鄒紅
[摘 要]在體育教學中,未加強安全保護工作便開展體育運動固然不妥,但為了學生的安全就不開展任何帶有危險性質的體育項目亦是“因噎廢食”?;诖?,探討在體育教學中如何加強安全保護工作,開展多樣性教學活動。
[關鍵詞]體育教學 安全保護 對策
[中圖分類號] G623.8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7-9068(2015)33-070
在體育教學中,部分體育教師不敢開展具有一定危險性的體育項目,他們擔心學生在進行體育訓練時出現(xiàn)意外;而部分體育教師進行體育教學時,沒有重視安全保護的問題,致使學生在鍛煉時出現(xiàn)安全事故。從以上的體育教學中的安全保護現(xiàn)狀可以看到,為了學生的安全而不開展較為復雜的體育項目或者在體育訓練中不重視加強安全保護工作的做法均不正確。筆者認為,體育教師應開展多樣化的體育教學,并且在教學中加強安全保護工作。
一、引導學生了解安全保護的重要性
部分學生在開展體育運動時,由于調皮、好動的緣故,他們不愿意被束縛,所以他們不在乎安全保護的問題;部分學生比較任性、自我、叛逆,總是與教師對著干,不重視安全保護的問題。這些問題給體育教師的安全保護的普及教育帶來很多困難。
體育教師要意識到,雖然學生學到的知識較少,但是并不意味著他們傻;雖然學生很任性,但是并不代表他們不愛惜自己的身體。體育教師要從學生的心理特點著手,幫助學生了解安全保護的重要性。例如,有一名體育教師在開展籃球訓練時,給學生播放NBA的籃球賽。這名教師引導學生了解在籃球比賽中有哪些犯規(guī)的動作,這些犯規(guī)的動作曾給籃球運動員帶來哪些傷害。這名體育教師貌似在教學中沒有特意提到安全保護的事情,但學生通過教師的引導會思考做好安全保護的意義,從而在開展籃球比賽時,會主動練習自我保護的動作,甚至有些學生還主動向教師詢問關于安全保護的方法??梢姡w育教師應在教學中全面滲透安全保護的重要性,提高學生的安全意識。
二、引導學生做好安全保護措施
部分體育教師在開展教學時,發(fā)現(xiàn)部分學生不愿意在體育訓練中使用規(guī)范的動作,因此,幫助學生做好安全保護措施是體育教師開展安全保護教學的一個難題。例如,有一名體育教師引導學生做“前滾翻”的動作時,他告訴學生要蹲地,視線成直線,屈身抱頭,向前滾動。部分學生卻為了好玩隨便翻滾,他們認為地面沒有任何危險,就算是隨便滾也不會發(fā)生意外。教師可引導學生在練習“前滾翻”動作前,先整理砂墊,去除異物。然后,教師在學生的下顎夾一塊手帕,要求學生完成滾動的動作且手帕不掉下來。等學生掌握了這一要領后,教師可在學生的雙膝夾手帕,引導學生掌握“前滾翻”的動作。教師將一個復雜的動作分解成幾個簡單的動作,有利于學生理解復雜的動作要領。學生在做前滾翻時,旁邊應有一人保護正在翻滾的學生。
學生只有掌握會了規(guī)范的動作,做好安全保護措施,才能在進行體育訓練時減少安全事故的發(fā)生。
三、做好體育訓練組織工作
學生的自控能力較弱,對體育安全知識了解得不多,為了加強體育訓練中的安全保護工作,體育教師要做好體育訓練組織工作。在開展體育活動前,體育教師要檢查學生是否穿戴專門參加體育訓練的穿著及服飾,檢查學生身上是否帶有危險性物品。如果學生頭上戴了金屬發(fā)飾,身著金屬腰帶,穿著不適合運動的鞋子,教師要引導學生摘下飾品、換掉鞋子。教師要引導學生了解到如果身上帶有小刀、鑰匙圈、筆等尖銳物品可能帶來的危險。學生要配合教師開展教學工作,在開展體育活動前把這些物品放置它處。
接下來,體育教師要引導學生做熱身運動,做好安全防護工作。據(jù)科學研究發(fā)現(xiàn),音樂能夠給人心理暗示,為了讓學生愿意開展熱身運動,教師可播放音樂,帶領學生做熱身運動。例如,有一名體育教師由于發(fā)現(xiàn)學生已經(jīng)不再對單調的廣播體操這種熱身形式感興趣,因此他在熱身運動的環(huán)節(jié)播放兔子舞曲。旋律歡快的兔子舞曲使學生非常興奮,學生在熱身環(huán)節(jié)跳起慢節(jié)奏的圓舞曲,在舞曲中舒展肢體,慢慢進入運動狀態(tài)。
在體育過程中,教師可選擇危險性較小,且能鍛煉學生身體的運動項目。例如,有一些體育教師在教學中開展“搶花炮”的體育游戲。這種體育運動雖然能鍛煉學生的對抗能力,幫助學生掌握競技技巧,但是這項體育運動容易淪為學生毆斗,危險性較大。體育教師可引導學生玩“老鷹捉小雞”的游戲。這種體育游戲既能鍛煉身體,提高身體的敏捷性,而且危險性較小,容易在體育教學中實施。最后,當體育運動結束以后,教師要引導學生做放松運動,讓學生緊張的肌肉能夠慢慢地松弛,最后恢復正常狀態(tài)。
總之,在體育教學中,體育教師應加強安全保護工作,引導學生了解安全保護的重要性,做好安全保護措施,針對學生做好體育訓練組織工作,開展多樣化教學,提高學生的身體素質,促進學生身心健康地成長。
(責編 鐘偉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