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守娟+張潔
摘要:分析塑料礦泉水瓶的特點及在6個實驗中的妙用。對實驗裝置及儀器的組裝進行了說明,介紹實驗的過程、原理及實驗特點與作用。通過實驗,啟發(fā)學生利用生活中易得的物品替代市售的化學儀器開發(fā)完成創(chuàng)新實驗、微型實驗和家庭小實驗,對于彌補實驗條件的不足、豐富化學實驗內(nèi)容、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精神和實踐能力大有裨益。
關鍵詞:初中化學;塑料礦泉水瓶;實驗改進
文章編號:1005-6629(2015)11-0069-04 中圖分類號:G633.8 文獻標識碼:B
在初中化學實驗教學中,許多學校由于學生人數(shù)多,實驗室少,導致有些課本、課外探究實驗無法在實驗室里進行。想發(fā)動學生自主進行微型實驗,則由于實驗儀器缺乏等原因,也不能順利實現(xiàn)。如果用生活中的物品代替實驗儀器進行實驗,就可以滿足學生進行探究實驗的愿望。根據(jù)初中化學教學的實際,探究了塑料礦泉水瓶在化學實驗教學中的一些具體的應用。
1 驗證二氧化碳水溶性及其與氫氧化鈉溶液的反應等實驗裝置
1.1實驗用品
300mL塑料礦泉水瓶一個、橡皮塞一個、10mL注射器一支、塑料小藥匙一個;氫氧化鈉固體0.4g、10%稀鹽酸4mL
1.2實驗裝置及儀器的組裝說明
(1)將塑料小藥匙的柄嵌入橡皮塞中,將注射器的針頭插入橡皮塞,用橡皮塞塞緊瓶口(如圖1所示)。
(2)在塑料瓶中集滿二氧化碳氣體,塞好橡皮塞,將瓶正放在桌面上。用注射器吸取約4mL10%稀鹽酸,將注射器針頭插入橡皮塞中。
1.3買驗過程
(1)通過擠壓瓶身觀察注射器活塞的移動來檢查裝置氣密性。
(2)向小藥匙中放入0.4g氫氧化鈉固體,塑料瓶中集滿二氧化碳氣體。打開橡皮塞,向塑料瓶中倒人約60mL水,塞好瓶塞,振蕩,觀察到塑料瓶微微變癟。
(3)將塑料瓶倒置,晃動瓶子,觀察到瓶子更癟。
(4)用注射器吸入稀鹽酸并注入瓶中,觀察到瓶子又鼓起。
1.4提示和說明
向瓶中倒入水后,二氧化碳溶于水,瓶中壓強減小,但1體積水只溶解1體積二氧化碳,所以瓶子只是略微變癟。將瓶子倒置后,氫氧化鈉溶于水,并與二氧化碳反應,生成碳酸鈉和水,瓶內(nèi)氣壓進一步減小,大氣壓把瓶子壓癟;當向瓶中注入稀鹽酸時,鹽酸與碳酸鈉反應產(chǎn)生二氧化碳氣體,導致瓶中壓強增大,瓶子又鼓起。
1.5特點與作用
本實驗是利用塑料瓶遇外力易變形的特點,通過化學反應改變瓶內(nèi)壓強使塑料瓶發(fā)生形變。實驗現(xiàn)象明顯,實驗材料易得,操作簡便,趣味性強,且裝置可重復使用。
2 電解水的裝置
2.1實驗用品
去底的塑料礦泉水瓶一個、多用塑料滴管兩支、干電池4節(jié)、導線若干、電鍵一爪、大頭針兩枚;水、稀氫氧化鈉溶液
2.2實驗裝置及儀器的組裝說明
(1)將一500mL的塑料瓶去底,將其瓶蓋換為橡皮塞。將四節(jié)干電池與導線、電鍵按圖2連接好,并使兩根導線穿過橡皮塞分別與兩個大頭針相連。
(2)在瓶中放人兩支去底的等體積的多用塑料滴管,在滴管的尖嘴處分別夾一彈簧夾。將大頭針分別插在滴管底部作電極。
2.3實驗過程
(1)用鐵架臺將整套裝置固定。在礦泉水瓶中裝水,直到滴管中的水滿(可用彈簧夾限制滴管中水的高度),在水中滴入5滴氫氧化鈉溶液。
(2)接通電路,開始電解水。
2.4提示和說明
水中加入氫氧化鈉溶液是為了增強水的導電性,隨著水的電解,滴管中排出的水進入瓶中,防止因生成氣體滴管中壓強增大而使滴管爆裂。打開彈簧夾,既可檢驗氣體,也可收集氣體,還可以直接用氣體進行性質(zhì)實驗。
2.5特點與作用
本實驗利用了礦泉水瓶又長又細,容易固定滴管;瓶身透明,便于觀察實驗現(xiàn)象;不易破損,便于攜帶等特點。實驗操作簡便,現(xiàn)象明顯,實驗安全可靠,能直觀地呈現(xiàn)電解的全過程。
3 探究微觀粒子運動的裝置
3.1實驗用品
內(nèi)壁擦過洗潔精且已晾干的塑料礦泉水瓶一個(550mL)、5mL注射器兩支、與瓶高度相近的塑料管一根、透明膠帶、用紫色石蕊試液浸泡過的紫色小紙花若干;濃氨水、濃鹽酸
3.2實驗裝置及儀器的組裝說明
(1)在1個550mL塑料瓶內(nèi)壁涂抹洗潔精后晾干。在一根塑料管上固定一些用紫色石蕊試液浸泡過的小花,將此塑料管和小花放入塑料瓶中,擰緊瓶蓋正放在桌面上(實驗裝置如圖3所示)。
(2)用兩支注射器分別吸取0.5mL濃鹽酸和1mL濃氨水備用。
3.3實驗過程
(1)用注射器從瓶底向瓶中注入濃鹽酸,拔出注射器,立即用透明膠堵住小孔。觀察到紫色的紙花由下到上依次變紅。
(2)過一會兒再用注射器從瓶底向瓶中注入濃氨水,拔出注射器,立即用透明膠粘住小孔。觀察到瓶中有大量白煙,紅花逐漸變藍。
3.4提示和說明
紫色石蕊遇酸變紅,遇堿液變藍。從瓶底部注入濃鹽酸時,由于氯化氫分子由下往上運動,接觸到紫色石蕊試液浸泡過的小花,形成鹽酸,紙花由下往上逐漸變紅。當從瓶底注入濃氨水時,由于濃鹽酸和濃氨水都具有強揮發(fā)性,它們揮發(fā)出來的氯化氫氣體與氨氣反應生成白色固體氯化銨(煙)。氨分子自下而上運動,使花變藍。由于瓶內(nèi)壁涂抹了洗潔精,不會附著水霧。
3.5 特點與作用
本實驗利用了礦泉水瓶透明、瓶壁上涂抹洗潔精后水霧不易附著,容易觀察現(xiàn)象;瓶身質(zhì)軟,注射器的針頭能直接插入;瓶子密閉性好,氣體不易散失;塑料材質(zhì)耐腐蝕等特點。通過直觀的現(xiàn)象,形象地說明了分子的運動情況,有效地幫助了學生觀察和了解微觀粒子的運動。
4 二氧化碳制取和性質(zhì)實驗的聯(lián)合裝置
4.1實驗用品
500mL塑料礦泉水瓶一個(用燒熱的玻璃棒在瓶兩側(cè)各穿一個小孔,一高一低)、橡皮塞一個、銅絲一根、絲襪一只、無色透明玻璃小藥瓶一個;稀鹽酸、石灰石、澄清石灰水;藍色石蕊試紙兩條(一濕一干)、蠟燭兩支(一高一矮)
4.2實驗裝置及儀器的組裝說明
(1)在塑料礦泉水瓶的一側(cè)距離底部1/3處穿一小,在另一側(cè)距離瓶口1/3處穿一小孔(見圖4)。
(2)在一個透明的玻璃小藥瓶中倒入約1/3體積的澄清石灰水,用雙面膠將一干、一濕兩張藍色石蕊試紙粘在小藥瓶上,將小藥瓶用線綁住懸于塑料礦泉水瓶中。
(3)將礦泉水瓶的塑料蓋換成橡皮塞。在橡皮塞上穿一根銅絲,銅絲的一端綁一只內(nèi)裝石灰石的絲襪,將絲襪放入瓶中,塞好橡皮塞。
(4)在瓶外放兩支點燃的蠟燭,蠟燭的火焰分別正對瓶上的兩小孔。
4.3實驗過程
(1)在瓶中倒入30mL 10%稀鹽酸,按壓銅絲,使石灰石與稀鹽酸接觸,反應開始。
(2)隨著瓶中冒出氣泡,觀察到濕潤的藍色石蕊試紙變紅色,干的試紙無明顯現(xiàn)象;小藥瓶中澄清石灰水變渾濁;瓶外下層蠟燭先滅,上層蠟燭后滅。
4.4提示和說明
通過推拉銅絲使反應隨時發(fā)生,隨時停止;二氧化碳與水反應生成碳酸能使?jié)駶櫟乃{色石蕊試紙變紅;二氧化碳與氫氧化鈣反應生成碳酸鈣,使澄清石灰水變渾濁。由于二氧化碳不燃燒亦不支持燃燒,密度比空氣大,蠟燭自下而上熄滅。
4.5特點與作用
本實驗利用礦泉水瓶熱塑性好,易穿孔;容積較大,可以一次制取較多量氣體;彈性好,強度較大不易破裂;密閉性好,氣體不易泄露;耐酸堿腐蝕等特點。將制備和性質(zhì)實驗巧妙組合,增強實驗的連貫性,簡化實驗操作,節(jié)約時間,且便于對比實驗現(xiàn)象。
5簡易滅火器實驗裝置
5.1實驗用品
500mL塑料瓶1只、“棒棒冰”外殼一個;白醋50mL、飽和小蘇打溶液50mL
5.2實驗裝置及儀器的組裝說明
(1)在距離塑料瓶口約2cm處用燒熱的玻璃棒燙一小孔。
(2)在塑料瓶中倒入50mL飽和小蘇打溶液。在“棒棒冰”外殼里倒入50mL白醋,將“棒棒冰”外殼放入塑料瓶中,蓋好瓶蓋(實驗裝置圖如5所示)。
5.3實驗過程
將塑料瓶倒轉(zhuǎn),兩種液體接觸,可觀察到液體和泡沫一起從小孔處急劇噴出,覆蓋在燃燒物上使燃燒停止。
5.4特點與作用
本實驗利用了礦泉水瓶有一定的彈性,能承受瓶內(nèi)一定壓力;瓶身質(zhì)軟可以插孔;質(zhì)輕容易移動,便于攜帶的特點。
6 氧氣、氫氣、二氧化碳等氣體的制取和性質(zhì)實驗的普適裝置
6.1實驗用品
500mL塑料瓶一只、橡皮塞一個、線一根、棉紗布包一個、膠皮管一根、20mL注射器兩支;石灰石或鋅?;蚨趸i等固體若干、稀鹽酸或稀硫酸或過氧化氫溶液等
6.2實驗裝置及儀器的組裝說明
(1)將塑料瓶的蓋子換成橡皮塞;在小棉布包中放入制氣體需要的固體,用線綁住小布包,把小布包放入塑料瓶中,塞緊橡皮塞。
(2)在一支注射器中吸入制氣體需要的液體(根據(jù)制取氣體的量決定液體量);在另一支注射器中吸入吸收尾氣所用的液體。
(3)用熱玻璃棒在瓶的近上部壁上穿一個小孔,將一根膠皮管插入小孔,用透明膠將小孔周圍密封(見圖6)。
6.3買驗過程
(1)檢查裝置氣密性。橡皮塞上未插注射器時,將膠皮管一端放入水中,擠壓瓶身,從有無氣泡冒出,判斷裝置氣密性是否良好。
(2)通過拉動細線,讓小布包接近瓶底。將注射器的針頭插到橡皮塞上,將液體注入瓶中,固液接觸,反應開始。
(3)膠皮管收集需要的氣體,做性質(zhì)實驗或備用。
(4)實驗完畢,拉動細線,固液分離反應停止。
(5)如果所制取的氣體對環(huán)境有污染,可將另一只注射器中的液體注入瓶中與氣體反應,消除污染。
6.4特點與作用
本實驗利用了塑料瓶隨處可見、便宜易得、可塑性強、耐腐蝕、不易碎、容積較大可以連續(xù)制取較多量氣體的特點。學生可自己在家里制取氣體或在教室里做探究實驗,十分方便。
塑料礦泉水瓶在化學實驗中的應用還有很多,如它可當細口瓶用,盛放液體藥品;利用有多個小凹的底部代替點滴板同時完成多個實驗,既可對比現(xiàn)象,又可節(jié)約藥品;將在瓶口塞一個帶尖嘴導管的橡皮塞可做洗瓶;瓶子剪成兩半,用瓶的上半部可制作簡易凈水器;用瓶的下半部可做氫氣、甲烷或是面粉的爆炸實驗等等??傊踔谢瘜W課本中大部分實驗均可以用到礦泉水瓶,學生開發(fā)的課外小實驗中,它也是必不可少的“儀器”。
初中化學實驗教學中,如果能就地取材,引導學生分析生活中常見物品和化學實驗儀器的相似之處,大膽試用生活中的物品代替實驗儀器進行微型實驗和家庭小實驗,會降低實驗難度,節(jié)約實驗成本,提高學習效率。尤其是啟發(fā)實驗條件較差的學校開展更多的學生實驗,對課本實驗進行有效補充和拓展。通過這類實驗,學生的學習由課堂內(nèi)延伸到課堂外,由學科學習擴展到實際生活。學生的認知由淺入深、由被動到主動,從而激發(fā)學生的求知欲望,有效地提升學生的學科素養(yǎng),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精神和實踐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