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高康
平行進口車為何并不受消費者青睞?
|文/高康
平行進口車對消費者可以說是利弊對半。首先消費者有了更多車型可選,這些車型價格實惠、質量可靠,但售后保障風險也需要消費者承擔。其次,平行進口車市場混亂,沒有統(tǒng)一管理,消費者極有可能買到問題車。
2015年6月,自上海、深圳、天津之后,廣州成為第四個推行平行進口車業(yè)務的城市。經歷上海平行車進口業(yè)務的冷場之后,廣州顯得謹慎了很多,相關部門對政策進行了調整,放寬了行業(yè)準入門檻,對企業(yè)資質提出了“二選一”的要求。
政策雖好,但反觀其他城市的平行進口車現(xiàn)狀,為什么有著巨大價格優(yōu)勢的平行進口車會受到如此冷漠?原因并不簡單,各方的利益,產品的售后保障都會成為阻撓平行進口車真正落地的因素。
即便廣州調整了政策,但真正開始實行后會出現(xiàn)什么樣的狀況還需要進一步等待,同時可以想象,相關部門在平行進口車業(yè)務開展后,依據現(xiàn)狀進行政策調整無疑也是必要的。
眾所周知,平行進口汽車是指未經品牌廠商授權,貿易商從海外市場購買,并引入中國市場進行銷售的汽車。由于進口地不同,可分為“美規(guī)車”、“中東版車”等,以區(qū)別于授權渠道銷售的“中規(guī)車”。這種車引進國內只需繳納稅費即可,因此在價格上擁有較大優(yōu)勢。
從平行進口汽車的模式可以看出,其中涉及到了總品牌商、平行進口商、消費者以及因競爭產生的國內經銷商、品牌代理商之間的利益關系。廣州一位區(qū)域經濟研究人士稱,“平行進口汽車業(yè)務一旦做大,相當于拉了一家汽車整車企業(yè)的銷售公司到當地落戶,對經濟拉動很大,各市的興趣都很濃”。
然而,平行進口車業(yè)務的開展卻并不順利,一邊是國內政府的大力推薦,一邊卻是品牌商內外抵制。廣州雖然下調了平行進口門檻的限制還加大了政策上的扶持,但品牌商卻從國內外分別入手聯(lián)合抵制平行進口業(yè)務的開展。
從品牌商的角度出發(fā),平行進口各有利弊。對品牌商有利的是可以增加整體銷量,并更全面的覆蓋消費者。消費者從此可以無顧忌的享受品牌商在全球投放的任何車型,利于品牌粉絲的培養(yǎng)。對品牌上的弊端則主要體現(xiàn)在,品牌商從此無法準確判斷真實銷量、維持品牌形象、調節(jié)市場反應。
由于平行進口商大都不遵循國內品牌管理,因此在店面建設、銷售、售后上難以保證標準統(tǒng)一。平行進口商大都只負責銷售而忽視售后,這會導致品牌形象受損。同時,平行進口商將大量海外車型引入國內,勢必對國內市場造成沖擊。一方面影響品牌上在國內劃定好的市場,另一方面會導致品牌商對不同品牌競爭分析和對比的敏感度下降,無法及時作出市場調節(jié)。
平行進口政策對平行進口商是百利而無一害的。平行進口商再也不需在灰色地帶經營;國內經銷商和代理商就顯得百害無一利了,他們的市場逐漸受到擠壓,雖然在服務以及售后上,傳統(tǒng)經銷商依舊有優(yōu)勢,但消費者對價格的敏感度更大。
平行進口車對消費者可以說利弊對半。首先消費者有了更多車型可選,這些車型價格實惠、質量可靠,但糟糕的售后風險也需要消費者承擔。其次,平行進口車市場混亂,沒有統(tǒng)一管理,消費者極有可能買到問題車。為此,消費者唯有擦亮眼睛,仔細甄別。
平行進口商面臨的第一個問題就是“貨源不穩(wěn)”。目前平行進口車貨源主要來自美國、歐洲、中東。這三個地區(qū)的品牌商均對旗下品牌車型進行了一些調整,限制出口到中國。在這三個地區(qū)之中,美國是平行進口車最主要的海外市場。
從美國平行進口一輛車并不容易。美國地區(qū)要求除生產商之外,任何人不得向海外出售新車,車輛出廠后需完稅并登記注冊。為避免大量新車出口海外,美國提高了對平行進口商的資金要求,此外品牌商在排量上也會做些手腳導致平行進口商無利可圖。
另外,美國汽車廠商要求華人購車需分期付款,且短期內不能一次性付清,這就導致一輛車從美國進口到國內耗時很久。個別品牌商也會利用中國的排量稅做文章,對一些品牌車型微調排量,使進口到國內的汽車售價失去優(yōu)勢,打擊平行進口業(yè)務。
第二,車輛本身檔次較高。國外進口汽車一般都集中在豪華車領域,這個領域的車售價較高,國內外差價較大,平行進口商有利可圖。絕大多數平信進口車型售價高于50萬,小部分車型售價低于40萬。原因在于,售價較低的車型均已經進行國產,且國內需求飽和,消費者購買欲不強,價格優(yōu)勢不明顯。這也會導致平行進口業(yè)務跟主流消費者關系不大,從而淪落至過于小眾的市場。
第三,平行進口商售后服務不健全。這幾乎是最致命的問題,由于平行進口車不屬于“中規(guī)車”,所以國內品牌授權經營的4S店不會對平行進口車提供質保。雖然國家已經出臺規(guī)定試點企業(yè)及在自貿試驗區(qū)內注冊的汽車經銷商,要依法履行產品召回、質量保障、售后服務、汽車三包、平均燃料消耗量核算等義務,但更多時候,平行進口商對此無能為力。
同時,由于品牌商的打擊,平行進口商難以突破汽車零配件的壟斷枷鎖。這也導致一旦平行進口車質量出現(xiàn)問題,只能使用副廠零部件或者購買遠高于市價的原廠零部件。
不過,平行進口企業(yè)逐漸開始和保險公司進行合作,車主在繳納一部分費用之后可以享受和“中規(guī)車”一樣的質保服務,這也打消了部分消費者的顧慮。但平行進口車由于不是通過官方渠道進入市場,其不能享受官方召回等福利措施。
各地政府雖然在大力推進平行進口車業(yè)務,但實際反映并不好。自去年上海開辦自貿區(qū)以來,平行進口車銷售一直是雷聲大雨點小。目前上海已經實施平行進口汽車半年,進口量一直不大。直到6月2日,上海首批平行進口汽車完成上線檢測,試水性質的兩輛路虎攬勝在上??诎锻瓿缮陥笫掷m(xù),平行進口汽車政策體系才宣布初步構建。至今,上海平行進口汽車訂單數量為100多輛,但最終成交僅有幾十輛。
上海的不成功有準入門檻條件的限制還有政策審批的限制。準入門檻過高,把那些有經驗、規(guī)模較小的企業(yè)拒之門外,有資金實力的企業(yè)又缺乏經驗,最終于市場脫節(jié)。為此,廣州汲取教訓,放開了條件限制,鼓勵中小規(guī)模的平行進口商進入市場,但依舊有很多痛點。
眾所周知,平行進口車從國外引進到國內,必須經過政府部門審批,尤其是要通過政府主管部門的進口車3C認證。這項要求十分嚴格,一項要求不達標,車輛就難以入關。如果要通過政府進口車的3C認證,貿易商就需要提供10輛左右的相同車型,這樣下來成本很高, 一般的小貿易商由于資金有限,難以維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