懶政怠政是腐敗的同盟軍、后備隊
在持續(xù)高壓反腐和凌厲圍剿“四風”的態(tài)勢下,腐敗得到了有效遏制,干部作風有了明顯好轉,明目張膽索賄受賄、吃拿卡要現(xiàn)象暫時收斂了,但一些地方又出現(xiàn)了懶政、怠政,亦即為官不為的現(xiàn)象。這是一個值得高度重視的問題。
“上午點個卯,下午玩電腦,等著下班了”“哪里熱鬧哪里在,遇事研究慢等待”“不怕群眾不滿意,就怕領導不注意”,是群眾對懶政者的形象描繪。
當前,在干部隊伍中,有令不行、有禁不止者有之;搞上有政策下有對策者有之;合意的就執(zhí)行,不合意的就打折扣,搞變通者有之;不敢擔當,不愿負責者有之;辦事拖拉,推諉扯皮者有之;服務冷冰冰,辦事慢騰騰者有之;出工不出力,工作無效率者有之;只要不出事,寧愿不做事者有之;遇到困難繞著走,見到群眾躲著走者有之……總之,一些干部在其位不謀其政,得過且過,不思進取,對群眾訴求、民眾呼聲漠然視之。
懶政怠政與腐敗一樣,一直是官場頑疾;懶政怠政與貪污腐敗相伴而生,臭味相投;懶政怠政是貪污腐敗的同盟軍、后備隊。
懶政怠政會造成什么樣的后果?歷史上有過太多“政怠宦成”的歷史教訓。“政怠宦成”的本意是指封建社會最高統(tǒng)治者精神懈怠,荒蕪朝政而導致宦官專權的歷史現(xiàn)象。后來延伸為因統(tǒng)治者懶政怠政,而致奸侫弄權、腐敗橫行、社會動蕩的興亡規(guī)律。自秦代趙高、明代嚴嵩、魏忠賢,至清代安德海……兩千多年來中國的歷史舞臺上演了若干場“政怠宦成”的鬧劇。
每一場鬧劇的常規(guī)場景是:廟堂烏煙瘴氣,百官圈子林立,百姓飽受痛苦,江湖百業(yè)凋敝??傆^這些鬧劇,它們都是以怠政開始,接著腐敗登場,最終社會分崩離析,甚至國破家亡。
歷史經(jīng)驗告訴我們,懶政怠政是腐敗滋生的土壤。因為懶政怠政,社會運行不暢,人間正氣難彰,城狐社鼠猖狂。懶政怠政給貪官污吏提供了掠奪國帑民財?shù)臋C會,而給百姓辦事設置許多障礙,使得民氣“堰塞”,民怨難消,矛盾積壓,釀成大禍。
懶政怠政與貪污腐敗性質有所區(qū)別,但同樣有害于國家人民。如果說腐敗是禍國殃民的心腹之患,則懶政怠政是誤國誤民的肘腋之疾??照勆星艺`國,懶政怠政則比空談誤國更甚。
如果在腐敗有如黑云壓城、官場生態(tài)惡劣的情形下,懶政怠政尚可理解;那么在反腐敗取得節(jié)節(jié)勝利,反“四風”取得顯著成效,官場生態(tài)大為改善的當下,再搞懶政怠政,就不可理喻了。
對某些官員而言,灰色收入減少了,請客送禮有所顧忌了,豪華奢侈消停了,黑箱操作更難了,懶政怠工便成為混日子的常態(tài)。不求有功,但求無過,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鐘,悠哉樂哉。有這種工作態(tài)度的人,心中只有自己,重私利,爭利益,國事、民事,他高高掛起。不要說不貪即好官,他們不曾貪過么?也許不曾貪過。但一旦有機會,他們便會伸手,這是沒有疑問的。從這種意義上說,懶政怠政是腐敗的同盟軍、后備隊,并不為過。
在其位,須謀其政;司其職,須負其責。這是對官員的起碼要求?!盃栙籂柕?,民脂民膏”,納稅人的錢養(yǎng)了你,為全體公民服務乃天經(jīng)地義。莫說當代共產黨人人民公仆須有此情懷,就是古代的仁人志士,也無不以民為上,為民盡瘁。
唐代蘇州刺史韋應物曾寫過“自慚居處崇,未睹斯民安”“身多疾病思田里,邑有流亡愧俸錢”的感人詩句;唐代楊州刺史白居易也有“今我何功德,曾不事農桑。吏祿三百石,歲晏有余糧,念此私有愧,盡日不能忘”的愧歉之句。鄭板橋的“衙齋臥聽蕭蕭竹,疑是民間疾苦聲”的動情詩篇更是廣為流傳。古代士大夫憂民如此,當代的官員面對被拆遷、被拖欠工錢、上不起學、看不起病、告不起狀、打不起官司的普通民眾,不知是否有點愧疚之心?
河南省內鄉(xiāng)縣古縣衙有兩副對聯(lián),其中意義對懶政怠政者不無教益:“與百姓有緣才來到此,期寸心無愧不負斯民”“不求當?shù)婪Q能吏,愿共斯民做好人”。但愿天下官員即使成不了能吏賢吏,也不可成為庸官懶官,如此則不至于有負斯民,至少,亦不致成為腐敗的同盟軍、后備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