顧泳芬+賀薈中
【摘要】社交技能損傷是自閉癥兒童的突出特點,會給自閉癥兒童的認知、情感、社會性發(fā)展帶來系列影響。近年來,針對自閉癥兒童社交技能損傷的社交技能訓練越來越受到關注,相關研究與實踐也在迅速發(fā)展。本文在梳理和分析國外有關自閉癥兒童社交技能訓練研究文獻的基礎上,從促進技能習得和技能表現(xiàn)兩個維度介紹了國外基于實證的自閉癥兒童社交技能訓練的方法與技術,以期為我國自閉癥兒童社交技能訓練的研究與實踐提供借鑒。
【關鍵詞】自閉癥兒童;社交技能損傷;社交技能訓練;綜述
【中圖分類號】G610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4-4604(2015)09-0003-09
據(jù)美國疾病控制與預防中心最新報道,美國每68名兒童中就有1名兒童被診斷患有自閉癥。〔1〕 我國目前尚沒有關于自閉癥發(fā)生率的全國性流行病學數(shù)據(jù),但據(jù)估計,我國兒童自閉癥發(fā)生率約為1%?!?〕自閉癥已成為較常見的兒童疾病,甚至超過腦癱及唐氏綜合癥,排在兒童精神發(fā)育障礙的首位, 〔3〕因而引起了許多國家政府以及各領域學者和大眾的廣泛關注與重視。家庭、教育工作者及社會發(fā)出的對自閉癥兒童進行干預的呼聲也越來越高。
自閉癥是一種神經發(fā)育性障礙,是多種障礙的集合,主要表現(xiàn)為社會溝通與交往技能的嚴重損傷,及受限或重復的行為、興趣與活動?!?〕其中,社交技能損傷(Social skills deficits)是所有自閉癥個體共有的癥狀,甚至有學者認為它是自閉癥最為核心的癥狀?!?〕社交技能損傷也是自閉癥兒童的突出特征,它給自閉癥兒童帶來一系列不良影響,如,較差的學業(yè)成就、同伴拒絕、焦慮、與家人或老師互動不良等?!?〕因此,針對自閉癥兒童社交技能損傷的干預——社交技能訓練成為一種重要的干預手段。
社交技能訓練(Social skills training)基于行為主義和社會學習理論,是一種專為自閉癥兒童設計與實施的干預或訓練,目的是幫助其發(fā)展那些業(yè)已嚴重受損的、阻礙其與他人建立正常關系的社交技能。其實,早在30多年前,就有研究者開始了這方面的探索。近年來,社交技能訓練受到了更為廣泛的關注,國外相關研究日益增多,我國也有研究者開展了這方面的探索。如,郭夢之等人采用單一被試跨基線實驗設計,對一名自閉癥幼兒進行了為期三周的社會故事教學干預,發(fā)現(xiàn)這種干預方式有助于自閉癥幼兒習得“打招呼”“說再見”“說謝謝”三種社交中的基礎表達;〔7〕潘前前等人梳理了以同伴為中介的社交技能干預所適應的干預對象、干預模式以及同伴訓練的內容與方法及相應的干預效果;〔8〕吳靜采用倒返實驗設計和錄像示范法對三名自閉癥兒童在游戲情境中的社會互動行為進行干預,探討了錄像示范法對于自閉癥兒童社會互動行為干預的有效性、對于自閉癥兒童主動發(fā)起行為以及回應行為干預效果的差異,以及對于自閉癥兒童在其他游戲情境中社會互動行為的遷移效果。〔9〕但總體而言,我國在這方面的研究與實踐仍較少,尚處于探索階段。
鑒于此,本文在梳理和分析國外自閉癥兒童社交技能訓練文獻的基礎上,從促進技能習得和技能表現(xiàn)兩個維度,介紹基于實證的社交技能訓練的方法與技術,以期為相關實踐與研究提供借鑒。
一、自閉癥兒童的社交技能損傷
從廣義上來說,社交技能是一系列規(guī)則,這些規(guī)則引導著個體與他人的互動或獨立地參與社會活動、與他人進行情感交流?!?0〕根據(jù)行為主義理論,社交技能是指那些能促進自閉癥兒童適應環(huán)境的人際反應,包括言語的和非言語的,是個體習得的、可被社會接受的、能使個體與他人積極互動的行為?!?1〕對于普通兒童來說,一般性的社交技能似乎在不知不覺中就能習得和表現(xiàn)出來。自閉癥兒童則不然,他們需要接受特別的干預或訓練才能習得和表現(xiàn)出一定的社交技能。
自閉癥兒童常見的社交技能損傷表現(xiàn)有:難以對社會刺激作出定位、不充分的眼神接觸、從不或較少發(fā)起社會互動、難以理解言語和非言語性的社會線索、不恰當?shù)那楦蟹磻?、缺乏對他人壓力或情感的同情。?2〕自閉癥兒童的社交技能損傷一般可以分為技能習得損傷(Social acquisition deficits or social knowledge deficits)和技能表現(xiàn)損傷(Social performance deficits)。前者是指個體未習得某種或某些適當?shù)纳缃恍袨椋瑢母深A目標是,促進自閉癥兒童發(fā)展相應的社交行為或技能。例如,自閉癥兒童缺乏參與同伴活動所需的社交技能,干預時就要采取有針對性的方法和技術;后者是指個體習得了某種或某些良好的社交行為,但未表現(xiàn)出來或表現(xiàn)不足,對應的干預目標是,促進自閉癥兒童更好地表現(xiàn)出這些行為。例如,自閉癥兒童有參與同伴活動所需的社交技能,但未能成功參與其中,那么,干預時就要找出阻礙其社交技能表現(xiàn)的因素,并采取相應的方法和技術,加以調整和改善?!?3〕在選擇具體的干預方法和技術時,應確保所選擇的方法和技術與自閉癥兒童表現(xiàn)出的技能損傷類型相匹配。下面將從實證角度出發(fā),分別介紹促進自閉癥兒童技能習得和技能表現(xiàn)的方法和技術。
二、促進自閉癥兒童社交技能習得的方法和技術
1.錄像示范
錄像示范(Video modeling)本質上是一種引導自閉癥兒童進行觀察學習的過程。自閉癥兒童通過對錄像中呈現(xiàn)的榜樣行為的觀察、模仿,學習榜樣行為或改變自己當前的行為。根據(jù)示范者類型的不同,錄像示范可分為他人示范(示范者為成人或同伴)、自我示范(示范者為自閉癥兒童自己)。
錄像示范常用于干預自閉癥兒童的社會交往、游戲、溝通及回應等方面的行為與技能。錄像示范對自閉癥兒童社交技能進行干預的元分析研究表明,〔14〕在自閉癥兒童早期到中學階段都顯示出積極效果;干預一般宜在家中或學校進行;對注意力至少能維持1分鐘以上的自閉癥兒童更有效;示范者的類型(成人、同伴或自身)不會影響干預效果,但自我示范的效率比他人示范效率低。
錄像示范的實施步驟一般包括:〔15〕(1)選擇目標行為。(2)得到相關人員的允許。(3)訪談家長,觀察自閉癥兒童,以獲得有關自閉癥兒童的自然情況、能力特征、問題表現(xiàn)以及家長的期望和態(tài)度。(4)選擇或訓練錄像中的榜樣。(5)準備設備和創(chuàng)設情境。(6)記錄目標行為,收集基線信息。(7)獲得和編輯錄像。(8)播放剪輯好的錄像,播放錄像時最好固定在某個時間和地點,對于觀看錄像動機不強的自閉癥兒童,可以采取行為強化。(9)收集自閉癥兒童在干預期內的行為表現(xiàn)信息。(10)根據(jù)自閉癥兒童的學習情況及時作出調整。(11)進入泛化過程。
提高錄像示范有效性的策略有:〔16〕(1)同時使用教學提示(Instructional prompts)、強化(Reinforcers),或錯誤糾正(Error correction)等策略,以有效促進自閉癥兒童對錄像示范中目標技能的習得、維持及遷移。(2)視頻的時長和信息量應建立在對個體注意、模仿、視覺加工與理解水平以及空間能力評估的基礎上。實證研究表明,時長3~5分鐘的錄像能更有效地保持自閉癥兒童的注意力。(3)近距離錄像,只呈現(xiàn)自閉癥兒童需要關注的相關線索和示范技能或行為。(4)重復觀看錄像,觀看的次數(shù)視自閉癥兒童情況而定。
2.社會故事
社會故事(Social stories)通常從自閉癥兒童人生活經驗出發(fā),通過簡要的、個別化的故事來描述不同的社會情境或社會概念。社會故事法的目的并不在于直接改變自閉癥兒童的行為,而在于促進其對社會事件和社會期待的理解,從而誘發(fā)其符合社會規(guī)范的行為或技能。〔17〕社會故事通?;谝粋€具體事件或活動,一般包含社會線索、人物想法及常規(guī)反應三方面內容。
社會故事常被用于干預自閉癥兒童玩游戲的技能、故事理解能力、面部表情識別能力和溝通技能等。運用社會故事對自閉癥兒童社交技能進行干預的元分析研究表明,〔18〕其對學齡階段的自閉癥兒童更有積極效果;對功能水平較高的自閉癥兒童更有效;大部分積極效果發(fā)生在高度結構化、可預測的環(huán)境中,或配有受過嚴格專業(yè)訓練的人員的控制性環(huán)境中;效果一般是短期的。
社會故事干預實施步驟一般包括:(1)干預者幫助自閉癥兒童初步理解社會故事內容。(2)讓其大致講出這個社會故事。(3)模擬故事情境進行演練。
提高社會故事干預有效性的策略有:〔19〕(1)故事應響應自閉癥兒童的個別化需求。(2)故事可以引起其閱讀興趣。(3)故事應符合其能力和理解水平。(4)一般情況下,如果在兩周后還未產生干預效果,干預者要考慮重新編寫社會故事,或換種方式引入原來的社會故事。
3.腳本漸隱
腳本漸隱(Script fading)是指先為自閉癥兒童設計腳本(Scripts),作為其與他人進行互動的提示。隨著干預的深入,逐漸隱去這些提示,直至自閉癥兒童能在沒有腳本的情況下穩(wěn)定地表現(xiàn)出適宜的社交行為與技能。〔20〕
腳本漸隱在技能習得、泛化與維持方面有顯著效果,并能引發(fā)自閉癥兒童產生新的表達方式。腳本漸隱對重要的社交技能(如對話技能、同情、社會交往發(fā)起)有顯著的干預效果,并能較好地維持干預效果?!?1〕腳本漸隱策略通常適宜在學校環(huán)境中使用,一般要求自閉癥兒童具有閱讀能力,且同一時間只設定一到兩個目標行為。
4.關鍵反應訓練
關鍵反應訓練(Pivotal response training)是指利用自然學習機會改變自閉癥兒童社會技能,旨在增強自閉癥兒童社會互動的動機,促進技能的泛化?!?2〕
關鍵反應訓練方法近年來被廣泛使用,它強調的是在自然干預環(huán)境下對自閉癥兒童實施干預。它基于應用行為分析原理和游戲形式,重在訓練自閉癥兒童的關鍵技能,如,社會互動的動機、自我管理、自我發(fā)起、同理心、多線索反應等。
該方法的實施步驟包括:〔25〕(1)給自閉癥兒童提供一個學習機會(引起其注意、提供清楚合適的指導、布置不同難度等級的任務)。(2)觀察其反應、對其行為進行反饋(直接性強化、嘗試強化、關聯(lián)性強化)?!?3〕有研究表明,這一方法具有較好的泛化效果,但一般適用于功能水平較高的自閉癥兒童,且干預者需要接受過專業(yè)的培訓。
提高關鍵反應訓練有效性的具體教學策略有:〔24〕(1)從引導自閉癥兒童分享自己的經驗開始。(2)給予其求助的機會。(3)通過共同參與的游戲或共有的玩具,促進有意義的交流。(4)教授其適宜的語用技能,尤其是那些難以從觀察中習得的技能。(5)教授其可適用于多種情景的短語。(6)呈現(xiàn)新的游戲或活動,以維持自閉癥兒童與他人互動的動機。(7)根據(jù)自閉癥兒童的需要,幫助其做好交流的準備工作。
三、促進自閉癥兒童社交技能表現(xiàn)的方法和技術
1.以同伴為中介的干預
以同伴為中介的干預(Peer-mediated intervention)是指,自閉癥兒童的同伴接受訓練后,成為干預實施者,根據(jù)指導者的意見,對自閉癥兒童進行教學或行為干預,從而提升自閉癥兒童的社會互動能力。
以同伴為中介的干預是一種自然的干預方法,在干預過程中一般同時納入多種干預技術,如示范、直接教學、強化等。這一干預方法可用于游戲或學習活動背景下的社交技能訓練。通常由治療師或教師先對自閉癥兒童的同伴進行培訓,讓他們掌握適宜的社會行為,進而為自閉癥兒童提供示范或提示。研究表明,以同伴為中介的干預能夠有效提升自閉癥兒童,尤其是學齡前自閉癥兒童的社交能力。〔25〕但運用該方法有一些要求:(1)自閉癥兒童需要具有一些預備技能(Prerequisite skills),具有一定的理解與表達能力。已有的運用該方法實施干預的研究中,被試功能水平都較高。(2)需要對自閉癥兒童的同伴進行篩選,同伴的年齡一般與自閉癥兒童相同或更大,要具有與年齡相宜的社交技能,與自閉癥兒童關系較好?!?6〕(3)是關注其中的倫理問題,即讓普通兒童成為對自閉癥兒童實施干預的人是否妥當。
以同伴為中介的干預實施步驟一般包括:〔27〕(1)選擇合適的同伴。(2)識別目標技能,收集基線數(shù)據(jù)。(3)實施干預。(4)監(jiān)控干預進程。
促進以同伴為中介的干預有效性的策略有:〔28〕(1)同伴和自閉癥兒童應在干預過程中接受直接培訓。(2)教給普通兒童與自閉癥兒童互動的關鍵技能。(3)加入具體的強化程序。(4)納入促進泛化和維持泛化的策略。(5)設計逐步撤除腳本提示的具體程序。(6)訓練自閉癥兒童對同伴行為的注意力。(7)具體的干預策略應與自閉癥兒童的能力相匹配。
2.提示與事前準備
提示(Prompts)能有效促進自閉癥兒童與成人及同伴間的互動。提示可用于新技能的傳授或已有技能的強化;可用于個體被干預者或團體被干預者;可用于有/無言語表達能力的自閉癥兒童;可用于學前兒童或成人;適用于自閉癥兒童的多種生活環(huán)境。根據(jù)支持強度從高到低,提示可分為五種類型:(1)自然提示,即即時提示其說(或做)某行為發(fā)生前通常會說的話語(或做的行為)。(2)手勢提示,即指點、注視、移動、碰觸等。(3)言語提示,即提供言語指導、言語線索。(4)示范提示,即示范某種行為。(5)身體輔助,即通過身體引導,輔助自閉癥兒童完成某一行為。提示一般遵循從低強度到高強度的原則,以促進自閉癥兒童的獨立性發(fā)展。
事前準備(Priming)是指,在為自閉癥兒童呈現(xiàn)一項活動,或讓其進入一個社會情境前,先為其提供一些信息和準備。這種方法常被用于干預自閉癥兒童參與游戲、應對環(huán)境變化時的技能及社會認知能力。研究表明,事前準備可以促進自閉癥兒童的社會行為表現(xiàn)?!?9〕
3.自我監(jiān)控和自我管理
自我監(jiān)控(Self-monitoring)是指,引導自閉癥兒童識別目標行為,并對目標行為進行監(jiān)控,記錄下它的發(fā)生情況。記錄可以在行為發(fā)生前或行為發(fā)生后,或在發(fā)生前后進行。記錄內容可包括,行為是否發(fā)生、行為的持續(xù)時間、行為發(fā)生的頻率、行為表現(xiàn)的質量。除了對行為的記錄,還可以引導自閉癥兒童記錄下自己的想法和感受。自我管理(Self-management)則涉及自閉癥兒童對自我行為的調整。
研究表明,自我監(jiān)控和自我管理可以促進自閉癥兒童的獨立性,因為這一干預方法并不依賴父母、教育者或專家的支持?!?0〕已有研究表明,自我管理能有效提高自閉癥兒童的社交技能。但這種方法通常適用于自我概念水平和智力水平較高的自閉癥兒童。
四、討論
社交技能損傷是自閉癥兒童的突出特點,會給自閉癥兒童的認知、情感、社會性發(fā)展帶來一系列影響。近年來,針對自閉癥兒童社交技能損傷的社交技能訓練越來越受到關注,相關研究與實踐具有以下一些特點。
1.尚缺乏對社交技能的統(tǒng)一定義
究其原因,一是學者的理論基礎不同;二是這是一個仍在探究的問題,也即對于究竟是哪一個或哪一些社交技能在起關鍵作用尚不明晰。事實上,有關社交技能訓練的實證研究往往會涉及諸多技能。但干預實施者在開展社交技能訓練前,明確要明確干預的目標行為和技能,對其進行操作性界定,進而有針對性地選擇干預方法和技術。
2.干預方法的種類越來越多
除了上述介紹的七種方法外,在具體實踐中,還有社會技能小組、借助多媒體軟件、直接教學、社會性游戲、基于計算機技術的干預(如運用虛擬現(xiàn)實技術進行干預)、課程或項目(如PEERS)、基于活動的干預等方法。目前,國內外研究者從多角度、多領域孜孜不倦地探究最適宜干預對象的方法,因為在研究者看來,沒有最佳的干預方法,只有最適合的干預方法。
3.在實際干預中,多種方法結合使用
沒有一種干預方法是可以通用的。在實踐中,通常會以一種方法為主,輔以其他方法或技術,也即多種方法結合?!?1〕因此,研究者在實施干預時要注意:方案設計要嚴謹,方法選擇不拘泥,要根據(jù)自閉癥兒童的能力水平、個性特征、所處環(huán)境、可得資源而定。
4.在自然情境中進行干預具有較好的泛化和維持效果
以同伴為中介的干預、關鍵反應訓練、腳本漸隱、錄像示范等方法和技術的效果已被較多研究所證實。這可能與干預環(huán)境均為自閉癥兒童周圍的自然環(huán)境有關。研究表明,在自閉癥兒童周圍的自然環(huán)境中進行教學與干預,是提高其社交技能訓練有效性的策略之一。〔32〕因此,研究者在進行探究時,除了設置控制度較高的干預情境外,還應充分考慮自閉癥兒童能否在其熟悉的自然環(huán)境中泛化所習得的社交技能。
參考文獻:
〔1〕U.S. Department of Health and Human Services.Prevalence of autism spectrum disorder among children aged 8 years:Autism and developmental disabilities monitoring network,11 Sites,United States,2010 〔EB/OL〕. 〔2015-01-11〕.http://www.cdc.gov.
〔2〕Centers for Disease Control and Prevention. Autism spectrum disorder (ASD) data & statistics 〔EB/OL〕.〔2015-01-11〕.http://www.cdc.gov.
〔3〕孫玉梅.自閉癥兒童母親生活經驗之詮釋:現(xiàn)象學的視角〔D〕.武漢:華中師范大學, 2011.
〔4〕American Psychiatric Association.Diagnostic and statistical manual of mental disorders 〔M〕.Washington, DC:American Psychiatric Association,1994.
〔5〕LAUSHEY K M,HEFLIN J.Enhancing social skills of kindergarten children with autism through the training of multiple peers as tutors〔J〕. Journal of Autism and Developmental Disorders,2000,(30):183-193.
〔6〕〔32〕BELLINI S,PETERS J K,BENNER L,et al.A meta-analysis of school-based social skills interventions for children with autism spectrum disorders〔J〕.Remedial Spec Ed,2007,(28).
〔7〕郭夢之,曹漱芹,朱宗順,等.社會故事教學提升自閉癥幼兒社交能力的個案研究〔J〕.幼兒教育:教育科學,2011,529(11):47-52.
〔8〕〔25〕潘前前,楊福義.學前自閉癥兒童以同伴為中介的社交技能干預研究綜述〔J〕.幼兒教育:教育科學, 2014,627/628(7/8): 69-75.
〔9〕〔15〕吳靜.錄像示范法應用于自閉癥兒童社會互動行為的干預有效性研究〔D〕.上海:華東師范大學,2014.
〔10〕〔20〕HOLLOWAY J,HEALY O,DWYER M,et al.Social skills deficits in children with autism spectrum disorders:Evidence based interventions〔M〕//V B PATEL,et al.(eds.) Comprehensive guide to autism.New York: Springer Science & Business Media, 2014:1133.
〔11〕JOHNNY L,MICHAEL L,TESSA T.Social-skills treatments for children with autism spectrum disorders:An overview〔J〕.Behavior Modification,2007,31(5):682.
〔12〕RAO P A,BEIDEL D C,MURRAY M J.Social skills interventions for children with Aspergers syndrome or high-functioning autism:A review and recommendations〔J〕.J Autism Dev Disord,2008,(38):353.
〔13〕LERNER MD,A Y MIKAMI.A preliminary 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 of two social skills interventions for youth with high-functioning autism spectrum disorders 〔J〕.Focus on Autism and Other Developmental Disabilities,2012,27(3):147-157.
〔14〕 〔16〕SHUKLA-MEHTA S,MILLER T,CALLAHAN K J.Evaluating the effectiveness of video instruction on social and communication skills training for children with autism spectrum disorders: A review of the literature〔J〕.Focus on Autism and Other Developmental Disabilities,2010,25(1):23-36.
〔17〕GRAY C,GARAND J D.Social stories:Improving responses of students with autism with accurate social information〔J〕.Focus on Autistic Behavior,1993,8(1):1-10.
〔18〕〔19〕KARKHANEH M,CLARK B,OSPINA M B,et al.Social stories to improve social skills in children with autism spectrum disorder:A systematic review〔J〕.Autism,2010,14(6).
〔21〕FLYNN L,HEALY O.A review of treatments for deficits in social skills and self-help skills in autism spectrum disorder〔J〕.Res Autism Spect Disord, 2012,(6):431.
〔22〕〔24〕KOEGEL R L,KOEGEL L K.Pivotal response treatments for autism:Communication social and academic development〔M〕.Baltimore:Paul H Brookes,2006.
〔23〕賀薈中.自然教學策略:自閉癥干預的PRT技術〔J〕.華東師范大學學報:教育科學版,2013,31(4):46-54.
〔26〕〔27〕BATTAGLIA A A,RADLEY K C.Peer-mediated social skills training for children with autism spectrum disorder〔J〕.Beyond Behavior,2014,23(2):4-13.
〔28〕TAYLOR B A.Teaching peer social skills to children with autism〔M〕//MAURICE C,GREEN G,F(xiàn)OXX RM.(eds.)Making a difference:Behavioral interventions for autism.Texas:Pro-Ed,2001:83-96.
〔29〕MCCONNELL S R.Interventions to facilitate social interaction for young children with autism:Review of available research and recommendations for educational intervention and future research〔J〕.Journal of Autism and Developmental Disorders,2002,(32):351.
〔30〕HUME K,LOFTIN R,LANTZ J.Increasing independence in autism spectrum disorders: A review of three focused interventions 〔J〕.Journal of Autism and Developmental Disorders,2009,(39):1329.
〔31〕ZHAN MEI SONG,JIAXIONG ZHU,ZHUYUN ZIA,et al.The earlychildhood education of disadvantaged children in China 〔J〕.European Early Childhood Education Research Journal,2014,(22):3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