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靜華
《清平樂 村居》課例觀察研究報告
沈靜華
2013年10月22日第一節(jié)課,《清平樂村居》第一次研課。課前確定本次課堂觀察研討的重點——以“讀、講、背、默”作為主要策略的古詩詞教學的利與弊。執(zhí)教班級:五(5)班。
目標設定:以“讀、講、背、默”作為教學重要策略,引領學生讀詞悟詞,有感情誦吟。
過程簡錄:
(一)板塊一:初讀詞題,疏通文本
1、教師解題,介紹詞的相關知識:長短句、詞牌名等
2、讀詞,要求:字字響亮,字正腔圓。
(二)板塊二:理解詩意,感情吟誦
1、抓住重點字詞理解詩句的含義。
2、聯(lián)系詩句的含義,概括詩中描繪的畫面。想象鋤豆圖、織籠圖、臥剝圖、相媚圖。
3、配樂,有感情吟誦。
(三)板塊三:落實默寫,拓展建構。
1、默寫這首詞。
2、介紹辛棄疾生平,推薦閱讀《西江月夜行黃沙道中》。
觀察交流整理:
楊文娟:朗誦是古詩詞教學的生命。在這堂課中,充分發(fā)揮朗讀的作用——老師的范讀聲情并茂,充滿美感,是很好的引領;學生的朗讀入情入境,充滿趣味,是很好的體驗。
費小英:有別于現(xiàn)代文的語言,詩詞的語言更具含蓄性、跳躍性,往往造成學生閱讀詩詞時的陌生感,增加了理解的難度。傳統(tǒng)的教法注重基礎,做到了字字落實。如“樂”“翁媼”“剝”“媚”的字音,“無賴”二字古今義的區(qū)別,細致的講解使古詩詞語言的精妙彰顯無遺。
朱菊芳:從這堂課中學生的學習投入狀態(tài)來看,學生大部分時間成了學習的被動者。前5分鐘,學生們處于積極投入狀態(tài),主要是課堂才開始,學生處于興奮狀態(tài),保有新鮮感。接著在課10分鐘—20分鐘之間,主要是理解詩意環(huán)節(jié),因為理解上沒有難度,很多學生開始游離。在吟誦環(huán)節(jié),因為老師范讀的帶動和朗讀競賽的刺激,學生的狀態(tài)再次投入。
交流后反思:
以“讀、講、背、默”為主要策略的詩詞教學形式單一,缺失對古詩詞意境的感悟,教學方式比較封閉機械,對于具有一定的古詩詞學習能力的高段學生來說,是一種束縛。若能把中國古典詩詞的比較鑒賞作為教學策略引入高段的古詩詞教學,把精讀的一首詩詞“投放”在廣闊的“詩?!保愿_放更開闊的視角學習古詩詞,是不是可以創(chuàng)生出一種更有效的古詩詞學習策略呢?
2012年11月12日第一節(jié)課,《清平樂村居》第二次研課。觀察研討重點——“補文互聯(lián)”教學策略在古詩詞教學中實施的可行性。執(zhí)教班級:五(1)班。
目標設定:以“補文互聯(lián)”為主要教學策略,引領學生在比較中悟情、生情、賞文。
過程簡錄:
(一)板塊一“聯(lián)”同一詞牌,體察詞之韻律
1、《清平樂村居》與《村居》比較,讓學生說說自己對詞的初步認識,相機介紹長短句、詞牌等知識。
2、補充《清平樂六盤山》,發(fā)現(xiàn)詞牌決定著的節(jié)奏韻律的特點,以一定的節(jié)奏朗讀。
(二)板塊二“聯(lián)“類似古詩,體悟詞之意境
1、補文互聯(lián)《鋤禾》想象“大兒鋤豆溪東”的辛苦。
2、補文互聯(lián)《四時田園雜興》想象“中兒正織雞籠”的認真勁兒。
3、補文互聯(lián)《池上》《小兒垂釣》,想象“小兒臥剝蓮蓬”的頑皮可愛。
4、情境想象“翁媼相媚好”。
5、整體規(guī)劃畫面,給這一幅畫卷命名。
(三)板塊三“聯(lián)”一個時代,感悟詞人之心境
1、揭示主題——醉在無憂無慮的鄉(xiāng)村生活。
2、補充陸游《秋夜將曉出籬門迎涼有感》,想象淪陷區(qū)金兵鐵蹄之下“遺民”的痛苦生活,產(chǎn)生鮮明的對比。
3、以不同的配樂對比朗讀《秋夜將曉出籬門迎涼有感》和《清平樂村居》,深化詞中體現(xiàn)的情感。
4、介紹辛棄疾生平,感受辛棄疾憂國憂民之心境。
5、感情朗誦整首詞,配樂表演。
(四)板塊四“聯(lián)”一組詩人,拓展詩詞學習空間
1、推薦詞作和詞人,感受“豪放派”“婉約派”的不同詞風。
2、推薦網(wǎng)站:唐詩宋詞網(wǎng)。
觀察交流整理:
楊惠:與上一課對比發(fā)現(xiàn),第一板塊改變了教師的“講”,讓學生通過《清平樂村居》和《村居》的比較來發(fā)現(xiàn)詞與詩的不同,通過與《清平樂六盤山》的類比發(fā)現(xiàn)“詞牌名對于字數(shù)、字的平仄都有規(guī)定”的特點,從而滲透詞具有特殊的韻律節(jié)奏的知識。
朱菊芳:想象是古詩詞教學的法寶。本課突破了單純對詩意理解的局限,聯(lián)系學生熟知的古詩《鋤禾》《四時田園雜興》《池上》等,借助學生的學習經(jīng)驗,在類比中達到了互通的目的,想象詞中描繪的多幅畫面,使想象更加生動形象。
費小英:我覺得課堂的高潮是補充陸游的《秋夜將曉出籬門迎涼有感》,當學生由“遺民淚盡胡塵里,南望王師又一年?!斌w會到金兵鐵蹄之下人民水深火熱的悲慘遭遇時,強烈的對比反差強化了“耕者有其田,居者有其屋”的安寧生活的不易!詩人內心的“醉”和憂國憂民之心境彰顯無遺。此刻學生的情感受到震撼,在一次次的動情朗讀中生成了濃濃的古詩詞學習氛圍。
交流后反思總結:
“補文互聯(lián)”策略的運用,改變小學古詩詞教學“程式化”和“快餐化”的傾向,把古詩詞讀“厚實”,激發(fā)學習的興趣,并留存了古詩詞教學的“蘊味”,可以作為高年段古詩詞教學策略的一種有效的補充。
(作者單位:江蘇省蘇州市吳江區(qū)松陵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