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麗杰
摘 ? ?要:隨著信息化時代的到來,大學語文教學面臨著極大的挑戰(zhàn),給大學語文教師帶來了新的課題。文章主要闡述信息化時代大學語文在考試內容、考試形式改革方面的舉措,并進一步分析了大學語文考試改革的現(xiàn)實意義。
關鍵詞:大學語文;考試改革
中圖分類號:G642.0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文章編號:1002-4107(2015)12-0010-02
隨著信息化時代的到來,大學語文在教學改革和教學研究方面面臨極大的挑戰(zhàn),也給大學語文教師帶來了新的課題。本文將從大學語文考試改革方面作些探討。
大學語文課為黑龍江大學本科生公共必修課,本課程的授課對象主要是中文專業(yè)外其他本科專業(yè)學生。授課學生人數多,每年6000人左右。教師每年承擔繁重的教學以及期末考試閱卷的任務。信息化時代到來以后,給考試帶來了機遇和挑戰(zhàn),傳統(tǒng)紙介質考試的弊端也被凸顯出來。傳統(tǒng)紙介質考試的弊端是首先會浪費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財力,而且閱卷過程中不可避免地會出現(xiàn)人情分。基于此,我們在大學語文考試方面進行了如下改革,目的是達到教考分離。
一、變革考試內容
(一)加大考試知識面
大學語文課開設的目的是從文學情趣的培養(yǎng)、審美素質的培養(yǎng)、語言表達能力的培養(yǎng)幾方面對學生進行人文情懷的培養(yǎng)。要求學生具有較明晰的文體、語體知識,掌握基礎性的古今文學常識和古代漢語、現(xiàn)代漢語知識,具備基本的閱讀能力、鑒賞能力、寫作能力、表達能力,為學好各類專業(yè)課及接受通才教育打下堅實基礎?;诖?,首先我們在考試內容上加大了改革的力度。在幾年的教學實踐中,先后進行了課外讀書工程、專家講壇、研發(fā)多媒體課件等大膽改革嘗試,并收到很好效果,在全面提高學生素質、促進文理兼通方面,取得了一定成績。
在考試內容方面,大學語文在全國率先改革,改變了一直以來講什么就考什么的傳統(tǒng)考試模式。為此,教研室首先進行了教改,要求學生除課堂學習的內容之外,還要學習以下內容:首先要課外必讀四大類書籍:《古文觀止》、唐詩、宋詞、《紅樓夢》,此外還要求學生課下學習從先秦開始一直到中國現(xiàn)當代文學的整個中國文學史,還要求學生自主學習教材的泛讀課文。這樣考試的內容既有課堂講授的內容,又涵蓋以上學生課外學習的內容。這樣使得學生對整個中國文學史有一個基本了解,擴大了文化視野,提高了人文素養(yǎng)。
(二)實施分層次考試
2013年結合新版教學計劃修訂,繼續(xù)細化分層次教學,開設專題課以及通識選修課。分層次設計教學目標、教學內容。全校開設大學語文的院系及課程分為四個課型。
1.大學語文A
大學語文A主要面向全校文科類學生。大學語文A開設30課時,課程內容以古今優(yōu)秀文學篇章賞析為主,主要內容有詩歌、散文、小說的鑒賞,同時開設中國古代文學經典專題及寫作專題。
2.大學語文B
大學語文B主要面向全校理工類學生。大學語文B側重提高學生文學修養(yǎng)和語言感受及表達能力,在培養(yǎng)學生的人文精神和審美能力的同時提高學生寫作水平和漢語應用能力。大學語文B開設30課時,除經典文選的賞析,同時開設演講及科技寫作專題(畢業(yè)論文的撰寫)。
3.大學語文C
大學語文C主要面向全校外語類專業(yè)學生。大學語文C以開設古今優(yōu)秀文學篇章賞析為主,教學主要側重文學藝術的審美素質培養(yǎng)。大學語文C開設兩個學期60課時,第一學期大學語文C開設30課時,課程內容同大學語文A。第二學期大學語文C開設30課時,課程內容主要有古今優(yōu)秀篇章的鑒賞,同時開設外國文學專題及現(xiàn)代漢語知識專題。
4.大學語文D
大學語文D主要面向全校藝術類專業(yè)學生。大學語文D以開設古今優(yōu)秀文學篇章賞析為主,教學主要側重文學藝術的審美素質培養(yǎng)。大學語文D開設兩個學期60課時,第一學期大學語文D的課程內容同大學語文A。第二學期大學語文D開設30課時,課程內容主要有古今優(yōu)秀篇章的鑒賞,同時開設影視文學專題、文學藝術審美鑒賞專題。
大學語文課把授課對象分為文科、理工科、外語、藝術四個課型,并分別配以不同類型的專題課,而且在通識課平臺開設通識選修課:“《紅樓夢》鑒賞”、 “20世紀海外華人小說研究”、 “經典名著導讀”、 “本科生應用寫作能力培養(yǎng)”等。
針對四個課型,考試形式也各有不同。文科理科是作文筆試和上機考試,外語類專業(yè)第一學期是作文筆試和上機考試,第二學期則是紙介質考試,而藝術類專業(yè)第一學期和第二學期都是紙介質考試。通識課平臺開設的通識選修課則是隨堂開卷考試。
二、創(chuàng)新考試形式
? ?(一)客觀題機考與主觀題考試并行
大學語文教研室于2006年春季學期開始試行上機考試,文學基礎知識部分客觀題上機考試和紙介質主觀題考試并行。2007年起,為使教考分離的教改思想貫徹實施更為徹底,利用先進的現(xiàn)代化手段使考試內容設計更為科學、手段更為先進,剔除考試評卷中的人為因素,消滅人情分,使考試結果更趨公平合理。我們進行了上機考試的初步嘗試,經過三年多的反復試驗、整理,初步建立了機考單選題庫,在測試本科生文學基礎常識方面作了有益的嘗試。為確保此項工作成功,黑龍江大學信息科學與技術學院自主研發(fā)了在國內具有領先意義的帶有指紋識別功能的考試系統(tǒng)。我們在大學語文課上配合計算機考試中心采集了學生的指紋,上機考試時,考生在考場內進行指紋認定后,系統(tǒng)隨機為學生分配考場和機位。計算機根據試題庫中各部分試題的分值比例自動抽題組卷??忌谟嬎銠C規(guī)定時間內完成答卷,提交后,計算機完成成績評定工作。
這種考試模式受到了學生的普遍歡迎:他們認為相對于傳統(tǒng)的考試模式,機考題庫覆蓋面雖然更大,考試時間更為緊張,但考試內容設計科學,考試手段先進,考試結果剔除人為因素,更為公平合理。
(二)除作文外,主客觀題全部機考
與南開大學等大學語文教學改革先進院校相比,我們還有一定差距。我們又在考試模式方面進行更深層次的改革,實現(xiàn)全員上機考核的目標。相繼進行如下改革。
1.研究、建設《黑龍江大學本科生語文素養(yǎng)測試機考題庫》(電子文檔)
通過研究、建設《黑龍江大學本科生語文素養(yǎng)測試機考試題庫》(電子文檔),以期末上機考試形式考核學生文學常識、文學鑒賞能力,測驗學生課內外讀書的深度和廣度。
2.研究建設《黑龍江大學本科生寫作能力測試題
庫》(電子文檔)
通過研究、建設《黑龍江大學本科生寫作能力測試題庫》(電子文檔),以期中或期末隨堂作文形式考核學生的語文綜合運用能力——寫作能力。
3.繼續(xù)題庫建設
研究探討機考題庫的題型、題量,考核范圍,能力層次等問題。并擬利用寒暑假時間,前往國內大學語文教改先進院校實地考察其機考題庫設置、考核具體操作等技術性問題。相繼完成《黑龍江大學本科生語文素養(yǎng)測試機考題庫》(電子文檔)一期內容,即:設計并制作出可供2500—3000人循環(huán)上機考試使用的一期題庫(含兩次考試使用的子題庫)。
2012年全年,為機考題庫二期工程實施階段。本階段的主要任務是:在總結一期題庫的使用效果基礎上,對其進行二次調整。同時,開發(fā)并完成機考題庫的二、三期工程。2012年下學期,二期題庫投入使用。
? ?2013—2014年。修改二、三期題庫,完成四期題庫建設。完成四期題庫首輪運行。
(三)實現(xiàn)無紙化考試,教考分離
大學語文教研室教師多年的大學語文豐富教學經驗和近十年成功的教改實踐為考試改革奠定了堅實的專業(yè)基礎,提供了可資借鑒的經驗。近些年來大學語文文學常識部分教學內容的機考改革實踐經驗和已經完成的初期題庫建設工作為題庫的進一步建設和拓展奠定的扎實基礎。全部成員均參與完成黑龍江大學2009版及2013版人才培養(yǎng)方案修改,課題組已經獲得和完成省級、校級新世紀教改項目多項,發(fā)表教改類論文多篇。
信息科學與技術學院有關領導的鼎力支持大學語文上機考試,這些年來,負責機考的專業(yè)技術人員在組織全校大學語文部分考試內容機考方面進行了成功探索,積累了豐富的經驗。在已取得的成績的基礎上,教研室全體教師正在完善題庫建設,建設作文考試題庫。作文實現(xiàn)上機考試,將會給教師閱卷帶來便利,也能檢驗學生的計算機水平。這樣大學語文將達到全部無紙化考試,真正實現(xiàn)教考分離。
三、大學語文考試改革的意義
我們嘗試探索的考試內容改革以及考試方式的改革,至少在國內大學語文教學領域處于前沿位置,意義重大。
(一)考試內容科學合理
大學語文考試主觀試題和客觀試題相結合,既考核學生掌握知識的準確性,又考查學生文學鑒賞和文字表達的能力,為全面評價學生的綜合能力提供可信的參考和依據。一部分教學內容交由計算機考核,計算機隨機出題,每位學生進入機房后遇到的題都是不一樣的,互相抄襲作弊的可能幾乎為零。計算機隨機出題、評分,使考試內容更科學嚴謹,評分過程更少主觀意識干擾。
(二)受益面大,影響力廣
目前,黑龍江大學每年在校必修大學語文課程的本科生約為7000人,除去免修的文學院、新聞學院,加上藝術學院、外語類學生的第二學期大學語文課,每年必修大學語文的本科生約有6000人。上機考試可以減輕學生兩次考試的壓力,而且受益面大。
(三)節(jié)省人力與物力
在科學技術極其發(fā)達的今天,高等教育的教學設施與教學手段日益更新。充分發(fā)揮計算機在高??荚嚟h(huán)節(jié)的作用,是一項潛力極大的研究工程。
據我們目前掌握的相關資料,就大學語文課程而言,國內除南開大學建立了大學語文閱讀考試機考題庫、個別院校在嘗試大學語文課程考試全部實行機考或部分實行機考外,多數院校仍采用傳統(tǒng)的紙介質考試方式。
將目前的大學語文同一學期兩次期末考試(機考、紙考)合并為一次機考,可以節(jié)省大批監(jiān)考花費的人力物力,減輕教學管理部門及其他相關部門的壓力。
? ?(四)實現(xiàn)教考分離,考試更公平合理
傳統(tǒng)的紙介質考試方式帶來的一些人為弊端很難避免,全部實現(xiàn)計算機閱卷,剔除人為因素,沒有了人情分、印象分,使考試更公平合理。
(五)分層次考試科學合理
大學語文把課程分為文科、理科、外語、藝術四個課型,針對不同專業(yè)未來的就業(yè)途徑設計教學內容,再進行不同形式的考試。使學生具有較深厚的傳統(tǒng)文化底蘊和語言文學素養(yǎng),具有較強適應性和較寬的就業(yè)領域。真正做到學以致用,為社會輸送更合格更優(yōu)秀的人才。
綜合以上,隨著信息化時代的到來,黑龍江大學大學語文在考試內容和考試形式上都進行了科學合理的改革。尤其是上機考試的改革,是考試形式的新突破,不但將在全校范圍內極大地革除傳統(tǒng)考核方式的某些弊端,而且也將走出一條現(xiàn)代高等教育本科生文化基礎課考核工作的新路子,這對人才培養(yǎng)和課程建設都有著重要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