卜銘
摘 要:初中英語課文教學是培養(yǎng)學生閱讀能力的一個關鍵環(huán)節(jié)和重要手段,而英語閱讀能力的培養(yǎng)關鍵在于教師的“導”和學生的“讀、練”。整體閱讀教學,改變了傳統(tǒng)的課文教學模式,極大地調(diào)動了學生學習英語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明顯地提高了學生英語閱讀的能力。
關鍵詞:英語 課文教學 整體閱讀 閱讀能力
中圖分類號:G633.41 文獻標識碼:C 文章編號:1672-1578(2015)12-0115-01
1 整體式英語課文教學的意義
英國著名教學法專家韋斯特(Michael West)認為:“教授英語的基本任務,首先是培養(yǎng)直接閱讀能力”。閱讀本身就是語音、詞匯語法結構以及文化背景知識等的綜合運用,亦是學生實踐英語的一項獨立活動。因此,對學生來說,提高閱讀水平、培養(yǎng)自學能力是一個學習方法的問題;而對教師來說,如何成功有效地組織閱讀教學,更好、更快地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卻又是一個教學方法問題。從研究學生的學法入手,探討和嘗試的整體式閱讀教學模式正是這兩者的有機結合和辯證統(tǒng)一。
2 整體的教學操作要領和實例
2.1課文的巧妙導入
課文的導入,實質(zhì)上就是課文最初呈現(xiàn),巧妙而恰當?shù)膶肽芟嚷晩Z人,使學生在心理上和知識上做好學習上的必要準備,針對中學英語教材課文類型較多的特點,我們采用靈活多樣的導入方法,例如直觀導入法,事件或故事導入法,自由交談或討論導入法等,但要注意時間不宜過長,3~5分鐘為宜。其實,“導”無定法,英語教師應仔細琢磨,認真準備,靈活運用合適的導入方法,如教牛津初中英語赫本這篇文章時,筆者使用了單詞和圖示導入法。首先引領學生學習了幾個生詞:beauty, charity, play, movies。然后將圖展示給他們,并與學生一起用剛學的詞來完成圖表后,學生迫不及待地翻開書去了解更多的關于“what did she do as well as why is she great?”的知識。
2.2閱讀過程的正確引導
過去我們對閱讀是交際活動這個概念認識不夠,因而在課文教學中重語言形式,輕語言內(nèi)容。而閱讀課教學的目的是為了培養(yǎng)閱讀能力而不是僅僅為了教授語法和詞匯。我們應該通過閱讀課的教學鍛煉學生獵取信息的能力,分析篇章結構的能力。因此閱讀課的教學過程按“整體、局部、整體”的方法指導學生進行整體閱讀和訓練。
2.2.1淺層閱讀,整體上了解課文大意和輪廓
這一步,采用泛讀或略讀(Extensive reading)的方式,引導學生快速通讀全文,了解課文的大意和中心思想,讓學生“見之森林”,知其概貌。例如教牛津初中英語8B Gulliver in Lilliput時,圍繞課文大意設計了如下整體理解訓練題:what is the main sentence of each paragraph?又如教seasons時,我采用了判斷的形式(True or False):這樣訓練可培養(yǎng)學生歸納和概括信息的能力。
2.2.2深層閱讀,局部了解課文的主要情節(jié)和要點
這一步,采用精讀或細讀(Intensive reading)的方式引導學生仔細閱讀課文,抓住情節(jié)掌握要點。幫助學生掌握課文的段落結構,分析各段之間的邏輯關系,幫助學生準確理解人物性格、事實原因、事物發(fā)展規(guī)律、作者的觀點以及文章字里行間的深層含義。
為達到以上目的,教師教師可嘗試用時間排序法、通篇提要法、深層提問法、圖示法、瞻前顧后法、句式轉變法等等。下面舉例說明:以Good manners為例, 把文章中的國家進行分類,讓學生分別找出與之相關的禮節(jié),使學生對各國的風俗有比較詳細的了解。
2.2.3重復閱讀,整體把握篇章結構和文章宗旨、內(nèi)涵
這一步是引導學生復讀(Re-reading)課文,讓學生再從中心思想出發(fā),整體把握篇章結構、文章內(nèi)涵和作者觀點,讓學生重新系統(tǒng)地、深層次地理解課文。主要方法是圖表法、對比法、時間順序法、文體結構分析法、檢驗法和歸納法等。其中圖表法和對比法為使用最多的方法。例如仍以Good Manners為例,引導學生把所得到信息進行反饋,逐一進行板書,用因果關系圖列出,讓學生一目了然,水到渠成地導出作者的評價觀點:Today, we should do as the Romans do when in Rome.
2.2.4綜觀全局,巧妙結課
無論哪一門學科的課堂教學,好的結尾均可起到畫龍點睛的作用。在下課前的幾分鐘,學生容易因疲勞而精神放松,出現(xiàn)注意力不集中的現(xiàn)象。這就要求教師綜觀全局,巧妙設計結尾,有效利用課堂教學中最后的幾分鐘時間。英語閱讀課的結尾可采用復述式、練習式、討論式、表演式、發(fā)散式或首尾呼應式等。又如sunshine for all一課,可讓學生討論這樣的問題來結課:all of us can be others sunshine, what can you do for the people in need? 這些問題極大地激發(fā)了學生的興趣與想象力,在討論中,學生們都踴躍發(fā)言。
3 整體式課文教學的現(xiàn)有效果
學生閱讀意識明顯增強。明確了學習課文的目的是“唯我所需,與我有利,整體吸收文章的信息”。從而大大激發(fā)了學生進行廣泛閱讀實踐的興趣和動機。
教師循序漸進,盡可能多地使用英語教學,使得學生在具體的語言環(huán)境中習慣用英語交際,用英語思考。
學生閱讀英語文章的方法、技巧和效率有了明顯的改進和提高。漸漸地,在他們進行閱讀操練時能夠較熟練地運用各種閱讀方法和技能,大多數(shù)有了閱讀的成就感和輕松感。
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邊讀邊練,不斷地檢測自己,不斷地相互交流,口語和書面表達能力同時得到了加強,并在語言的實際運用中潛移默化地形成了語感。
讀與寫·教育教學版2015年1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