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文化研究】
春秋時期鄭國罕氏家族政治世襲考論
詹婷
(陜西師范大學(xué) 歷史文化學(xué)院,西安710062)
摘要:世卿家族政治是春秋時期政治史上一個顯著的特點,鄭國的世卿家族政治主要以“七穆”八氏集團為代表。在這一集團中罕氏家族首先實現(xiàn)了對上卿職位的世襲,也是“七穆”中唯一一個實現(xiàn)世襲卿位制度化的家族。罕氏對上卿職位的世襲經(jīng)歷了子罕(公子喜)、子展(公孫舍之)兩代人的努力,在子皮(罕虎)參政之初實現(xiàn)了“罕氏常掌國政,以為上卿”。自子皮之后,子齹(嬰齊)、子姚(罕達)都世襲上卿之位。罕氏世襲上卿一職對鄭國的政治和發(fā)展產(chǎn)生了極大的影響。
關(guān)鍵詞:春秋;鄭國;罕氏家族;世襲上卿
收稿日期:2014-11-22
作者簡介:詹婷(1989—),女,陜西寶雞人,陜西師范大學(xué)歷史文化學(xué)院碩士研究生,主要從事先秦史研究。
中圖分類號:K225
文章編號:1008-777X(2015)01-0021-04
文獻標志碼:A
平王東遷后,周王室日漸衰落,各諸侯國地位日益上升,諸侯爭霸不斷。各諸侯國的政治呈現(xiàn)出卿大夫權(quán)力上升,壟斷國家的政治、軍事、外交等大權(quán)的世家政治的局面,如魯國的三桓,晉國的六卿,齊國的國、高、田氏,宋國的桓、戴家族等,在鄭國則體現(xiàn)為“七穆”集團的聯(lián)合執(zhí)政。“七穆”中罕氏家族經(jīng)過子罕和子展兩代人不懈的努力,在子皮時代終于實現(xiàn)了世襲上卿職位的制度化,這一職位世襲對鄭國的政治產(chǎn)生了深遠的影響。
“‘七穆’就是指后世對以鄭穆公的幾個兒子為始祖而形成的鄭國卿大夫宗族聯(lián)合體的稱呼。”[1]5“七穆”之說首見于《左傳·襄公二十六年》,晉叔向語:“鄭七穆,罕氏其后亡者也,子展簡而壹。”“據(jù)杜注及孔疏,鄭穆公十一子,子然、子孔、士子孔三族已亡,子羽不為卿,所存而當政者七族,至于此時,則子展公孫舍之為罕氏,子西公孫夏為駟氏,子產(chǎn)公孫僑為國氏,伯有良霄為良氏,子大叔游吉為游氏,伯石公孫段為豐氏,子石印段為印氏,故曰七穆?!盵2]1117
學(xué)術(shù)界對于春秋時期世卿家族研究不多,主要集于魯國的三桓以及臧氏,晉國的六卿、樂氏和羊舌氏,齊國的國、高、田氏等。對鄭國的世卿家族政治雖有所研究,但基本是以“七穆”集團為整體來進行研究的,對其中的各個家族罕有研究。對“七穆”整體進行研究的有駱賓基[3]、房占紅[1][4]、蘇勇[5]、林寶華[6]等,由于文獻及其他文章或著述中涉及鄭國七穆的較少,茲不贅述。
一、罕氏世襲上卿職位的取得及其制度化
罕氏家族取得上卿之位并非朝夕之間,子罕和子展雖都曾取得上卿之位,但直到子皮時期,罕氏世襲上卿之位才得以制度化,成為實際意義上的“冢宰”[2] 1209,子齹、罕達兩代,罕氏地位超過其他穆族成員,世居上卿之位。罕氏家族的世系如下所示:
上表是根據(jù)《春秋左傳注》所載罕氏史事,并參照顧棟高《春秋大事表·春秋列國卿大夫世系表卷十二之下》[7]和陳厚耀《春秋世族譜·鄭》[8]繪制而成。
(一)子罕、子展為取得上卿之為所做的努力
“七穆”中最早見于記載的是子良(公子去疾),子罕雖出現(xiàn)較晚,但卻立下了卓越的功勛。他曾賂晉人使被其所執(zhí)的鄭成公歸國,三次出師連戰(zhàn)皆捷,保衛(wèi)鄭僖公之君位,因此在僖公年間得以當政。
1.子罕事跡
(1)佐兩代鄭君成就其位
子罕為鄭成公歸國立下了汗馬功勞?!蹲髠鳌こ晒拍辍酚涊d晉人執(zhí)鄭成公欲威脅鄭國,鄭人于十年偽立新君,晉人無奈會諸侯伐鄭,“鄭子罕賂以襄鐘,子然盟于脩澤,子駟為質(zhì),辛巳,鄭伯歸”。[2]849經(jīng)此事后,子罕因迎鄭成公歸國之功受其重視。
此外,子罕還曾阻止子豐廢黜鄭僖公,[2]953這成為鄭成公卒后僖公當位、子罕當國的原因之一。
(2)對外用兵三戰(zhàn)三捷
據(jù)《左傳》記載子罕曾三次帥師出征,且三戰(zhàn)皆捷。分別是《成公十五年》:“楚子侵鄭,及暴隧?!嵶雍鼻殖?,取新石。”[2]873《成公十六年》:“鄭子罕伐宋……鄭人覆之,敗諸汋陵,獲將鉏、樂拒?!盵2]879同年,晉帥諸侯之師伐鄭,“鄭子罕宵軍之,宋、齊、衛(wèi)皆失軍?!盵2]892以上記載可以看出子罕每戰(zhàn)必捷,卓著的戰(zhàn)功為其奠定了政治資本,所以鄭成公卒后,“子罕當國”,[2]922攝行君事,其他穆族成員并未產(chǎn)生異議。
優(yōu)秀的政治才能和卓越的戰(zhàn)功使子罕從穆族成員中脫穎而出,為其子孫參政提供了有利的條件。
2.子展的內(nèi)外事功
(1)內(nèi)政方面,維護“七穆”共政局面
子展與子西成功遏止子孔一人獨大之陰謀并率國人討伐子孔,“殺子孔,而分其室”[2]1050,在維持“七穆”共政局面的同時壯大家族勢力。當國后,“子展廢良而立大叔”,[2]1070穩(wěn)定游氏家族,贏得其支持與好感,增加了自身的威望。除上述事件外,林寶華認為:“子皮餼國人粟其實是子展的特意安排,為的是讓子皮的繼位得到更多的支援。罕氏餼國人粟的問題,與齊國陳氏‘以家量貸,而以公量收之’的做法非常相似,結(jié)果就是陳氏得齊國之民,罕氏得鄭國之民?!盵6]44
(2)外交方面,促成蕭魚之會
從政之初,子展便提出了小事大的原則“信”,在晉楚交相伐鄭的情況下,子展針對諸大夫“不從晉,國幾亡”建議,提出具體的外交政策:“與宋為惡,諸侯必至,吾從之盟。楚師至,吾又從之,則晉怒甚矣。晉能驟來,楚將不能,吾乃固與晉。”[2]988在此政策的指導(dǎo)下,最終于魯襄公十一年促成蕭魚之會,為鄭國迎來了長期的和平環(huán)境。子展還曾兩次相鄭伯如晉,在與晉國的交往中,受到了趙孟、叔向和趙文子的高度評價,(子展)“民之主也”,[2]1134“鄭七穆,罕氏其后亡者也,子展簡而壹?!盵2]1117“子展其后亡者也,在上不忘降?!盵2]1135由是觀之,子展在國際上亦有一定的影響力。
(3)率師伐陳大勝而歸
子展最大的戰(zhàn)功莫過于與子產(chǎn)一起率師伐陳[2]1102-1103,在陳國幾于亡國,鄭國大獲全勝的情況下,率師而還,使鄭國聲望大增。因此鄭伯賞入陳之功時,“享子展,賜之先路三命之服,先八邑”。[2]1114《左傳》中所載三命之服,一般是賜給上卿的,《成公二年》(魯成公)“賜三帥先路三命之服”,楊伯峻認為“據(jù)《左傳》卿大夫最高不過‘三命’”。[2]800由此可以看出子展在鄭國當時已經(jīng)是當之無愧的上卿了。
子罕、子展兩代當國,成功取得上卿之位,壯大了家族勢力,贏得了國內(nèi)、“國際”聲望。這為罕氏后裔取得世襲上卿之位奠定了自身、國內(nèi)、“國際”等多方面的基礎(chǔ)。
(二)罕氏世襲上卿之位成為常制
1.子皮襲上卿位
(1)子皮打破七穆執(zhí)政秩序襲父位成為上卿
罕氏在子皮一代,打破了七穆內(nèi)部的傳遞秩序,實現(xiàn)對上卿之位的世襲。 “鄭子展卒,子皮即位。”杜注:“子皮代父為上卿?!盵2]1157這一解釋在《昭公元年》的記載中得到了印證,“鄭為游楚亂故,……罕虎、公孫僑、公孫段、印段、游吉、駟帶私盟于閨門之外,實熏隧?!盵2]1215房占紅認為“七穆”內(nèi)部的傳遞秩序是:“七穆各氏按其位次輪流擔(dān)任執(zhí)政卿,同一世代輪流完畢,再延及下一世代。”[4]116子皮即位時,公孫世代中尚有公孫僑(子產(chǎn))、公孫段(伯石),按原來的傳遞次序,子展死后繼任上卿的當是子產(chǎn),事實卻是作為穆公曾孫世代的子皮,在父死后一躍成為上卿,這說明罕氏家族實現(xiàn)了對鄭國第一卿的世襲,打破了原有的傳遞秩序,是罕氏家族實力上升的真實表現(xiàn)。
(2)子皮為穩(wěn)固上卿之位所作的努力
子皮即位之初,從父意餼國人粟,在得鄭民之心,實現(xiàn)“罕氏常掌國政,以為上卿”的同時,受到了良好的國際評價,“鄭之罕、宋之樂,其后亡者也,二者皆得國乎!民之歸也。”[2]1157-1158使其即位上卿之事得到了普遍的認可。在坐穩(wěn)上卿之位后,子皮進行了選賢任能、擴充家族勢力的一系列活動。
子皮選賢任能表現(xiàn)在任用并支持子產(chǎn)。伯有之亂,良、駟兩大家族進行火并,子皮持中立態(tài)度,唯當子駟欲攻子產(chǎn)時,子皮方才怒而止子駟,授政子產(chǎn),并承諾“虎帥以聽,誰敢犯子?”[2]1180子產(chǎn)拒絕豐卷祭祀要求,豐卷欲逐子產(chǎn),子產(chǎn)無奈欲奔晉時,子皮在阻止子產(chǎn)奔晉的同時,將豐卷驅(qū)逐出國。子產(chǎn)在其任內(nèi)外結(jié)諸侯,內(nèi)行改革,與子皮的支持是分不開的。因此當子產(chǎn)聽聞子皮卒后感慨地說:“吾已!無為為善矣。為夫子知我?!盵2]1306
子皮通過自己的賢能使罕氏取得上卿之位成為眾望所歸。
2.罕氏世襲上卿制度化
子齹和罕達的記載較少,但仍可看出罕氏家族世襲上卿之位已為常制。鄭定公時期六卿次序為子齹、子產(chǎn)、子大叔、子游、子旗、子柳。[2]1380-1381此時子產(chǎn)已執(zhí)政多年,且屬公孫世代,在卿位的排序中只居第二,然比子產(chǎn)低兩輩,守喪未滿的孺子卻高居上卿之位,這只能說明罕氏家族世襲上卿之位已成常例。罕達是否為上卿史無明載,從鄭國后期“七穆” 只見罕、駟,他族無見,且罕達與駟弘同時出現(xiàn)時常在其上,“齊人輸范氏粟,鄭子姚(罕達)、子般(駟弘)送之?!盵2]1613從這些記載推斷,罕達仍為鄭之上卿。
二、罕氏世襲上卿之位制度化對鄭國的影響
罕氏家族通過兩代人的努力,子皮襲父位成為鄭國第一卿,子齹和罕達時罕氏后裔即上卿位成為慣例。罕氏家族世襲上卿之位對鄭國的政治和發(fā)展產(chǎn)生了深遠的影響。
首先,罕氏世襲上卿之位的制度化,破壞了“七穆”內(nèi)部的卿權(quán)傳遞秩序。起先,“七穆”的卿權(quán)傳遞次序在公子世代是按照長幼順利來確定的,到了公孫世代“則以其父輩的位序為基礎(chǔ),父卒而子參政,參政先者卿位在前?!盵4]116上文所述鄭簡公時期六卿位次可為明證。這種情況在罕氏世襲上卿之位后發(fā)生變化,上卿一職被固定在罕氏后裔手中,其他穆族成員只能在其余的卿位中實行輪值。罕氏常掌國政,執(zhí)政卿由子產(chǎn)、子大叔、駟顓、罕達、駟弘輪流擔(dān)任,到了后期執(zhí)政卿一職也為罕、駟兩家所壟斷,“七穆”共政局面被徹底打破。
其次,罕氏在世襲上卿之位制度化過程中,通過自身努力,擴大家族勢力,其實力漸超其他家族。上文述駟氏欲攻子產(chǎn),子皮一言止之;豐卷欲逐子產(chǎn),子皮逐之。皆是罕氏實力強大,國氏弱小的反映。襄公三十年(前543)伯有之亂,子大叔出使晉國,聞亂不敢入而奔晉,駟帶追之而與之盟,游氏勢弱,駟氏強大顯而易見。駟顓任執(zhí)政卿后,其他家族記載罕見,罕、駟坐大已成定局?!捌吣隆惫舱木置娌粡?fù)存在,鄭國的命運掌握在罕、駟兩家手中。
再次,罕氏世襲上卿制度化,尤其是罕、駟兩家坐大后,鄭國君權(quán)下移。在晉楚交相伐鄭的情況下,以“七穆”為代表的卿族須團結(jié)在國君周圍,方能外爭主權(quán)。隨著晉楚勢弱,吳越興起,鄭國的外部威脅解除,“七穆”其他成員衰落,罕、駟兩族日漸強大,與上爭權(quán)成為一種趨勢?!捌吣隆惫舱r,鄭君經(jīng)常出席各種外交活動,罕、駟坐大后,鄭君外交事跡記載鮮有。最能體現(xiàn)這種狀況的是罕達為其嬖外取宋邑而發(fā)動戰(zhàn)爭之事。[2]1652對外戰(zhàn)爭權(quán)是國君權(quán)勢的體現(xiàn),罕達竟為其寵信發(fā)動戰(zhàn)爭,充分說明了鄭國君權(quán)下移卿權(quán)上升。
最后,鄭國的滅亡與罕、駟掌政有著直接的關(guān)系。晉楚衰落后,鄭國所面臨涉他國,如支持王子朝干涉王室內(nèi)亂,[2]1558支持范氏參與晉國內(nèi)戰(zhàn),[2]1613-1617重啟鄭宋爭端。[2]1652、1673、1675-1676這些活動使鄭國實力大損,使鄭國在戰(zhàn)國初年亡于實力較弱的韓國。
三、小結(jié)
子罕、子展憑借自身的內(nèi)外事功兩代當國,家族勢力不斷壯大,內(nèi)得鄭民之心,外獲諸侯美譽,為子孫襲高位創(chuàng)造了有利的基礎(chǔ)。子皮襲父位成為罕氏世襲上卿之位的開端,在位期間支持子產(chǎn)的各項政策,維護“七穆”共政局面,同時任其家族成員為馬師,擴大對其家族在鄭國的影響。子齹、罕達兩代罕氏世襲上卿之位已成常制。
罕氏世襲上卿之位制度化對鄭國產(chǎn)生了極大的影響,罕氏世襲上卿,打破了“七穆”共政的局面和傳遞秩序,使得罕氏家族實力大增,逐漸控制了鄭國的國政,由于其實行錯誤的內(nèi)外政策,導(dǎo)致了鄭國的滅亡。
[參考文獻]
[1]房占紅.七穆與鄭國的政治[D].長春:吉林大學(xué),1999.
[2]楊伯峻.春秋左傳注(修訂本)[M].北京:中華書局,2009.
[3]駱賓基.鄭之“七穆”考[J].文獻,1984,(3):81-85.
[4]房占紅.論鄭國七穆世卿政治的內(nèi)部秩序及其特點[J].廈門大學(xué)學(xué)報:哲學(xué)社會科學(xué)版,2008,(6):18-22.
[5]蘇勇.周代鄭國史研究[D].長春:吉林大學(xué),2010.
[6]林寶華.春秋鄭國卿族的權(quán)利維系及其歷史變遷[D].江西師范大學(xué),2012.
[7]顧棟高.春秋大事表·春秋列國卿大夫世系表卷十二之下[M].北京:中華書局,1993:1340-1341.
[8]陳厚耀.春秋世族譜·鄭[G].南昌:∥永瑢,等.文淵閣四庫全書:第178冊.臺北:臺灣商務(wù)印書館,1986:371.
[責(zé)任編輯蘭一斐]
On Han Family’s Politics Hereditary System in Zheng Stateduring the Spring and Autumn Period
ZHAN Ting
(SchoolofHistoryandCulture,ShaanxiNormalUniversity,Xi’an710062,China)
Abstract:The hereditary system is one of the remarkable characteristics in the Spring and Autumn Period. And the perfect example of this political phenomenon is the “Seven Mu” groups in Zheng State. In the groups, Han family firstly inherited the official position of supreme chief minister and it’s the only one group that institutionalized the hereditary system. Through the efforts of two generations of the family, Zi Han (Gongzi Xi) and Zi Zhan (Gongsun Shezhi), the prosperous Han family as supreme chief minister held the reins of government in the beginning of Zi Pi’s (Han Hu) administration. After Zi Pi, Zi Cuo (Ying Qi) and Zi Yao (Han Da) all inherited the official position. In brief, Han family’s hereditary system had a great influence on the politics and development of Zheng State.
Key words:the Spring and Autumn Period; Zheng State; Han Family; the hereditary system