、新要求的滲透,教師在語文教學中逐漸由主導向引導轉(zhuǎn)變,從而提升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在對教材的分析上,要加強對教學課題的內(nèi)容、編者意圖的分析,突出語文教學的新觀念、新方法、新知識。對于教學方法上,要有創(chuàng)新性、趣味性,教學設(shè)計簡明扼要,加強語文課程特色教學。
在語文教學中,最好的語文素質(zhì)就是對語言的運用、理解,知識的掌握、運用和體現(xiàn)。在語文教學中,要想提高學生的語文素質(zhì),就離不開對語言的訓練。在課堂上,老師要把大多時間留給學生,讓他們主動去說、去聽、去寫、去練,在遇到不明白的問題時,讓學生相互討論,實在弄不清楚的再去請教老師,由老師統(tǒng)一去講解。
五、情景互動,營造和諧的師生關(guān)系
情景互動,就是設(shè)定某一種特定的情境,讓學生在情境中靈活地運用所學的知識,從而學以致用,同時也可以在情境中對所學知識進行更深刻的鞏固。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情景互動的方法,可以使學生完全投入學習當中,在表演中鞏固所學知識,活躍課堂氣氛,在盡情演繹的同時,學生還能夠認真地分析所學的知識。而情景互動可以有效進行的前提就是要營造和諧的師生關(guān)系。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如果師生關(guān)系融洽,那么教學方法與教學手段就容易進行下去,如果師生關(guān)系緊張,那么再好的教學方法,再有意思的情景互動,都得不到學生的共鳴,那么語文學習也就只是紙上談兵。
總之,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教師對小學生的影響是無法取代的,因此,在教學方法中,我們要不斷地改進,以適應新課標的要求,滿足小學生自身的發(fā)展特點。在新課標的改革下,大膽合理地創(chuàng)新出更容易使學生接受的新的教學方法。
參考文獻:
[1]付興超.如何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J].現(xiàn)代閱讀:教育版,2011(03).
[2]孫建國.論兒童文學視野下小學語文教學的價值取向[J].教育導刊,2009(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