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千曲川旅情之歌》寫作藝術(shù)芻議

      2015-11-14 12:00:33王雪松
      世界文學評論 2015年1期
      關(guān)鍵詞:藤村游子詩歌

      王雪松

      《千曲川旅情之歌》寫作藝術(shù)芻議

      王雪松

      內(nèi)容提要:島崎藤村是歷經(jīng)日本明治、大正、昭和幾個時代的文學第一人,在日本文壇上占有重要地位。在詩歌創(chuàng)作藝術(shù)上,他既沿用了日本古代詩歌的五七調(diào),也有機地運用了西方詩歌的技法,所創(chuàng)作的詩歌形式多樣、手法靈活、內(nèi)容豐富?!肚们橹琛肥鞘珍浻趰u崎藤村的詩集《落梅集》中的一首近代詩歌,其主要的寫作特色是以否定性的表達減少了詩歌中固定形象性的元素,增加了讀者對詩歌的主觀性遐想。其生命力在于極富于抒情性和浪漫性,很能引起讀者的共鳴。

      《千曲川旅情之歌》 五七調(diào) 近代詩歌 小諸古城

      一、島崎藤村其人及其作品研究①

      島崎藤村于1827年3月25日出生在日本岐阜縣中津川市,原名島崎春樹,日本詩人、小說家。他曾隨其父學習《孝經(jīng)》和《論語》,后又學習《詩經(jīng)》。曾在三田英語學校、共立學校等升學預備校學習,后入明治學院。在學校他與馬場孤蝶、戶川秋骨結(jié)交成友,并受到其恩師的影響,接受了基督教的洗禮。他在學習西方文學的同時也學習松尾芭蕉、西行的古典作品。島崎藤村曾參與雜志《文學界》的創(chuàng)刊和編撰,作為浪漫派詩人,他出版了詩集《嫩菜集》,后來又自費出版了小說《破戒》和《春》,由此成為具有代表性的自然主義作家。此外,島崎藤村還創(chuàng)作了日本自然主義文學的巔峰之作《家》、《新生》以及以其父為原型的《黎明前》。1943年8月22日因腦溢血突發(fā),卒于神奈川縣大磯町自己家中,葬于大磯町地福寺,享年71歲。

      明治、大正時期,日本詩歌受英國、德國、法國等西方詩歌的影響,特別是受到了《新體詩抄》、《于母影》、《海潮音》、《珊瑚集》等翻譯詩集的影響,迎來了近代詩的誕生。

      島崎藤村詩歌創(chuàng)作的歷史并不長,從1897年出版第一部詩集《嫩菜集》到1901年出版最后一部詩集《落梅集》不過5年左右的時間,共發(fā)表了94首詩,這些詩歌奠定了日本近代詩歌的基礎(chǔ),促進了日本浪漫主義詩歌的繁榮,成為日本近代詩壇上的劃時代作品。

      日本文壇對于島崎藤村的研究已有百年以上的歷史,相關(guān)的研究論文和專著不勝枚舉。20世紀五六十年代,日本近代文學研究邁入興盛期,藤村文學在吉田精一、豬野謙二、瀨昭茂樹等先學與緊隨其后的和田謹吾、山田晃等學術(shù)新銳一同興起了藤村文學研究的高潮。1963年日本東洋大學成立了“島崎藤村學會”,每年舉辦一次大型研討會,還不定期出版《島崎藤村研究》等會刊,迄今已出版近40期。

      在20世紀的島崎藤村及其文學的文獻研究成果中,首任島崎藤村研究會會長伊東一夫編撰的《島崎藤村事典》由著作解說、與作者的關(guān)聯(lián)項目、參考資料三大部分構(gòu)成,堪稱是關(guān)于島崎藤村的百科全書;昭和女子大學近代文學研究室編撰的《近代文學研究叢書》第51卷中收錄了島崎藤村的生平、作品年表、業(yè)績、先行研究一覽等內(nèi)容;石川巖的《藤村書志》對藤村的所有著作進行了解說。

      有關(guān)島崎藤村的評傳和基礎(chǔ)研究主要有《島崎藤村的文學》(伊藤信吉,1936)、《島崎藤村》(平野謙,1947)、《評傳島崎藤村》(瀨昭茂樹,1959)、《島崎藤村的一生》(池田義孝,1961)、《島崎藤村論》(鈴木昭一,1979)、《島崎藤村:(春)前后》(佐佐木雅發(fā),1997)等,尤其是《照片與書簡組成的島崎藤村傳》、《不為人知的晚年的藤村》、《與藤村相關(guān)的女人們》、《從手稿看島崎藤村》(伊東一夫、青木正美,1998)中收錄了很多珍貴的文獻資料。

      作為論文集出版的主要有《研究藤村文學的新觀點》(東榮蔵,1979)、《島崎藤村(黎明前)作品論集成》全四卷(劍持武彥,1997)、《島崎藤村》(下山孃子,1999)等。在比較文學研究方面,《“文學界”與“西方文學”》(矢野峰人,1951)論述了島崎藤村詩歌與以英國文學為中心的西方文學的關(guān)系;《“文學界”及其時代》下卷(笹淵友一,1960)論述了藤村文學與基督教和西歐浪漫主義之間的關(guān)系。此外,《島崎藤村:小說的方法》(瀧藤滿義,1991)從近代日本的小說與“誠實”的視點分析藤村文學;《島崎藤村:遙遠的視線》(高橋昌子,1994)論述了藤村文學的寫實主義方法;還有《重讀島崎藤村》(渡邊廣士,1994)、《島崎藤村:文明批判與詩和小說》(平岡敏夫、劍持武彥,1996)、《島崎藤村〈黎明前〉寫實的虛構(gòu)與真實:從木曾山林事件看衰敗文學的背景》(北條浩,1999),等等。

      自2000年以來,日本對于島崎藤村的研究不只局限在作家研究和作品研究方面,出現(xiàn)了大量從近代化和日本文化等社會批評角度來研究藤村作品的論著,《島崎藤村:〈東方之門〉》(藤一也,2000)通過考察在日本近代和傳統(tǒng)的夾縫中長期“苦苦掙扎”的藤村來窺視其“內(nèi)部的真實”;《島崎藤村·文明論的考察》(平林一,2000)對藤村的文明論進行了系統(tǒng)梳理;《島崎藤村的人間觀》(川端俊英,2006)剖析了一直以文學來對抗舊習俗的藤村謀求人性解放的愿望,并依此來追問現(xiàn)代社會。在2000年后的包括評傳在內(nèi)的基礎(chǔ)研究的成果還有《島崎蓊助自傳·對父親藤村的抵觸與回歸》(島崎蓊助,2002)、《島崎藤村的余韻:訪問有緣之地及有緣之人》(掛川邦男,2009)、《春回大地的世界——島崎藤村的文學》(松本鶴雄,2010)等。在作品研究方面還有《向島崎藤村〈破戒〉學習:如何生存》(佐藤三五郎,2003)從16個方面對跟《破戒》有關(guān)的問題進行了詳實的分析;《島崎藤村小說研究》(伊狩弘,2008)從西歐與日本兩大文化體之間的沖突與融合來論述藤村文學的生成原因。此外,詩歌方面的研究有《島崎藤村詩鑒賞》(神田重幸,2000)、《島崎藤村研究——詩的世界》(水本精一郎,2010)等。

      總體看來,日本學界對于島崎藤村的研究長久不衰,與島崎藤村相關(guān)的學術(shù)專著已過百部,日本國會圖書數(shù)據(jù)庫能搜到的近20年有關(guān)島崎藤村的研究論文有近400篇,其中1989—1999年有167篇,2000—2010年有215篇,可見進入新世紀后,對島崎藤村的研究不減反升,說明對島崎藤村及其文學作品的研究是日本學界的“常青樹”。

      中國有關(guān)島崎藤村的研究也已有近百年的歷史,以往的研究大致可以分為譯介和研究兩個方面。譯介階段始于20世紀20年代,代表作是周作人翻譯的《破戒》,收錄于魯迅和周作人合譯的《城外小說集》中;1926年島崎藤村的散文《從淺草來》收錄到魯迅翻譯的《壁下譯叢》中。島崎藤村的作品雖然由魯迅兄弟介紹到中國,但其主要作品的翻譯和出版還有些滯后。國內(nèi)的關(guān)于島崎藤村的研究是從20世紀80年代后才步入正軌的。隨著改革開放的不斷深入,藤村文學受到了中國讀者的關(guān)注,1987年《譯林》舉辦了“島崎藤村文學翻譯與閱讀獎”活動,從此中國國內(nèi)出現(xiàn)了“島崎藤村熱”,其小說、詩歌、散文都相繼得以翻譯和出版,還涌現(xiàn)出了一批關(guān)于島崎藤村研究方面的成果,如《從〈破戒〉想起的——略論日本近代文學的發(fā)展與挫折》(劉振瀛,1979)、《試論島崎藤村〈家〉的自然主義創(chuàng)作特色》(倪玉,1984)、《論悲劇人物青山半藏》(倪玉,1985)、《“屋外仍是一片漆黑”——評島崎藤村的〈家〉》(李德純,1983)、《新舊混雜中的迷茫》(李德純,1988)、《〈破戒〉淺議》(俞秋東,1987)、《巴金的〈家〉與島崎藤村的〈家〉》(邱嶺,1988)等,研究范圍也擴展到詩歌和散文,李芒、葉渭渠、陳德文在藤村詩歌及其其他文學作品方面的成果令人矚目。葉渭渠在《日本文學史近代卷》和《日本文學思潮史》等著作中對島崎藤村及其作品進行了大量評介;陳德文不僅翻譯了島崎藤村的主要作品,還對其詩歌進行了深入的研究。

      20世紀90年代以來,隨著學術(shù)思想的進一步解放,在有關(guān)島崎藤村的研究主題方面有了很大的拓展,如《島崎藤村的文學軌跡》(劉曉芳,1995)、《島崎藤村的近代自我》(劉曉芳,2004)、《從〈新生〉看島崎藤村文學的告白性特征》(劉曉芳,2012)、《島崎藤村的〈破戒〉——一部為“賤民”的人權(quán)呼吁的小說》(文潔若,1996)、《巴金與藤村的同名小說〈家〉中的“長子”形象》(于榮勝,1998)、《島崎藤村的“舊家”與“新家”》(于榮勝,2000)、《論島崎藤村早期浪漫主義思想》(肖霞,2003)等。

      總體來說,中國學者關(guān)于島崎藤村的研究更多的是停留在譯介、文學文本解讀、以及與日本近代文學史相關(guān)聯(lián)的常識性的闡述的層面上,多采用作家論和作品論的傳統(tǒng)研究方法,還缺乏對藤村文學的整體把握和全面綜合的分析。相對于日本學界對島崎藤村研究的持久和全面的學術(shù)熱情,中國學界略顯后勁不足。

      二、解讀《千曲川旅情之歌》

      1899年4月,島崎藤村在小諸義塾任教,并與秦冬子結(jié)婚。這期間他受到19世紀英國維多利亞時代的代表人物社會思想家、美術(shù)評論家約翰·羅斯金的影響,用美術(shù)寫生的手法將環(huán)繞小諸古城的千曲河一帶的自然景色和居住在那里的民眾生活寫成了散文《千曲川速寫》,于1911年發(fā)表于雜志《中學世界》。吉田精一認為散文《千曲川速寫》對詩歌《千曲川旅情之歌》產(chǎn)生了很大的影響。

      《千曲川旅情之歌》的第(一)部分最初的題目是“旅情”,1901年4月1日發(fā)表于《明星》雜志,島崎藤村后將題目“旅情”改為“在小諸古城”;該詩歌的第(二)部分最初的題目是“一小吟”,1901年4月13日發(fā)表于《文學》雜志,島崎藤村將“在小諸古城”和“一小吟”兩首詩歌合二為一,定題目為《千曲川旅情之歌》,收錄于島崎藤村的詩集《落梅集》。這首詩與《秋風之歌》和《椰子》等詩歌一樣,都是島崎藤村的優(yōu)秀作品?!肚们橹琛番F(xiàn)已篆刻在日本長野縣小諸市小諸城址的石碑上。

      詩歌的第(一)部分描畫出這樣的場景:悠悠白云下,異鄉(xiāng)游子來到小諸古城的千曲河邊,映入游子眼中的是還沒長出青草的淺褐色的貧瘠土地;抬眼望去,陽光照耀下的山崗上殘雪漸融,雪水流淌;稍遠處的綠色麥苗在柔弱的陽光照耀下泛著新綠,聞不到野草的青味,形似商人的旅者步履匆匆,為的是在天黑前趕到下一個驛站;暮色漸近,籠罩四野,淺間山被吞噬在黑暗中……這一切都引起了游子的無限感傷。他在小旅店獨斟濁酒,遠處傳來的草笛聲勾起了游子對往事的回憶,千曲河的潺潺流水些許慰藉了游子的悲傷之情。

      第一段中的“雲(yún)白く”使人想到“春天來了”;“ 遊子”一詞讓人想到漂泊異鄉(xiāng)、孤獨、文雅的旅者。“遊子”是“悲しむ”的主語,與第三段的“濁り酒濁れる飲みて”相呼應。

      第二段的“香も知らず”、 “淺くのみ春”、“麥の色わずかに”、“ 道を急ぎぬ”,每句都表示否定意義,這些都增加了游子的凄涼感。

      第三段的“暮行けば淺間も見えず”描述了游子對黃昏的依戀之情;“歌哀し佐久の草笛(歌哀し)”一句從視覺轉(zhuǎn)向聽覺,游子的耳邊傳來千曲河淺灘有旋律的波濤聲,表現(xiàn)手法簡潔,但鋪墊了后續(xù);“濁り酒濁れる飲みて 草枕しばし慰む”,游子借酒澆愁,以酒來驅(qū)趕生活中的煩愁。

      詩歌的第(二)部分的第一段是游子的感慨自問:“昨日またかくてありけり 今日もまたかくてありなむ”,重點在兩句中都用了“また”, 這不僅指“昨日”,也指從前。游子望著千曲河,訴說著人生的寂寥和惆悵,感嘆昔日的古城滄海桑田,物是人非。陽光映照著岸邊的翠柳,使游子感到春天正朝自己走來,但是眼下他還得忍受人生的悲涼和虛無,他孤獨地徘徊于河邊石徑,滿懷愁緒。第三、四行的“この命なにをあくせく 明日をのみ思ひわづらふ”使第一、二行的“昨日またかくてありけり 今日もまたかくてありけなむ”的情緒或許有所緩解。

      島崎藤村在第二段通過對自然風景的描寫,使詩歌的畫面感更加具體和清晰,從詩歌題目到思想內(nèi)容都能體現(xiàn)出他對現(xiàn)實生活的感慨。游子在第三段抒發(fā)了對人生的感悟:昔日的武士們逝者如斯,歷經(jīng)滄桑的古城不過是荒涼的舊址。在第四段的“千曲川柳霞みて 春淺く水流れたり”兩句中,島崎藤村通過“柳霞みて”和“ 春淺く水流れ”把人間的哀愁與大自然結(jié)合起來描寫,把握了“情”和“景”的統(tǒng)一共存,使游子的寂寥之情更能打動人心。

      三、《千曲川旅情之歌》的寫作藝術(shù)

      (一)主題明確

      《千曲川旅情之歌》的主題是“游子的哀愁”。島崎藤村的性格隨父,憂郁且多愁善感。青年時代的島崎藤村因為接觸了西方思想,所以他渴望獨立、自由,并追求平等、浪漫、激情。他感情細膩,內(nèi)心青春向上,后來北村透谷的自殺、長兄的入獄、母親的辭世、婚姻的不順……接二連三的人生不幸使島崎藤村在不長的時間內(nèi)飽嘗了人間的痛苦,重創(chuàng)了他那顆年輕的心。這些痛苦消磨了他原本積極向上的少年意志,他覺得人世變幻,世事無常,自己的期望不過是鏡花水月。

      詩歌中的游子是島崎藤村的化身,現(xiàn)實生活中的島崎藤村對漂泊不定的生活多愁善感,躊蹴不前,詩中彌漫著游子漂泊異鄉(xiāng)時的淡淡哀愁和無盡感傷,從《千曲川旅情之歌》可以讀出島崎藤村內(nèi)心的滿懷愁緒。他認為只有純粹的大自然是亙古不變的,是不會別他而去的。當他的感傷與大自然混為一體時,就變得彌天蓋地、觸人心底。

      (二)旋律優(yōu)美

      島崎藤村的詩歌多采用日本古代詩歌的五七調(diào)的詩律,節(jié)奏鮮明,體現(xiàn)了日本古代詩歌的典雅、自然、古樸、流暢等特點。在《千曲川旅情之歌》中,他運用五七調(diào)的詩律,描繪了大自然的千姿百態(tài)和游子悲傷寂寥的情感波動。詩歌鋪敘曲折,風格清新,島崎藤村在和諧、優(yōu)美的詩歌旋律中表現(xiàn)了其尚存的青春浪漫和激情。

      三好達治在《寫給讀詩的人——學生教養(yǎng)新書》中以詩歌的第(一)部分為例,從詩歌的魅力、簡潔的內(nèi)容、和諧的音韻等方面對這首詩歌進行了評價。他寫道:詩歌朗朗上口,隨著詩歌起伏的旋律,使人心曠神怡,恍如融入了大自然一般。通常五七調(diào)詩歌很難完全體現(xiàn)作者想要表達的內(nèi)容,但這首詩歌卻將作者的意思表達得淋漓盡致。詩的第二句“雲(yún)白く遊子悲しむ”中的“K、U、K”的發(fā)音組合所產(chǎn)生的效果令人叫絕。大木惇夫在《詩歌創(chuàng)作講義》中這樣寫道:該詩歌開頭的兩句“小諸なる古城のほとり 雲(yún)白く遊子悲しむ”已經(jīng)很美,第二段第三句“淺くのみ春は霞みて”和第三段的“暮行けば淺間も見えず 歌哀し佐久の草笛(歌哀し)”的用詞非常到位,寓意深刻。詩歌平仄押韻,讀起來朗朗上口,富有音樂性。

      大木惇夫和三好達治都認為這首詩歌是五七古語定型詩,詩歌不落單調(diào),詩韻很有音樂感,讀詩如同歌唱。

      (三)否定意義表達

      詩歌的第(一)部分第一段第三句的“緑なすはこべは萌えず”、第二段第三句的“茫野に満つる香も知らず”以及第三段第一句“暮行けば淺間も見えず”都是否定形式的表達。

      游子來到千曲河邊,看到河邊裸露著的淺褐色的貧瘠土地上青草還沒長出,島崎藤村在此處用了“緑なすはこべは萌えず”否定表達的手法,表達了游子的心中充滿了對春天的向往,這也是蘊藏于島崎藤村內(nèi)心深處的青春情感的真實寫照。第二段第三句的“野に満つる香も知らず”描寫的是游子將目光移向稍遠處的綠色景物,看到微暖的陽光照耀著大地,短短的麥苗雖然泛著新綠,可是卻聞不到“青”的味道,通過描寫游子喜悅和無奈交織的心情,反映了島崎藤村對現(xiàn)實生活充滿矛盾的心態(tài)。第三段第一句“暮行けば淺間も見えず”描寫的是游子看到形似商人的旅者為了在天黑前趕到下一個驛站步履匆匆,暮色籠罩四野,淺間山也跟那些旅者一樣消失在了黑暗,這一切都使游子感到孤獨、寂寥,這是島崎藤村對自己的經(jīng)歷、感傷心情的真實寫照。三句否定形式的描寫,跨越了從早晨到晚上一個整時間段,把游子從希望到失望的心情表現(xiàn)得非常到位。三好達治認為這幾句否定性的表達給人以“集中、整體”的感覺,將詩歌內(nèi)容單純化了。關(guān)良一認為這種否定性表達與作者思索的“無常”和“永恒”有關(guān)。

      島崎藤村曾經(jīng)在自傳體小說《春》中寫道:“雖然我不起眼,但我也是有生命力的?!彼纳褪前涯抗饩劢褂诓粩嗟胤穸ㄗ晕?,不斷地凝視自己。他的詩歌的浪漫性就是抓住了負向思考,用否定性的手法把作者的內(nèi)心世界表現(xiàn)出來。他的這種構(gòu)思是基于王朝文藝的傳統(tǒng)性的想法,這點可以從在原業(yè)平的詩句“世上由于有了櫻花,我們的心才無法平靜”得到印證。否定性的表達減少了詩歌中固定形象性的元素,增加了讀者對詩歌主觀性遐想。

      總之,這首詩歌中的感情是真實的而非虛無的。詩歌的主題明確,否定形式的表達相對較多,固定形象性的元素相對較少,讀者對詩歌的印象多集中在了主觀性的遐想中,使人感到詩歌的徜徉感和音樂性,讀詩如同歌唱。

      這首詩歌的學習重點在于捕捉詩歌最感人的詞、句,理解作者的想法和感受,分析、研究、考證該作品與其之前相關(guān)作品的關(guān)系。在詩歌的賞析上,要將作者表現(xiàn)出的感慨理解成作者的內(nèi)心所想,要在理解作品的基礎(chǔ)上萃取詩歌的精華,避免單純性地理解字面意思,一般性的內(nèi)容可忽略。

      四、有關(guān)《千曲川旅情之歌》的評價及其教材性地位

      大木惇夫首推《千曲川旅情之歌》為鑒賞作品,之后吉田精一、三好達治、伊藤信吉、坂本浩、關(guān)良一也都在《詩歌創(chuàng)作講義》(1935)中對該詩歌發(fā)表了各自的觀點。大木、三好、伊藤認為《千曲川旅情之歌》令人陶醉,他們站在詩人的立場,從詩人的角度分析、解讀這首詩歌。詩人在詩歌的第(一)部分敘說了異鄉(xiāng)游子的寂寞感傷,在第(二)部分抒發(fā)了對人生的感慨。大木惇夫和三好達治都認為這首詩真實地表達了人的情感,是一首具有優(yōu)美旋律的藝術(shù)性抒情詩。

      吉田精一、坂本浩、關(guān)良一則站在研究者的立場,從詩歌作者的經(jīng)歷、境遇、心境、字句之間的關(guān)系入手,來發(fā)現(xiàn)這首詩歌的意義和價值。輕輕地吟誦詩歌的第一句“雲(yún)白く”,使人聯(lián)想起藍色的天空,烘托了詩歌的氛圍。第(一)部分寫的是游子濃厚的寂寥心情,第(二)部分無論是詩歌的內(nèi)容還是作者的思想都有一個較大的起伏,處于一個相當廣闊的背景中,詩的旋律深深觸及了人的內(nèi)心深處。

      伊藤信吉在《現(xiàn)代詩歌鑒賞》中感慨地說這首詩歌撞擊心靈,他試圖從島崎藤村的內(nèi)心世界、歷史、社會等方面來究其原因。詩歌的作者島崎藤村當知道自己即將成為人父時,一方面感到肩負無可推卸的家庭責任,另一方面也對漂泊的生活感到抑郁,他無法為自己的人生航船把舵。島崎藤村在敘述青春情感的同時流露出深深的哀愁,他感到自己的青春光彩在人生的虛無中日漸褪色。詩歌第(二)部分中所描寫的哀愁和憂郁并不單指作者個人,而是指19世紀50年代末浪漫派已經(jīng)過了鼎盛期,人們已經(jīng)回歸到追求人生與關(guān)注現(xiàn)實的階段。伊藤信吉在《島崎藤村——我心目中的一位作家》中說:島崎藤村的詩歌有兩個特點,一是藤村自身的新生,二是時代的新聲。它們是具有兩種意義和作用的兩重春光,這兩重春光被日本文學史家稱為“近代詩的地基”和“近代詩的出發(fā)點” 。

      坂本浩在《現(xiàn)代文的教法》一書中寫道:詩歌寫的是千曲河川邊游子的哀愁。詩歌的第(一)部分第一段的描寫集中在“游子的哀愁”,其主題是“哀愁”;第二段和第三段的描寫集中在“結(jié)隊幾行商”和“濁酒亦可酣,聊以慰我旅中愁”。第(二)部分的主題是“憂思翻滾”,著重點是游子心境的表白、對過往的追思以及自然與人生的對比。

      關(guān)良一在《評釋現(xiàn)代文學/近代詩》中寫道:詩歌的第(一)部分描寫的是游子希望生命里有青春的顏色,但是這一愿望難以實現(xiàn),于是他借助“繁縷、嫩草、麥、草笛”等象征青春的元素,抒發(fā)了異鄉(xiāng)游子對青春生命的眷戀和無盡的鄉(xiāng)愁。第(二)部分敘述的是詩人哀嘆理想、愿望以及對無?,F(xiàn)實的無奈。

      島崎藤村的詩歌唱出了詩人的覺醒和新生的心曲,閃爍著近代思想的光芒和絢麗的浪漫主義文學色彩。他的作品有不少都被編入教材。自1917年1月8日富山房出版發(fā)行的教材《帝國讀本》首次將《千曲川旅情之歌》編入其中后,島崎藤村的詩歌便不斷地被編入教材,如《問答詩》被編入中學1年級教材,《椰子》被編入中學2年級教材,《晚春的別離》被編入中學4、5年級教材,《千曲川旅情之歌》被編入中學3年級教材。第二次世界大戰(zhàn)后,有4家出版社將《千曲川旅情之歌》編入了高中1年級教材,兩家出版社將該詩歌編入了高中2年級教材。上海外國語大學(原上海外國語學院)日語專業(yè)3年級精讀課教材中也采用了《千曲川旅情之歌》,可見該詩歌作為教材具有很高的歷史地位。

      五、結(jié) 語

      在詩歌藝術(shù)上,島崎藤村既沿用了日本古代詩歌的五七詩律,同時還將西方詩歌的技法加以有機運用,使其創(chuàng)作出的詩歌形式多樣,表現(xiàn)手法靈活,內(nèi)容豐富?!肚们橹琛返纳υ谟谄涓挥谑闱樾院屠寺?,能夠喚起讀者的共鳴。島崎藤村的富有表現(xiàn)力的詩歌藝術(shù)是時代的春光和自我覺醒的交融、匯合,它大大地超越了日本古代詩歌,為日本近代詩歌打開了全新的領(lǐng)域,不愧是日本近代詩歌的開拓者。

      注解【Notes】

      ①該部分的資料、數(shù)據(jù)來源于劉曉芳:《島崎藤村小說研究》,北京大學出版社2012年版,在此特向該書作者致謝。②三田英語學校:現(xiàn)錦城學園高中。位于日本東京都千代田區(qū),有130多年的歷史,男女合校。

      ③共立學校:現(xiàn)開城高中。位于日本東京都荒木區(qū),私立男子初、高中學。

      ④馬場孤蝶:(1869.12.10—1940.6.22)出生于日本土佐郡(現(xiàn)高知市)。英語學者、評論家、翻譯家、詩人、慶應義塾大學教授。

      ⑤戶川秋骨:(1871.2.7—1939.7.9)出生于日本肥后國玉名郡巖崎村(現(xiàn)熊本縣玉名市)。評論家、英語學者、隨筆家。

      ⑥松尾芭蕉:(1644.10.12—1694.11.28)出生于日本三重縣伊賀市。江戶時代俳句詩人。

      ⑦西行:(1118.2.16—1190.3.23)平安時代末期至鐮倉時代初期的武士、僧侶、詩人。

      ⑧《落梅集》:島崎藤村的詩文集,1901年出版。

      ⑨吉田精一:(1908.11.24—1984.6.9)出生于日本東京都。日本國文學者。

      ⑩豬野謙二:(1913.4.2—1997.9.11)出生于日本宮城縣仙臺市。日本文藝評論家、近代文學研究者。

      ?和田謹吾:(1922.5.12—1994.11.15)日本近代文學研究者、北海道大學名譽教授。

      ?山田晃:(1945.4.14— )日本經(jīng)濟評論家。

      ?伊東一夫:(1924—2013.8.17)出生于日本長野縣。日本東洋大學名譽教授、島崎藤村學會名譽會長、日本近代文學研究者。

      ?《千曲川速寫》:收錄了島崎藤村的散文代表集《千曲川隨筆》以及其他散文隨筆集中的部分文章?!肚S筆》是藤村1899年4月至1905年在小諸義塾任教時的作品,也是他由浪漫詩派轉(zhuǎn)向?qū)懮⑽牡臉酥荆瑢λ蔀樽匀恢髁x代表作家更有重要意義。

      ?《秋風之歌》:島崎藤村創(chuàng)作的一首近代詩。以擬人手法歌頌了現(xiàn)代日本社會中的自我覺醒,并號召庶民百姓追求自由、民主、博愛,贊美了進步知識分子先覺者那種不畏強暴、不屈不撓的求索精神。

      ?《椰子》:島崎藤村創(chuàng)作的一首近代詩。收錄于《落梅集》。

      ?北村透谷:(1868.12.29—1894.5.16)出生于日本神奈川縣小田原市。評論家、浪漫主義詩人。早年深受西方啟蒙思想影響,關(guān)注民權(quán)和自由。其詩歌具有強烈的浪漫主義情操,表現(xiàn)出對理想世界的追求和對現(xiàn)實世界的不滿。其作品大膽謳歌愛情,擯棄世俗功利,主張個性解放。1894年5月15日夜晚,吊死于自家院中。

      ?三好達治:(1900.8.23—1964.4.5)出生于日本大阪。詩人、翻譯家。

      ?大木惇夫:(1895.4.18—1977.7.19)出生于日本廣島市。日本詩人、翻譯家、詞作家。

      ?關(guān)良一:(1917.12.14—1978.3.10)日本近代文學研究者。

      ?在原業(yè)平:(825—880)日本平安時代初期的貴族。《伊勢物語》是以在原業(yè)平的詩稿為中心而編成的,主人公即是虛化現(xiàn)實生活中的在原業(yè)平。

      ?伊藤信吉:(1906.11.30—2002.8.3)出生于日本群馬縣。作家、詩人、小說家。

      ?坂本浩:(1907.5.21—1988)日本近代文學研究者。

      ?四家出版社:好學社、筑摩書房、秀英出版、中央圖書。

      ?兩家出版社:角川書店、明治書院。

      ?該教材由陳生寶、胡國偉、陳華浩編,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出版。

      引用作品【W(wǎng)orks Cited】

      [1]潘世圣:《魯迅與日本近代主義文學——兼及成仿吾的〈吶喊的評論〉》,載《中國現(xiàn)代文學研究叢刊》2006年第1期,第142頁。

      [2]劉曉芳:《島崎藤村小說研究》,北京大學出版社2012年版,第11—17頁。

      [3]橋本暢夫.「千曲川旅情の歌」の考察:教材研究のために[J].廣島:廣島教育學部光葉會;1962:30

      [4]橋本暢夫.「千曲川旅情の歌」の考察:教材研究のために[J].廣島:廣島教育學部光葉會;1962:31

      [5]橋本暢夫.「千曲川旅情の歌」の考察:教材研究のために[J].廣島:廣島教育學部光葉會;1962:32

      [6]劉曉芳.島崎藤村小說研究[M]. 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12:326-327

      [7]橋本暢夫.「千曲川旅情の歌」の考察:教材研究のために[J].廣島:廣島教育學部光葉會;1962:31

      Shimazaki Touson is the first person in literature who has gone through Meiji, Taisho, and Showa times in Japan. He plays a very important role in Japanese literary. In poetry, he inherits the skills of goshichi verse( a traditional poetic form with five or seven characters to one line) in Japanese ancient poetry and the techniques in Western poetry. His poems are diverse in forms, flexible in skills, rich in contents. The Wayfaring Song of Chikuma River, a modern poem included in his poetry Rukubaishu, is highly lyrical and romantic as well as resonates with the readers.

      The Wayfaring Song of Chikuma River Goshichi Verse Modern Poem Komoro Ancient Cities

      Wang Xuesong is at Foreign Language Institute of Wuha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majoring in Japanese Language and Japanese Culture.

      王雪松,武漢理工大學外國語學院日語系,主要研究日語語言、日本文化。

      Title: Discussion on the Writing Art about The Way faring Song of Chikuma River

      猜你喜歡
      藤村游子詩歌
      詩歌不除外
      潮細胞
      睿士(2020年1期)2020-04-03 13:31:05
      游子
      天津詩人(2019年4期)2019-11-27 05:01:58
      “新”“舊”互鑒,詩歌才能復蘇并繁榮
      中華詩詞(2019年1期)2019-08-23 08:24:24
      游子歸家
      NBA特刊(2018年11期)2018-08-13 09:29:32
      詩歌島·八面來風
      椰城(2018年2期)2018-01-26 08:25:54
      游子之心
      北方音樂(2017年19期)2017-12-08 08:39:56
      自己埋下的文物
      新天地(2014年11期)2014-11-07 23:09:51
      論島崎藤村的女性觀
      文教資料(2014年28期)2014-03-20 22:05:13
      詩歌過年
      大洼县| 浙江省| 东源县| 丹寨县| 阜康市| 镇安县| 田东县| 潜江市| 吴桥县| 三穗县| 桑日县| 万全县| 潜山县| 盐亭县| 纳雍县| 千阳县| 罗定市| 闵行区| 嘉黎县| 思南县| 昌宁县| 衡阳市| 黄石市| 湖北省| 澄江县| 山东省| 昌图县| 高唐县| 青岛市| 赫章县| 星座| 招远市| 沙湾县| 临泉县| 甘泉县| 垣曲县| 丹棱县| 牙克石市| 海丰县| 黑山县| 黄石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