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苗
音樂教育屬于藝術教育,與一般學科有著較大的差別。一般學科多采用班級式的集體教學,教學中學生主動性差,師生互動性小,通過信息技術的整合,改進了這些不足,學生利用信息技術平臺自主地學習,學習主動性提高了。音樂教育一般都是采取個別化教學模式,教師以學生個體的學習發(fā)展為研究方向,對學生進行針對性的個別化指導,學生原本就是學習的主體和主動行為者,教師起教學設計和學習輔導作用。以此,在教育信息化的過程中,人們往往著重在一般學科上,而音樂教育會受到忽略。很多音樂教師也認為信息化整合與自己關系不大,信息化教育無非就是教學時用一下錄音及音響設備而已。
如何使音樂課發(fā)揮它應有的作用,除了提高教師的專業(yè)素養(yǎng)以外,最重要的是信息化引領音樂學科教學,激發(fā)學生對音樂課的興趣。
1.信息化技術引領音樂教學
信息技術的使用使音樂教學改變了以往教師只能用單一的“教師唱——學生跟”的教學方式,眾多的視聽咨詢大大開闊了學生的音樂視野。學生對音樂內容多樣性得到了較為全面的了解,進一步激發(fā)了學生對音樂課程的學習興趣。怎樣找到學生學習音樂的興趣點是上好音樂課的關鍵。調動和增強學生學習興趣的方法和途徑是多種多樣的,但運用信息技術、電教媒體是現(xiàn)代教學的一種最為有力、最為有效的手段?,F(xiàn)代信息技術以其視聽結合,聲像一體,報象性強,信息量大,資源寬廣等優(yōu)點,為學生提供了更為直觀、更為動聽且多彩生動的音、像畫面,使得音樂變得更具有形象性和情境性,更有利于調動學生的感官刺激,從而有力地吸引學生的注意,誘發(fā)他們的認識興趣,把他們帶到趣味橫生的音樂情境中,感知音樂、理解音樂。
2.信息化技術教學的應用
對音樂教育的信息化認識上的誤區(qū)在于:一是思想認識上的狹窄,只看到自己所教的舞蹈、聲樂等專項課程,沒有看到學生發(fā)展的全面性;二是對現(xiàn)代信息化的認識不足,不清楚音樂教育的信息化有哪些內容,會對音樂教育今后帶來什么樣的影響;三是很多學校的信息化建設步伐較慢,特別是音樂教育更為滯后,影響了部分教師對信息化教學的積極性。因此,音樂教育的信息化建設和發(fā)展必須從兩個大的方面入手:一是音樂教育環(huán)境的信息化;二是音樂教師本身的信息化。
一、音樂教育環(huán)境的信息化
信息化教學環(huán)境的特點歸納起來有:教學過程的智能化、信息顯示的多樣化、信息處理的數(shù)字化、信息傳輸?shù)木W絡化、信息存儲的光盤化、交互界面圖形化。
從宏觀的角度看,音樂教育的信息化環(huán)境與一般學科基本是一樣的,但具體的建設中又有其特殊性。
二、音樂教師本身的信息化
1.信息化時代為教師教書育人賦予了新的含義
信息化教學環(huán)境的完善,一方面為我們教師隊伍的建設、教學的改革帶來了機遇;另一方面,也為教學的要求、教師自身的素質帶來了挑戰(zhàn)。信息社會將改變學生學習模式的性質。聯(lián)合國教科文組織提出21世紀教育的四大支柱,即學會求知、學會做事、學會做人、學會共處。信息技術為教育提供了多元化的信息渠道,一個人獲取必要知識所花費的時間越來越短,教師將有更多的時間和精力,去關注學生個性、品格的培養(yǎng),注意培養(yǎng)學生健康的心理,及時清除心理障礙,指導學生養(yǎng)成高尚的情操、健全的心理,增強學生適應社會和服務社會的能力。
2.作為現(xiàn)代的教師必須具備一定的信息素養(yǎng)
信息素養(yǎng)應包括三個層面:文化素養(yǎng)(知識層面)、信息意識(意識層面)以及信息技能(技術層面)。信息素養(yǎng)的教育注重知識的創(chuàng)新,而知識的更新是通過對信息的加工得以實現(xiàn)的。因此,把紛雜無序的信息轉化成有序的知識,是教育適應現(xiàn)代化社會發(fā)展需求的當務之急,是培養(yǎng)信息素養(yǎng)首要解決的問題,即文化素養(yǎng)(知識層面)與信息意識(意識層面)的關系問題。
信息技術應用技能是信息素養(yǎng)的重要構成,是現(xiàn)代教師必須掌握的教學技能基礎。盡管多數(shù)音樂教育的教師計算機能力基礎較差,但信息化發(fā)展的趨勢迫使每一位教師對此不得回避和退讓。教師必要的信息能力包括:基本的信息能力有信息系統(tǒng)(計算機系統(tǒng))的操作能力,簡單的文字處理能力等;進一步的要求包括有信息采集的能力、信息通訊的能力、信息組織與表達的能力、信息加工處理的能力、信息系統(tǒng)的分析與查錯能力、對于信息系統(tǒng)與信息進行評價的能力、信息結果的分析與報告能力。
3.信息技術與音樂教育課程的整合
信息技術與音樂學科整合,就是充分地利用有限的設備和資源,把信息技術完美地融合到音樂學科中去,讓信息技術從學生學習的對象轉變?yōu)閷W習的工具,發(fā)揮信息技術在學生自主學習、主動探究、合作交流等方面的優(yōu)勢,努力創(chuàng)建網絡環(huán)境學生自主學習的方式,極大的激發(fā)了學生學習音樂的興趣,改變了學習的方式,使學生由一個被動的學習者變成了一個主動的參與者,體現(xiàn)了音樂教育面向全體學生的要求,也提高了學生對音樂的審美能力,充分體驗了蘊涵于音樂中的美和豐富的情感,使音樂藝術凈化心靈、陶冶情操、啟迪智慧的作用和功能得到充分的發(fā)揮,也有利于學生養(yǎng)成健康、高尚的審美情趣和積極樂觀的生活態(tài)度,為其終身熱愛音樂、熱愛藝術打下良好的基礎。因此,利用信息技術可以構建豐富多彩的課堂,實施高質量和高效率的音樂教育。由此可見,將信息技術與音樂學科整合對于深化音樂學科教學改革,提高教學效率以及培養(yǎng)學生的整體素質和全面能力都具有重要的意義。
在實施整合的過程中,教師可以靈活采用如下基本方法策略:在利用信息化學習環(huán)境和資源的大前提下,可以錄音或視頻播放等手段創(chuàng)設情境,培養(yǎng)學生收集整理信息的能力;借助其內容豐富、多媒體呈現(xiàn)、具有聯(lián)想結構的特點,激發(fā)學生的創(chuàng)造精神和實踐能力;借助人機交互技術和參數(shù)處理技術,建立虛擬學習環(huán)境,培養(yǎng)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和合作精神.
綜上所述,信息技術與音樂學科整合,無疑將是信息時代中占主導地位的課程學習方式,必將成為二十一世紀學校教育教學的主要方法,符合音樂教育改革的發(fā)展。但把信息技術與音樂學科整合,切不可喧賓奪主,本末倒置,教師要時刻切記,信息技術與音樂學科整合,是為音樂教學服務的,而不能把學生的興趣引導信息技術上來了,而離音樂越來越遠了。
信息技術使得音樂教學得到革命性的發(fā)展,教學資料井噴式的增加,教學手段和教學資源多元化發(fā)展,深層次地改變了傳統(tǒng)的音樂教學模式,加快新的音樂課程建設,加速音樂教學方式的改變。信息化技術使音樂這門聽覺藝術由抽象的感知經過一系列處理而變得通俗易懂,更具形象化。學生學習過程中,音樂信息技術的輔助,學習興趣得到激發(fā),音樂的感受、想象、表現(xiàn)、創(chuàng)造等素質都得到了進一步的提高。怎樣運用好信息化技術是擺在我們這一代音樂教育工作者面前的新課題,是音樂教育改革的重要內容。我們必將與時俱進,深入探究信息技術整合的規(guī)律,為今后的教育工作摸索出新的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