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樹清
摘 要:“微課”的核心組成內容是課堂教學視頻(課例片段),“微課”既有別于傳統單一資源類型的教學課例、教學課件、教學設計、教學反思等教學資源,又是在其基礎上繼承和發(fā)展起來的一種新型教學資源。
關鍵詞:微課 信息化教學設計 流媒體
中圖分類號:G632 文獻標識碼:C 文章編號:1672-1578(2015)10-0153-01
“微課”是指為使學習者自主學習獲得最佳效果,經過精心的信息化教學設計,以流媒體形式展示的圍繞某個知識點或教學環(huán)節(jié)開展的簡短、完整的教學活動。它的形式是自主學習,目的是最佳效果,設計是精心的信息化教學設計,形式是流媒體,內容是某個知識點或教學環(huán)節(jié),時間是簡短的,本質是完整的教學活動。
2015年3月,吉林省為進一步推動《中小學教師信息技術應用技術提升工程》的全面實施,促進教育信息化與課堂教學深度融合,由吉林省教育學院組織實施了“2015吉林省中小學(幼兒園)教師優(yōu)秀微課評選活動”。收到通知后,筆者便開始進入微課制作的準備階段。筆者要制作的微課題目是人教版2012八年地理上冊第二章第三節(jié) 河流——《長江與黃河的概況》,首先進行有關微課的理論學習。
1 “微課”的基本概念
“微課”是指按照新課程標準及教學實踐要求[1],以視頻為主要載體,記錄教師在課堂內外教育教學過程中圍繞某個知識點(重點難點疑點)或教學環(huán)節(jié)而開展的精彩教與學活動全過程。
2 “微課”的主要特點及制作要點
2.1特點
教學時間較短。教學視頻是微課的核心組成內容。根據中小學生的認知特點和學習規(guī)律,“微課”的時長一般為5—8分鐘左右,最長不宜超過10分鐘。因此,相對于傳統的40或45分鐘的一節(jié)課的教學課例來說,“微課”可以稱之為“課例片段”或“微課例”。[2]
教學內容較少。相對于較寬泛的傳統課堂,“微課”的問題聚集,主題突出,更適合教師的需要:“微課”主要是為了突出課堂教學中某個學科知識點(如教學中重點、難點、疑點內容)的教學,或是反映課堂中某個教學環(huán)節(jié)、教學主題的教與學活動,相對于傳統一節(jié)課要完成的復雜眾多的教學內容,“微課”的內容更加精簡,因此又可以稱為“微課堂”。
資源容量較小。從大小上來說,“微課”視頻及配套輔助資源的總容量一般在幾十兆左右,視頻格式須是支持網絡在線播放的流媒體格(如,wmv,flv等),師生可流暢地在線觀摩課例,查看教案、課件等輔助資源;也可靈活方便地將其下載保存到終端設備(如筆記本電腦、手機、MP4等)上實現移動學習、“泛在學習”,非常適合于教師的觀摩、評課、反思和研究。
2.2制作要點
主題突出、內容具體。一個課程就一個主題,或者說一個課程一個事;研究的問題來源于教育教學具體實踐中的具體問題:或是生活思考、或是教學反思、或是難點突破、或是重點強調、或是學習策略、教學方法、教育教學觀點等等具體的、真實的、自己或與同伴可以解決的問題。
草根研究、趣味創(chuàng)作。正因為課程內容的微小,所以,人人都可以成為課程的研發(fā)者;正因為課程的使用對象是教師和學生,課程研發(fā)的目的是將教學內容、教學目標、教學手段緊密地聯系起來,是“為了教學、在教學中、通過教學”,而不是去驗證理論、推演理論,所以,決定了研發(fā)內容一定是教師自己熟悉的、感興趣的、有能力解決的問題。
3 “微課”制作實例
內容概要:本節(jié)微課選取于人教版八年地理上冊第二第三節(jié)《河流》———長江與黃河的概況,適合于初中八年級第一學期地理教學。
本課主要從長江與黃河的發(fā)源地、注入海洋、上中下游的分界、主要支流、流經的省級行政區(qū)等來逐一了解長江與黃河的概況,并進行隨堂練習和達標測試。
設計理念:現代化課堂教學離不開多媒體,動態(tài)顯示效果最好的莫過于flash課件。為調動絕大多數學生的學習興趣,讓他們積極地投入到教學活動中來,筆者用flash軟件制作了關于長江與黃河的swf課件,其宗旨是最大程度激發(fā)同學們的學習興趣。
4 “微課”制作的反思
制作微課的原則是要從學生的角度去制作微課,而不是在教師的角度去制作,要體現以學生為本的教學思想。[3]本次筆者的微課制作存在以下不足:
(1)存在知識點“多”、“散”的情況,長江與黃河只選一個進行設計,知識點會講得更加透徹。
(2)側重于新知識的講授,輕視了導入、小結等環(huán)節(jié)。
(3)鞏固練習的題型比較單一,如果以填空、選擇、連線等題型多樣化訓練,效果會更佳。
參考文獻:
[1]胡鐵生.區(qū)域教育信息資源發(fā)展的新趨勢[J].電化教育研究,
2011 .
[2]微課程同步在線學習[J].微課程,2014-07-22.
[3]張一春.微課建設研究與思考[J].中國教育網絡.2013,(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