葛良一
我國正統(tǒng)史書大凡都將秦始皇與暴君等同,并羅列諸般事實予以佐證。我拜讀孫皓暉所著《大秦帝國》后,又查考歷史典籍,誠覺其蒙冤過甚,實有必要為之正名。
言及秦始皇的焚書坑儒,鮮有人對之做深入分析。郭沫若先生曾為始皇帝正名道:“焚書之用意是為統(tǒng)一思想,統(tǒng)一文字。且始皇帝焚書并不多,書多藏官家,民間并不多。焚書最多實為西楚霸王,焚秦宮三月不絕,何能歸罪于始皇耶?所謂‘坑儒,其實是坑了460個以‘長生不老之說哄騙秦始皇的騙子?!逼鋵嵲诋敃r,凡是念書耍嘴皮子的皆定義為儒生,所以所謂的460名儒生中真正的孔孟傳人恐是不多。也因了儒家與秦之世仇(秦自商鞅以降尊奉法家,與儒家格格不入),孔孟之后,有人干脆不顧事實報復(fù)性地大肆渲染,故意將當時之事訛傳成恐怖事件也未為可知啊。其實秦始皇以至秦二世身邊一直有嫡傳的孔孟弟子做博士,始皇帝未將這等最為正宗的孔孟之徒“坑”掉,反倒對那些蝦兵蟹將大動干戈?太不合理。
在始皇帝當政的短短37年間,誅滅六國統(tǒng)一天下,統(tǒng)一貨幣,統(tǒng)一度量衡,統(tǒng)一文字,形成完備的中央集權(quán)制,將中國古典文明推入了一個巔峰。秦始皇能完成如此偉業(yè),因由何在?我想,除卻其個人的超凡能力之外,整個國家、整個朝廷,君臣無猜、上下同心是其中關(guān)鍵性的因素!可以想見,若是君主殺伐無常、刻薄少恩,便極難形成這種君臣一心、辦事效率極高的良好氛圍。
秦始皇信奉法家之“暴力萬能論”和“君主極權(quán)論”嗎?誠然,秦始皇終其一生深受法家思想影響,然法家從未有過“暴力萬能”之說。法家代表人物商君曰:“法以愛民?!庇衷唬骸皻⑷瞬粸楸p人不為仁;刑無等級,自卿相、將軍以至大夫、庶人,有不從王令、犯國禁、亂上制者,罪死不赦?!边@些法家核心思想哪里透露出了暴力萬能論?而所謂法家之“君主極權(quán)論”,則不免牽強附會,使人莞爾。春秋戰(zhàn)國之時乃大爭之世,弱肉強食是不變的鐵律,各國君主無一不渴望強權(quán)強國,將君主極權(quán)這一廣而泛之的認識歸咎于法家,歸咎于始皇帝,殊欠公允。后世“獨尊儒術(shù)”兩千余年的封建王朝,都無一例外地也繼承了君主極權(quán)傳統(tǒng),將“君主極權(quán)論”歸于法家的發(fā)明、始皇帝的專利,其謬不言自明。
還有人評判秦始皇“徭役沉重”。若說阿房宮、驪山陵、長城等的建造均是傷民舉動,那么當年明成祖朱棣建造紫禁城動用了上百萬人力,也未聞有何罵聲,為何呢?況且始皇帝的主要大型建筑工程皆是由民生及防御的角度出發(fā)的:直道、馳道、長城、靈渠等,哪一樣不具有極高的經(jīng)濟與軍事實用價值?也正是因為如此,才有可能“上農(nóng)除末,黔首是富”,“普天之下,摶心揖志”。我認為,不客觀地展望這些不朽功業(yè)的文明意義,只是臆斷地參考儒家典籍便大罵秦時徭役沉重,是不適宜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