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寒凌
首因效應也稱第一印象效應,或先入為主效應,首因效應作用最強,持續(xù)時間也最長,比以后得到的信息對事物整個印象產生的作用更強。因此很多人都非常重視首因效應。李鎮(zhèn)西老師在《做最好的班主任》一書中重點介紹了如何第一次確立班委會、第一次給學生安排座位、第一次家長會、第一次主題班會、第一次組織活動……總之,非常重視第一次,這也說明首因效應對學生的作用是非常強的。
記得我們班的學生在四年級時,都是十一二歲的年齡,對于“談戀愛”是比較朦朧憧憬的,但他們還是不十分明白。在學生的一次告狀中聽到“×××”和“×××”怎么樣了?!啊痢痢痢毕矚g“×××”的聲音,一次次的告狀都涉及男女同學的相處。自己在生氣的同時也在想:這種現(xiàn)象必須及時處理,否則后果不堪設想。怎樣才能處理好男女同學的關系,使他們不走進青春期的誤區(qū)呢?正好周五的班會學校沒有確定主題,我決定利用這次班會的時間讓同學們討論一下:男女同學怎樣相處?在開班會時我沒有批評誰,而是告訴同學們,什么是責任,什么是義務。他們現(xiàn)在應該做的事情是什么。同時我還說我們這個班就是一個大家庭,男女同學互相喜歡是正常的,因為我們是兄弟姐妹。老師是女生,可是喜歡班里的每一個男同學,也喜歡每一個女同學。接下來我讓每個人都談談自己的想法,特別是那幾個傳播流言的孩子。自己也不知道這種做法是否正確,但這次班會后,孩子們對男女生正常接觸這種現(xiàn)象已不再特別敏感,他們都能正確對待了。
當學生的不良行為第一次出現(xiàn)時,包括犯錯誤的同學在內的學生都在觀望——老師對這種行為的態(tài)度和處理方法。老師的態(tài)度和處理方法決定了這種不良行為的發(fā)展趨向。因此,我們老師一定要防微杜漸,在問題首次出現(xiàn)的時候就要妥善處理。
在平時的教學中,只要我們班有新同學轉入,我都會在全體同學面前找出并夸獎他的優(yōu)點,讓所有的同學都鼓掌歡迎他,并囑咐學生和新來的同學一起做游戲。我這樣做的目的就是在第一次的接觸中使新轉入的學生留下良好的第一印象,沒有恐懼,使他以后更信服我的教育。而事實也證明我們班新轉入的學生都能很快地融入集體當中,對我的教育也是非常信服的。
編輯 魯翠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