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璐
《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要求學生9年課外閱讀總量達到400萬字以上,閱讀材料包括適合學生閱讀的各類圖書和報刊。其實,一旦學生對閱讀感興趣了,教學的好多問題就易如反掌了。我在一二年級進行了一些嘗試,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一、引導讓學生愛上閱讀
1.推薦優(yōu)秀書目,師生互動、生生互動
《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指出第一學段(1~2年級)閱讀淺近的童話、寓言、故事,向往美好的情境,關(guān)心自然和生命,對感興趣的人物和事件有自己的感受和想法,并樂于與人交流。所以在學生剛?cè)胄3鯇W拼音時,我建議家長為孩子購買一些拼音類的讀物,每天堅持看30分鐘,選擇自己最喜歡的部分給家長讀5分鐘,激發(fā)孩子的讀書興趣。這時,我并沒有規(guī)定孩子必須看什么書,只是和孩子說選擇自己最喜歡的書去讀,目的是讓孩子愛上閱讀,讓他覺得閱讀并不是一件難事。
《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還要求孩子能借助讀物中的圖畫閱讀。因此,我還推薦了一些以圖為主的繪本圖書,如:《猜猜我有多愛你》、《爺爺一定有辦法》都是比較經(jīng)典的,孩子喜歡看圖并樂于給家長、老師講一講圖上的意思,不僅激發(fā)了孩子的閱讀興趣,還鍛煉了孩子的表達能力。
上了二年級,孩子們的識字量增多,也不再滿足只看繪本和拼音讀物了,更喜歡看的則是一些情節(jié)多、感人的故事。假期中我推薦了5本書,發(fā)現(xiàn)最受歡迎的就是《夏洛的網(wǎng)》、《窗邊的小豆豆》、《愛的教育》,因此,我把這三本書作為本班的共讀書目,每天堅持30分鐘到1小時,要求學生邊讀邊把自己認為好的詞語和句子畫下來,等到閱讀課上互相交流。在閱讀課中,孩子們讀一讀自己最喜歡的句子,說一說自己讀完的感想,你一言我一語,七嘴八舌的,一節(jié)閱讀課不知不覺就過去了。與此同時,我還推薦了《夏洛的網(wǎng)》的作者懷特其他兩本書《吹小號的天鵝》、《精靈鼠小弟》,很多孩子讀完以后哈哈大笑,下課后還和我說自己的感受。
2.利用教材,由課內(nèi)延伸到課外
教材無非就是一個例子,我們教師所能做到的就是從這個例子出發(fā),讓學生愛上除課本外更多的文章。但是文章這么多,應該看什么呢?我想最基本的就是從課文出發(fā)。
學習課文之前我先讓學生查找有關(guān)的資料,把資料在課前讀熟,上課后互相交流。課后還要推薦一些相關(guān)的文章讓學生去讀。如:人教版二年級上冊第18課《稱贊》課文選自張秋生作品,課后我推薦了《小巴掌童話》讓孩子們來閱讀。人教版二年級下冊第4課《小鹿的玫瑰花》也是選自張秋生作品,還剩余一兩分鐘時我推薦了《張秋生與小鹿的玫瑰花》,孩子們讀書的興趣頓增,這本書也因此成為了我們班的“漂流書”。
讀熟課文的內(nèi)容根本滿足不了孩子的閱讀量,有些孩子又不能完全找到老師所推薦的每一本書。因此從一年級開始,我就讓孩子們每節(jié)課都帶上同步閱讀書,課上留下一部分時間讓孩子們閱讀。因為同步閱讀上的內(nèi)容和教材上的內(nèi)容有著內(nèi)在的關(guān)聯(lián)。
二、重視反饋,多元評價
雖然每天都留“讀書30分鐘到1小時”的作業(yè),但是如何才能檢測學生有沒有閱讀呢?我設計了一張閱讀檢測單,內(nèi)容包括摘抄書中的好詞佳句,讀完后有哪些感受。閱讀單中還有一項就是家長聽完后的感受,并且要給孩子講故事評星。讓家長的評價參與其中,激發(fā)孩子的閱讀、表達興趣。每周周末發(fā)一張閱讀檢測單,讀書快的可以寫讀了哪本書,讀書慢的可以選擇一個故事來寫,周一上交。在周四的閱讀課上選擇寫得好的給大家讀一讀,不會寫的也就能模仿著寫了。
我堅信只要在六年小學生活中不斷堅持課外閱讀,一定會為孩子今后的學習生活打下堅實的基礎(chǔ),一定會讓孩子們愛上閱讀、愛上積累、愛上寫作、愛上廣博精深的人類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