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甜
【關(guān)鍵詞】數(shù)學課堂 動態(tài)生成三角形的內(nèi)角和
【中圖分類號】G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0450-9889(2015)10A-0025-01
葉瀾教授曾提出:“要用生命的高度,用動態(tài)生成的觀點來看待課堂教學?!笨梢姡n堂教學中的動態(tài)生成關(guān)系到整個課堂教學的生命。師生是課堂互動的兩個主體,在課堂教學中學生的學習不是約定俗成的,而是在學生和學生之間、學生和教師之間相互交流,心靈、情感融合溝通的過程。在這一過程中,教師要善于捕捉課堂上形形色色的動態(tài)生成信息,跳出備課預設的思路,靈活應變,從而使課堂教學超越預定目標,變得異彩紛呈。
一、充分預設,為促進課堂生成創(chuàng)造機會
“凡事預則立,不預則廢。”預設是課堂教學的基本要求。教師要有計劃、有目的地制定教學目標,創(chuàng)設有利于學生活動的問題情境,并且要預設在課堂中會引起哪些因素變化,會生成哪些新的資源。預設可以更好地發(fā)揮教師主導、學生主體的作用,從而為促進生成創(chuàng)造更多的機會。
例如,在教學《三角形的內(nèi)角和》時,筆者先讓學生自己畫出一個三角形,然后用量角器測出每個內(nèi)角的度數(shù)并算出內(nèi)角和。在操作過程中有一名學生提了一個問題:“為什么我們畫的直角三角形的形狀大小都不一樣,但測量出來的內(nèi)角和都是180度?”筆者已經(jīng)預設到學生可能會提出這樣的問題,因而立即抓住這個問題,引導學生用剪一剪、拼一拼的方法,再試著量一量直角三角形的三個內(nèi)角和是不是180度。最后,學生通過實踐得出結(jié)論:任意一個直角三角形的內(nèi)角和都是180度。在這個基礎之上,筆者再引導學生提出問題:那么,其他三角形的內(nèi)角和呢?是不是任意一個三角形的內(nèi)角和都是180度?并讓學生用自己喜歡的方法去實踐操作(如任意畫出一個銳角三角形和鈍角三角形,或者把三角形每個內(nèi)角撕下來再拼湊起來,或用量角器量出每個內(nèi)角的度數(shù)再算出他們的內(nèi)角和)。通過一系列的操作,學生最后得出:任意一個三角形的內(nèi)角和都是180度。這樣,充分利用學生操作過程中生成的信息來提升理性上的認識,就能更好地提升學生的思維品質(zhì)。
二、善于傾聽,敏銳捕捉課堂中有價值的因素
傾聽本身就是處理教育事件中的藝術(shù)和智慧的源泉。學生的反應,哪怕是不經(jīng)意的一句話,也都反映了學生的思維結(jié)果和認知進程。因此,在課堂教學中,教師要注意傾聽學生的反應,通過觀察、辨別、判斷、選擇,及時發(fā)現(xiàn)有價值的因素,并據(jù)此靈活調(diào)整教學預案,“以學定教”,促進教學智慧的生成。
例如,教學《圓的周長》一課時,某教師出示這樣一道題:“地面上有一個底面半徑為0.5米的圓柱形車輪。如果要將這個車輪滾過6.78米,要滾動幾圈?”學生運用圓周長的知識,計算出要滾6.78÷(2×3.14×0.5)≈2.16(圈)。這時,有一名學生在下面嘀咕:“我們平時都是把車輪滾到墻角的。”教師聽到了這名學生的嘀咕,立即引導學生思考:“如果這個車輪離墻角的距離是6.78米,滾到墻角要滾幾圈?”學生因此陷入了沉思。該教師抓住契機,引導學生畫出形象圖形。通過畫圖,學生直觀地看出,如果有墻擋著,最后一個半徑的距離不用滾,滾動的圈數(shù)是(6.78-0.5)÷(2×3.14×0.5)=2(圈)。可見,教師善于傾聽,敏銳地捕捉課堂中有價值的因素,并靈活應用,就能使課堂更有價值。
三、隨機應變,生成精彩的課堂
小學生想象力豐富,思維活躍,教師的預設難以預見他們回答問題的種種可能。因此,教師不應拘泥于預設的教學程序,而應獨具慧眼,及時捕捉生成性資源,并納入課堂教學中,讓他們充分地交流、探究,使學生學得生動活潑。
例如,教學《認識梯形》時,筆者讓學生說說梯形與平行四邊形有何區(qū)別。一名學生說:“它們的高相等?!边@個學生的回答立即引起了其他同學的哄堂大笑,也讓筆者感到十分意外,因為我問的是兩個圖形的區(qū)別,但這個學生卻說了它們的共同點,而且還是一個錯誤的認識。對此,筆者并沒有簡單處理,而是認為他沒有聽清問題,說:“大家不要笑,這位同學可能沒有聽清楚老師的問題,不過,他提出的這個問題同樣值得我們思考:同學們認為梯形和平行四邊形的高相等嗎?”這時,一名學生立即站起來說:“不可能,如果兩個圖形的大小不一樣,比如梯形很大而平行四邊形很小,他們的高怎么可能一樣呢?”原先那個同學反駁道:“可是我在家做過,把兩個完全一樣的梯形拼成平行四邊形時,他們的高是同一條,就是一樣的?!焙芸煊钟衅渌瑢W站起來說:“有的梯形和平行四邊形的高是相同的,有的是不同的?!痹趯W生充分討論后,筆者小結(jié):“你們說的都對,這其實是一般和特殊的關(guān)系。在一般情況下,梯形和平行四邊形的高是不同的,但也存在個別梯形和平行四邊形的高相同的情況,不僅是這兩種圖形,其他圖形之間也是這樣的關(guān)系?!边@次討論,不僅及時糾正了那個學生的錯誤思維,也對全班學生進行了教育,使他們對一般和特殊的關(guān)系有了新的認識。
綜上所述,課堂教學應該是師生之間、生生之間相互交流與探索的過程。課堂的“動態(tài)生成”強化了教師的教學個性和教學技能,同時也讓學生的思維得到了發(fā)展。
(責編 黎雪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